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

搜索文档
新力金融:拟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
快讯· 2025-05-21 18:13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737 1万元收购天津润鑫机械设备合伙企业持有的安徽德润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525万股股权 占比0 6429% [1] - 公司拟以现金538 86万元收购安徽奥奇展览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合肥德善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350万股股权 占比1 0606% [1]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 公司持有德润租赁股权比例由59 2806%增至59 9235% [1] - 公司持有德善小贷股权比例由56 5076%增至57 5682% [1] 交易目的 - 收购旨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1] - 增强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控制 [1] - 优化股权结构 [1] 审批情况 - 交易已获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 [1] -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今年以来多地清退失联、空壳小贷机构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13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前4个月北京、湖北、江西、云南等多地清退不合规小额贷款公司合计超百家[1] -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示首批8家"失联""空壳"小贷机构 要求公示期内主动退出[1] - 云南省第一批清退名单涉及548家机构 其中109家为小额贷款公司[2] - 江西省4月注销7家小贷机构经营资质 大连市终止3家公司互联网小贷业务试点[2]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2025年初监管部门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从供给侧完善监管制度[3] - 监管强化推动行业"减量提质" 不合规机构有序退出为合规公司腾挪市场空间[3] - 各地要求清退机构变更登记时不得使用"小额贷款""小贷""贷"字样 但需继续承担债权债务[2] 专家观点与建议 - 小贷机构当前面临市场环境、金融防风险及自身经营能力等多重挑战 清退力度将持续加大[3] - 合规经营需严格限定业务范围 做好产品定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避免被认定为异常经营[4] - 建议深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长尾群体 开发本地化特色金融产品增强业务灵活性[4]
搭建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建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20:44
上海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成立 - 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正式成立,由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共同筹建 [1] - 该机制旨在整合资源,搭建专业、高效、公正的商事调解平台,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等多元化方式解决纠纷 [4] - 机制得到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四家协会下属调解组织协同互动,提升调解功效 [4] 调解机制背景与需求 - 地方金融纠纷频发,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服务质效,现有调解组织功能有限,简单案件与复杂案件(标的金额达几千万至上亿元)并存,亟需差异化调解互补机制 [3] - 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已先行开展调解,但复杂案件化解能力不足 [3] 调解机制优势 - 多元调解方式高效便捷,缩短纠纷解决时间,避免司法诉讼和仲裁的繁琐程序 [5] - 调解成本较低,减轻当事人经济负担,同时注重自愿协商,维护长期合作关系 [5] - 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便捷渠道,快速化解矛盾,增强市场信心 [4] 商业保理行业调解组织进展 -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同商事调解中心和陆家嘴商业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为全国首家由商业保理行业协会发起的商事调解组织 [6] - 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商业保理公司297家,资产总额1325亿元,当年新增投放金额3500亿元,但纠纷存在立案难、化解难等问题 [6] - 调解组织将建立联动机制,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工作室提供“现场问诊”服务 [6]
多地清退“失联”“空壳”小贷公司→
金融时报· 2025-04-27 17:04
小贷行业清退情况 - 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第一批"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名单 包括8家小贷公司和34家其他金融机构 [1] - 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从2022年末5958家减少至2024年末5257家 两年减少701家 [1] - 2025年多地加速清退 北京 江苏 云南 湖南 内蒙古 大连等地取消多家小贷公司经营资格 [1][2] - 江苏省2025年已批复终止6家小贷公司经营资格 包括南京市开汇互联网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1] - 云南省2025年3月发布第一批"失联""空壳"小贷公司名单 涉及109家机构 [1] - 大连市2025年4月终止3家小贷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试点资格 [2] - 内蒙古2025年取消16家小贷公司试点资格 因符合"失联 空壳"情形 [2] - 湖南省2025年初公示82家"失联""空壳"金融机构 包括16家小贷公司 要求变更名称和经营范围 [2] 监管政策与行业趋势 -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非正常经营小贷公司退出机制 [3] - 监管趋严和部分小贷公司缺乏竞争力是行业数量缩减的两大主因 [3] - 《暂行办法》明确业务范围 严禁出租出借牌照 规范外部融资和关联交易 [3] - 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小贷机构业务运营 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情况 [4] - 行业经过清理规范后将更健康有序发展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 [5] 合规要求 - 小贷公司需深刻认识合规重要性 主动确保经营活动符合监管要求 [3] - 需依照新规及时调整 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