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分销
搜索文档
中电港10月14日获融资买入1.52亿元,融资余额5.0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59
公司股价与融资交易 - 10月14日公司股价微涨0.22%,成交额达13.84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52亿元,融资偿还1.45亿元,实现融资净买入758.55万元 [1] - 截至10月14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5.08亿元,其中融资余额5.0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06%,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水平 [1] - 融券方面,10月14日融券卖出4000股,金额9.16万元,融券余量3.65万股,余额83.58万元,处于近一年50%分位的较低位 [1] 公司基本情况与股东结构 - 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成立于2014年9月28日,于2023年4月10日上市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和产业数据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处理器40.78%,存储器30.53%,其他16.09%,模拟器件8.74%,射频与无线连接3.85% [2] - 截至10月10日,股东户数为7.95万,较上期增加11.76%,人均流通股5500股,较上期减少10.52%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26亿元,同比增长35.64%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64.98%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58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方中证1000ETF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79.55万股,较上期增加109.50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68.99万股,较上期增加21.68万股 [3] - 华夏中证1000ETF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65.68万股,较上期增加71.03万股 [3] - 广发中证1000ETF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33.27万股 [3]
宏观专题研究报告:四月不重演
国金证券· 2025-10-15 13:23
核心观点与市场判断 - 当前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是谈判策略而非实质性升级,关税战进一步升级可能性极低[1][8] - 市场已产生TACO学习效应,对贸易摩擦反应趋于理性,未重现4月份恐慌性抛售[1][19] 中美博弈举措 - 美国BIS实施50%规则,对受制裁实体持股50%或以上的非美子公司自动施加同等出口管制[4] - 中国对稀土实施0.1%长臂管辖规则,含中国稀土元素超0.1%的境外产品需申请出口许可证[4] - 特朗普声称自11月1日起对中国所有产品加征100%关税,但白宫未发布官方文件[7] - 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港口费,2025年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计收[7] 经济数据与市场驱动 - 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长8.3%,增速超彭博经济学家预估中值6.6%[8] - 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完全由私人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投资贡献,年化增长率达28.3%[20] - 美国二季度软件投资年化增长率达198%,主要由AI相关需求推动[20] - 市场主要驱动力转向美国财政扩张、美联储降息预期及AI叙事,与贸易战关联度减弱[19] 风险提示 - 美国AI投资依赖度极高,若叙事受挫可能引发科技股暴跌及系统性金融风险[27] - 美国国内政治矛盾集中(如政府停摆、医保补贴到期可能使保费飙升114%),分散其应对贸易争端的精力[13][18]
实探云汉芯城深圳订单履约中心 以“物流智脑”支撑2小时发货服务
证券时报· 2025-10-15 01:28
公司核心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打造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一站式服务体系,对接全球超2500家优质供应商 [1] - 平台日可售SKU近2800万,满足订单物料零散、型号杂、交付时效要求高的长尾市场需求 [1] - 公司业务规模为每天处理3000至5000个订单包裹,涉及2.2万个型号 [5] 品质检测与标准化 - 公司采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西医"质检模式,颠覆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老中医"方式 [2] - 通过自研ERP与自动化设备,质检人均产量较之前提升8倍,大幅压缩单物料质检周期 [2] - 公司打造百万级别型号容量的"黄金样品库"用于正向检测,并引入AI进行逆向流程检测 [3] - 产品售后率从最初千分之三下降到万分之一 [5] 仓储物流与数字化运营 - 公司实现"最快2小时发货"的时效承诺,一个包裹最快10秒钟完成打包发货 [3] - 深圳仓库拥有超2万平方米仓储空间,通过自研系统构建"物流智脑" [3] - 自主开发"亮灯货架"等设备,配合SRM系统实现报价、接单、发货、结算等全流程线上协同 [5] - 分拣机效率比机械臂提升10倍,未来计划引入AGV机器人和AI路径规划以提升至2.0阶段 [6] 技术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紧密结合电子元器件行业小颗粒度、多型号的特点 [6] - 推出SRM供应商服务体系,与供应商在物料、订单、财务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协同管理 [6] - 物流数字化1.0阶段将持续升级,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以实现无人化转运和效率优化 [6]
实探云汉芯城深圳订单履约中心:为电子元器件交付注入数智 “灵魂”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9:19
核心业务模式 - 公司专注于庞大的电子元器件长尾订单市场,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满足订单物料零散、型号复杂、交付时效要求高的客户需求 [1] - 公司对接全球超过2500家优质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日可售SKU接近2800万个 [1] - 公司运作的核心在于数字化与智能化,旨在为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提供品质更可靠、交付更高效的样本 [1] 品质检测体系 - 公司采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西医"质检模式,颠覆了依赖资深工程师经验的传统"老中医"模式 [2] - 质检流程包含从外观、内部到性能的全面鉴定,每天处理上千种型号物料以保障可靠性 [2] - 通过自研ERP与自动化设备,检测流程大幅简化,工程师人均产量较之前提升8倍,大幅压缩单物料质检周期 [2] - 公司打造了行业百万级别型号容量的"黄金样品库"用于正向检测,并引入AI训练积累问题物料特征进行逆向检测 [3] - 公司在华强北设置了对外开放的品质体验中心,利用数据库帮助分销商鉴定产品真伪 [3] - 经过系统改造后,公司产品售后率从最初的千分之三下降到万分之一 [5] 仓储与物流数字化 - 公司深圳仓库拥有超过2万平方米仓储空间,实现"最快2小时发货"的时效承诺 [4] - 通过自研的ERP和WMS系统,一个包裹最快可在10秒钟内完成打包发货 [4] - 公司将传统"人力密集型"仓储改写为"数据驱动型"仓库,以提高周转率并降低库存风险 [4] - 公司自主开发了"亮灯货架"等设备,精准管理货物位置和数量,并通过SRM系统实现从报价到结算的全流程线上协同 [5] - 仓库每日处理3000至5000个订单包裹,涉及2.2万个型号,业务规模推动数据化成为必然选择 [4] 自动化设备与技术应用 - 公司通过自动化分拣设备和机械臂等构建"物流智脑",但随业务量增大,分拣机效率比机械臂提升10倍,机械臂即将被淘汰 [5] - 未来物流数字化2.0阶段计划引入AGV自动搬运机器人,实现物料"无人化转运",并利用AI优化出库路径规划 [6] 供应链协同与未来发展 - 公司推出面向合作伙伴的SRM供应商服务体系,与供应商在物料、订单、发货、财务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协同管理,以帮助供应商提升运营效率 [6] - 公司的数字化建设紧密结合电子元器件行业"小颗粒度、多型号"的特点及自身业务需求,未来将更贴近客户和供应商需求以提升效率 [6]
太龙股份:10月1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7:12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召开第五届第六次董事会会议,审议了关于修订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制度的议案 [1] 财务与经营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占比83.17% [1] - 照明器具制造业务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16.42%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为0.41% [1] - 截至新闻发稿时,公司市值为37亿元 [1] 行业动态 - 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中科院博导带队 [1]
中电港股价涨5.21%,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65.68万股浮盈赚取197.1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3:14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4日公司股价上涨5.21% 报收24.04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93亿元 换手率为1.86% [1] - 公司总市值为182.68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4年9月28日 于2023年4月10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和产业数据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处理器占比最高达40.78% 存储器占比30.53% 其他为16.09% 模拟器件8.74% 射频与无线连接3.85% [1]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二季度增持公司股份71.03万股 持有股数增至165.6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38% [2] - 以10月14日股价涨幅计算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97.16万元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为382.27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7.53% 近一年收益率为40.29% [2]
中电港:公司从接受订单到销售回款已建立起完备的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制度,回款状况良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1:45
公司应收账款状况 - 公司应收账款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100多亿 [1] - 有投资者关注公司降低坏账率的措施 [1] 公司回款管理措施 - 公司从接受订单到销售回款已建立起完备的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制度 [1] - 公司表示回款状况良好 [1]
雅创电子:公司已取得长江存储及长鑫存储代理资质,主要分销其存储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09:05
公司与长江存储及长鑫存储的合作关系 - 公司已取得长江存储及长鑫存储的代理资质 [1] - 公司作为代理商主要分销长江存储及长鑫存储的存储产品 [1] 存储产品的应用领域 - 公司分销的存储产品应用领域覆盖AI服务器 [1] - 公司分销的存储产品应用领域覆盖汽车领域 [1]
艾睿电子回应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是说芯语· 2025-10-10 10:13
事件概述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于当地时间10月8日发布公告,将26家实体及3个地址新增至实体清单,其中包括艾睿电子旗下的艾睿中国电子贸易有限公司与艾睿电子(香港)有限公司 [1] - 此次列名主要针对被指“协助采购美国制造电子元件并流向特定无人机供应链”的实体,艾睿两家子公司被指在相关链路中提供了便利 [4] - BIS相关管制规则已正式生效,在途货物可享受至11月7日的缓冲期,后续交易将面临“推定拒绝”的严格许可管制 [5] 公司回应与措施 - 公司已获悉两家中国区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的情况,并启动与BIS的磋商流程 [2][4] - 公司重申核心立场,强调这些子公司一直以来并将继续完全遵守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的运营,严格遵循所有适用法律法规 [2] - 公司强调其贸易合规职能强大而有效,并将努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合作伙伴的供应链中断 [2][4] - 公司发言人表示,一旦获得进一步信息将立即公布,持续向市场传递进展 [4] 公司背景与市场影响 - 艾睿电子是全球前四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2024年全球销售收入达28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44亿美元 [5] - 其供应链稳定性对上下游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5] - 此次事件恰逢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关键期,行业担忧此举或引发分销渠道波动,甚至加速相关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5]
云汉芯城上市,电子元器件分销新标杆,让长尾需求变规模生意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0 08:52
行业背景与核心问题 - 半导体分销行业存在上游原厂高度集中(全球前十大公司占据55%以上产能)与下游数十万家分散中小制造企业并存的“集中对分散”产业结构 [1] - 该结构催生了海量“小批量、多品种、快交付”的长尾需求,但传统线下分销模式因“小单不经济”而无法有效满足,5000元以下订单会亏损 [1] - 传统模式下,企业新产品研发面临选型耗时15-30天、配齐50个型号需2-4周、采购成本高等困境 [4] 公司商业模式与解决方案 - 公司通过“平台+数据+供应链网络”三位一体模式将长尾需求转化为规模生意 [5] - 平台方面,建立电子元器件采购商城,使客户能像网购一样搜索比价下单,大幅降低中间操作流程成本 [5] - 数据方面,积累超4000万电子元器件产品标准参数信息和超9300万条参数替代关系数据,免费共享给下游工程师,将选型校对时间从15-30天压缩至1-2天 [8] - 供应链网络方面,与全球超2500家优质供应商合作,HiBOM选型工具可将配齐50个型号的时间从2-4周缩短至1分钟内 [8] - 通过汇聚需求集中采购再统一配送,累计服务375万单订单,拥有69万注册用户和15.8万家成交企业,日均在线可售SKU达2800万个 [8] 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 - 数据成为“第二库存”,通过持续7年以上投入进行数据治理,形成包含超4448万条SPU产品数据、9302万条参数替代关系、近78万条国产替代关系等结构化数据库 [11] - 质量控制方面,投巨资建立超10万颗的黄金样品库,旗下汉云检测中心获CNAS认证并在全球150多个国家与地区互认 [12] - 技术迭代与人才内化,早期与交大人工智能团队合作尝试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并与阿里云深度合作将算法工程化内化 [14] - 通过API/EDI等方式接入超2500家供应商数据,自主研发SRM系统实时抓取库存并将需求预测反哺供应商 [14] 财务表现与市场机遇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4.40亿元,同比增长17.82%,净利润5405万元,增幅高达41.17%,显著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15] - 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6276亿美元,同比增19.12%,2025年有望保持11%增长 [15] - 国产替代加速释放红利,公司与超500家国内原厂合作,搭建超78万条替代关系数据库,可售国产元器件型号超120万个,已助力超4000家制造企业完成国产化替代 [16] 市场趋势与战略布局 - 电子制造行业正向“小批量、快迭代”的柔性制造模式转变,“小批量、多品种、快交付”成为主流趋势 [19] - 公司订单结构中出现100万、300万以上批量订单,客户信任度与粘性提升,2024年成功拿下恩智浦大中华区线上首家授权代理 [20] - 未来战略将通过并购壮大,但坚持必须与现有流量、资源形成合力的原则 [21] - 公司正凭借数据资产、数字化能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在全球半导体复苏、国产替代加速、长尾市场扩大三重机遇下深化优势并推进全球化布局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