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用水
icon
搜索文档
首富钟睒睒,34亿押宝“胶原蛋白第一股”
搜狐财经· 2025-07-04 11:00
核心观点 - 钟睒睒通过旗下企业养生堂和杭州久视以最高34亿元投资锦波生物,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 - 钟睒睒此次投资被视为传统消费巨头在面临增长压力下的战略转型 [5][8] - 锦波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具备稀缺性和高增长潜力,吸引钟睒睒布局 [6][7] 钟睒睒的投资背景 - 钟睒睒连续四年蝉联中国首富,主要依靠农夫山泉和万泰生物两家上市公司 [2][3] - 农夫山泉2024年营收428.96亿元(+0.5%),净利润121.23亿元(+0.4%),但包装饮用水业务营收下降21.3% [4] - 万泰生物2024年营收下降59.25%,净利润下降91.49%,市值缩水至780亿元 [4] - 2025年钟睒睒身家缩水至3624.1亿元,失去首富地位 [4] 锦波生物的吸引力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585.7亿元,2030年达2193.8亿元(CAGR 44.93%) [6] - 锦波生物是全球唯一实现冻干纤维、胶原蛋白溶液及注射用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产业化的企业 [7] - 2021-2024年营收从2.33亿元增至14.43亿元(CAGR 83.64%),净利润从0.57亿元增至7.32亿元(CAGR 134%) [7] - 毛利率从82.29%提升至92.02%,超过贵州茅台 [7] - 拳头产品"薇旖美®"2024年贡献收入超10亿元,覆盖4000家医疗机构 [7] 双方合作动机 - 锦波生物需要借助钟睒睒旗下万泰生物的300万个零售终端拓展大众消费市场 [8] - 钟睒睒寻求通过投资高增长赛道缓解传统业务增长压力 [5][8]
钟睒睒的产业新方向:34亿投资锦波生物,押注医美成万泰、农夫外第三增长点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10
战略投资交易 - 锦波生物引入养生堂及杭州久视作为战略投资者,总交易金额达34亿元[2] - 养生堂以20亿元认购锦波生物不超过717.57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6.24%[2] - 实际控制人杨霞转让575.33万股给杭州久视,转让价243.84元/股,共计14.03亿元[3] - 交易完成后钟睒睒通过两家公司合计持有锦波生物10.58%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5][6]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锦波生物是北交所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产品涵盖重组胶原蛋白和抗HPV生物蛋白两大板块[9] - 产品主要应用于医学抗衰老、医疗美容整形及妇科、外科、皮肤科修复治疗[9] - 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唯一实现植入级三类医疗器械技术突破并产业化的企业[15] - 2024年获批第三款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Ⅲ类植入医疗器械[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84.92%[1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44.27%[15] - 毛利率高达92.02%,净利率50.68%[15] - 募集资金20亿元中57.5%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42.5%补充流动资金[3] 战略合作动机 - 锦波生物需通过战略合作建设工业化生产体系和商业化渠道管理体系[10] - 养生堂可在研发、生产、商业化推广及渠道管理方面赋能锦波生物[10] - 农夫山泉可在规模化生产、品牌推广和渠道管理方面产生协同效应[10] 行业竞争环境 - 医美赛道竞争激烈,巨子生物、丸美股份、华熙生物等企业均在布局胶原蛋白产品[11] - 锦波生物与渠道商矛盾激化,曾就低价宣传和未授权销售问题与新氧、美团发生纠纷[11] 投资者背景 - 钟睒睒旗下控制农夫山泉(市值4526.7亿港元)和万泰生物(市值771.72亿元)两家上市公司[7] - 农夫山泉2024年营收仅增长0.54%,净利润微增0.36%[13] - 万泰生物2024年净利润降至1.06亿元,业绩持续下滑[13][14]
国旅联合并购润田实业:国资改革下的优质资产注入样本
中证网· 2025-05-19 16:06
政策环境与市场动态 - 2024年A股重大重组事件涉及公司达200家 较2023年133家同比增长50.38% [1] - 证监会2025年5月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简化审核程序与提升监管包容度 [1] - 并购重组成为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市场工具 [1] 行业规模与增长前景 - 2023年中国瓶装水市场规模达2150亿元 其中包装饮用水占比23.6% [2] - 预计2028年包装饮用水零售额将达314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9% [2] - 包装饮用水仍为充满潜力的赛道 [2] 标的公司业务实力 - 润田实业为江西最大国资控股饮用水生产企业 核心产品为"润田翠"天然矿泉水 [2] - 公司拥有7个现代化生产基地 销售覆盖全国24个省份 [3] - 2022年饮用水销量位居全国八强 京东超市十大品牌 天猫双十一店铺销量全国前三 [3] - 润田翠天然含硒矿泉水2022-2024年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 [3] - 2024年荣膺中国饮料行业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全国双十强生产企业 [3] 重组战略价值 - 通过注入优质消费资产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形成消费产业整合创新样本 [1] - 润田成熟快消体系补强国旅联合消费板块 文旅场景赋能矿泉水业态创新 [3] - 构建"产品+场景+服务"消费生态闭环 实现差异化竞争 [3] 交易机制设计 - 交易方签署重组意向书 共同承担业绩承诺与补偿义务 [4] - 设置超额业绩奖励机制以保持管理团队稳定与积极性 [4] - 市场化手段兼顾风险防控与价值创造 激活经营潜力 [4]
紧急回应,娃哈哈被曝代工
36氪· 2025-05-16 10:35
娃哈哈与今麦郎代工事件 - 娃哈哈纯净水被网友发现由竞争对手今麦郎代工生产,引发消费者质疑[1][3] - 公司声明证实曾委托今麦郎代工,但因部分批次未通过抽样检测,已于2024年4月终止合作[9] - 代工事件曝光后,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下降,认为存在知情权缺失问题[11][14][17] 产品与价格对比 - 娃哈哈纯净水宣传达到实验室用水级别,但今麦郎同规格产品价格更低:24瓶装娃哈哈售价29元 vs 今麦郎19元[13] - 饮料行业代工模式普遍(如苹果与富士康),但饮用水作为成品特殊性引发消费者对品质一致性质疑[11][13] 产能与供应链调整 - 公司2023年因纯净水销售火爆导致自有产能不足,被迫寻求今麦郎代工[15] - 2024年关停10余家分厂生产线,原因包括业务调整和股东纠纷,加剧产能缺口[15] - 代工期间品控难度高于自有工厂,质检环节存在挑战[19] 管理层变动与改革影响 - 宗馥莉2024年接管后推行改革,关停生产线引发陕西公司乳品车间停产,员工岗位调整导致收入下降[21] - 截至5月已有1500名员工维权,其中10年以上工龄老员工占比较高,多地工厂陷入劳资纠纷[24] - 改革被质疑存在"变相裁员",同时将生产订单转给代工厂引发内部矛盾[26] 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 - 公司历史上以"自家工厂生产"为品牌形象,宗庆后时代极少采用代工模式[19] - 代工事件冲击品牌高端形象,消费者对"贴牌溢价"现象产生抵触[14][17] - 行业观察认为公司处于"新旧交替"关键期,需平衡改革与品质保障[27]
火山鸣泉天然苏打水亮相中国农影 三农优选节目
搜狐网· 2025-05-16 10:04
行业领袖推介 - 黑龙江省火山鸣泉绿色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鞋军在《三农优选》节目中深度解读品牌故事与产品特色 [1] - 高鞋军作为水饮行业资深专家拥有20余年从业经验 全程参与企业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 [2] - 节目特别邀请高鞋军亲自讲解火山鸣泉天然苏打水的独特价值 [2] 企业背景与生产基地 - 公司坐落于"中国苏打水之乡"黑龙江齐齐哈尔克东县 是世界三大冷矿泉之一 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4] - 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25日 是克东县第一家水厂 二十余年来扎根珍稀水源地 [4] - 2015年投资4亿元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 配备全球先进生产线 实现全流程360度监控 [5] - 生产车间采用多项严苛卫生标准 包括风幕系统、二级洁净间和304不锈钢地沟 [5] - 公司拥有数千亩生态产业保护园区 未来将围绕五大理念布局更多世界级水源 [7] 产品核心优势 - 水源地位于世界三大冷矿泉之一 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10] - 取自地下350米火山岩层溶洞 水温恒定2-4度 硬度仅40-75mg/L [10] - 纯天然弱碱性水 配料仅有原水 HCO₃含量300-650mg/L [10] - 富含锶、锂、硒等13种人体必需生命元素 [11] - 实验证实其小分子水团更易促进茶多酚释放 增加茶香气 [12] 市场推广与反响 - 公司产品在《三农优选》节目中获得主持人、明星和专家一致好评 [14] - 节目在26个平台同步直播 创下353万人次在线观看记录 [18] - 其中快手平台242万人次观看 农视网49万人次观看 新浪新闻26万人次观看 [18]
【西街观察】娃哈哈的水,核心不是“代工”
北京商报· 2025-05-15 22:16
娃哈哈代工争议事件 - 娃哈哈因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引发公众争议,反对者质疑代工模式,支持者则表现出盲目维护 [1] - 公司迅速回应,客服强调代工产品符合质量标准,随后官方宣布终止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 [1] - 争议反映公众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讨论,但核心问题在于产品质量而非代工形式 [1] 代工模式的行业现状 - 代工是现代工业普遍采用的供应链模式,苹果、耐克等国际品牌均采用此模式构建全球产业链 [1] - 企业选择自建工厂或代工是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理性决策,两种模式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均属正常 [1] - 饮用水行业代工遭遇的道德审视与其他行业形成反差,显示消费者对民族品牌存在特殊情感投射 [3] 公众认知与企业经营的矛盾 - 舆论对娃哈哈代工的过度反应,体现消费者情感需求与企业实际经营需求之间的认知错位 [3] - 当前商业环境中存在公众认知与产业逻辑的深层断裂,需要建立更理性的讨论空间 [1][3] - 部分消费者监督行为可能偏离事实,给企业经营带来额外挑战 [4] 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管理 - 代工合作应建立在严格品控体系基础上,成为合作伙伴间的价值共创共识 [3] - 消费者应关注产品质量保障而非生产方式,企业需确保不同生产来源的品质一致性 [2] - 供应链本质是开放协作网络,过度纠结代工形式可能忽视真正的质量管控问题 [2]
专家访谈汇总:宠物食品板块利润暴涨77.8%
畜禽养殖与宠物食品行业 - 产能去化带来供给收缩,成本优化带动头均盈利水平回升,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凭借规模优势和效率管控在新一轮猪周期中具备更强盈利韧性 [1] - 白羽鸡全年受供需疲软压制,但饲料价格下行和养殖效率提升使部分企业如圣农发展在25Q1实现盈利大幅反转 [1] - 核心驱动力在于单位成本大幅改善,猪价反转带动禽类产品估值修复,具备成本控制力和渠道优势的黄鸡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 [1] - 宠物食品板块2024年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利润+77.8%),主因原料价格下行、自有品牌销售快速增长及海外代工业务稳步增长 [1] - 2025Q1宠物食品企业分化明显,中宠、乖宝等品牌端和出口端均衡发展的企业利润快速增长,佩蒂股份因关税政策变化及新产能初期投入承压利润大幅下滑 [1] 种业与动保行业 - 受粮食价格持续下行和供需错配影响,2024年种业板块利润同比下滑超50%,25Q1继续承压利润同比下降82.4% [1] - 2024年动保行业在激烈竞争中承压,但随着生猪、禽类养殖盈利恢复,疫苗等核心产品销量自2025Q1起反弹,利润同比增长28% [1] - 产品线完善、客户基础稳定的头部疫苗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下游恢复并实现盈利修复 [1] 医美器械行业 - 2025年水光针等破皮类项目纳入三类管理,"拿证"产品将成为下游机构主要采购来源,"有证即高溢价"格局短期可持续 [2] - 已取得"械三证"并拥有产业化能力的头部公司如昊海生科、华熙生物,具备技术壁垒+渠道协同优势,有望在产品放量初期实现利润快速释放 [2] - 锦波生物凭借三张"械三证"覆盖三大剂型形成垄断格局,主打产品"薇旖美"年销量达124万支,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44% [3] -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短期锦波生物垄断优势明显,中长期应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储备、技术平台与品牌能力的后进企业如巨子、华熙等 [3] - 行业门槛短期上升有证企业享受"窗口红利期",未来竞争核心将从"抢证"转向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与渠道控制的综合能力比拼 [3] 润田实业借壳上市 - 润田与ST联合同属江西省旅游集团控制,控股权未变满足"非重组上市"条件,符合监管要求能有效绕开严格IPO审核环境 [3] - 润田实业十余年上市受阻选择ST联合作为资本市场"入口"是"曲线救国"策略,背后是典型的地方国资推动意图 [3] - 润田实业是盈利型消费资产,相比大多数ST壳公司重组时注入的低质资产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可持续性 [3] - ST联合自身连年亏损、现金流恶化严重,2024年净利润亏损6370万元且2025年面临退市红线压力 [3] - 润田实业面对全国扩张瓶颈或品牌竞争如农夫山泉、怡宝等时,成长空间和利润可持续性需审慎评估 [3] 中国抗体制药股权配售 - 中国抗体制药通过11%折让配售新股募集1.24亿港元,核心用于主打创新药SM17的研发与国际合作 [4] - SM17是靶向IL-25受体的全球"同类首创"新药,定位于治疗特应性皮炎蓝海市场,具备"同类最佳"潜力 [4] - SM17处于概念验证和I期临床阶段,已在止痒效果、安全性和皮肤清除等方面展现明显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个国际药企并购目标 [4] - SM17通过阻断IL-25/ILC2/Th2通路解决传统AD治疗止痒慢、耐药性强的问题,具备"疗效+速度+安全性"兼优潜力 [4] - 全球AD患者超过2.3亿中国超7000万,靶点创新产品稀缺,SM17若成功可望在AD治疗药物中排名前三 [4] - SM17是少见"First-in-Class"兼"Best-in-Class"潜力药物,在港股创新药低估值环境下具备强催化弹性 [4] - 抗CD22单抗用于类风湿关节炎III期临床达主要终点,NDA已于2023年递交最早或于2025年实现商业化 [4] 美国药价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药品支付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中最低药价强制锚定,将在30天内设定实施细则 [5] - 美股企业多为原研药龙头主攻定价端,A股创新药企业多处于研发推进阶段受美国医保定价政策影响相对间接 [5][6] - 该命令迫使全球药企"共享"药价红利间接推动欧美药价下行,目标包括糖尿病和减肥药物等核心治疗领域 [6] - 对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创新药企长期毛利构成压力,但对拥有性价比优势的中国生物药企构成潜在利好有利于中企进入国际市场 [6]
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品牌回应:4月起终止代工合作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13:11
娃哈哈纯净水代工事件 - 娃哈哈官方声明确认与今麦郎存在委托代工关系 但已终止合作 因自查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 终止时间为2025年4月 [1] - 公司强调目前在售纯净水均符合国家及公司质量标准 未来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并加强质量管控 [2] - 消费者对代工事件反应强烈 主要质疑点在于为何不直接购买今麦郎产品 该话题曾登上微博热搜 [2] 今麦郎公司背景 - 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 是综合性食品企业集团 [3] - 旗下饮品公司成立于2006年 由今麦郎投资与统一企业共同出资设立 [3] - 公司在包装饮用水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主打产品凉白开2022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 [3] 事件影响与回应 - 娃哈哈纯净水此前通过"实验室用水"等宣传建立高端品牌形象 官网强调采用RO反渗透技术保障水质 [2] - 媒体多次尝试联系今麦郎未果 消费者热线始终占线无法接通 [5] - 娃哈哈未就选择代工原因及具体合作细节向媒体作出回应 [2]
品牌仅靠情怀能走多远
经济日报· 2025-05-10 06:09
品牌经营与产品质量 - 某明星创立的服饰品牌因印花掉色、肩线发黄、异味重等质量问题被曝光,与其高售价不匹配,辜负消费者信任 [1] - 某国产饮用水品牌跨界推出饮品主题运动鞋,因外观设计无新意、材质廉价、穿着体验差而饱受诟病 [1] - 没有坚实的产品质量作为支撑,仅靠情怀支撑的品牌难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1] 消费者行为与品牌策略 - 新生代消费者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军,具备更强的产品鉴别力和价值判断力,虽会被情怀吸引但更看重产品本身价值 [2] - 品牌经营不能仅靠情怀,品质与创新才是决定品牌成败的关键 [2] -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可能源于童年回忆或情感因素,愿意为承载情感和回忆的产品买单 [1] 品牌战略与运营体系 - 建立系统的战略思维至关重要,包括做减法(精准筛选发展方向)、做乘法(借助技术创新)、做加法(构建新领域运营体系) [2] - 营销与创新需要平衡,在重视营销的同时提升产品硬实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 - 商家应注重品质把控和生产环节严谨,同时持续创新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 [3] 情怀营销的局限性 - 情怀消费短期内能带来销量但难以持续发展,仅靠情怀驱动的商业尝试是本末倒置 [2] - 当产品和服务未达预期时,消费者新鲜感和热情会迅速消退,品牌将失去信任和市场机遇 [2] - 对情怀的过度依赖会导致营销误区,消费者最终愿意买单的是好看且实用的产品 [3]
从奶粉到婴儿水,金领冠“泉爱宝贝”这次要放啥大招?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30 09:55
行业趋势 - 饮用水行业正从大众化向精细化、场景化演进,婴儿水成为增速迅猛的细分市场 [1] - 2024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突破2024亿元,2020-2024年CAGR达11% [1] - 母婴水市场占比低但增速高,规模从2015年3936.8万元激增至2023年10.4亿元 [1] 消费者需求 - 年轻父母高度关注婴幼儿饮水的科学性、功能及安全性,社交媒体上相关避坑指南广泛传播 [2][4] - 冲泡奶粉时水质直接影响奶液品质,水占配方奶总量约90%,被称为"隐形配方" [6] 产品创新 - 金领冠泉爱宝贝婴儿水选用长白山松花泉水源,具备天然低钠、矿物质均衡特性,水源地森林覆盖率95% [8] - 采用瞬时高温灭菌工艺实现商业无菌,可直接饮用或加热至50℃使用,无需煮沸 [11] - 通过4重微米级过滤系统调控钠含量与矿物质浓度,减少婴儿肾脏负担 [11] - 富含天然偏硅酸,促进牙釉质矿化并稳固钙磷平衡,助力乳牙发育 [11] 企业战略 - 依托伊利集团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从水源地到销售端严格把控品质 [18][21] - 基于超1000万母乳成分数据及290多项专利技术,构建科研壁垒 [22] - 通过"领婴汇"俱乐部与母婴系统战略联盟,建立立体化分销网络 [23] 市场地位 - 伊利集团2024年中国大陆奶粉销量(含婴幼儿配方奶粉)位居第一 [24] - 通过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及公益活动(如三孩家庭万元奶粉赠送)强化品牌信任 [25][26] 行业活动 - 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预计吸引47000+观众,雀巢、百事、伊利等企业参展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