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视剧
icon
搜索文档
ST明诚: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对武汉明诚文化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7.30% [2]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27亿元,同比增长378.71%,主要系新增业务导致 [2] - 影视传媒业务毛利率为-4.5%,其中影视剧业务毛利率为-14.01% [11] -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4,859.62万元,本期仅计提4.93万元 [11] - 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893.10万元,对业绩影响较大 [16] 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合计6,725.05万元,占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合计数的51.0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回款4,854.55万元 [3] - 主要客户包括武汉星铭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北联投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等 [2] 合同资产 - 合同资产金额8,693.33万元,主要因履约进度变化对收入进行累计追加 [4] - 合同资产前十名客户合计8,673.31万元,占合同资产年末余额合计数的95.70% [5] - 收入确认方法为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采用投入法根据发生成本确定履约进度 [4] 影视传媒业务 - 影视剧业务亏损主要系参投电影票房未达预期,影响金额902.08万元 [11] - 剔除电影票房影响后,影视剧业务毛利率可回升至26.14% [11] - 期末主要影视剧存货跌价准备情况显示无待执行的亏损合同 [12] 商誉减值 - 嘉里传媒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766.21万元 [16] - 中影嘉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108.71万元 [16] - 南昌银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8.18万元 [16] - 嘉里传媒和南昌银兴全额计提商誉减值,主要受行业下滑影响 [19][20]
时代专论丨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建设核心观点 - 文化强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关系到民族复兴和国际竞争力提升[1][2]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有本质区别[2] - 文化繁荣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思想引领、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发挥作用[4]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需要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和话语权[5] - 新时代文化建设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包括理论创新、文化活力迸发和国际影响力提升[6][7][9]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消费"新引擎"[7] - 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多地文旅项目火爆出圈,"文艺+文旅"融合效应显著[7] - 文化科技融合孕育新型文化业态,如网络文学、游戏、影视剧等"新三样"在海外广受欢迎[9] - 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全球爆款,展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9] - 文化贸易结构优化,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占比持续提高[9]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10] - 出台多项文艺发展政策文件,完善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10] -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化拓展[13] - 探索"非遗+"跨界发展和多渠道运营机制,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14] - 改进国际传播方式方法,推进中国故事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17] 文化创新发展方向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13]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精神内涵[14] -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赋能[18] - 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18]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出反映当代中国生活的作品走向世界[17]
百纳千成: 关于签署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6:22
合同签署情况 - 公司与芒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签署《专有许可使用合作协议》,涉及影视剧授权合作 [1] - 合同总金额为3.72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65% [2] - 合同为公司日常经营合同,已履行内部审批程序,无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 [2] 交易对手方介绍 - 芒果影视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发行等 [2] - 芒果影视与公司无关联关系,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2] - 芒果影视信用状况与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合同履行能力 [3] 合同主要内容 - 公司授权芒果影视获得影视剧的新媒体及传统媒体播放权,芒果影视享有维权和转授权权利 [3] - 授权期限为影视剧首轮播出完毕之日起20年 [3] - 合同费用由固定费用和分成费用构成,分成基于影视剧播出效果 [4] - 公司需提供授权作品的完整版权链文件、介质和物料等资料 [4] - 违约方需支付授权费用总额20%的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4] 合同对公司的影响 - 合同履行将对公司2025年度及未来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4] - 合同为日常经营合同,不会对公司业务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 [5] 其他相关说明 - 公司将按规定披露合同进展情况及履行情况 [5]
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 “谷子经济”掀起二次元热潮
快讯· 2025-06-17 11:12
网络文学改编授权 - 2024年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 [1] 改编影视剧 - 改编影视剧涌现一批现实题材精品 [1] 改编微短剧 - 改编微短剧数量和质量双双爆发 [1] - 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占网民规模的59.7% [1] - 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首次超过同年电影票房总额 [1] 改编动漫 - 改编动漫延续精良制作势头强劲 [1] 改编游戏 - 改编游戏前景广阔"谷子经济"掀起二次元热潮 [1]
从《时间之子》开始,中国动画电影走上“云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8:10
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模式转型 - 《哪吒之魔童闹海》采用传统分包协作模式,涉及上百家制作公司、上千位艺术家,导致流程断层、管理复杂、周期不稳定 [1] - 国际动画巨头如皮克斯、迪士尼拥有千人规模团队和本地化软硬件系统,而国内制作环节分工细、流程复杂 [1] - 基于云平台的集中式协作正成为提升效率的现实选择,推动行业从工业化走向智能化 [1] 全云制作技术应用案例 - 《时间之子》是国内首部全流程云制作动画电影,依托猫眼云制作平台实现云桌面、云存储、云渲染等全链条云端化 [2] - 该片包含2336个制作镜头、97234个制作任务,70%制作任务和100%渲染计算在云端完成,通过并行处理压缩周期 [2] - 云端协作使后期制作时间从传统5-6个月延长至1年以上,帮助团队提前锁定档期 [2] 云制作实施挑战与突破 - 全流程云制作面临数据安全、软硬件兼容性、网络时延、人员接受度等挑战 [3] - 团队通过现场示范、优化网络环境等方式推动艺术家适应新系统,强调综合效率提升 [3] - 云制作模式推动影视生产从"重资产硬件依赖"转向"轻资产服务订阅",尤其利好中小团队 [4] 本土云厂商技术布局 - 腾讯云通过《时间之子》项目实现从渲染到制片、协同、存储的全链条云服务突破 [4] - 阿里云与华策影视合作推出影视剧本智能创作辅助系统,应用于剧本生成、评估及智能剪辑 [5] - 华为云与中影集团联合开发影视译制大模型,实现AI多语种配音和口型匹配 [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猫眼云制作平台能力可复制到更多项目,未来可能形成标准化服务平台 [6] - 中国云厂商凭借服务深度、系统定制能力与落地速度,逐步形成本土化优势 [4] - 技术红利将吸引全球艺术家参与国产动画制作,类似特斯拉的普及路径 [3]
慈文传媒:持续高效经营,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加快泛文娱产业落地,持续增厚公司业绩-20250610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0 21: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评级为增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元泛娱乐公司转型,维持“增持”评级,因创新业务仍在拓展期,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新增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采用PB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4倍PB估值,对应目标价8.88元/股 [11]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1、366、481、509、564百万元,同比变化-1.1%、-20.6%、31.5%、5.7%、10.9%;净利润(归母)分别为28、30、56、63、72百万元,同比变化-43.9%、9.8%、84.2%、12.1%、15.7%;每股净收益分别为0.06、0.06、0.12、0.13、0.15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9%、3.0%、5.3%、5.6%、6.1%;市盈率分别为131.00、119.25、64.75、57.77、49.95 [4] 交易数据 - 当前价格7.62元,52周内股价区间4.53 - 8.61元,总市值3,619百万元,总股本/流通A股475/475百万股,流通B股/H股0/0百万股 [6]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999百万元,每股净资产2.10元,市净率3.6,净负债率14.32% [7] 股价升幅 - 1M、3M、12M绝对升幅分别为8%、3%、39%,相对指数升幅分别为6%、9%、28% [10] 业务情况 - 影视业务为基石,2024年开机拍摄长、中、短剧9部,影视剧收入3.5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96.4%,毛利率18.9%(同比+11.1pct),截至2024年底储备超10个S级影视项目等 [11] - 2024年成功举办4场大型演出,新增演唱会业务板块,收入1213.6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3%,与多方合作,有望拓展文旅、演出板块业务布局 [11] - 公司积极转型为多元、轻资产、平台运营型泛文化公司,打造“IP +”多产品形态,布局科技向(XR/AI)发展,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 [11] 财务预测 - 2023 - 2027年,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资产项目及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负债项目有相应变化,各项财务比率如ROE、ROA等也呈现不同趋势 [12] 主营业务收入预计 - 2024 - 2027年,影视剧收入分别为35288.96、45000.00、45600.00、46000.00万元,同比变化-23.1%、27.5%、1.3%、0.9%;演唱会收入分别为1213.65、3000.00、5000.00、10000.00万元,同比变化147.2%、66.7%、100.0%;游戏及互联网服务业务、艺人经纪业务收入也有相应增长 [13]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华策影视、上海电影、横店影视为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B为5.71 [14]
重构国际传播格局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30
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 推进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建设,创新网络外宣[1] - 初步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但仍面临"他塑"形象问题[1] - 需在全球经济秩序调整与文明发展范式转型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2] 制度与文化优势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整合文化、经贸等多领域资源[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国际传播动力[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为国际传播提供丰富素材[2] 数字技术应用 - 数字技术改变信息生产传播方式,推动跨媒介叙事[4] - 需建设国际传播数据处理中心实现精准化分众传播[4] - 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丰富内容表现形式[4] 文化产品出海 - 网络影视剧、文学、游戏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5] - 需探索文化产品数字化多样态增强国际竞争力[5] - 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大[5] 经济话语权建设 - 需从经济发展权、规则制定权等多维度提升经济话语权[6] - 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国际表达方式[6] - 强化多边平台议题设置能力参与全球治理改革[6]
巴塞罗那泡泡玛特排长队,泰国中剧观看量超韩剧,老外为啥迷上中国文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17:43
中国文化产业出海现状 - 东南亚粉丝热衷追中国影视、动漫、综艺等内容,C-POP开始承接后K-POP时代的流行趋势[3] - 泰国华语内容观看量已超过韩剧及本土内容,中国古装剧尤其受欢迎[3] - 泡泡玛特在巴塞罗那门店排队长达两公里,消费者中外国人占比极高[4] 文化企业出海案例 - 雅文传播拥有全球最大华流社交矩阵,覆盖249个国家和地区,助推超万个华语IP出海[3] - 酷看文化海外社媒平台累计观看次数超1000亿次,华语内容在泰国、中东市场表现突出[3] - MiniGame平台拥有2000款游戏,全球日活用户300~400万,通过"伙伴宇宙"理念输出文化[7][8] 文化出海策略演变 - 从单纯"产品搬运"转向"价值共生",内容本地化程度提升(如影视剧封面、翻译、配音针对目标市场定制)[6] - 《原神》采用文化杂糅叙事方式实现全球化传播,区别于西方中心论逻辑[6] - MiniGame设计中东大叔Sal am、非洲朋友Kuma等角色与中国传统IP结合,体现包容性[8] AI技术赋能文化出海 - AI应用于影视翻译(时间轴识别、多语种配音)、内容二创(真人内容动漫化)[8] - 雅文传播研发AI大模型,基于海外用户碎片化消费习惯优化短视频传播策略[9] - V-Pulse数智化产品可分析华语内容海外热度并生成影响力报告[8][9] 文旅成为出海新方向 - 海外用户通过内容平台主动询问中国旅游信息,"China travel"关注度攀升[10] - 文化企业拓展文旅业务板块,包括城市探店、海外KOL"中国行"定制等内容[10]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推动文旅出海[9][10] 文化出海核心理念 - 强调"包容性"与"多元共生",以平等尊重取代文化征服[6][8] - 通过"伙伴宇宙"、"朋友"等叙事框架替代传统英雄主义逻辑[7][8] - 行业普遍采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智慧实现文化跨越[10]
非遗焕新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5
非遗市场发展 - 非遗产品通过"茶馆+非遗""书店+非遗""商场+非遗"等模式融入日常生活,并借助跨界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 [1] -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非遗焕新购物月",各地依托本地非遗资源开展差异化促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以满足多元需求 [1] 跨界创新与市场表现 - 非遗产品在"非遗年货购物月"中订单量同比增长33%,老字号回力鞋业将崇明土布、东阳竹编等非遗元素融入球鞋设计,打造潮流单品 [2] - 上海回力鞋业"非遗100+创新运动设计"项目计划推出100款跨界产品,其中10%将上市,并开设线上线下专柜以链接当代消费者 [2]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通过影视剧联名文创产品实现"破圈",联名产品被抢购一空,推动非遗技艺活态化传承 [2] 业态融合与消费场景 - 杭州解百商场打造"非遗茶空间",融合制茶技艺、天竺筷、西湖绸伞等非遗项目,吸引消费者打卡并配备专业讲解服务 [4] - 晓风·明远书院通过"非遗+书店"模式增加营收,提供红茶制作、雕版印刷等体验活动 [4] - 浙江省推动"非遗茶空间"建设,整合茶相关非遗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5] 乡村旅游与国际化传播 - 浙江长兴县顾渚村民宿引入紫笋茶制作技艺非遗体验,开设采茶、制茶研学课程,提升回头客率 [6] - 非遗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从消费端促进供给端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6]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万人次,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符号 [7] 文旅融合新实践 - 福建泉州"五一"推出宋风古韵奇妙游,北京朝阳区举办汉文化节,均融入提线木偶、鱼灯表演等非遗活动以丰富旅游体验 [7]
图书消费市场热度高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12
从图书品类看,2024年,中小学教辅、童书、文学小说稳固占据图书销量排行榜前三名,养生保健、动 漫、智能经济、自我疗愈等小众圈层图书畅销出圈。经典名家名作、散文随笔以及热门影视剧小说成为 热度较高的文学作品。 阅读是文明传承之途、国家兴盛之要、社会进步之力、人生成长之梯。近年来,全民阅读热情持续升 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从最初的"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 如今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用词变化的背后,是对高质量全民阅读的不断追 求。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依然有很多人愿意从字里行间寻找内心的宁静。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读书在日常 生活中的重要性超越运动、旅行等休闲娱乐活动。超七成人每周都会读书,人均年阅读7.3本书,年买 书投入500元以上的人占比达到52.2%;近六成人表示自己的年度目标中有关于读书的项目。25.3%的人 养成了每天打卡读书的习惯,碎片化阅读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中。从阅读方式看,54%的人偏好读纸质 书,34.2%的人更喜欢读电子书,电子书阅读比例较上年提升近5%。电子书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体 验,越来越受读者追捧。 接下来,还要充分调动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