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
搜索文档
创业板指跌逾1% 下跌个股近2200只
快讯· 2025-05-26 11:19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下跌逾1 00% [1] - 沪指下跌0 04% [1] - 深成指下跌0 45% [1] 行业表现 - 医药医疗行业跌幅居前 [1] - 汽车整车行业跌幅居前 [1] 个股表现 - 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近2200只 [1]
[5月23日]指数估值数据(关税导致全球波动;港股医药估值如何;领取3周年奖章;港股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5-23 21:55
市场表现 - 大盘上午上涨后下午转跌,大小盘股均微跌,价值和成长风格同步下跌 [1][3][4][5] - 医药医疗板块相对坚挺微涨,港股午后下跌但尾盘反弹,整体微涨且红利类微涨 [6][7][8] - 海外市场因特朗普宣布对欧加征关税出现波动,法股、德股一度跌近3%,美股开盘后亦波动 [11][12][13][14] - 4月初全球市场因关税事件曾跌至4.1-4.2星,随后5周反弹 [15][16] 港股与A股医药板块对比 - A股医药指数覆盖全行业(如中证医药、医药100),子行业包括医疗(服务/器械)、生物科技(基因/制药)、创新药 [22][23][24][25][26] - 港股医药指数(恒生医疗保健)范围更广,包含医疗、生物科技及创新药,另有细分指数如恒生生物科技、恒生创新药 [28][29][30] - 港股医药估值较A股更高:A股医药估值处于历史最低10%分位,港股因多涨20%已接近正常估值 [42][43]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一季度财报基本发布完毕,后续将披露主流指数盈利增长情况 [9][10] - 春节后港股表现强于A股:恒生指数比A股大盘股多涨20%,恒生医疗/科技指数亦多涨20%,外资通过港股加仓人民币资产是主因 [33][34] - 港股流动性较弱导致涨跌波动更大,2021-2022年曾腰斩,当前需警惕高波动风险 [47][48][49] 指数估值数据 - 恒生指数市盈率12.96、市净率1.29、股息率3.33%,分位数54.79% [38] - 恒生医疗保健市盈率25.11、市净率2.28,分位数17.24%;恒生生物科技市盈率26.06、市净率2.54,分位数19.16% [40]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41.52、市净率3.52,分位数33.33% [41] 行业配置建议 - 单一行业配置建议控制在股票资产的15-20%,分散布局可降低波动风险 [51][52] - 港股创新药指数历史较短,估值水平与恒生医疗保健相近 [44][45]
科创板收盘播报:科创综指跌0.27% 29只个股创今年以来新高
新华财经· 2025-05-21 15:35
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5月21日小幅低开,盘中震荡反弹后回落,收盘报995.49点,跌幅0.22%,振幅0.62%,总成交额173.83亿元 [1] - 科创综指同日小幅低开,盘中一度跌0.58%,收盘跌0.27%至1175.02点,总成交额738亿元,成交额微幅放量 [1] - 科创板587只个股平均跌幅0.60%,平均换手率2.11%,合计成交额738.13亿元,平均振幅3.38% [2] 个股动态 - 科创板逾七成个股下跌,但整体行情仍相对活跃,21日创2025年以来新高、30日新高、20日新高的个股分别为29只、77只、89只 [1] - 三生国健上涨19.99%涨幅居首,利扬芯片下跌11.12%跌幅居首 [3] - 中芯国际成交额16.75亿元位居首位,誉辰智能成交额365.57万元位居末位 [4] - 汉邦科技换手率34.54%位居首位,龙腾光电换手率0.11%位居末位 [5] 行业分化 - 医药医疗股表现分化,半导体股和环境保护股跌幅靠前 [2]
摩根医疗健康股票A: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5670.46万元 净值增长率11.84%
搜狐财经· 2025-05-03 20:41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基金利润5670.4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1457元 [2]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1.84%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1.85%,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0/54 [3]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7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8/54 [3]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35%,位于同类可比基金23/54 [3]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2.62%,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4/46 [3]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271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6/44 [8]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8.16%,同类可比基金排名13/45 [10]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1年一季度,为27.96% [10] 基金规模与仓位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为5.3亿元 [2][14]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4.34%,同类平均为88.03% [13] - 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达到92.01%的最高仓位 [13] - 2021年三季度末最低仓位为77.64% [13] 投资策略与持仓 - 基金长期投资于医药医疗股票 [2] - 基金管理人认为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公司价值提升最快,大量投资了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2] - 基金持股集中度较高,十大重仓股为艾力斯、泽璟制药、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百济神州、惠泰医疗、诺泰生物、科伦药业、益方生物、爱博医疗 [17]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是叶敏,目前管理3只基金 [2] - 截至4月23日,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4.04% [2] - 截至4月24日,摩根成长动力混合A最低,为-8.19% [2]
港股AI概念异动,金山软件、小米集团拉涨,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广泛覆盖AI场景
金融界· 2025-04-30 11:20
港股AI概念及科技板块表现 - 港股AI概念股普遍上涨,金山软件、万国数据-SW涨幅超4%,小米集团-SW、网易-S、瑞盛科技、商汤-W涨幅超2%,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涨0.5% [1] - 全球长线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3月27日至4月23日期间,全球股票基金净流入680.79亿美元,新兴市场基金净流入271.4亿美元,其中90%流入中国市场,中国股票基金净流入246.86亿美元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年内份额增长超300%,显示资金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强烈兴趣 [1]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及投资逻辑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1.6倍,处于不到4%的历史分位数 [3] - 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通过投资中国大盘ETF押注中国经济潜力,认为中国股市市盈率较低 [3]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AI全产业链企业,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以及比亚迪股份、百济神州等智能汽车和医药医疗领域企业 [3] AI应用层产业链及代表企业 - 智能硬件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小米集团-W、联想集团 [4] - 智能家居领域代表企业为小米集团-W [4] - 音视频设备领域代表企业包括瑞声科技、高伟电子 [4] - 行业解决方案领域代表企业涵盖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美团-W、网易-S、金山软件、金蝶国际 [4] - 交通汽车领域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W、吉利汽车-W、小鹏汽车-W、长城汽车、蔚来-SW、零跑汽车 [4] - 医药医疗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百济神州、药明生物、晶泰控股-P、再鼎医药、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微创医疗、科伦博泰生物-B [4] - 传媒领域代表企业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快手-W、美图公司、东方甄选 [4] 港股市场投资策略 - 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企稳于1月底DeepSeek问世支撑点,显示AI逻辑仍支撑港股 [4] - 投资策略建议聚焦防御主线和政策催化,包括央国企高股息资产(能源、公用事业、电讯)、政策驱动基建链(工程机械、交运设备)、新质生产力(半导体设备、AI算力基建)以及内需为主的必选消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