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

搜索文档
长白山: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10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8万元至-15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 [1]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5万元至-175万元 [1]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约为2.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7.48% [1] 上年同期业绩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103.30万元 [2]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09.14万元 [2]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08元 [2] 业绩变动原因 - 受极端天气影响,景区关闭、景点关闭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景区接待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营业收入减少 [2] - 社保基数提高导致险金增加,业务拓展外包和临时用工增加导致人工成本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2]
打造长城文化新IP
人民日报· 2025-07-14 07:01
九门口长城文旅发展概况 - 九门口长城是万里长城中唯一水上长城段 全长1980米 明代军事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京东首关"和东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 [1] - 辽宁省葫芦岛市境内长城文化带包含265.2公里长城遗迹 321座敌台 151座烽火台 23座城堡 近年通过打造长城文化IP转化600余年文化积淀为文旅资源 [1] 建筑特色与历史价值 - 采用8个梭形桥墩横跨百米宽九江河 使用1.2万块巨型条石铺设7000平方米过水条石 铁水浇注银锭扣形成"一片石"奇观 设有9座泄水城门 [2] - 军事防御体系包含南北走向城墙 20座敌楼 兼具城桥关功能 明代徐达主持修建 旱季为陆上要塞 汛期变水上堡垒 [2] 景区运营与游客数据 - 景区年游客量达数十万人次 旅游收入连续实现超15%年增长 2024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绥中段)建成后 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 [3] - 夜游项目与水幕电影提升体验 上半年推出"五维课程矩阵"研学模式 包含军事探索 非遗工坊 生态课堂等沉浸式教育内容 [4] - 年接待约5万名外国游客 文化IP获国际认可 留学生自发制作纪录片进行海外传播 [5] 文旅产业带动效应 - 周边村民通过手工编织桲椤叶帽年增收超百万元 景区带动新堡子村等村庄发展近百家农家院 年销售山野菜20吨 [6] - 近十年吸引800余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典型案例包括吕楠家庭农场带动百余农户种植水果 电商品牌覆盖全国20多省 村果业收入达5000万元 [7] - 娄家沟村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超万人 计划盘活传统村落闲置房屋扩大民宿规模 目标让半数村民参与旅游产业 [7] 未来发展规划 - 全面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确立"讲好长城故事 建设精品景区"发展目标 [3] - 推进"长城+"模式 包括非遗展演常态化 文化数字化 文创产品开发等多元化文旅开发策略 [5]
北国清凉阿尔山(边城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20
旅游产业发展 -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去年夏季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全年接待游客5766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7366亿元 [4] - 边境旅游人次突破25万 跨境游人次首次超过1万 成为旅游产业新增长点 [8][9] - 温泉疗养院旺季单日接待游客超200人 温泉资源推动康养旅游发展 [7] 农牧民收入提升 - 兴安盟超3万名农牧民通过文旅产业增收致富 [5] - 牧家乐经营者巴图家夏季单月收入超5万元 [10] - 景区周边居民李桂英通过售卖特产实现季节性增收 [5] 基础设施与业态升级 -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道路从泥泞土路升级为直达景区的柏油路 自驾游客显著增加 [4] - 牧家乐、农家乐等业态蓬勃发展 周强夫妇经营的林区炖菜成为游客热门选择 [5][6] - 口岸特产店店主吴秀兰经营10年 见证跨境旅游商品销售持续增长 [8]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实施禁牧休牧政策后 七仙湖草原生态明显恢复 [11] - 牧民已形成"保护草原-产业升级-持续增收"的良性发展共识 [11] 文化资源开发 - 蒙古族传统文化体验(蒙古包住宿、马奶酒、手把肉、篝火晚会)成为山地草原旅游特色产品 [10] - 桦树皮盒装野生蓝莓干等本土特色商品受到游客青睐 [5]
唐某,被洪崖洞景区列入“黑名单”
券商中国· 2025-07-13 23:03
洪崖洞景区违规揽客事件处理 - 唐某因违规揽客且态度恶劣被区公安分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罚款 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对其采取从业限制措施 洪崖洞景区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从事经营活动 [1] - 唐某已向当事游客朱某波等公开道歉 渝中区文旅委派工作组上门慰问致歉并听取优化文旅服务的建议 [1] 渝中区文旅市场整改措施 - 当地将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乱象拉网排查 出台"十严禁"整治举措 重点打击"收费带路""拉客揽客""饭托"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以"零容忍"态度维护旅游秩序 目标打造安全文明的消费环境 [2] 注:原文中未涉及公司财务数据、行业趋势或具体投资机会相关内容 故未提取相应分析维度
假日经济乘“热”而上 “凉资源”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7-13 19:22
清凉经济与夏日文旅新业态 - 高温天气催热清凉经济 多地围绕避暑休闲娱乐拓展夏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 - 湖北宜昌高岚河景区6.5公里漂流河道成为游客戏水热门选择 [3] - 杭州临安风之谷景区新增嬉水 深水探秘池 森林滑道等避暑项目 吸引大量游客 [5] 室内冰雪娱乐与水上活动 - 石家庄室内滑雪场暑期客流旺盛 增设冰雪乐园 冰壶 陀螺 攀岩等冰上游戏 [8] - 河南信阳南湾海岛水上乐园推出泼水抢凳 水中造浪 电音蹦迪等互动表演 [8] - 长江河漂流横跨豫皖两省 全长8公里 落差126米 漂流时长2小时 [10] 文旅融合与主题活动 - 信阳鸡公山推出古风舞蹈 民俗表演 音乐派对等30多场演出 结合茶乡游 亲水游等八大主题路线 [12] - 连云港连岛海滨景区开启降温模式 使用雾炮机 提供降暑饮品 延长夜间开放时间 [15] - 连云港渔湾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13% 水势平缓区域成为戏水热门打卡地 [17] 暑期特色旅游项目 - 徐州海洋极地世界结合足球元素 推出海洋剧场表演 互动挑战等活动 [19] - 当地利用"苏超"效应 推出票根经济半价福利 夜宿海洋馆等特色项目 [19]
4A级景区集体“死亡”
虎嗅APP· 2025-07-12 21:50
核心观点 - 4A级及以下景区面临集体性经营困境,包括破产、荒废、亏损及沦为"僵尸景区"等现象 [4][5][6] - 旅游市场呈现头部垄断趋势,300余家5A景区收入占3万多家景区总收入50% [7] - 新兴文旅现象(如"苏超")通过互动营销、平价策略及全民创作实现爆发式增长,反衬传统景区运营模式落后 [8][9][10][11] - 景区存活需解决"引进来"与"留得住"双重挑战,需差异化定位并建立深度IP [13][14][15][16][17] 行业现状分析 4A级景区经营危机 - 杭州兰里景区案例:占地6750亩的4A景区投入超200亿元后因客流不足被废弃,现进入拆迁阶段 [2][3] - 行业破产案例:5年内7家4A级、3家5A级景区破产,包括苏州静思园(耗资10年建设)、河南宝天曼(欠债1亿6折流拍)等 [5] - 上市旅企数据:桂林旅游旗下5家4A景区中4家亏损,黄山旅游2家4A景区均亏损 [6] 市场结构变化 - 收入集中度:354家5A景区收入占比达全行业50%,16187家4A及以下景区平均收入从2019年4085万元降至2024年2910万元 [7][14] - 资源错配现象:广东秋枫寨(投资10亿/占地万亩)、兰里景区等优质资源项目因运营问题荒废 [5][6] 失败原因剖析 传统景区运营短板 - 营销能力薄弱:如桂林丰鱼岩景区宣传素材质量低下,缺乏有效传播 [9] - 产品单向性: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缺乏互动体验设计 [10] - 价格策略失误:普遍存在高价商品(20元泡面/10元矿泉水)导致游客流失 [11] 成功案例对比 - "苏超"现象:10元门票引发二手市场溢价至900元,带动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 [2][11] - 龙潭大峡谷:1元冰棍/2.5元黄瓜等平价策略实现客流逆袭 [12] - 互动营销价值:"苏超"通过官方玩梗(如"恐龙大战美猴王")激发全民二次创作 [11] 转型路径建议 差异化定位策略 - 山岳型景区:开发剧本杀实景场地(如神农架"野人NPC"模式)或专项爱好者聚集地 [15] - 休闲娱乐型:与脱口秀团队合作夜间场次,实现设施复用与客流导入 [16] - 古镇类:突破同质化商业街模式,强化在地美食IP或微型沉浸式项目 [16] 长效运营机制 - IP建设:参考乌镇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戏剧节等持续更新内容 [17] - 价格体系:建立透明平价机制,如龙潭大峡谷8年不涨价策略 [12] - 技术应用: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精准传播,避免传统宣传失效 [9][10] 数据补充 - 土地规模:典型失败案例占地均在5000亩以上(兰里6750亩/秋枫寨10000亩) [2][5] - 投资规模:单个景区投入可达200亿元(兰里)或10亿元(秋枫寨) [2][5] - 客流波动:端午期间新兴文旅带动区域客流增长305%(江苏) [2]
“窝囊旅游”出圈 Z世代爱上“又怂又爽”新玩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6:22
旅游行业新趋势 - "窝囊旅游"成为Z世代追捧的新潮流,包括减速版蹦极、自动扶梯登山和浅水漂流等"又怂又爽"的体验项目[1] - 减速版蹦极项目推出后,当地游客数量增长5-6倍,节假日日均体验人数超过200人次[1] - "窝囊漂流"平均水深仅0.5-0.8米,周末高峰期日均客流量可达6000-7000人[3][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62%的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的首要标准,远超"刺激程度"的占比[3] - 年轻人追求"悦己""放松""反差"的消费需求,偏好"被自然怀抱"的温柔体验[4] - "半吊子勇敢"成为短视频时代可炫耀的社交资本[3] 景区运营创新 - 安吉县推出"窝囊旅游三件套"(蹦极、爬山、漂流),精准击中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3] - 杭州天屿山和台州神仙居等地推出"无痛爬山"自动扶梯,10分钟登顶吸引年轻游客[3] - 景区通过差异化策略满足游客个性化诉求,成功吸引大量人气[4]
从滨海沙滩到酒店景区 全省各地游客玩水享清凉
海南日报· 2025-07-12 08:30
旅游行业暑期旺季表现 - 海南各海滩、滨海景区、酒店泳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暑纳凉,享受夏日的清凉与欢乐 [2] - 进入暑期,来潜水的游客数量增多,大家想亲眼看看海底的景观 [2] - 三亚·亚特兰蒂斯的水世界以惊险刺激的项目和沉浸式体验吸引着无数游客 [3] 水上旅游产品创新 - 可以体验海底种珊瑚的"珊瑚保卫营"项目受到亲子客群的欢迎,这是海南景区首个珊瑚移植生态体验产品,目前已吸引近3万组家庭参与 [3] - 蜈支洲岛旅游区将在暑期举办海南国际潜水节,"海底花园"艺术装置、"海底颜选"、"高定艺术水摄"等一系列海底项目将亮相 [3] - 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推出夜场限定演艺秀《第七重奏》,演出融合大型机械装置、歌舞、唱跳、说唱乐队及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 [3] -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的泳池以多元化场景和潮流活动吸引游客,包括行政泳池、儿童泳池及中央泳池娱乐大秀 [4] 水上旅游产品供给 - 从大型主题水世界到高端酒店特色泳池,从滨海浴场到内河漂流,形成了覆盖不同客群、满足多样需求的水上游玩矩阵 [4] - 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自6月28日起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1时 [3] -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儿童泳池安装了小冲天水滑梯及遮阳顶棚,配备趣味水枪、动力浮板等设施 [4]
当历史风貌与人间烟火融合在一起
人民日报· 2025-07-12 06:21
河北正定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 - 正定古城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7000余件,2012年以来实施16项文物本体保护工程[4] - 建立古城保护名录制度,每处文化遗址均纳入管理,每月开展集体巡查[4] - 2019年底完成24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工程,包括文物"三防"工程和周边环境提升[4] - 建成100多名义务小讲解员队伍,推动古城文化融入群众生活[5] - 街头闲置地块改造为口袋公园,形成"一游园一主题"的文化体验空间[6] - 古装旅拍成为旅游新名片,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100人[6] -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4.48万个免费车位、上千便民座椅、免费观光车等[6] 上海武康大楼城市更新 - 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2009年和2019年完成两次保护性修缮,清除周边架空线实现"修旧如旧"[7] - 采用"微改造"模式,制定空调机架专项方案,最小化对建筑风貌影响[7] - 改造废弃空间为空中花园,形成居民休闲与议事场所[8] - 2020年扩建源点广场至500平方米,缓解游客拍照安全隐患[8] - 武康-安福风貌街区(0.4平方公里)日均客流2-3万,2023年财政贡献突破亿元[10] 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良渚古城遗址、运河文化、径山文化等资源,形成"廊道式"发展带[11] - 创新"建新城保古城"机制,土地出让金反哺遗址保护,吸引1200多家数字文化企业入驻良渚新城[12] - 企业将良渚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如书法软件公司开发玉器纹样相关产品[11][12] 山西平遥古城保护与活化 - 平遥古城保存300余处文物古迹和近4000处传统建筑,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3] - 通过移民工程将居民从4.5万减至1.1万,缓解保护压力[14] - 投资13.9亿元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解决雨污分流和电力负荷问题[14] - 打造《又见平遥》情境剧,12年累计演出,本地演员占比超80%[15] - 培育6条特色产业街区和400余家旅游商铺,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15] 广东潮州古城活化利用 - 牌坊街义井巷雪居老宅改造为网红咖啡茶舍,保留1946年原始建筑元素[16] - 古城保留"外曲内方"街巷格局,139处文物点和1000多座古民居完成修缮[17] - 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5.8万原住居民维持传统社区生态[18]
上半年预盈900万元至1100万元 西域旅游加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日报· 2025-07-11 22:10
业绩预告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00万元至1100万元 同比下降62 55%至69 36% [2] - 业绩下滑主因系"遇见喀什""遇见赛湖"等旅游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阶段 叠加旅游消费市场及消费结构变化导致投入增加 [2] 战略转型 - 行业生态正从依赖自然景观的"资源红利"模式向"价值体验"模式加速转型 [2] - 公司依托天山天池景区资源优势 布局文旅消费新生态 加速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型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通过科技与文化双向赋能推动旅游资源整合 培育文旅服务消费新业态与新模式 [3] 新项目进展 - 沉浸式演艺项目《遇见喀什》自2024年12月首演以来吸引超7万人次观演 带动喀什古城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 [3] - "遇见赛湖"沉浸式演艺项目体验中心以"自然共生·科技赋能"为理念 已于2025年5月开始调试 [3] 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6个月内增持股份比例不低于0 70%且不超过1 35% [4] - 截至2025年7月4日已增持近56万股 合计持股比例从28 79%提升至29 00% [4] 未来计划 - 下半年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灵活调整营销策略 提升服务质量以扩大市场份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