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或套现1.08亿元,欣龙控股二股东再抛减持计划,曾起诉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11-08 16:12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筑华计划减持不超过16,1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 [1] - 减持计划实施期间为2025年12月1日至2026年2月28日,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1] - 按当前股价6.66元/股计算,此次减持或将套现约1.08亿元 [1] - 减持原因为企业发展需要,股份来源为司法划转和2012年非公开发行认购 [1] 历史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海南筑华曾计划在2025年4月18日至2025年7月17日减持不超过16,100,000股,但该计划期限届满后未实施减持 [2] 股东诉讼纠纷 - 公司因侵权责任纠纷遭第二大股东海南筑华起诉,涉案金额为2357.99万元 [3] - 诉讼核心为原实际控制人郭开铸被指滥用控股股东地位导致海南筑华利益受损,郭开铸已于2024年2月逝世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3亿元,同比下降15.27% [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3.03万元,实现同比扭亏,扣非净利润亏损460.13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906.59万元收窄 [4] - 公司净利润在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4]
创指午后跌超2%,近4000股下跌
新浪财经· 2025-11-04 14:0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于11月4日午后持续走低,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2%,上证指数跌幅超过0.5%,深证成指跌幅超过1.7% [1] - 全市场有近4000只个股呈现下跌态势 [1] 行业板块表现 - 医药医疗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1] - 贵金属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1] - 机器人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1] - 消费电子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1] - 软件服务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1]
全面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天津北辰区引进北京重大项目105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1 10:49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融合 - 京滨城际北辰站直通北京市中心,地铁4号线北段竣工通车,京津塘高速九园路出入口加速建设,北辰区全面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 [1] - 江天数据环京大数据产业天津北辰基地距离京滨高铁北辰站仅2公里,50分钟可达北京市区,周边环绕多条高速公路 [11] - 北辰基地配备双路由光纤通道直连北京亦庄国家级数据中心核心节点,数据传输双向时延可稳定控制在2毫秒以内 [11] 产业投资与项目引进 - “十四五”期间北辰区累计引进北京重大项目105个,总投资330亿元 [1] - 北辰区17家重点企业纳入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 [1] - 北辰区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京津医药谷、智能制造谷开发建设 [3] 高端制造与研发平台 - 引入通用机床全国工程研究院,已引入来自京津冀等地的高层次人才500多位 [3][5] - 智能制造谷已纳入天津市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合作平台,聚集专精特新、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194家 [3] - 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促进中心,联合多家企业搭建创新平台 [9] 医药健康产业生态 - 京津医药谷起步区已有百余家重点企业签约入驻 [3] - 北京大学京津冀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已建成,将于今年年底正式运营 [3] 低空经济与创新应用 - 低空空域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完成209平方公里空域图和飞行管理系统搭建 [7] - 拥有14类68个政务巡检应用场景,多家京津冀低空经济企业在此进行试验和训练 [7] 数据中心与算力基础设施 - 江天数据环京大数据产业天津北辰基地占地1200亩,一期7栋绿色节能巨型数据中心将于今年年底全部投入运营 [9] - 数据中心服务京津冀等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交易、通信运营等智能产业 [9] 医疗协同与资源共享 - 北辰医院“王洪武教授工作室”累计接诊患者近500人次,成功完成手术治疗30多例 [14] - 北辰区两所三甲医院与京冀医疗机构合作,预计年内实现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200项 [15] - 北辰医院已累计为京津冀周边病患提供健康服务2万余人次 [15]
真正切换未至
国投证券· 2025-10-23 15:3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A股市场在四季度存在发生重大风格切换的较高概率,但真正的切换时点可能需等待11月,届时市场或从“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过渡,风格将转向出海及低位顺周期板块 [1][4] - 当前市场呈现出“高切低”定价特征,即高位品种震荡回落,低位品种快速轮动,但尚未形成绝对主线,因此明确的风格切换尚未到来 [2] - 基于历史统计,四季度相较于三季度发生风格切换的概率很高,三季度涨幅靠前的主流品种在四季度多数情况下无法延续强势 [1][9] 历史风格切换规律 - 从2005年至今的19年历史数据看,上证指数有10年在四季度上涨,沪深300有11年在四季度上涨,显示四季度维持三季度上涨趋势的概率较高 [9] - 尽管指数整体上涨概率高,但Q3与Q4之间存在明显的风格切换,Q3涨幅靠前的主流品种在Q4多数无法进一步延续 [1][9] - 复盘历史大牛市,基本面驱动的牛市在波动过程及之后较少出现风格切换,而流动性驱动的牛市则会有明显风格切换 [1] 中期风格切换评估 - 中期最重要的风格切换是“反杠铃策略”跑赢“杠铃策略”,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步入长周期震荡,以银行-微盘为代表的杠铃策略中期超额表现将相对中间资产(大盘成长)跑输 [2] - 基于3年维度的大风格切换,2025年正开启从价值向成长切换的新周期起点,历史显示价值/成长风格存在“三年一轮”的节奏(如2016-2018价值占优,2019-2021成长占优,2022-2024价值占优) [2][24] - 代表新动能的产业催化密集出现时,往往会迎来一轮以大盘成长、龙头企业(即“中间资产”)为引领的市场行情 [17] 短期风格切换观察 - A股高切低行情跟踪指数在9月初触及区间高点(与2025年2月科技行情顶点接近)后开始缓慢回落,意味着低位品种的超额补涨可能性在提升 [3][23] - 创业板指相对恒生科技的60日滚动收益率差值已从高点收缩至25个百分点,历史上当该差值领先20个百分点以上时,往往意味着恒生科技将迎来相对收益的反转 [28] - 科技风格与顺周期风格的分化处于高位震荡,释放出高低切信号,但全面切换至顺周期需要看到PPI见底回升的明确信号 [3][31] - M2增速与社融增速的差值正在收敛,预示对流动性更敏感的小微盘风格优势减弱,大盘风格开始相对占优 [34][36] - 当前未有明确信号显示盈利股相对微利股风格占优,暗示景气投资整体有效性依然不明显 [3] 四季度潜在方向与催化 - 四季度风格切换过程中,三季度涨幅相对偏低的低位成长、恒生科技、出海、全球定价资源品和部分顺周期领域可能相对占优 [9] - 真正的风格切换需等待11月“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的过渡信号,关键跟踪指标是实现地缘与经贸关系缓和以及经济周期力量回摆(主动补库) [3][4] - 在10月底APEC会议和11月中美新一轮关税豁免结束的重要窗口期,中美关税冲突经历复杂博弈,但报告倾向于认为双方在年底前“相向而行”的概率较大,为市场提供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4] - 若风格切换发生,出海+低位顺周期(含全球定价资源品)或将成为年内投资的“最后一搏” [4]
收评:主要股指均显著上涨 沪指再上3900点 工程机械股和医药医疗股整体涨幅靠前
新华财经· 2025-10-15 15:55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三大股指15日收盘均显著上涨,沪指报3912.21点涨幅1.22%,深成指报13118.75点涨幅1.73%,创业板指报3025.87点涨幅2.36% [1] - 工程机械股和医药医疗股整体涨幅靠前,免疫治疗、创新药等多个医药细分板块均有显著上涨 [1] - 市场成交活跃,沪深两市成交额分别约9616亿元和11113亿元 [1] 机构观点 - 机构认为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实施,A股市场确认底部并进入强势阶段,A股与经济有望同步出现向上拐点 [2] - 投资方向上,中线建议关注维持高景气度的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增量机会 [2] -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机构判断其实际落地概率较低,外部冲击对A股市场影响幅度总体可控,对A股中长期走势不悲观 [2] 产业合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会见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双方就苹果公司在华业务发展、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合作进行交流 [3] - 中国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外资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 - 苹果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进一步提高对华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3] 政策动态 - 上海市发布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增设8个重点区域和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作为联动创新区 [4]
热度分化 医疗健康板块一级市场仍然处于“酝酿”期
新浪财经· 2025-10-12 16:26
港股医疗健康板块二级市场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今年前三季度上涨34%,医疗和生物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优异,2025年至今均上涨超过90% [1] - 香港医疗健康板块融资活跃度大幅提升,有18家医疗健康板块公司完成IPO,合计募资约3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 [1] - 医疗健康板块再融资募集超80亿美元,板块股本融资总额达110亿美元,超过2022年到2024年总融资额 [1]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一级市场融资情况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医药医疗企业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发生325起,融资金额414亿元;去年全年发生融资事件467起,融资金额520亿元 [2] - 2021年是行业融资阶段性高峰,发生融资事件992起,融资金额2071亿元 [2] - 今年一级市场基金募资仍较为艰难,生物医药类基金尤其压力较大 [2] - 融资集中度显著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前10%分位融资在融资总额中比重达50%,去年为43%,2023年为41% [2] - 一级市场单轮融资运营期望已从12到24个月延长至18到36个月 [2] - 2019年后有过融资的医药医疗企业中,仅15%在过去12个月内完成新一轮融资 [2] 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一级市场融资趋势 - 全球医药医疗市场一级市场融资在2021年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3284起融资事件、5691亿人民币融资额,降至2024年的1830起融资事件、3211亿元融资额 [3] -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发生融资事件1118起、融资额为2175亿人民币 [3]
【中原晨会1010】月度策略:均衡配置成长与价值风格,防范风格切换专题研究
搜狐财经· 2025-10-10 08:04
文章核心观点 - 月度策略建议采用成长与价值风格均衡配置的思路 防范市场风格切换风险 [3][6] - 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阶段 政策以稳增长与防风险为主 流动性环境保持充裕 [3] - 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推动全球流动性宽松 拓宽国内货币政策空间 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6] 宏观环境 - 9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阶段 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呈现企稳态势 [3][5] - 政策层面以稳增长与防风险为主 货币财政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流动性环境保持充裕 [3] - 市场对经济企稳的预期逐步形成 从资金供给与情绪层面为新增资金入场提供支撑 [3] 政策动态 - 国务院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优化要素市场配置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4] - 汽车钢铁建材石油化工有色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出台 为传统支柱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4] - 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发展等行动方案发布 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4] - 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扩大服务消费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4] 债市回顾 - 9月投资消费出口等核心需求指标均现疲态 上游资源品涨价行情持续性不足 [5] - 权益市场强势表现成为压制债市的重要力量 资金与机构行为层面存在扰动 [5] - 美联储降息带动国内降准降息预期 但国债期货走势显示投资者仍保持观望态度 [5] 股市回顾 - 9月权益市场成长风格占优 申万风格指数显示先进制造上涨8.99% 科技TMT上涨5.6% 周期上涨3.54% [5] - 医药医疗下跌1.82% 消费下跌2.4% 金融地产下跌5.12% [5] - 中信风格指数显示成长上涨6.72% 周期上涨5.11% 稳定下跌1.42% 消费下跌1.71% 金融下跌5.21% [5] 行业配置建议 - 建议重点关注TMT医药证券板块 [6] - 前期热门的中游制造板块拥挤度不断提升 可能加剧市场短期波动风险 [6]
A股午评 | 创业板跌超1% 风电概念股集体走强 光刻机板块等回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1:56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跌0.18%,深证成指跌0.79%,创业板指跌1.17%,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1.3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33亿元 [1] - 市场风格偏向极致,成交向大盘科技股集中,多头格局个股数持续缩圈 [1] - 国庆休市前资金倾向节后再布局,因指数从4月7日上涨5个月、涨幅800点,满仓过节风险高 [1] 板块动态 - 有色金属板块拉升,精艺股份、丽岛新材封板,因铜矿供应扰动及行业反对"内卷式"竞争 [3] - 风电设备股活跃,吉鑫科技2连板,明阳智能等涨停,全球年均新增风电装机预计超170吉瓦,国内风机中标均价同比增超9%至1552元/千瓦 [4] - 汽车产业链走高,赛力斯盘中触及涨停,曙光股份涨停,赛力斯H股发行获证监会备案 [5] - 医药板块走弱,广生堂跌超10%,因美国计划对专利药加征100%关税 [6] - AI产业链、硬件端及消费电子板块下挫,吉比特跌停,中富电路等跌超5% [2] 机构观点 - 科技行情中硬件与软件应用为两大主题,硬件先行后软件跟上,可关注游戏、传媒等低位品种 [7] - 科技股预计维持强势,半导体产业链受关注,宁德时代市值一度超越贵州茅台反映市场风格转型 [8] - 中国股市"转型牛"动力包括无风险收益下沉、资本市场改革及经济确定性提升,调整后有望创新高 [9]
央企交出顶天立地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0:53
央企重组整合 - 中央企业数量为100家,“十四五”期间通过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和设立了9家央企 [1] - 重组整合旨在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优化公共服务,例如组建中国星网以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 [1] - 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形成“南宝武、北鞍钢”格局,并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2] - 重组推动同类型业务横向联合与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解决重复投资和资源分散问题 [2] - 持续推进医药医疗资源整合,通用技术集团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开放床位超过5万张,年服务患者超过3500万人次 [2] 科技创新成果 - 在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深地一号等大国重器领域取得进展 [3] - 集中攻克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3] - 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3] - 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获奖109项,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一半以上 [4] - 央企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2024年达到1.1万亿元,其中近1000亿元投向基础研究,相当于每天投入30多亿元 [5]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打破科研单打独斗模式,形成体系化攻坚合力 [5] 研发机制与激励 - 央企拥有144万研发人员,占全国五分之一 [6] - 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激励 [6] -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6] 经营绩效提升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7]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7]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7] -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7]
李镇:钢铁行业已形成“南宝武、北鞍钢”的发展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8:41
国资央企“十四五”期间重组整合概况 - “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9家中央企业 [1] - 国务院国资委重新核定了30家中央企业主业 [1] - 目前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1]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的重组整合 - 着眼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组建了中国星网 [1] - 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的有效整合融合以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1] 围绕增强产业协同的重组整合 - 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推动同类型业务的横向联合和上下游业务的纵向整合 [1] - 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形成“南宝武、北鞍钢”发展格局并发挥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1] 围绕优化公共服务的重组整合 - 以提供质优价低的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加强资源整合融合 [2] - 去年组建中国资环集团,着力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 [2] - 持续推进中央企业医药医疗资源整合,通用技术集团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开放床位超过5万张,年服务患者超过3500万人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