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
搜索文档
 快讯|中国将在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夺冠;人形企业中标9051.15万元订单;日本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创五年新高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1 09:57
 优必选中标机器人订单   - 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刷新业内单笔中标金额纪录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业务收获期,此前智元、宇树已拿下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订单 [1]     欧洲低重力四足机器人研究   - 挪威科技大学开发的四足机器人Olympus在模拟火星重力(地球重力的1/2.5)环境下测试跳跃能力 [4][5]   - 机器人采用四条"双"腿结构,底部带爪状贴片,低重力下跳跃高度显著优于地球环境 [4]   - 欧洲航天局ORBIT设施通过浮动平台实现二维微重力模拟 [5]     中国战队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突破   - 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包揽RoboCup类人组成人尺寸组冠亚军,首次实现中国战队夺冠 [7][9]   - 两支战队均使用国产机器人加速进化T1,小型尺寸组决赛由清华大学TH-MOS队(使用国产K1机器人)对阵德国队 [9]     maxon集团战略投资   - 瑞士maxon集团收购德国Synapticon少数股权,后者为智能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 [10][12]   - 合作目标为开发集成功能安全的高性能驱动解决方案,现有客户已受益于双方技术组合 [12]     日本汽车行业自动化进展   - 2024年日本汽车行业将部署1.3万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11%,创2020年以来新高 [13][15]   - 日本机器人产量占全球38%,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达1,531台/万名员工,全球第四 [15]   - 全球70%机器人安装量集中于日本、中国、德国、美国、韩国五国 [15]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列举工业机器人、服务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超80家企业 [20][21][22][23][24]
 招商通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7-19 20:37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医疗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深水区,产品形态持续演进,临床路径逐步清晰,资本趋于冷静,产业生态日趋复杂[1]   - 2025年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化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主题为"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1][2]   - 大会不仅是设备展示平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与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核心议题包括未来医院如何因机器人重构[1][3]     会议核心议程   -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核心架构趋势、AI提升自主性与协同效率、术中导航与机器人协作的"中台化"演进[3][9]   -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解析全球市场商业化路径对比、医院采购决策逻辑、医生认可的品牌构建方法、基层市场普惠路径[5][9]   -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路径:分析欧美/东南亚/中东市场需求差异、国产机器人多地认证策略、国际合作OEM新范式及全球品牌建设[6][9]   - 研发与临床转化:聚焦临床需求转化为工程目标的机制、医院研发团队嵌入产品开发流程、真实世界数据(RWD)优化注册应用[7][9]   - 供应链与生态体系:讨论国产核心部件(减速器/电机/编码器)机会与瓶颈、国内外供应链协同实践、培训/维修/远程支持生态边界[8][9]     行业价值与影响力   - MedRobot年度颁奖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奖项之一,参与者可识别"能落地、可持续、有协同"的未来技术伙伴[11]   - 大会汇聚整机厂、部件商、算法公司、临床团队多维视角,是了解医疗系统被技术重构的第一现场[11]   - 活动涵盖手术机器人全产业链闭环议题,从研发、临床到商业化与全球化,定义下一代医疗系统标准[9][10]
 人类的下一场手术,可能由自主机器人来操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2 11:28
 自主手术机器人技术发展   -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的SRT-H机器人通过AI技术实现胆囊切除手术自主操作,在猪实验中完成解剖条件不一致及意外迂回情况下的任务,系统稳定性得到验证 [1]   - SRT-H机器人近期8台手术实现100%准确率,虽耗时较长但结果与专家级外科医生相当,通过观看手术视频及字幕强化训练实现技能复制 [5]   - 自主手术机器人需具备"眼-脑-手"三大系统:感知系统(相机/传感器)、决策系统(AI规划)、执行系统(机械臂操作),三者协同构成核心技术框架 [5]     技术分级与全球研究现状   - 自主手术机器人采用0-5级分级体系(匈牙利Óbuda大学Haidegger分类法),当前3级(有监督自主性)是业界主要突破方向,允许医生紧急接管 [6][7]   - 美国STAR系统(Smart Tissue Anastomosis Robot)在《Science Robotics》发表论文,通过多源感知+深度学习实现肠吻合手术自主缝合,达3级自主性但存在穿针后需人工拉线的效率缺陷 [9][10]   - 中国研究团队(北航/北邮)聚焦双目摄像头技术,完成血液移除、切口闭合等基础任务,但尚处实验室阶段缺乏临床验证 [10]     关键技术组件与市场   - 光场相机作为核心感知设备,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3.2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12.5亿美元(CAGR 31.3%),Lytro、Raytrix及国内奕目等企业参与竞争 [14]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1级自主系统垄断全球市场,国内元化智能、微创机器人等企业加速追赶,但更高自主化产品仍待突破 [15]     行业挑战与发展前景   - 核心技术瓶颈集中在感知/决策/执行环节的精准度与鲁棒性,临床验证体系、法规标准及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制约产业化 [15]   - 未来结合5G/云计算构建智慧手术平台,有望在泌尿、妇科等领域实现常规应用,全球市场被视为手术机器人产业下一风口 [16]     产业链相关企业   - 医疗机器人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元化智能、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天智航等,覆盖手术机器人全链条 [20]   - 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提供精密传感器、驱动系统等基础组件 [23]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商务部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06:47
 战略矿产出口管制   - 商务部部署打击锑、镓等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强调其军民两用属性及国际合规性 [1]   - 中国将依法审查出口许可申请,兼顾各国合理民用需求 [1]     医疗机器人技术突破   -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SRT-H机器人,首次实现AI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 [2]   - 该机器人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可应对手术突发情况,标志外科手术自动化迈入新阶段 [2]     家政兴农政策推进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聚焦农村劳动力就业四大方向 [2]   - 计划通过招聘活动、职业教育及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家政服务品牌 [2]     商业航天产业动态   - 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在海南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覆盖卫星测控、火箭研发等全产业链 [3]   - 股东包括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及多家民营航天企业 [3]     光伏玻璃行业调整   - 光伏玻璃价格跌至历史低位(2.0mm镀膜玻璃10.5-11元/平),部分企业现金成本被击穿 [4]   - 行业计划7月减产30%以缓解供应过剩,响应"反内卷"政策导向 [4]     养老金政策更新   - 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2%,调整基于物价及工资增长因素 [5]     能源行业标准发布   - 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规定》,规范新能源基地调相机并网技术要求 [7]     消费促进措施   - 商务部推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优化商旅文体健融合以刺激暑期消费 [8]     医药创新发展   - 政策强调加强创新药及医疗器械研发,完善融资、审批及支付全链条保障 [9]     债券市场建设   - 上交所高成长产业债年内发行53只,规模达373亿元,吸引超80家非银机构参与 [10]
 2025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定档9月,汇聚全球智慧,共绘医疗科技革新蓝图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5 12:09
 医疗机器人产业现状   - 2025年医疗机器人产业进入深水区 产品形态演进 临床路径清晰 资本趋于冷静 产业生态复杂化 [1]   - 行业焦点从单一设备性能转向医疗系统重构 强调技术路线 供应链变革 医院系统升级 国际趋势对话 [2][3]     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核心信息   - 主题为"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 聚焦智能手术系统升级 全链条生态构建 全球化路径 [1]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5-6日 地点: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 [4]   - 包含开幕式 行业报告首发 颁奖典礼 以及仅限受邀的医院场景参观和营销负责人晚宴 [4][5][6]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核心架构趋势 AI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 [7]   - 术中导航 影像 控制的"中台化"协作演进 医工融合与技术转化路径 [10][11]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   - 分析从设备采购到系统评估的医院决策逻辑 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普惠路径 [8][12]   - 解决融资困境 构建医生认可 技术可信 财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12]     全球化战略与供应链   - 对比欧美 东南亚 中东市场需求差异 探讨国产机器人多地认证策略 [9][12]   - 分析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 核心部件国产化机会与瓶颈 [11][12]     行业参与价值   - 对医院/政府/投资人:重新定义手术室生态 重塑未来医疗系统 [14]   - 对企业:确立头部玩家地位 获取技术协同伙伴 参与行业标准建设 [17]     参会企业阵容   - 覆盖医疗机器人(元化智能 天智航等)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 埃夫特等)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 宇树等)及核心零部件企业 [19][20][21]
 招商通知: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28 19:40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医疗机器人产业进入深水区 产品形态持续演进 临床路径逐步清晰 资本趋于冷静 产业生态日趋复杂 [1]   - 行业焦点从单一设备竞争转向医院系统重构 技术路线 供应链变革 医院升级 国际趋势成为交汇点 [1][8]   - 手术机器人行业面临融资困境 需探索资本冷静期的突围方法 [8]     大会核心议题    技术演进   - 下一代手术机器人核心架构趋势聚焦AI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 [8]   - 术中导航 影像 控制技术向"中台化"协作模式演进 [8]   - 细分术种(神外/泌尿/骨科等)的机器人进化逻辑需差异化开发 [13]     商业化落地   - 医院采购决策逻辑从设备评估转向系统级评估 [8]   - 需构建医生认可 技术可信 财务可持续的机器人品牌 [8]   - 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成为机器人普惠路径探索方向 [8]     全球化发展   - 欧美 东南亚 中东市场对手术机器人存在差异化需求 [8]   - 国产机器人面临FDA/CE/NMPA多地同步认证挑战 [8]   - OEM与联合推广成为国际合作新范式 [8]     供应链生态   - 国产核心部件(减速器 电机 编码器)存在机会与瓶颈 [13]   - 需建立培训系统 维修体系 远程支持等生态配套 [13]   - 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需对标最佳实践 [13]     行业价值主张   - 大会参与者可定义"下一代医疗系统" 塑造行业头部地位 [14]   - 提供整机厂 部件商 算法公司 临床团队的多维解决方案 [14]   - MedRobot年度颁奖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权威技术奖项 [14]     研发与临床转化   - 临床需求需精准转化为工程目标 建立医工融合机制 [7]   - 真实世界数据(RWD)可优化产品注册与迭代 [13]   - 需构建全球领先的研发体系与临床验证闭环 [8]
 元化智能李艾俐:在手术机器人新赛道“智造”中国精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1 12:21
 科技对医疗的变革   - 科技正在深刻改变医疗行业,例如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使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第100例手术,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 [1]   - 手术机器人通过高精度CT三维骨骼模型和机械臂精准执行,17分钟内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置杯角度与术前规划完全吻合 [1]   - 元化智能科技凭借亚毫米级误差控制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中国代表企业 [1]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李艾俐从IT行业转型医疗机器人领域,放弃原有公司支持丈夫的医疗机器人研究 [2]   - 创业动机源于对国外高价设备的质疑,决心打造国产手术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市场 [2][4]   - 2018年12月在深圳成立元化智能,定位高端专科智能医疗装备研发,受益于深圳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政策 [4]     产品技术突破   -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智能算法和335Hz高刷新率导航仪,将误差从手工截骨的1-3毫米降至亚毫米级 [6][9]   - 产品覆盖髋、膝、单髁三大关节置换,实现多术式一体化设计,2022年4月获NMPA上市批准 [7][9]   - 2023年3月新增髋关节适应症,2024年7月新增单髁膝关节适应症,成为国内首个髋膝单髁三位一体手术机器人 [9]     临床价值与市场表现   - 已完成超4000例手术,覆盖高原和偏远山区,手术时间缩短30%,并发症发生率降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 [10][11]   - 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国际品牌占据80%份额 [11]   - 元化智能实现100%国产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部分技术指标超越国际水平 [12]     国际化战略   - 公司加速推进海外认证,与多家海外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计划通过技术出海和本地化服务拓展市场 [15]   - 中国医疗装备出海正从低附加值耗材转向高技术设备,元化智能有望成为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 [15]
 投资人报名通知:药、械项目融资路演第42期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9:19
 路演活动概览 - 活动由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和思宇MedTech主办,集智未来和启迪之星协办,定于2025年6月26日下午14:00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线下地点为北京市量子银座,线上通过腾讯会议进行 [1]   路演项目详情  项目1:启维医疗技术(深圳)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心衰介入治疗器械研发,产品包括房间隔药物球囊、动脉给药微导管和前列腺药物球囊导管套组 [1] - 前列腺药物球囊项目正在招募临床实验患者,旨在挑战前列腺良性增生微创治疗金标准 [1] - 房间隔药物球囊为国际首创技术,采用二代无植入方式治疗心力衰竭 [1]   项目2:无锡年欢科技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康养系列机器人开发,由太湖英才A类人才李照博士牵头创立 [2] - 研发团队由多名博士组成,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资源,在机器人和外骨骼领域拥有核心技术 [2] - 产品包括多功能智能助行机器人,已在国内多个地区投入使用并获得国外用户好评 [2]   项目3:安徽硕金医疗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磁共振兼容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将磁共振应用从诊断拓展至治疗领域 [3]   项目4:江苏精策医疗 - 融资轮次为A轮,主要产品为无创血糖仪 [3]   项目5:娜斯嘉生物科技 - 融资轮次为A轮,研发治疗病理性高度近视及其眼底病变的"眼巩膜生物补片" [4] - 产品属于动物源性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4] - 创始团队由视光医学专家组成,具备手术、技术、培训和营销全策略能力 [4]   项目6:浙江影加医疗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支气管镜放置导航设备及一次性使用定位器的研发生产 [5] - 产品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总例数150例,已完成20多例 [5]   往期活动记录 - 活动已连续举办41期,前期主题包括医疗器械、生命科技和数字医疗等方向 [10][11] - 往期活动形式包括医疗健康专场、康复辅助器具创新技术路演和中英体外诊断行业合作等专题 [11]
 近亿元融资!国产眼科手术机器人
 思宇MedTech· 2025-06-17 18:02
 公司融资与产品进展   - 迪视医疗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磐霖资本领投,资金将用于加速通用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注册临床及眼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推广[1]   - 2023年完成三轮融资:Pre-A轮(线性资本领投)、Pre-A+轮(欧普康视/英飞尼迪领投)、Pre-A++轮(达晨财智领投)[2][3]   - "迪视微锋"眼科手术机器人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绿色通道",是国内首个进入该通道的眼科手术机器人[3]     产品技术优势   - 眼科手术机器人实现3微米运动精度,全球领先,通过主从控制方式完成眼球内精细操作[5]   - 自主研发底层机械臂系统,经历5个版本迭代,独创双眼模式设计解决临床操作复杂性[7]   - 动物临床数据显示机器人辅助视网膜下注射成功率从徒手操作的85.5%提升至100%[3]     临床应用成果   - 完成亚洲首例临床应用(2023年7月),成功实施视网膜下溶栓手术,精准注射400微升药物[12][13]   - 2024年启动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首批入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患者,手术成功率显著[9][11]   - 术后患者视力最高恢复至0.7,已帮助多例失明患者改善视力[1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竞品包括达芬奇机器人(眼表手术)、荷兰Preceyes BV(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色列ForSight(14自由度微型机器人)[16]   - 国内竞争者:北航衔微医疗(视网膜穿刺注药)、中山大学(5G远程微米级机器人)、昂泰微精(无抖动操作平台)[16][17][18]     公司战略与未来规划   - 以眼科为切入点,扩展至显微外科平台技术,布局20自由度超显微外科机器人[19]   - 2025年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及淋巴水肿[19]
 杉木SHANMU获数千万Pre-A+融资 加速AI家庭医疗机器人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6-17 14:5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由Virtu International、ICANX基金及松禾资本联合投资 庚辛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优化股东结构 推动产品量产及国内外C端市场交付准备 加速AI家庭医疗机器人落地 [1]     投资方背景   - 投资方阵容集结学术界与产业界顶尖力量 包括长江商学院甘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高秉强教授、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组成的"教授团" [3]   - 松禾资本管理资金规模达百亿人民币 专注数字科技、精准医疗等硬科技领域 曾投资商汤科技、华大基因等明星企业 [7]     产品技术   - 核心产品"感知系列"为全球最小型化医疗级生化分析仪 集成微流控芯片组、多光谱系统与AI垂直病理模型 检测灵敏度与医院百万级设备标准一致 [9]   - 产品实现10+分子和蛋白的绝对定量分析 10分钟内通过手机APP提供疾病预判、辅助诊断及用药建议 [9]   - 系统构建"个性化健康数字孪生体" 通过多维度连续性数据动态积累 实现从疾病治疗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范式升级 [9]     行业影响   - 此次融资标志着"AI+家庭医疗"赛道潜力被激活 公司有望成为AGI时代家庭医疗核心入口 [10]   - 产品以"微型化设备+AI诊断+全周期管理"模式 为千亿级家庭健康市场开辟新路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