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
搜索文档
中国再保险,换帅!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23:2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中国再保险董事长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 和春雷辞任自9月18日起生效[1][3] - 董事会委任庄乾志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任期至第五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 任期届满可以连选连任[2] - 庄乾志在正式履任前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职权 期限自2025年9月18日起至正式履行董事长职务之日止[2]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庄乾志出生于1972年1月 经济学博士 高级经济师 履新前担任公司副董事长 执行董事[2] - 曾任职于建设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证券 建投华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2] - 在中国再保险体系内曾任副总裁 总裁 合规负责人 首席风险官 以及中国人寿再保险董事长 中再资产管理董事长等职务[2] 原董事长履历 - 和春雷出生于1965年4月 现年60岁 1999年公司成立时加入 从基层岗位做起并深度参与核心业务[3] - 2015年以副总裁身份参与及筹备公司赴港上市 助力公司成为首家登陆港交所的中资再保险公司[3] - 2022年出任党委书记 董事长 任职期间实现三年保费收入复合增长超市场水平 再保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3]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今年6月末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28亿元 同比增长0.6%[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4] - 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4% 其中财产再保险业务收入229.59亿元同比下降2.2% 人身再保险业务收入47.38亿元同比下降19.2% 财产险直保业务收入241.17亿元同比增长4.1%[4]
中国再保险,换帅!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23:16
公司人事变动 - 中国再保险董事长和春雷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 自9月18日起生效[2][7] - 董事会委任庄乾志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待监管核准后正式履职[2][4] - 庄乾志在正式履任前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职权 自2025年9月18日起执行[4]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庄乾志出生于1972年1月 经济学博士 高级经济师 此前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5] - 曾历任建设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财务顾问处副经理 中国建银投资战略部总经理 西南证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等职[5] - 2015年起在中国再保险体系任职 曾任副总裁 总裁 首席风险官 并兼任多家子公司董事长[5] 原董事长履历 - 和春雷出生于1965年4月 现年60岁 辞任前兼任上海保险交易所非执行董事及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主席[8] - 1999年公司成立时加入 从基层岗位成长 2015年以副总裁身份主导公司赴港上市筹备[8] - 2022年出任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任内实现三年保费收入复合增长超市场水平 再保市场份额居行业首位[8] 公司经营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末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28亿元 同比增长0.6%[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8] - 财产险直保业务收入241.17亿元 同比增长4.1% 财产再保险业务收入229.59亿元同比下降2.2% 人身再保险业务收入47.38亿元同比下降19.2%[8]
2025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召开 再保险行业半年分出保费首超千亿
新华财经· 2025-09-18 21:51
行业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为4.2% 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 - 行业综合成本率持续改善 承保利润达26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1] - 承保盈利主体首次超过半数 分出保费首次超过千亿元[1] 风险环境与市场动态 - 气候变化指标创历史新高 巨灾风险暴露持续增长[1] - 风险累积呈现产业集聚和标的叠加的新形态 再保险损失处于高位[1] - 全球再保险市场资本总量创历史新高 巨灾债券规模和发行数量创新高[1] - 自然巨灾损失常态化 网络安全与地缘政治等新兴风险持续增长[1] 政策与战略导向 - 财产险行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低空经济与科技活动领域风险保障需求将高速增长[2] - 保险业已建立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 但存在保障能力不足与产品创新滞后问题[2] - 再保险被定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风险管理工具[3] 产品与平台创新 - 中再产险发布"再·擎"低空经济产业保险平台及科技保险、绿色电力保险白皮书[2] - 行业将强化科技保险产品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优化[2] 机构角色与未来规划 - 中国再保计划打造再保险特色生态圈 支持财险行业提升新质生产力领域服务质效[3] - 保险业协会将持续加强会员单位合作 提升财险业服务能力[3] - 中再产险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趋势 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3]
更好发挥试验田和增长极作用!陈吉宁用一整天时间调研临港新片区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第一财经· 2025-09-18 20:18
园区发展与产业定位 - 打造资本与技术密集、产值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基地 [1][4] - 围绕主导产业细分赛道加强招商协同和优化产业布局 [4] - 将产业生态成熟度纳入园区考核体系并推动空间形态优化整合 [4] 制造业与产业链升级 - 始终把制造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并提升整体竞争力引领力 [4] - 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并强化研发功能 [4] - 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协同的牵引带动作用并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 [4] 科技创新与资源集聚 - 帮助导入中试基地、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联合体等转化孵化机构 [4] - 优化高校专业设置以增加服务国家战略和匹配产业的人才供给 [4] - 聚合市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提升创新密度和强度 [5] 金融与改革开放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是首个落地临港新片区的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 [2] - 聚焦离岸金融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大程度先行先试 [5] - 持续抓好改革任务扩围放量并扩大试点领域、适用范围和覆盖区域 [5] 营商环境与企业服务 - 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并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与诉求实时响应 [6] - 持续扩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 [6] -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质量 [6] 主导产业与集群建设 - 紧扣智能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民用航空和数字经济4+1主导产业 [6] - 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 [6] - 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6] 创新创业与人才吸引 - 以更宽广胸襟、更有力政策、更便利服务集聚创新创业英才 [3] - 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支持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者汇聚临港 [3] - 立足产业定位发挥区位优势契合年轻人创业方向 [3]
中国再保险(01508):庄乾志获委任董事会董事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7:03
人事变动 - 和春雷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董事长 执行董事 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职务 辞任自2025年9月18日起生效 [1] - 庄乾志获委任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后正式履职 任期至第五届董事会届满 [1] - 庄乾志自2025年9月18日起不再担任总裁职务 将作为临时负责人代行总裁职权至新任总裁正式履职 [1] 职务安排 - 庄乾志正式履行董事长职务前 代为履行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职权 期限自2025年9月18日起 [1] - 庄乾志获委任为上市规则第3.05条所述授权代表 自2025年9月18日起生效 [1]
中国再保险:姜耀辉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任职资格获核准
智通财经· 2025-09-13 03:41
股价表现 - 中国再保险股价收报1.63港元,单日上涨0.04港元,涨幅达2.52% [1] - 日内交易区间介于1.54港元至1.64港元,振幅约6.49% [1] - 全天成交额达236万港元,显示市场活跃度 [1] 公司治理变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核准姜耀辉担任公司董事 [2] - 姜耀辉自2025年9月10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 [2] - 叶梅自姜耀辉就任董事之日起不再担任提名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 [2]
中国再保险(01508):姜耀辉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任职资格获核准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6:44
公司治理变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9月12日核准姜耀辉担任公司董事任职资格 [1] - 姜耀辉自2025年9月10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 [1] - 姜耀辉任期至第五届董事会届满且可连选连任 姜耀辉就任后叶梅不再担任提名薪酬委员会委员 [1]
中国再保险(1508.HK)盈利优化,乘港股慢牛释放长期价值
格隆汇· 2025-09-11 16:18
港股市场行情 - 2025年港股呈现慢牛行情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30% 月线五连阳 [1] - 新消费 创新药 硬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焦点 带动市场人气攀升 [1] - 大金融板块占恒生指数30%-40%权重 是行情重要推动力量 部分低估值金融股迎价值修复契机 [1] 公司股价表现 - 中国再保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过91% 受益于港股行情及基本面改善 [1] 盈利能力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1038.35亿元 同比增长3.4% [4]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 [4] - 净资产1167.8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7% [4] 财产再保险业务 - 境内财产再保险综合成本率95.83% 承保持续盈利 剔除农险因素后与去年同期持平 [5] - 境外财产再保险总保费收入175.43亿元 同比增长7.4% 保险服务收入128.24亿元 同比增17.2% [5] - 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145.17亿元 同比增长7.3% 保险服务收入110.59亿元 同比增20.0% 综合成本率84.41% [5] 人身再保险与直保业务 - 人身再保险净利润28.53亿元 同比增长13.6% 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保持较好水平 [6] - 财产险直保原保费收入300.82亿元 同比增长7.1% 综合成本率96.99% 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 [6] 投资业绩 - 总投资资产4488.77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 [6] - 总投资收益95.84亿元 净投资收益73.21亿元 同比增长4.9% [6] - 股票综合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基准超过900个BP [6] 业务结构优化 - 新兴业务分保费收入22.49亿元 同比增长31.6% 聚焦IDI保险 短期健康险 巨灾保险等领域 [8] - 责任险和农业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0% 农业险在33个省份取得经营资格 开发创新产品82款 [12] - 车险续保率67.6% 家用车续保率69.6% 家用车保费占比62.1% 承保数量同比增长1.4% [12] 产品创新与战略 - 人身再保险创新发展保障型业务 围绕互联网门诊 特药 慢病管理开展创新支付合作 [11] - 深度融入国家医疗与养老保障体系 探索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保险领域 [11] -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给予A评级 贝氏评级"A(优秀)" 展望稳定 [6]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探秘登记交易中心
金融时报· 2025-09-11 09:21
核心观点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作为金融基础设施 通过制度创新和数字化平台建设 推动再保险市场标准化和国际化 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效率 助力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2][3][4] 机构参与情况 - 共有118家机构注册开通交易权限 其中境内机构90家 境外机构28家 覆盖全球13个国家或地区[3] - 6家境外机构已设立交易席位 覆盖英国 巴巴多斯 刚果(金)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3] 基础设施创新 - 设置交易席位作为辅助交易单元 为境内外保险机构提供面对面交流平台 支持境外机构设立固定办公场所[2] - 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实现标准化在线合同双签 账单双签 赔付双签 以及账务清算和结算便利[3] - 建立统一数据规范 标准合同和账单体系 解决手工操作易出错 账务清算成本高等全球性痛点[3] 市场发展前景 - 中国直保市场规模全球第二 但再保险市场规模仅位列全球第七 存在较大提升空间[4] - 通过数字化和标准化转型推动整体降本增效 服务实体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4]
标普预警气候风险加剧:再保险巨头纷纷“避险”,初级保险公司压力陡增
智通财经· 2025-09-08 10:01
核心观点 - 全球主要再保险公司大幅降低巨灾风险敞口 过去五年承保敞口减少一半以上 未来可能进一步降低损失负担[1] - 再保险行业建立强大财务缓冲 可应对相当于三次卡特里娜飓风规模的损失(约3000亿美元)同时维持信用评级[2] - 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持续上升 2024年预计超过1500亿美元 远高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2] - 再保险公司转向更谨慎的经营策略 注重盈利而非增长 拒绝不符合严格风险回报标准的业务[3] 再保险行业风险敞口变化 - 全球前19大再保险公司巨灾损失承保敞口大幅降低 过去五年减少50%以上[1] - 再保险行业巨灾损失承保占比显著下降 2023年略高于10% 较2019年的25%和20%的历史平均水平大幅降低[2] - 再保险公司通过提高赔付启动点减少次生风险承保 2025年灾难损失预算210亿美元 目前仅使用一半[4] 市场定价趋势 - 再保险行业预计出现费率适度下降 有助于减轻初级保险公司压力[2] - 财产再保险价格预计下降 75%再保险购买者预计降价 部分预计明年降幅高达7.5%[3] - 再保险行业坚持既定条款和条件 维持承保标准[2] 自然灾害影响 -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大幅增加 1970年代每年约50起 过去十年接近200起[3] - 次生灾害造成更大损失 包括强烈对流风暴和野火 建模和定价面临挑战[3] - 美国初级保险公司预算使用率达80% 主要受加州野火事件冲击[4] 行业应对措施 - 再保险行业建立相当大缓冲机制 通过多年亏损规避和投资积累资金[2] - 再保险公司变得更加谨慎 注重盈利而非增长 拒绝不符合风险回报标准的业务[3] - 保险连结证券买卖双方面临建模挑战 需要持续更新风险模型[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