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视制作
icon
搜索文档
掌阅科技短剧《遮天》开播,AI技术参与全链路生产
经济网· 2025-06-23 17:24
核心观点 - 掌阅科技联合多家公司推出仙侠题材短剧《遮天》,该剧改编自现象级东方玄幻小说,融合AI技术实现宏大场景还原和角色塑造 [1][2] - 公司强调自有IP优势、AI技术深度整合以及书剧联动生态闭环三大核心竞争力 [2] - AI技术在短剧制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公司更注重作品独特性而非单纯追求量产化 [3] 行业分析 - 短剧行业竞争激烈,IP掌控权和技术整合能力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2] - AI技术在虚拟场景构建、特效制作、角色设计等全流程应用,提升制作效率和质量 [2] - 行业呈现IP多元化开发趋势,从网文向游戏、动画、电视剧、电影等多领域延伸 [1] 公司战略 - 依托国内领先数字阅读平台和原创内容生态,开发自有优质网文IP [2] - 将AI技术深度融入短剧业务全链条,打造技术壁垒 [2] - 构建书剧联动生态闭环,实现短剧价值最大化并反哺IP和阅读平台 [2] 产品特点 - 《遮天》短剧改编自拥有13年历史的经典IP,承载强烈情感共鸣 [1] - 通过AI技术突破传统短剧局限,高度还原原著宏大场景 [1] - 保留原著核心角色性格特质和故事主线,力求忠实再现 [1] 技术应用 - AI"图生视频"技术高效完成虚拟场景构建 [2] - 复杂算法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动态特效 [2] - 多模态情感建模技术使角色表情更为细腻 [2]
苹果(AAPL.US)牵手影视大亨切尔宁:North Road 新片优先落户 Apple TV+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09:37
苹果与North Road合作协议 - 苹果与美国媒体巨头彼得·切尔宁领导的North Road工作室达成优先发行协议,获得其新电影项目的优先购买与发行权[1] - 该合作意味着切尔宁团队(曾制作《重返行动》《极速车王》)将从奈飞转向苹果[1] - Chernin Entertainment仍可继续推进已立项的奈飞项目,包括查理兹·塞隆主演的《Apex》和恐怖片《11817》[1] 苹果影视业务战略 - 苹果加速拓展电影业务以强化Apple TV+竞争力,计划8月上线与切尔宁合作的重磅剧集《战争之主》[2] - 公司已推出《泰德·拉索》《人生切割术》等热门剧集,但尚未在顶级电影领域取得同等成功[2] - 6月27日将上映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赛车电影《F1》,这是苹果迄今最雄心勃勃的电影项目[2][5] North Road业务布局 - 切尔宁整合所有娱乐资产(包括《爱情盲选》《终极通牒》制作团队)至North Road,2023年计划制作数十个纪录片/故事片/真人秀项目[3] - 其曾为福克斯制作《极速车王》《猩球崛起》系列,2020年与奈飞合作推出《恐惧街》《重返行动》[3] - 与奈飞协议到期后转向苹果合作[3] 流媒体行业动态 - 奈飞已缩减年度电影产量但仍为好莱坞最大制片方之一,苹果则逆势扩张[3] - 苹果2023年已上线《峡谷》《Fountain of Youth》等流媒体电影,《F1》将采用影院+流媒体分阶段发行模式[3][5] Apple TV+定位与架构 - 蒂姆·库克强调Apple TV+是独立业务而非iPhone营销工具,目标是通过优质内容实现商业化[4] - Apple Original Films负责电影全流程制作,所有作品最终登陆Apple TV+,形成"片厂+影院"协同模式[4][5] - 《F1》为Apple Original Films与华纳兄弟的联合项目,采用混合发行策略[5]
文学与电影共生 还要继续攀登 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荐会在上海举办
解放日报· 2025-06-22 09:45
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市场表现 - 2023年热度与口碑俱佳的160部国产剧集中,文学改编剧占比48%,排名前10的剧集中有8部源自文学改编 [1] - 票房过亿的55部国产电影中,文学改编作品有5部 [1] - 行业推出按剧情都市乡村、历史军事传奇、科幻犯罪悬疑分类的60个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榜单 [1] 文学IP的影视转化价值 - 文学改编作品具有"核能",不仅提供故事还包含作家的思考,能够穿越时间并持续焕发当代价值 [2] - 文学与影视的转化不应简单理解为IP改编,而是两种艺术门类对时代的共同回应 [2] - 成功的影视改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唤起受众好奇心、达到情感共鸣、引发深度思辨 [2] 上海在文学影视融合中的角色 - 上海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镇和影视产业高地,站在文学与影视融合最前沿 [2] - 上海作协发布包含《封锁》《平衡》等作品的"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上海作家作品特别榜" [2] -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行业明确表示将继续推动文学与影视的深度融合 [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期待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榜单能够产生新的影视爆款和经典作品 [1] - 非传统叙事作品如《我的阿勒泰》受到年轻人欢迎,为行业提供新启发 [2] - 行业面临算法与文学关系的挑战,但选择继续探索艺术创作的可能性 [3]
以“电影+科技”为抓手发挥科技赋能优势 服务影视产业结构性升级
央视网· 2025-06-21 15:38
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 - 2025年电影节全新推出"科技创制单元",聚焦AI视频生成技术和数字制作技术在影视创制中的应用 [1][3] - 首次设置AIGC单元,面向全球青年创作者征集AI影像短片,推动AI技术创新应用 [7] - 集中发布重点项目和服务平台,以"电影+科技"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10][18] 技术变革与行业影响 - AI技术显著降低影片制作成本,行业需培养复合型人才(技术+艺术+想象力+观众沟通能力) [5] - 中国顶级公司已具备高水准AI视频制作能力,技术进步速度极快 [8] - 纯AI技术尝试真人短剧项目,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但需大量算力支持 [12] 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发布多个项目,打造融合高科技制作、新技术应用、人才资源的产业社区 [14] - 采用线下开源共创共享模式,助力AI团队实现技术突破 [16] - 上海科技影都集聚8000余家影视企业,覆盖创作、拍摄、培训、宣发全产业链 [19]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定位为全球影视行业"风向标",通过龙头企业引进和科创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升级 [20] - 建设"上海·国家科幻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强化影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18]
触目惊心,大量热播剧被盗!业内:一年被偷200亿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01:42
影视盗版现状 - 盗版行为猖獗,剧集行业面临"播出即盗版"现象,所有剧集上线后数分钟内即可被非法传播至短视频、网盘等平台 [1][2] - 2023年10月至今,安徽涡阳警方破获一起盗版影视网站案件,犯罪嫌疑人搭建上百个盗版网站,非法采集热播剧如《藏海传》《折腰》,通过广告获利数十万元 [2] - 行业统计显示,仅长剧盗版每年造成平台损失超200亿元,未包含电影和微短剧的侵权损失 [3] 盗版危害与行业影响 - 盗版导致创作者无法获得利益回报,损害创作积极性,同时助长用户错误的内容消费观念 [2] - 盗版传播过程中常夹杂境外黄赌毒内容,威胁青少年健康及意识形态安全 [3] - 盗版形式多样化,从3分钟速食剪辑升级为1-2小时涵盖关键剧情的超长解说,甚至原片拆条合集播放 [4] 盗版屡禁不止的原因 - 盗版收益远高于判罚金额,惩罚后果与利益诱惑不匹配 [6] - 互联网平台流量导向导致版权投诉速度滞后于盗版传播,监管失位 [6] - 跨境取证难、责任认定难、维权成本高,赔偿金额普遍偏低,如《狂飙》侵权案获赔3000万元仅为少数成功案例 [6] 行业治理与政策行动 - 中制协联合四大视频平台推动版权保护预警片单制度,51部剧集纳入预警名单,侵权链接下架效率提升 [8] -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5-11月重点打击视听作品非法搬运、传播及平台帮助侵权行为 [9]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侵权赔偿至制作成本的30%,并对恶意侵权实施惩罚性赔偿 [7]
《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职业导演要有“匠人精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21:21
影视行业创作方法论 - 导演滕丛丛强调职业导演需掌握编剧、表演和剪辑三大核心技能,认为"匠人精神"体现在好故事、可信表演和精准叙事节奏的结合[5] - 创作团队通过两次深入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风,与当地哈萨克族人共同生活获取一手素材,将真实人物原型(如司机巴泰)和细节(照片PS现象)融入剧集[2][3] - 行业应避免内容同质化,需挖掘中国本土鲜活故事进行创新性表达,在信息过载时代通过独特内容维持精品竞争力[6] 作品《我的阿勒泰》市场表现 - 该剧成为首部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的网络剧,平均收视率2.625%,收视份额10.735%,持续占据同时段榜首[5] - 获得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提名、釜山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等国际荣誉,并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网络文艺优秀作品奖[5] - 采用8集体量精准匹配原著改编需求,开创性填补民族题材创作空白,带动阿勒泰地区旅游热度形成"影视文旅"现象[2][5]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兴叙事载体分流观众注意力,影视内容需兼具娱乐性和精神价值传递功能,才能通过时间检验[6] - 导演职业具有晚熟特性,需要长期人生积累和跨岗位历练(如剪辑工作),行业新人普遍面临艺术追求与商业生存的平衡难题[6]
放弃国企工作,创办一人企业:我一定能用AI挣到钱
虎嗅· 2025-06-20 16:32
职业转型与创业历程 - 从国企15年影片制作岗位离职,投身AI影视创业,结合原有影视制作经验与AI技术[6][7][5] - 初期通过BOSS直聘接单,首单AI图片制作耗时5天收入10元,后续医院宣传片项目收入约3000元[8][10][12] - 当前月均收入4-5万元,业务覆盖央企、省级媒体等客户,通过质量与服务构建稳定客源[21][22][25] AI影视行业现状 - AI工具可提升80%创作效率,但创意、审美、影视基础等核心能力仍需人工主导[2][18][44] - 商用工具包括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Pika等,月均工具成本数千元[43][44] - AI短剧被视为风口但技术未成熟,市场认可内容需人工打磨而非批量生产[65][67][68] 商业模式与客户拓展 - 客户来源包括淘宝平台转化(占比显著)、行业社群推荐、线上接单平台合作[25][28][29] - 核心竞争力在于组合多工具实现客户需求的能力,非单一技术应用[23][44][77] - 采用灵活团队模式,按项目需求临时组建人员,公司主体用于合同签署[26][27] 行业发展趋势 - AI技术降低创作门槛但加剧竞争,从业者需持续学习避免淘汰[72][80][82] - 内容创作领域人工创意仍不可替代,AI仅作为效率工具而非解决方案[70][79][77] - 区域市场存在机会,非一线城市通过线上协作可实现商业变现[16][63] 成功关键因素 - 内在驱动力为持续学习核心要素,兴趣与生计结合形成正向循环[50][51][57] - 作品质量与服务态度构成复购基础,客户转介绍占比显著[22][25][73] - 国企影视制作经验提供行业认知优势,缩短技术转化周期[7][45][47]
百纳千成: 关于签署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6:22
合同签署情况 - 公司与芒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签署《专有许可使用合作协议》,涉及影视剧授权合作 [1] - 合同总金额为3.72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65% [2] - 合同为公司日常经营合同,已履行内部审批程序,无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 [2] 交易对手方介绍 - 芒果影视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发行等 [2] - 芒果影视与公司无关联关系,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2] - 芒果影视信用状况与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合同履行能力 [3] 合同主要内容 - 公司授权芒果影视获得影视剧的新媒体及传统媒体播放权,芒果影视享有维权和转授权权利 [3] - 授权期限为影视剧首轮播出完毕之日起20年 [3] - 合同费用由固定费用和分成费用构成,分成基于影视剧播出效果 [4] - 公司需提供授权作品的完整版权链文件、介质和物料等资料 [4] - 违约方需支付授权费用总额20%的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4] 合同对公司的影响 - 合同履行将对公司2025年度及未来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4] - 合同为日常经营合同,不会对公司业务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 [5] 其他相关说明 - 公司将按规定披露合同进展情况及履行情况 [5]
电影人与AI共创,上影节产业活动探索影像生产新范式
新京报· 2025-06-20 15:18
成龙电影A计划特邀本次A 计划AI技术总监蔚景铖分享了——通过智能体和AI驱动的工具来完善剧本、 美术设定、分镜及项目书等环节的思考,他还聊到了具体短片的制作过程和探索生成训练到后期剪辑的 完整流程。未来将会为青年创作者和影视公司打造一个全方位陪伴的AI智能平台,实现从创意孵化到 商用影视项目筹备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香港导演陈国辉分享了对AI技术在电影行业应用的看法,他认为AI是一个新的工具,在提升制作效 率、降低制作成本和风险管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陈导也提出,AI电影与真人电影不一样,创作者应 该根据AI的风格来创作故事,未来可能会诞生一种有AI独特风格的全新电影类型。国际视效总监、CGI 视觉设计专家Barry Greaves分享了他的观点,通过AI实时合成预览技术,导演和工作人员在片场就能看 到接近成片的镜头效果,包括虚拟环境,人物与动物在实拍画面中协调性,以及演员表演和摄像机运动 的互动追踪状态。这种实时决策有助于提高特效的质量,让特效制作不再局限于大片,为影视制作带来 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胡洁从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经验出发,探讨了AI 在电影语言和工业 ...
黄晓明落榜
第一财经· 2025-06-20 15:05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录取情况 - 金世佳以总成绩278 84分被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录取 研究方向为表导演创作 业务一科目成绩94 34分 业务二科目成绩90分 面试成绩94 5分 [1] - 表导演创作方向共录取三人 金世佳为其中之一 [1] - 艺术管理/戏剧策划方向仅有一位考生录取 黄晓明未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中 [3] 黄晓明相关背景 - 黄晓明曾进入上海戏剧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戏剧策划 但最终未录取 [2] - 黄晓明回应落榜称"明年再战" [4] - 黄晓明名下关联40余家企业 涉及影视、投资、餐饮等领域 近半数为开业状态 包括乐视影业、北京易乾影视文化工作室等 [4] - 在上述开业企业中 黄晓明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股东等职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