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50ETF(159750)

搜索文档
港股迎资金共识:内外资齐加码科技板块,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连续12日吸金
格隆汇· 2025-08-15 10:37
随着腾讯控股发布超预期财报,港股科技板块正式拉开中报大幕。 昨日腾讯股价盘中突破600港元关口,创2021年3月以来新高,网易、京东紧随其后披露业绩,三家巨头截然不同的财务表现,为市 场研判科技股投资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 | 指标 | 表现 | 超预期幅度 | | --- | --- | --- | | 总营收 | 1845亿元 (同比+15%) | 55.6亿元 | | 经营利润 | 601亿元 (同比+18%) | 8.2% | | AI资本开支 | 191亿元 (同比+119%) | 三倍于去售 | 从南向资金来看,近7日,南下资金净流入靠前的10只个股中,除中国人寿外均为港股科技50ETF(159750)成份股,合计净买入 111亿港元,其中,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净买入分别达31.43亿港元、27.26亿港元。 南向资金近7日净买入前十大个股: | 排名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净买入 | | --- | --- | --- | --- | | 1 | 1810.HK | 小米集团-W | 31.43 | | 2 | 9988.HK | 阿里巴巴-W | 27.26 | | 3 | 26 ...
港股波动加剧,哑铃策略是最优解?
金融界· 2025-07-15 11:5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和恒指盘中一度涨超2%,但临近午盘跳水飘绿,显示波动加剧 [1] - 从去年924至2025年7月11日,恒生指数区间涨幅32.29%,领先全球主要指数 [1] - 美股近期因关税新增和风险偏好降低,表现不及港股 [1] 南向资金动向 - 截至2025年7月11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近4,5000亿港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净买入的95%+ [3] - 港股通占港股成交额比例达60%,对港股定价权显著提升 [3] - 南向资金重点加仓建设银行、中芯国际、美团等企业,聚焦高分红红利资产和低位科技板块 [3] 行业表现 - 通信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46.5%,近3个月涨幅22.3% [4] - 金融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47.5%,近1个月涨幅16.9% [4] - 工业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144.4%,近3个月涨幅84.3% [4] - 科技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277.2%,近3个月涨幅161.2% [4] - 公用事业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50.3%,近3个月涨幅25.8% [4] 港股科技板块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盘中一度涨超2%,成份股阿里巴巴、美团涨超2%,腾讯控股、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等跟涨 [5] - 港股科技50ETF跟踪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19倍,处于近一年来1.48%分位,比近99%的时间便宜 [5] - 成份股中小米集团-W权重10.78%,腾讯控股9.85%,阿里巴巴-W9.21%,美团-W8.30% [5] 红利资产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2025年迄今上涨21.32%,连续20周保持规模增长 [5] - 该ETF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当前股息率超8%,抗波动能力突出 [8] - 本周ETF进行年内第三次分红,每份派发0.004元,分红比例0.35% [6]
技术面,港股科技无法继续横盘!
金融界· 2025-07-11 13:57
市场表现 - 7月11日A+H股集体上涨 港股科技板块全线走强 其中创新药板块领涨 药明康德涨幅超11% 百济神州跟涨 阿里巴巴 小米 腾讯三巨头午盘持续拉升 美团 京东 比亚迪 中芯国际表现强劲 [1] - 恒生科技指数近两个月呈现窄幅箱体震荡 底部逐步抬升 布林带开口极窄持续一个多月 技术形态显示变盘在即 结合K线底部抬升 向上突破概率较大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午盘上涨1.1% 盘中获300万大额申购 年初以来累计涨幅达26.09% 20日涨幅29.32% 250日涨幅57.08% [6][8] 指数结构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50只成分股 较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分股更全面 在软件行业配置比例高出5% 医药行业配置比例高出近8% 更受益于AI和创新药行情 [3] - 该指数100%覆盖"中国科技十雄"(阿里巴巴 腾讯 美团 小米 比亚迪 京东 网易 百度 吉利汽车 中芯国际) 权重合计达70% [3] 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截至6月底全年净买入港股7259.73亿元 港股通成交占比提升至45%的中枢水平 成为香港市场重要增量资金 [8] - 港币汇率剧烈波动 5月2日触及强方兑换保证 6月13日贬值至弱方兑换保证 创联系汇率制度建立以来最快强弱转换记录 [5] 市场环境 - 香港金管局表态"较低息率有利于经济" 暗示维持宽松利率环境 为港股提供上行支撑 [6] - 港股IPO市场活跃 上半年46家公司上市募资1132亿港元(约144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881亿港元 位居全球首位 [9] 行业分化 - 近两个月港股呈现结构性分化 阿里 美团 京东受外卖大战拖累 AI主线弱化 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势 [5]
120亿!南向单日流入阶段新高,港股蓄势待发
金融界· 2025-07-08 11:19
外卖平台竞争 - 美团、阿里、京东外卖业务激烈竞争导致股价持续承压 美团距离前高接近腰斩 京东跌穿4月低点 阿里逼近年内最低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7月7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120亿 为5月6日以来单日新高 可能预示抄底港股科技龙头的时机到来 [1] - 恒生科技指数预期2025-2027年EPS逐年上行 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盈利增长"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3]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AI、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车等板块更全面 年内涨幅22.56% 优于恒生科技R的17.98% [3] - 港股科技最新市盈率仅20.27倍 处于近十年3.45%分位点 比历史上97%时间更便宜 [6] 港股科技50ETF - 跟踪港股科技指数 支持T+0交易和两融 年内涨幅超24% 规模在3月大幅增加 [5] - 建议通过分批布局该ETF捕捉科技板块上行机会 [8] 港股红利低波ETF - 在4月关税和6月地缘事件期间逆势创新高 成立至今上涨19% [10] - 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 每年最多12次现金分红 综合费率仅0.2% [12] - 最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1.4亿元 20天净流入约2.6亿元 [12] 投资组合策略 - 建议采用"港股科技50ETF+港股红利低波ETF"组合 兼顾科技成长性和防御性 [14]
上半年收官,港股最强!哑铃配置成资金共识
金融界· 2025-07-02 11:48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主要指数涨幅领先全球,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和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收益率分别为20%、18 68%和13 61% [1] - 港股兼具估值修复与结构性牛市特征,AI、硬科技、创新药和新消费成为轮动主线 [2] - 恒生科技指数前5个月波幅达6,100点,为近十年均值的79%,下半年有望扩大至26,800点高位 [6] 行业资金流向 - 港股通资金近期集中流入银行、非银等红利资产及可选消费、医药等科技行业 [5] - 南向资金4月8日后持续增持银行、石油、煤炭等防御性板块,银行流入规模居首 [10]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7 93%,市盈率仅7 11%,吸引险资、公募等长期资金 [10]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科技50指数100%覆盖"科技十雄"(阿里、腾讯等10家企业),权重占比达70% [8] - 跟踪该指数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半年净值增长27 09%,跑赢恒生科技指数7个百分点 [8] - AI、创新药等赛道重估叠加美元周期走弱,科技板块或持续获资本流入 [8] 产品工具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上半年上涨16 78%,年内36次创新高,份额翻倍 [10] - 该ETF采用月度分红机制,年内已分红两次,可与科技ETF形成哑铃策略组合 [12]
港股即将“结构转向”?聪明人正在做两件事:囤科技,加红利
金融界· 2025-06-30 10:58
港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分析 - 当前港股新消费与创新药板块交易拥挤度已处于高位 而AI产业链估值大幅回落 科技互联网龙头ROE与估值基本匹配 但部分新消费板块仍存在泡沫 显示向科技板块迁移的时机已成熟 [1] - 2025年1月1日至6月27日期间 港股科技指数涨幅达29.23% 显著跑赢恒生科技指数19.55%的涨幅 主要因港股科技指数覆盖50只成分股 能全面捕捉AI科技 互联网 创新药等板块机会 [4][7] - 中金测算显示 若从2024年9月24日牛市启动精准把握每轮风格轮动 可获得超110%超额收益 印证港股结构性行情强度 [4] 重点ETF产品表现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年内累计上涨26.34% 跟踪指数覆盖"中国科技十雄" 具备两融标的资格且支持T+0交易 [7]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涨幅17.89% 年内34次创历史新高 标的指数采用三年净股息率与波动率双因子筛选 月度评估分红机制可实现年化12次分红 [9] 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 建议减持创新药 新消费等拥挤度过高板块 转向估值回落的AI科技领域 港股科技50ETF可作为核心配置工具 [1][4] - 过渡期可配置港股红利低波ETF进行防御 其分红机制产生的现金流可用于再投资科技ETF 形成"以守养攻"的哑铃策略 [9]
小米新高一步之遥!怎么埋伏港股优质科技股行情?
金融界· 2025-06-24 11:30
小米YU7发布及市场反应 - 小米预告将于6月26日晚7点发布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被称为"特斯拉杀手"[1] - 受SU7发布会历史上涨经验影响,YU7发布前市场热度明显上升[1] - 小米集团股价已涨超3%,带动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等科技股跟涨,中芯国际由跌转涨[1] - 理想汽车等车股持续拉升,港股科技指数权重股全线上涨[1] 港股科技50ETF表现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早盘涨超1.5%,近一年涨幅高达50%,跑赢恒生科技指数10个百分点[1] - 该ETF是唯一全面覆盖"港股科技十雄"的指数基金,阿里巴巴、腾讯等10家公司权重占比达70%[3]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20.25倍,处于近十年3.26%分位点,比历史上97%时间都便宜[3] - 科技股具有高爆发、高波动特点,常出现"倒车接人"机会[3] 港股红利低波ETF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涨幅达16.18%,4月以来净值走势呈现笔直向上曲线[5] - 该ETF年内已34次刷新历史新高,基金份额大增134%,规模增长近3亿[6] - 采用月月评估分红机制,6月24日收盘价1.160,涨幅0.78%[6] 市场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6月流入港股创下新高,主要流向人工智能、红利等核心资产[9] - 南下资金持续加速买入港股市场,有望进一步推动港股行情向好[9] 投资策略建议 - 可采取定投策略分批布局科技板块,或配置"科技股+高股息"哑铃组合对冲风险[5] - 港股科技50ETF重仓的AI、半导体、新能源车和医药支撑中长期机会[9] - 可用港股红利低波ETF作为防御底仓长期持有,分批建仓科技板块并保留现金[9] - 两个ETF均为T+0交易机制,方便随时调整策略比例[10]
南向资金盘中净买入73亿,港股科技50ETF(159750)获逆势加仓,机构看好“Terrific 10”低估机遇
格隆汇· 2025-05-30 18:11
港股科技股表现 - 港股科技股持续走弱 阿里巴巴-W、比亚迪股份跌超4% 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美团-W、中芯国际等跌超2%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跌2.21% [1] - 资金逆势买入 南向资金盘中净买入近73亿港元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亦获得资金踊跃申购 [1] 港股科技50ETF交易数据 - 招商中证香港科技ETF净值0.974 下跌0.022 跌幅2.21% [2] - IOPV为0.9710 溢折率0.31% 浄値0.9987 升贴水率-2.47% [2] - 流通盘5.71亿 流通值5.6亿 120日换手率24.55% 250日涨幅33.24% [2] - 52周高点1.24 52周低点0.60 [2]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风险溢价和经济的尾部风险明显减缓 震荡中枢理应上行 [2] - 新经济公司是内资和外资配置香港市场的核心 "Terrific 10"港股科技股估值较美股显著低估 [3] - 中信证券提出港股在中国资产配置中的合理比例应在45%以上 [6] 港股企业基本面 - 截至2024年年报 港股企业在美洲营收占比下降至1.8% 境外营收占比相比2018年高点下降3.0个百分点 [6] - 在AI产业催化下 互联网科技巨头仍有望迎来盈利上行 [6]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中证香港科技指数 覆盖50家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公司 [6] - 行业分布广泛 包括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创新药等高新技术行业 [6]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京东集团-SW、网易-S、比亚迪股份、百度集团-SW、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 [6]
顶流私募调仓路径曝光!科技+消费受青睐,港股科技50ETF(159750)强势上扬
金融界· 2025-05-21 10:44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医药、互联网板块显著上涨,万国数据-SW涨幅超过12%,三生制药、康方生物、微创医疗等涨幅超过6%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涨0.79%,覆盖互联网、新能源车、创新药等高新技术行业 [1] 私募基金持仓动向 - 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一季度新进包括百度、理想汽车等10家公司,增持拼多多、网易、贝壳、京东、携程等8家公司 [1] - 景林资产新进持有阿里巴巴60.11万股 [1] - 高毅减持Meta八成持仓,转向中概消费股,增持华住、携程等公司 [1] 对冲基金及机构观点 - 美国对冲基金增持中概股,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和京东等 [1] - 高盛策略师指出对冲基金削减美股"科技七巨头"持仓,同时增持中概股 [1] - 高瓴创始人张磊强调"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1] - 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因结构改善及关税、盈利积极进展 [1] 资金流向与市场分析 - 资金"跷跷板"效应显示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中国资产性价比凸显导致资金从高估值美股科技股流出 [2] - 开源证券海外市场团队认为短期政策博弈型品种波动率高,中期需评估关税政策对港股市场涨幅的潜在压力 [2] - 震荡市重点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主线方向,包括互联网、汽车、半导体等 [2]
恒生指数低开高走,吉利汽车、理想汽车-W领衔上涨,“十大科技股”盈利加速修复
金融界· 2025-05-08 11:13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8日港股低开高走 汽车、互联网板块领涨 吉利汽车、理想汽车-W涨幅超5% 美团-W、腾讯控股涨幅超2%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随指数上扬 [1] - 2024年财报季港股呈现结构性亮点 信息技术、汽车行业盈利改善显著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软件与服务行业、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6.4%、77.4%、53.5% [1] 十大科技股业绩 - 腾讯控股2024年营业收入6603亿人民币(同比+8.41%) 净利润1941亿人民币(同比+68.44%) [3] - 阿里巴巴-W营业收入9412亿人民币(同比+8.34%) 净利润800亿人民币(同比+9.93%) [3] - 小米集团-W营业收入3659亿人民币(同比+35.04%) 净利润237亿人民币(同比+35.38%) [3] - 美团-W营业收入3376亿人民币(同比+21.99%) 净利润358亿人民币(同比+158.43%) [3] - 京东集团-SW营业收入11588亿人民币(同比+6.84%) 净利润414亿人民币(同比+71.14%) [3] - 比亚迪股份营业收入7771亿人民币(同比+29.02%) 净利润403亿人民币(同比+34.00%) [3] - 吉利汽车营业收入2402亿人民币(同比+34.03%) 净利润166亿人民币(同比+213.32%) [3] 行业动态 - 信息技术行业强劲复苏 互联网平台、半导体、软件服务公司业绩普遍超预期 [3] - 汽车行业表现突出 吉利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88.8万辆(同比+92%) 拟溢价13.6%私有化极氪品牌以整合技术优势 [4] - AI技术突破推动港股信息技术板块业绩改善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盈利增速领先 [4] 市场展望 - 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港股整体盈利将维持较高水平 因港股集中了腾讯、阿里、美团、小米等头部新经济公司 [4]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覆盖50家高市值、高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速科技公司 行业分布广泛 包含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疗器械等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