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器械
icon
搜索文档
银河证券医药行业2026年度策略报告:寻找医药硬科技和细分赛道增量
证券时报网· 2025-11-24 08:43
人民财讯11月24日电,银河证券发布医药行业2026年度策略报告称,2025年创新药板块的强势上涨,是 政策、产业、需求与全球化共振的结果,从创新药、到创新器械、医疗AI,医药"新"资产依然是长期投 资方向。2026年预计政策端仍将驱动医药行业腾笼换鸟、创新升级。看好2026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近 期震荡调整后估值已回落至相对低位,有望在2026年重启升势,投资思路上寻找医药硬科技和细分赛道 增量,推荐关注创新药(BIC和FIC管线龙头)、创新器械(影像、高值耗材、消费器械等)、医疗AI方向, 关注医药消费复苏及独立第三方ICL。 ...
新能源全线反攻,创业板ETF平安(159964)距离日内低点反弹超1%
搜狐财经· 2025-10-23 11:08
风电行业政策与前景 - “十五五”期间国内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不低于120GW,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GW,较“十四五”期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1] - 风机中标价格回升至1500-1600元/KW区间,产业链压力得到有效缓解,预计2026年风机制造端毛利率有望显著修复 [1] - 零部件环节盈利能力亦将保持较高水平,产业景气新周期愈发明确 [1]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中科院团队通过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固固接触”难题,为实用化提供关键支撑 [1] - 奇瑞汽车展出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的全固态电池模组,并计划于2027年开展装车验证 [1] - 国轩高科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设备厂商将受益于量产窗口期 [1] 医药生物领域研发创新 - “十五五”期间医药生物领域以研发创新为主旋律,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将提升新药研发速度与成果转化率 [2] - 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登记总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5%,海外BD金额占比全球达42% [2] - 双抗、ADC、小核酸药物及细胞基因疗法(CGT)等多个前沿方向已进入收获期,行业正从“Me-too”向FIC/BIC加速转型 [2] 创业板指数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3日10:46,创业板指数下跌0.93%,成分股天华新能领涨7.80%,乖宝宠物领跌11.47% [3] - 创业板ETF平安下跌0.91%,报价1.97元,近1周累计上涨1.17% [3] - 创业板ETF平安盘中换手0.16%,成交81.75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893.51万元 [3] 创业板ETF业绩与特征 - 创业板ETF平安近3年净值上涨32.85%,排名可比基金前2,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7.37% [4] - 近半年最大回撤9.95%,相对基准回撤0.09%,近半年跟踪误差为0.040% [4] - 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4] 创业板指数权重构成 - 创业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49%,宁德时代权重最高为18.77% [5]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中际旭创、东方财富、新易盛、阳光电源等 [5][8] - 在指数成分股涨跌中,胜宏科技上涨2.57%,新易盛下跌6.10% [3][8]
做全球创新药械的首发“福地”,上海为企业提供哪些加速包
第一财经· 2025-10-16 14:52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 - 2021至2025年9月上海获批上市国产1类创新药合计30个 [1] - 同期获批上市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达45个 [1] - 张江药谷累计获批30款1类国产新药和37款创新器械产品 [9] 产业发展战略与资本支持 - 上海规划推动“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全链条加速 [1] -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特征对耐心资本有强依赖性 [2] - 2024年成立总规模225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构建“耐心资本+全周期赋能”模式 [3] - 2025年成立总规模150亿元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定位为逆周期耐心资本锚定科创“核爆点” [3] - 上海国投公司通过直投及子基金投资上海市生物医药企业近200家早期投资占比超70%已有超10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 [3] - 截至2025年10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及国资母基金合计已投决生物医药子基金约66亿元放大倍数约5.5倍 [4] 产业集群与生态建设 - 张江科学城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引入超过50%的资本助力企业研发、临床研究和商业化 [9] - 浦东新区发布《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并揭牌张江药谷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全流程支撑 [10]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扮演桥梁角色衔接源头创新和应用落地推动原始创新产品走向临床试验和上市 [9] - 未来5-10年最重要发展方向是将原始创新能力转化为药物形态实现全链条为王 [10]
健康险新政!或将成为创新器械“第二张门票”?
思宇MedTech· 2025-10-02 10:45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管新政推动商业健康险将医疗新技术、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为创新医疗器械行业开辟了医保之外的“先行支付通道”[2][14] - 政策鼓励探索“按疗效付费”等创新支付机制,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导向,医疗器械企业需准备真实世界数据作为合作核心筹码[2][19][31] - 商业健康险与基本医保、个人自付构成三层支付结构,将重构医疗器械支付生态,深刻影响创新产品的临床落地和市场普及路径[13][33][34]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三层结构 - **基本医保(主体支付池)**:覆盖13.27亿人,参保率95%[4] 基金规模3.49万亿元,累计结存3.86万亿元[5] 住院费用目录内支付比例职工医保85%、居民医保69%,但对创新药械有严格准入机制[6][7] - **个人自付(患者负担痛点)**:在高值耗材、创新器械等领域个人负担显著,医疗救助覆盖7916万人、支出792亿元但体量有限,直接制约创新器械普及[8][9] - **商业健康险(新兴补充力量)**:2024年保费收入9774亿元,占保险市场17%,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占比约10%[10] 赔付支出4052亿元,占居民医疗总费用8.5万亿元的5%,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36%-40%偏低[10][24] 正逐渐成为创新技术应用的“新通道”[12] 健康险新政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具体信号 - **支付范围扩大**:政策明确要求商业健康险将“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为尚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创新产品提供先行支付通道[18] - **支付方式创新**:支持探索按疗效付费等市场化支付机制,器械企业可通过证明产品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价值成为谈判筹码[19][31] - **产业协同加深**:鼓励团险(高效筹资渠道)和个险(覆盖特病、罕见病)协同发展,推动器械批量进入应用场景[20][21][32] 强调健康管理与保险融合,器械企业需用真实世界数据证明在预防并发症、提升康复效率上的价值[22] 商业健康险市场面临的挑战 - **赔付水平偏低**: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仅占居民医疗总费用的5%,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36%-40%低于合理区间50%-80%,可能导致创新器械即便纳入保险也因实报比例低而难以真正使用[10][24] - **产品结构失衡**:重疾险占比大但短期赔付有限,医疗险对带病体、老龄人群等创新器械主要使用群体覆盖不足,直接影响器械推广[25][27] - **数据协同缺口**:医保-医疗-医药数据共享不足,保险公司缺乏真实世界疗效证据难以科学定价,器械企业进入商保支付必须准备扎实的数据与临床价值证明[28][29] 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战略启示 - **商保作为前置支付**:企业可规划“商保先覆盖—积累应用数据—再进入医保”的市场路径,抓住政策窗口[30] - **数据为核心筹码**:在按疗效付费趋势下,企业必须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和健康经济学评估证明产品能降低并发症、节约总成本[31] - **团险与惠民保为切入点**:团险筹资效率高利于批量推广,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正成为特病、罕见病器械的主要支付渠道[32]
未知机构:国泰海通医药团队本周观点继续推荐创新药CXO等主线持续推-20250512
未知机构· 2025-05-12 10:0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创新药行业: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翰森制药、贝达药业、信立泰、科伦药业、百利天恒、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石药集团[1] - CXO行业:药明生物、药明康德[1] - 创新器械行业:惠泰医疗[1] - 消费医疗行业:爱尔眼科[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继续推荐创新药、CXO等主线[1] - 论据:创新药景气度向上;CXO盈利增速拐点逐渐体现;看好创新器械国产替代和消费医疗复苏[1]
摩根医疗健康股票A: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5670.46万元 净值增长率11.84%
搜狐财经· 2025-05-03 20:41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基金利润5670.4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1457元 [2]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1.84%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1.85%,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0/54 [3]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7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8/54 [3]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35%,位于同类可比基金23/54 [3]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2.62%,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4/46 [3]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271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6/44 [8]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8.16%,同类可比基金排名13/45 [10]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1年一季度,为27.96% [10] 基金规模与仓位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为5.3亿元 [2][14]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4.34%,同类平均为88.03% [13] - 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达到92.01%的最高仓位 [13] - 2021年三季度末最低仓位为77.64% [13] 投资策略与持仓 - 基金长期投资于医药医疗股票 [2] - 基金管理人认为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公司价值提升最快,大量投资了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2] - 基金持股集中度较高,十大重仓股为艾力斯、泽璟制药、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百济神州、惠泰医疗、诺泰生物、科伦药业、益方生物、爱博医疗 [17]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是叶敏,目前管理3只基金 [2] - 截至4月23日,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4.04% [2] - 截至4月24日,摩根成长动力混合A最低,为-8.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