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名股东和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1-18 04:34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名股东和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88068 证券简称:热景生物 公告编号:2025-081 ■■ 二、公司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特此公告。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11月18日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11月11日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方案的议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11月12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披露的《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方案的公 告》(公告编号:2025-077)。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一一回购股份》等相关规定,现将公司董事会公告 回购股份决议的前一个交易日(即2025年11月11日)登记在册的前十名股东和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的 名称、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情况公 ...
Nanobiotix (NasdaqGS:NBTX)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1-18 00:0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Nanobiotix (纳斯达克代码: NBTX) [1] * 行业涉及生物技术、制药及肿瘤治疗领域 [2]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技术与平台** * 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纳米物理学的疗法 通过向体内细胞层面输送微小物体 触发物理效应以改变细胞命运 [2] * 公司构建了三个技术平台 第一个专注于肿瘤学 第二个是更广泛的药物设计与构建平台 第三个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 * 公司致力于解决早期局部癌症患者的需求 认为这是对患者影响最大且竞争较少的领域 [4] **核心产品NBTXR3的定位与机制** * 产品NBTXR3旨在通过物理作用模式改善放疗 其被一次性直接注射到肿瘤中 吸收辐射能量从而对癌细胞造成更大损伤 [6] * 产品设计旨在适应现有的临床实践 在放疗前进行一次注射 且注射路径与活检相同 便于整合 [9][10] * 产品适用于绝大多数接受放疗的患者 旨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并可能减少放疗剂量以降低副作用 [5][11][12] **市场机会与J&J合作** * 超过60%的癌症患者接受放疗 在头颈癌、肺癌等特定适应症中比例高达74%-87% [5] * 仅头颈癌和肺癌的三个初始适应症 在欧盟五国和美国就有约16万名患者 若覆盖20%患者 潜在市场价值可达50亿至100亿美元 [7] * 公司与强生签署的合作协议包含高达2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低十位数到低二十位数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8] * 强生目前负责运行三项临床试验 两项在头颈癌 一项在肺癌 [7][24] **头颈癌项目进展与数据** * 头颈癌适应症最前沿 正在进行由强生负责的3期临床试验 预计2027年上半年进行基于无进展生存期的主要终点中期分析 [24] * 此前的1/2期研究在75名患者中显示出81%的总缓解率和63%的完全缓解率 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3个月 约为对照人群的两倍 [17][18] * 3期试验设计允许对原发肿瘤和周围淋巴结均进行产品注射和放疗 以期获得比早期研究更高的疗效 [19][20] **肺癌项目与其他机会** * 强生选择肺癌作为首个推进的适应症 因其在肺癌领域有强大布局 且超过70%的肺癌患者接受放疗 [29] * 公司与MD Anderson合作的研究数据显示 对前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使用低剂量再放疗联合NBTXR3 显示出高控制率和生存获益的潜力 [31] * 产品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也显示出前景 不仅能实现强效局部控制 还可能通过物理破坏肿瘤引发全身性免疫反应 [33][34] **公司财务状况与未来方向** * 公司拥有足够现金可运营至2028年初 并预计将从强生合作中获得数亿里程碑付款及未来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38] * 公司正在开发新技术平台Curadigm 该平台旨在通过"纳米引发剂"暂时占据肝脏 改善其他疗法在体内的分布 具有巨大的业务发展潜力 [39][40] 其他重要内容 * 头颈癌患者中 90%在诊断时为局部疾病 放疗是消除原发肿瘤的主要手段 但治愈率低 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14][15] * 3期试验允许医生根据标准治疗决定是否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 并已将其作为分层因素以确保试验组间平衡 [22] * 试验成功标准定义为将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9个月提高至13个月 阳性结果可用于在美国申请注册 [25]
Dianthus Therapeutics (NasdaqCM:DNTH)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1-17 22:32
公司概况 * Dianthus Therapeutics (纳斯达克代码: DNTH) 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生物技术公司 [1] * 公司正在推进两个潜在的最佳疗法项目:Claseprubart (DNTH101) 和 DNTH212 [2] * 公司近期融资2.88亿美元 现金余额约为5.25亿美元 预计现金跑道可支撑运营至2028年 [8] 核心产品管线与进展 主要项目 Claseprubart (DNTH101) * Claseprubart 是一种强效活性 C1s 抑制剂 靶向经典补体通路的上游 [2][5] * 重症肌无力适应症:基于2024年9月公布的积极二期数据 计划在2026年启动三期临床试验 [2][10] * 二期数据显示 300毫克每两周一次皮下给药 在五项疗效指标上均显示出清晰 一致且快速的疗效 [2] * 计划在三期研究中测试两种给药方案:每两周一次和每四周一次 [3][6] * 支持每四周给药方案的依据:药物半衰期长达60天 且开放标签数据显示 在仅达到每两周给药一半血药浓度水平时 患者仍出现显著疗效反应 [3][4][19] *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适应症:三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10] * 将部分A期(前40名患者)的中期应答者分析结果公布时间从2026年下半年提前至2026年第二季度 [10][40] * 疗效评估标准:在13周内NCAD评分改善至少1分的患者比例 预期应答率在40%-50%之间 与同类药物Riliprubart相似 [21][22][28] * 研究设计优势:允许对标准护理无效或稳定的患者入组 并直接转换为试验药物 而非先让其病情复发 [24][25]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适应症:二期研究按计划进行 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公布顶线结果 [10][33] * 与Argenx的C2抑制剂相比 Claseprubart不阻断凝集素通路 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且为每两周一次的皮下注射 而非静脉输注 [34][35] 新项目 DNTH212 * DNTH212 是一种双功能融合蛋白 同时靶向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8] * 作用机制:靶向BDCA2以降低I型干扰素 同时靶向BAFF/APRIL以减少免疫球蛋白 [8] * 临床前数据显示 其Ig降低效果优于Povetacicept 且潜在半衰期更长 [8][38] * 目标适应症:针对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均参与发病的疾病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有望实现优于单药单抗的疗效 [9][38] * 开发进展:美国IND已获批 中国IND即将获批 即将启动一期单剂量健康志愿者研究 预计2025年下半年公布结果 [10][40] 关键催化剂与时间表 * **2025年下半年**:DNTH212一期健康志愿者研究结果 [40] * **2026年第二季度**:Claseprubart用于CIDP的三期研究中期分析结果 [10][40] * **2026年**:Claseprubart用于MG的三期研究细节公布及启动 [10][12] * **2026年下半年**:Claseprubart用于MMN的二期研究顶线结果 [10][40] 竞争优势与战略考量 * **机制优势**:作为上游C1s抑制剂 可能比下游C5抑制剂更有效 因其能阻止C3a和C3b等促炎毒素的形成和沉积 [5][17] * **给药便利性**:所有项目均致力于开发友好 便捷 低频的皮下自我给药方案 目标使用自动注射器 [2][9][32] * **定价策略**:将参考已上市同类药物的定价 并根据不同适应症的市场规模和给药频率(如MG每四周一次 CIDP每两周一次)灵活定价 以最大化产品组合价值 [31][32] 临床设计与监管互动 * **MG三期研究设计**:将与FDA讨论研究时长 预计为13周或可能延长至17周 而非传统的22周以上 并考虑引入QMG评分≥10的入组标准以更好地控制安慰剂效应 [12][14][15][16] * **CIDP数据披露**:FDA要求仅公布“继续/停止”的决定 但投资者可通过入组患者数量推断疗效是否达到40%-50%的预期 [27][28]
Rapport Therapeutics (NasdaqGM:RAPP)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1-17 22:02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Rapport Therapeutics(纳斯达克代码:RAPP),专注于精准神经科学领域,核心技术平台为受体相关蛋白,核心产品是RAP-219,一种TARP8 AMPA调节剂,能够精准调节大脑中颞叶和新皮质等四个脑区的AMPA受体[4] 核心产品RAP-219的临床进展与数据 * RAP-219在2025年9月公布的二期概念验证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抗癫痫疗效,临床癫痫发作减少超过70%,且在八周治疗期内有24%(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实现完全无癫痫发作[9] * 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表现突出,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并且避免了传统抗癫痫药物常见的镇静、嗜睡、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副作用[8][9] * 研究采用了新型生物标志物“长程事件”(相当于电图癫痫发作),这一客观指标证实了临床疗效,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8][21][22] * 二期研究入组的患者病情严重,70%的患者在服用RAP-219的同时,还接受了三或四种背景抗癫痫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植入了RNS设备[9][24] 监管路径与后续临床试验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举行二期结束会议,为三期关键性研究做准备[5][18] * 三期注册研究计划于2026年第三季度启动,研究设计将采用标准方案,探索多个剂量,主要终点为癫痫发作减少或应答者分析,入组患者群体将与二期研究相似但不强制要求RNS设备[20][25] * 公司对三期研究结果充满信心,认为二期出色的疗效数据以及客观生物标志物的佐证,能够忠实地转化到三期研究中[21][23][24] 市场机会与产品定位 * 美国有180万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其中30-40%为耐药性患者,按品牌药价格计算,这是一个价值100亿至15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11] * RAP-219凭借其新颖的作用机制、优异的耐受性、每日一次的口服剂量、长达18天以上的半衰期以及无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有望在联合用药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拥有成为数十亿美元级别产品的潜力[12][13] * 市场调研显示,该药不仅会受到癫痫专科医生的使用,普通神经科医生也感兴趣,可能用于三线、二线甚至一线治疗[14] 长效注射剂(LAI)开发计划 * 公司正在开发RAP-219的长效注射剂型,这有望为癫痫患者带来变革性疗法,因为目前市场上尚无癫痫长效注射剂[14] * RAP-219本身剂量极低(治疗剂量在0.25毫克至1.25毫克之间),半衰期长且无药物相互作用,非常适合开发为长效制剂,可行性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15] * 长效注射剂的初步临床研究(一期药代动力学研究)预计在2027年获得数据,剂型可能为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具体开发路径(作为新药申请的一部分或补充申请)将根据后续数据与监管机构讨论后确定[33][34][36] 其他研发管线与数据披露计划 * RAP-219也正在评估用于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该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数据将在2027年读出,其作用机制(靶向颞叶和海马体的 glutamate 系统)与该适应症有合理的生物学关联[5][37] * 公司计划在2025年12月的美国癫痫学会(AES)会议上分享二期研究的更深入分析结果[17] * 二期研究的八周随访期(洗脱期)数据和开放标签扩展研究的数据将在2026年陆续公布,这些数据将有助于了解药效的持久性以及患者漏服药物时的保护作用[6][27][28][30] 财务与运营 * 公司已完成三期研究所需的毒理学和化学制造与控制(CMC)研究,为研究启动做好了充分准备[19] * 对于三期研究的患者入组时间,公司预计不会处于行业最快(12-18个月)或最慢(2.5年以上)的两端,具体指引将在研究启动后提供[25][26]
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39个城市开展试点
新华网· 2025-11-15 14:17
试点城市与行业背景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北京、天津、唐山等39个城市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 [1] - 试点城市基本覆盖我国经济大市和制造业重点区域,具备较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达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丰富的教育人才资源和较强的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2] - 试点城市制造业年产值规模体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所在省份制造业发展较快或代表性较强的城市 [2] 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7.4万家,从业人员109万人 [1] - “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年均为3亿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5000余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 [1] - 行业在服务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过程中,已形成一批适应制造企业招聘用工需求的服务产品、模式和解决方案 [1] 试点重点任务与方向 - 试点将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制造业重点领域 [1] - 各试点城市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确定1到3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方向,开展差异化探索 [2] - 重点选择制造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开展融合发展试点 [2] 具体实施举措与创新 - 深入梳理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分类施策,重点打造招聘用工联合体、跨企业培训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 [2] -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创新融合发展场景,培育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 [2] - 差异化探索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高效协同的创新路径,助力破解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短板 [1] 后续工作安排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指导有关省级部门和试点城市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 [3] - 及时梳理工作进展、机制创新、典型案例以及困难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典型项目 [3] - 对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依法打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3]
越韩政府间经济、科技合委会第20次会议在首尔召开
商务部网站· 2025-11-15 11:15
双边经贸关系 - 韩国是越南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1] - 2025年前8个月双边贸易额达57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1] - 韩国在对越投资的154个国家和地区中稳居榜首,截至2025年9月底有效项目10301个,注册资本约942亿美元 [1] - 越南对韩国投资114个项目,投资总额3770万美元 [1] 投资与合作领域 - 韩国承诺向越南提供约2亿美元无偿援助和40亿美元优惠贷款 [1] - 2026-2030年合作将重点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高科技基础设施、高等教育等领域优先项目 [2] - 越南政府建议韩国大型集团优先投资基础设施、高科技电子设备制造、半导体、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等 [2] 科技与产业合作 - 双方同意加强在半导体、电子通信、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合作 [2] - 合作内容包括制定联合研发计划、促进技术转移、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培养高技术工程师 [2] - 双方将借鉴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模式,交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革新的政策经验 [2] - 越南建议韩国继续安排官方无偿援助资金,实施越南创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越韩科技院二期项目) [2]
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39个城市开展试点
新华社· 2025-11-15 09:52
行业现状与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7.4万家,从业人员109万人 [1] - “十四五”时期,行业年均服务劳动者3亿人次,服务用人单位5000余万家次 [1] - 行业已形成一批适应制造企业需求的服务产品、模式和解决方案 [1] 试点城市选择标准 - 试点城市共39个,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等,覆盖经济大市和制造业重点区域 [1][2] - 入选城市普遍具备较大规模先进制造业集群、发达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丰富教育人才资源和较强区域示范作用 [2] - 试点城市制造业年产值体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所在省份制造业发展较快或代表性较强的城市 [2] 试点重点任务与方向 - 试点将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制造业重点领域 [1] - 各城市需结合产业基础确定1到3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方向,开展差异化探索 [2] - 重点选择制造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开展合作 [2] - 重点打造招聘用工联合体、跨企业培训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 [2] 创新与监管措施 -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创新融合发展场景,培育服务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 [2] - 对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3] - 依法打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3]
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39个城市开展试点
新华社· 2025-11-14 23:04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要门类 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7.4万家 从业人员109万人 [1] - "十四五"时期全行业年均服务3亿人次劳动者 为5000余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 [1] - 行业在服务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过程中已形成一批适应制造企业招聘用工需求的服务产品、模式和解决方案 [1] 试点城市选择与特点 - 试点城市共39个 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等 基本覆盖我国经济大市和制造业重点区域 [1][2] - 试点城市普遍具备较大规模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发达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丰富的教育人才资源以及较强的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2] - 试点城市制造业年产值规模体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 是所在省份制造业发展较快或代表性较强的城市 招聘用人需求旺盛 [2] 试点重点任务与方向 - 试点将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制造业重点领域 [1] - 各试点城市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确定1到3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方向 开展差异化探索 [2] - 重点选择制造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开展融合发展试点 [2] - 重点打造招聘用工联合体、跨企业培训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 [2] -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创新融合发展场景 培育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 [2] 政策支持与后续计划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指导有关省级部门和试点城市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 [3] - 将及时梳理工作进展、机制创新、典型案例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典型项目 [3] - 对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依法打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3]
MiNK Therapeutics(INKT)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4 2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末现金余额为1430万美元,季度结束后通过市场销售协议额外筹集120万美元,预计现金可支撑运营至2026年 [23][26] - 第三季度净亏损290万美元,每股亏损065美元,而2024年同期净亏损180万美元,每股亏损046美元 [23] - 2025年前九个月净亏损990万美元,每股亏损239美元,而2024年同期净亏损830万美元,每股亏损224美元 [23] - 支出增加的部分原因是为推进临床项目进行的投资,部分活动通过STTR赠款和合作奖项获得报销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主要候选产品agenT-797在复发或难治性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与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到约23个月,远超预期的6个月以下 [4] - 观察到一例转移性睾丸癌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持续超过两年,以及一例二线胃癌患者达到持久部分缓解 [4][5] - 在胸腺瘤、胆管癌、肾细胞癌等多种难治癌症中观察到疾病稳定和长期生存,部分患者生存期超过两年甚至三年 [5][17] -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轻微,最常见的是轻度疲劳,未观察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或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典型细胞疗法毒性 [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定位为专注于同种异体iNKT细胞疗法平台的完全独立运营公司,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资本纪律构建可持续战略 [3][9] - 与威斯康星大学Carbone癌症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iNKT项目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中的应用 [10] - 获得美国国防部和NIH的STTR奖项以及慈善临床赠款,支持在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最小化资本影响执行首次人体研究 [11] - 计划启动针对急性肺功能障碍的全球II期(可能扩展至III期)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无 ventilator 天数和28天死亡率 [12][21] - 公司拥有稳定的细胞制造工艺,能够从单个供体获得数十亿细胞,具备成本优势和库存能力,为临床试验启动做好准备 [57][5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强调iNKT细胞疗法在恢复免疫功能方面的潜力,不仅在肿瘤学,在危重病和炎症性疾病领域也具有广阔前景 [15][22] - 预计未来一年将有多项临床项目积极招募患者,从GVHD和肺部疾病队列中获得早期数据,并为关键性研究路径奠定基础 [28] - 公司正在积极探索非稀释性融资机会,以支持制造规模扩大和未来商业化需求 [58][5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董事会新增两位成员:Dr John Holcomb(美国陆军上校,创伤学先驱)和Dr Therese Hammond(肺病和危重护理医学领域全国知名领袖) [9][14] - Dr Therese Hammond将领导iNKT平台向更广泛的炎症性疾病领域拓展,包括间质性肺病和特发性肺纤维化等 [14] - 制造团队优化了供体选择和工艺,能够稳定生产功能细胞,稳定性可长达近三年 [5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联合治疗队列扩展和严重肺部疾病试验启动时间的提问 [31] - 公司观察到在既往PD-1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具有挽救潜力,计划扩展队列并启动主要由外部资助的II期研究,针对已显示联合获益的肿瘤类型 [33][34] - 在二线胃癌和睾丸癌中观察到的数据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计划推进至更正式设计的II期研究 [35][36] - 严重肺部疾病试验正处于激活阶段,目标是在今年内或最迟明年第一季度初为首位患者给药 [38] 问题: 关于GVHD和严重肺部炎症试验终点、患者人数以及临床成功定义的提问 [42] - GVHD试验将评估剂量和植入成功率,主要监管终点包括GVHD的存在与否(特别是在第100天),目标是显著降低目前超过一半患者发生的GVHD [44][45][46] - 肺部疾病试验将主要终点设为28天死亡率,并包括无 ventilator 天数等已获FDA接受的终点,患者群体为患有严重肺炎和中度至重度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48][51] - 公司预计可能预防继发感染,这在早期试验中已观察到强烈信号 [49] 问题: 关于制造规模扩大活动和潜在非稀释性融资的提问 [54] - 制造工艺持续优化,能够从单个供体获得数十亿细胞,具备成本优势,并且已有足够材料库存启动试验 [57][58] - 公司正在积极探讨非稀释性融资机会,以支持超越当前基础设施的扩大生产,这些讨论涉及私营和公共部门 [58][59]
新股消息 | 英派药业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定价依据等事项
智通财经网· 2025-11-14 20:02
公司上市备案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11月14日公布对10家企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其中包括英派药业[1] - 证监会要求英派药业就股权变动、子公司合规性、股份代持及股东穿透核查等事项补充说明并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1] - 港交所于2025年9月26日披露英派药业向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和中金公司[1] 证监会关注要点:股权与公司治理 - 要求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定价依据、实缴出资情况,并核查是否存在出资瑕疵,需对股权变动的合法性出具结论性意见[1] - 要求说明3家境外子公司涉及的境外投资及外汇登记等监管程序履行情况,并就其合规性出具结论性意见[1] - 要求说明公司自设立以来是否存在股份代持的情形[1] - 要求说明持股5%以上股东向上穿透后的境内主体是否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持股的情形[1] 证监会关注要点:业务与发行方案 - 要求结合药物研发技术路线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或禁止领域,并判断上市前后是否符合外资准入政策[2] - 要求对照《监管规则适用指引》说明本次发行方案[2] - 要求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2] 公司业务与产品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基于合成致死机制的精准抗癌疗法全球开发[2] -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合成致死产品组合,是全球仅有三家同时拥有商业化阶段PARP1/2抑制剂和临床阶段新一代PARP1选择性抑制剂的公司之一[2] - 核心产品塞纳帕利是一种PARP1/2抑制剂,已于2025年1月在中国获批用于卵巢癌“全人群”一线维持治疗并开始商业化[2] - 其III期注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塞纳帕利在所有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PARP抑制剂中展现出最大的无进展生存期获益且耐受性良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