Workflow
发动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潍柴动力接待4家机构调研,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资管、国泰基金等
金融界· 2025-06-27 10:46
行业电动化发展趋势 - 受政策支持、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重卡、轻卡、工程机械等行业新能源渗透率逐步提升,未来应用空间广阔 [2] - 2024年底公司首次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并推动产能落地 [2] - 借助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基于终端场景和工况精准开发新能源产品,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2] 分红政策 - 若考虑2024年度分红派息方案,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将达到近350亿元 [3] - 未来将综合考量市场环境、生产经营、现金流等因素,平衡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保持积极稳健的分红派息政策 [3] 大缸径发动机及数据中心业务 - 2025年以来公司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数据中心产品销量实现大幅提升 [4] - 公司将发挥技术性能、产能、交付效率等优势,加速抢占数据中心等重点高端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4]
潍柴动力(000338) - 2025年6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08:50
分组1:应对行业电动化发展趋势 - 受政策支持和成本下降推动,重卡、轻卡、工程机械等行业新能源渗透率逐步提升,未来应用空间广阔 [1] - 2024年底公司首次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并推动产能落地 [1] - 公司借助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基于终端场景和工况理解客户需求,开发新能源产品 [1] - 公司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提升新能源业务业绩贡献 [1] 分组2:分红政策情况 - 若考虑2024年度分红派息方案,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将达近350亿元 [2] - 公司重视股东意见与诉求,持续以分红回报股东,未来将综合考量多因素,保持积极稳健分红派息政策 [2] 分组3:大缸径发动机及数据中心业务发展目标 - 2025年以来,公司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销量高速增长,数据中心产品销量大幅提升 [2] - 公司将发挥技术性能、产能、交付效率等优势,锚定全年销量目标,抢占数据中心等高端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2]
百公里气耗29公斤!玉柴K14N助卡友抵御低迷货运行情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23 14:34
燃气重卡市场表现 - 燃气重卡在运价低迷、货源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展现出破局潜力,油气差价扩大推动用户转向燃气车型[1] - 玉柴K14N燃气发动机在山区复杂路况下表现优异,爬坡能力超越520马力油车,油门响应迅速[5] - 该机型在1200公里长途运输中比油车节省1小时时效,缸内制动技术减少刹车使用频率[7] 玉柴K14N发动机技术特性 - 采用14.8升大排量设计,最大功率540马力,最大扭矩2500牛米,具备高爆压燃烧和涡轮低转速介入技术[8] - 应用65项节气专利技术,双流道增压器提升进排气效率,百公里平均气耗29公斤,较同类产品低2-3公斤[11] - 缸体材料特殊优化,缸盖抗拉强度提升,整机寿命达180万公里,配备EGR防结冰和冷启动优化方案[12] 运营效益分析 - 百公里气耗29公斤的稳定表现创造显著油气价差红利,在绿通业务中节气优势达3公斤[11] - 发动机低噪音设计降低驾驶疲劳,平路工况噪音几乎不可闻,高转速时驾驶室震动控制优异[14] - 成熟售后服务体系解决用户对燃气机维修效率的顾虑,直接支撑高强度运输需求[14] 用户实际应用反馈 - 山东至浙江专线运输中,发动机高效低耗特性有效解决山区路况时效难题[5] - 车辆在绿通业务中保持18小时时效要求,相比油车节省1小时运输时间[7] - 累计行驶15万公里后仍保持节气性能,可靠性满足180万公里设计寿命预期[11][12]
康明斯成功密码:坚持长期主义,以“价值创造”迈向下一个50年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22 21:19
核心观点 - 公司入华50年,坚持长期主义与中国经济及汽车产业"双向奔赴",深度参与中国商用车产业升级并推动技术进步 [1][5] - 公司通过本土化深耕建立强大研发能力,中国市场研发成果反哺全球产品线,形成"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转变 [7][8][18] - 面对行业"内卷",公司拒绝价格竞争,聚焦价值创造,通过产品性能提升、后市场服务创新及TCO优化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11][15] - 公司坚持多元化技术路径布局,传统动力领域"油气并重",新能源领域加速电驱技术研发,计划2026年推出下一代技术平台 [20][21] 本土化战略与技术反哺 - 公司在中国建立6家50:50股比发动机合资公司,与主流商用车企深度绑定 [7] - 中国研发中心规模与协同深度超越欧美,无锡涡轮增压技术成果应用于全球产品线 [7] - 专为中国轻卡市场开发的2.5升发动机反哺至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 [7][8] - 中国市场快速变化推动公司技术路线重塑,电动化产品迭代加速 [10] 应对行业竞争策略 - 商用车行业自2021年高点后总量未恢复,产能过剩问题持续 [13] - 公司明确不参与主机厂价格战,通过新一代燃气发动机和新能源技术布局创造长期价值 [15] - 后市场业务转向客户价值导向,利用智能化工具帮助降低TCO成本,改变低价倾销模式 [15] 未来技术布局 - 核心产品本土化改进同时适配全球需求,实现"在中国、为全球"理念升级 [18] - 传统动力领域坚持油气并重战略,开发满足国七排放的升级产品 [20] - 新能源领域聚焦电机/电控/电驱技术,第一代640V产品在客车中央驱动表现突出 [21] - 计划2026年推出新一代电机、电控及多合一控制器,并布局800V高压平台应对中重卡电动化需求 [21]
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内发动机产量出现下行波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24
行业概况 -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被誉为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摩托车等领域 [2] - 根据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等,根据排列方式可分为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水平对置发动机等 [2]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环节,中游为发动机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为发动机应用需求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行业 [4] 产业现状 - 2024年我国发动机产量为2377668万千瓦同比下降15%,2025年1-4月累计产量778678万千瓦同比下降07% [6] - 华东地区发动机产量占比最大约为3883%,其次为西南、华南、华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9%、1274%、1166% [8] - 航空发动机应用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国内发动机行业或迎来新增长机遇 [6] 产业下游 - 2024年我国燃油车市场整体销量127674万辆同比下降11%,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10][12] - 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使得传统燃油发动机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了发动机整体产量 [12] - 航空旅行需求日益旺盛叠加货运航空的迅猛发展刺激了货机航空发动机的市场需求 [14] 企业格局 - 航空发动机领域国内市场仍高度依赖于美国通用电气、普拉特·惠特尼、罗尔斯·罗伊斯、赛峰等跨国企业的进口 [15] - 汽车发动机领域呈现传统燃油、新能源双赛道并行格局,外资品牌在高端燃油发动机领域仍具优势,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技术迭代实现市场份额快速扩张 [15][16] - 潍柴动力2024年营业收入215691亿元同比增长081%,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7464亿元同比增长192% [18] - 航发动力2024年营业收入4788亿元同比增长948%,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165亿元同比下降171% [20] 发展趋势 - 航空发动机行业正加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动自主化与国产替代进程,军用航空发动机有望逐步改善供不应求的格局 [22] - 汽车发动机行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高效节能技术普及,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技术成为主流 [23][24] - 发动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国际合作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25]
从矿卡引擎到绿色能源先锋 康明斯迎来在华50周年
搜狐财经· 2025-06-19 22:29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迎来在华50周年庆典 十几家合资合作伙伴和200名客户代表参与活动 [1] - 公司1975年首批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应用于中国铁矿 1981年签订首份许可证协议 90年代建立合资企业和全资子公司 2006年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 [3] - 公司从发动机制造商成长为覆盖发动机 电力 零部件和新能源动力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 [5] 行业合作与影响 -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出席活动 东风汽车 北汽福田等主机厂负责人参与 [3] - 公司产品和服务遍布中国各地 为卡车运输 矿山运营 农机作业等多个领域用户提供支持 [5]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公司完成国七和非五排放技术储备 实现定制化开发 [7] - 大马力发动机实现19升至60升平台全覆盖 将推出30升矿山专用产品平台 [7] - 发布多燃料动力总成3.0 支持柴油 天然气 甲醇 氢气等多种燃料 [7] - 推出新一代电桥和主驱多合一功率电子产品 发展电驱动业务 [7] 服务体系与资源 - 后市场服务体系升级为"全 智 快 专 省"五大价值 [7] - 拥有2000多家服务商 近20个中心库 5000多位认证技师和120多位驻点专家 [7] 未来战略 - 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推进链合创新 [9] - 提供更清洁 更高效 更多元的动力技术解决方案 助力零碳未来 [9]
潍柴动力20250618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公司 潍柴动力[1][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预期与增长点**:2025 年预计实现 125 亿元业绩,同比增长 10%,还原凯奥子公司裁员费用后实际业绩可达 130 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约 15%;2026 年有望维持 15%甚至更高增速 主要增长点为天然气重卡发动机业务、大缸径发动机(尤其是 IDEC 相关柴油发电应用)、凯奥物流设备业务[2][3] - **国内重卡市场表现及影响**:2025 年国内重卡市场表现强劲,5 月批发量 8.9 万台,同比增长 12%,终端销量 6.3 万台,同比增长 18%;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需求,4 - 9 月同比增速将超 30%;潍柴动力作为天然气重卡发动机龙头将显著受益,因去年国三以旧换新不包含天然气重卡,今年前五月渗透率低,后续景气度可期[2][4][5] - **大缸径柴油发电领域前景**:需求高速增长,供给紧张,有涨价趋势;全球 IDEC 柴油发电单体数量预计从 2024 年的 1.5 万台增长到 2030 年的 3 - 4 万台,市场空间翻倍;今年潍柴出货量有望冲击千台,营收约 20 亿元,对利润贡献显著[2][6] - **凯奥子公司影响**:一季度释放裁员费用后,有望费用减少、营业利润率提升;受益于欧洲制造业再投资,内生营业利润率将进一步改善,还原裁员费用后公司实际内生利润率更强[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风险提示**:潍柴动力面临全球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风险,可能对运营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需密切关注并应对[4][8]
康明斯在华50年:与中国制造的“双向奔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22:37
公司发展历程 - 1975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前夜 [2] - 1979年在北京成立中国代表处,成为最早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跨国公司之一 [5] - 1981年与中国重汽签署技术协议,1986年与东风签订B系列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合同 [5] - 20世纪90年代与重庆发动机厂、东风合作成立重庆康明斯和东风康明斯两家合资企业 [5] - 2006年建立西安康明斯,2008年携手福田汽车,2012年落子广西,2018年布局安徽,形成完善销售矩阵 [6] - 2020年至今推动从内燃机技术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转型 [8] - 截至2024年在华企业销售收入达65亿美元,24个发动机系列中有19个已在中国生产 [8] - 在华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实现从"全球到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演进 [8] 技术合作与创新 - 通过技术许可、合资建厂、联合研发将全球领先发动机技术注入中国制造 [2] - 武汉东亚研发中心实现从"产品本地化"到"技术本地化"再到"人才本地化"的进化 [8] - 1999年300辆配装B5 9G型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的公交车成为亚洲首批天然气公交客车 [10] - 2000年投放满足欧Ⅱ标准的电控柴油机,2001年推广欧Ⅲ标准,2005年导入欧Ⅳ标准,均领先国家排放标准实施 [10] - 2026年将推出30升产品平台专为矿山工况打造,并发布多燃料动力总成3 0实现1 3%-6%节油效果 [11] - 即将推出新一代电桥和主驱多合一功率电子产品,升级后市场服务体系 [11] 本地化战略 - 在武汉经开区五次追加投资,建立全价值链运营体系 [9] - 深度本地化战略使其成为中国商用车动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 - 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化深耕,推动中国商用车、工程机械等产业跨越式发展 [4] - 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参与工业化进程并建立深厚合作关系 [2] 行业影响与未来布局 - 见证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 [4] - 成为改革开放历程中外资企业与中国经济共生共荣的典范 [4] - 当前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面临传统燃油需求放缓和新能源推广节奏不匹配的挑战 [10] - 已完成国七/非五前瞻技术储备,整合全球研发资源确保新产品落地 [11] - 以数字化、智能化及零碳技术为新支点,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 [12]
在华50年的康明斯为何越来越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8 20:13
康明斯在华发展历程 - 1975年通过重型矿用卡车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最早来华寻求合作的美国企业之一[4] - 1979年在北京设立中国代表处,是最早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跨国公司之一[4] - 1978年在重庆实现本地化生产,1986年与二汽签订发动机技术转让合同[5] - 与中国商用车及工程机械企业(东风、陕汽、福田等)建立合资/独资生产研发机构[5] 业务转型与战略定位 - 从发动机制造商转型为覆盖发动机/电力/零部件/新能源动力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6] - 提出"在中国为中国"开发策略,技术及供应链能力反向输出全球[6][8] - 与长城商用车合作开发定制化产品,扩展主机厂"朋友圈"[8] 成功经验总结 - 关键因素1:远见与运气——1970年代预判中国市场潜力并抓住改革开放机遇[10] - 关键因素2:长期本地化投入——在设备/工厂/人力资源方面持续深耕[11] - 关键因素3:共赢合作伙伴关系——依托本土企业深度理解市场[13] 未来发展方向 - 推进链合创新,提供更清洁/高效/多元的动力技术解决方案[14] - 保持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动态调整产品服务策略[14] - 技术团队持续创新,支持整车厂商海外业务拓展[8][14]
康明斯在华50周年:从技术引入到反哺全球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3:0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75年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在华投资长达50年的少数跨国公司之一 [1] - 1975年首次将配备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的矿卡应用于中国铁矿,开启中国市场创业之旅 [5] - 1981年签订第一份许可证协议,由重汽集团重庆汽车发动机厂许可生产10~50升柴油机 [6] - 1986年与东风签订B系列柴油发动机产品和制造技术许可证转让合同 [6] - 1990年代掀起合资建厂热潮,在重庆、襄阳和无锡等地建立合资企业和全资子公司 [9] - 2006年在武汉设立发动机技术研发中心 [9] - 2022年东亚研发中心新基地启用,成为美国以外最大技术中心 [9] 本地化战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中国市场开放机遇、本地化设备/工厂/人力投入、合作共赢理念 [4] - 在华合资企业采用50:50股比设立,显示对中国合作伙伴的尊重和信任 [9] - 目前在中国设有37家机构,包括26家制造企业、4家技术研发中心、2家工程中心、23个客户支持团队 [10] - 与东风汽车、重庆机电、陕汽集团、北汽福田、柳工集团和江汽集团等组建合资工厂 [9] 技术发展路径 - 从技术引进到合资生产再到本地化研发,最终实现中国研发技术反哺全球 [10] - 已完成国七/非五技术储备,将整合全球资源确保新产品落地 [16] - 大马力发动机实现19升到60升平台全面覆盖,明年将推出本地化30升产品平台 [16] - 发布多燃料动力总成3.0,可使用柴油、天然气、甲醇、氢气等多种燃料 [16] - 在燃料电池、电动化动力系统、电驱桥、混合动力方面持续投入 [16] 新能源布局 - 业务覆盖发动机、电力、零部件和新能源动力多个领域 [14] - 设立五个事业部:发动机、动力系统、分销、零部件、新能源动力 [14] - 在电驱动业务方面将推出新一代电桥和主驱多合一功率电子产品 [17] - 在氢能方面掌握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电解水制氢等技术 [17] - 氢燃料电池公交、渣土车和牵引车已大规模投入运营 [17] 全球化战略 - 实现从"在中国,为中国"向"在中国,为全球"的跨越 [10] - 中国开发的产品如2.5L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已面向全球销售 [10] - 将全球渠道和服务资源赋能中国合作伙伴,助力其开拓海外市场 [10] - 中国在新能源和数字化新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优势,使公司具备向全球输出技术和服务的能力 [10] 行业影响 - 公司动力产业链伙伴和客户遍及交通、工程基建、矿山、通信、电力等多个行业 [13] - 中国商用车本地化生产已达高水平,并开始大规模向海外出口 [10] - 商用车的海外出口表现良好,背后有公司的技术支持 [10] - 当前行业处于电动化、数字化变革浪潮中,中国企业正从中国走向全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