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路运输
icon
搜索文档
中铁特货: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1元
快讯· 2025-06-19 19:26
分红派息方案 - 公司2024年年度分红派息方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1] - 以2024年12月31日总股本44 44亿股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 61元(含税) [1] - 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26日 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6月27日 [1] - 本次实施的利润分配方案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方案一致 [1]
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人工智能+铁路”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6-19 18:00
人工智能+铁路战略推进 - 国铁集团发布《数字铁路规划》等指导文件,构建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及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实施"人工智能+铁路"行动 [1] - 铁路行业已自主研发442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成果,覆盖工程建设、客货运输、安全保障等六大领域 [1] - 公司召开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领域创新应用 [1] 图像智能分析技术应用 - 研发投用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故障自动识别率超90%,作业人数从4人减至2人,列均作业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10分钟 [2] - 广州动车段智能巡检机器人使日常维修效率提升33%,通过高清摄像手臂精准识别车底部件缺陷 [2] - 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构建铁路"智能慧眼",覆盖机车检查、基础设施监测等四大安全场景 [2] 智能装备应用成效 - 成都供电段无人机巡检系统使作业效率提高5-8倍,缺陷发现率提升5倍,劳动强度下降90% [3] - 铁路桥梁水下检测机器人识别准确率达90%,检测效率提升3倍,可应对急流深水等恶劣环境 [3] - 智能装备已应用于高空作业、水下检测等高风险场景,实现24小时值守 [3] 工程建设智能化 - 无砟轨道板智能生产线使制造精度达亚毫米级,车间面积减少30%,人工作业量减少60% [4] - 智能梁场实现钢筋加工一站式流水作业,箱梁预制人工作业量减少30% [4] - 数字孪生和装配式建造技术推动施工精度与效率提升,降低综合成本 [4]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 国铁集团发布铁路人工智能大模型,具备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等四大核心能力 [5][6] - 大模型集成铁路专业知识体系,支持语义理解、目标检测等专业应用 [6] - VR技术实现沉浸式教学培训,突破传统培训时空限制 [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统筹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发挥数据资源和产业链优势 [7] - 推动人工智能与铁路产业深度融合,扩大创新应用规模 [7] - 通过科技赋能全面提升铁路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7]
湖南大暴雨致部分线路列车停运或晚点
快讯· 2025-06-19 17:35
湖南大暴雨致部分线路列车停运或晚点 智通财经6月19日电,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6月19日14时至20日14时湖南北部地区有大暴雨, 局地特大暴雨。广铁集团为确保旅客列车运输安全,计划对6月20日途经沪昆、石长等线路部分普速列 车采取停运和限速运行措施,沪昆高铁等高铁线路正常开行。 ...
直击股东大会丨广深铁路:广州东站改造“目标越来越近” 公司已制定市值管理相关办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4:39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完成旅客发送量6910.67万人,同比增长16.51% [4] - 2024年完成货物发送量1409.98万吨,同比下降12.05%,主要因煤炭、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减少 [4][5] - 2024年营业收入270.90亿元,其中货运收入16.23亿元,占比仅6% [5] - 2025年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7130万人(不含委托运输),货物发送量1480万吨,均较2024年提升 [5] 广州东站改造进展 - 改造难点在于既有繁忙线路上原址施工,需前置完成广州东北货车外绕线和白云站建设 [1][7] - 改造后广州东站将升级为高铁站,车场规模扩大至14台24线 [7] - 新车站建设或涉及百亿元级别投资,资产处置和资金来源问题需平衡上市公司利益 [7] - 管理层称前期工作推进一年,"离目标越来越近" [1][7] 铁路货运转型战略 - 正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国铁集团自2023年底加速转型进程 [5] - 高铁网络发展释放普线运能,为货运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5] - 转型旨在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导向 [6] 市值管理动态 - 当前股价2.90元低于每股净资产,2024年仅6个交易日高于净资产 [8] - 若截至2024年10月股价连续12个月低于净资产,将制定市值提升计划 [8]
交通部:中欧班列线路不断丰富,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成果
第一财经· 2025-06-19 14:10
上海合作组织交通合作成果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深化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 - 中欧班列2024年途经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共开行1.9万列,同比增长10.7% [1] -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稳步上升,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中俄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建成投运 [1] - 各方共同制定交通脱碳、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发展港口和物流中心的概念文件,推动区域交通可持续发展 [1] 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通部长第十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天津召开,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可持续交通合作" [2] - 会议将围绕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发展互联互通和建立高效交通走廊等议题进行交流 [2] - 中方将倡导建设"丝路驿站",为国际道路运输司机提供停车休息、热水供应等服务保障 [5] 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 - 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涵盖互联互通、数字化、绿色低碳、公共交通服务、安全、包容、韧性等领域 [5] - 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已征集22个代表性案例,包括联合国亚太地区公共交通电动化转型、巴西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提升、新加坡多燃料加注与海运脱碳等 [5] - 案例包含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国家适应性方案,体现可持续交通"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价值内涵 [6] 天津交通枢纽建设 - 天津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一带一路"交汇点,正在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 [6] - 天津港开通147条集装箱航线,努力打造中亚地区最佳出海口 [6] -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成双楼双跑道,推进三期改扩建工程,铁路网联通3条亚欧大陆桥通道 [6]
纺织工业加“数”跑、“陕电入皖”惠民生、中欧班列启“新”程 经济热度稳步提升
央视网· 2025-06-19 14:04
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 - 六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数智技术全面赋能纺织工业发展 [1] - 目标到202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比例超70%,打造150+数字化转型场景、60+标杆企业、30+典型集群/园区,培育200+示范解决方案 [1] - 203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纺织工业数字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1] - 部署4大行动18项措施,聚焦化纤、纺纱、织造、染整等关键环节 [4] - 当前纺织行业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2.3%,化纤、棉纺龙头智能工厂达世界领先水平 [6] 电力基建工程 - 安徽500千伏舒邑变电站投运,为陕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要配套,输送电量50%以上通过该站分配 [7] - 变电站配备两台100万千伏安变压器,可满足5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增强安徽中部供电可靠性 [9] - 陕北至安徽特高压工程年送电量将达360亿千瓦时,系国家"十四五"西电东送重点项目 [9] 中欧班列电商快线 - 广州首条中欧班列电商快线开通,运输服装、小家电、厨具等生活必需品,经霍尔果斯口岸13天抵意大利 [10] - 该线路具备运输周期短、综合成本低优势,适配跨境电商小批量、多批次、强时效需求 [12] - 预计每周出口跨境电商货物约40标箱 [13]
7月1日起,调图!
新华网财经· 2025-06-19 13:46
铁路调图方案 - 7月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运行图 新增北京至成都、北京至贵阳、上海至成都、上海至宜宾、太原至深圳间夕发朝至动卧列车各2列 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高铁动卧连接 [1] - 调图后全国铁路图定旅客列车达13302列 较现图增加236列 货物列车23635列 较现图增加39列 客货运输能力及运行效率提升 [2] 高铁干线优化 - 沪昆高铁杭长段新增标杆列车46列(现图+36列) 每日7-18时整点时段上海始发1-3列标杆列车 [2] - 京哈高铁京沈段标杆列车增至56列(现图+24列) 首次开行牡丹江、丹东至北京始发终到标杆列车 [2]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 新增重庆至黔江动车18列 成都/重庆至长沙动车32列 重庆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现图压缩1小时18分) 成都至长沙最快5小时45分(现图压缩50分) [2] 客运产品升级 - 新增银川至重庆"G"字头动车 全程9小时22分 上海至南宁4列普速车升级为"D"字头 全程最快18小时43分 [3] - 首次开行呼和浩特至汉口、扬州动车组 加强内蒙古与华中、华东联系 [3] - 京津冀地区顺义、涿州等县级市车站增加停靠10余列次 湘中、湘北县级市车站增加普速列车停站30列次 继续开行公益性"慢火车"服务乡村振兴 [3]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达10亿人次
新华网· 2025-06-19 09:37
哈大高铁运营成果 - 截至6月17日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10亿人次 [1] - 为旅客出行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输保障 [1] 高寒高铁技术突破 - 作为世界首条高寒高铁,沿线冬夏最大温差超过70摄氏度 [1] - 公司全面掌握高寒高铁运营和维护技术,实现全列车厢恒温 [1] - 攻克高寒地区铁路路基"冻胀"控制问题,实行"冬夏一张运行图",全年按时速300公里运行 [1] - 形成应对严寒和冰雪天气的安全运营组织体系,建立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冰雪预警处置措施 [3] 区域经济与旅游带动 - 激活东北地区"短途游""周末游"等旅游项目 [3] - 开行"研学专列""赏花专列""赶海专列""民族风情专列"等主题列车,满足旅客多元化出游需求 [3] - 形成以哈大高铁为纵贯南北主轴,以沈阳、长春、大连等城市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 [3] - 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为东北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3]
昆山首开进京“标杆高铁” 全程运行4.5小时 节省70分钟
苏州日报· 2025-06-19 05:47
铁路运行图调整 - G4次列车从昆山南站始发开往北京,全程4小时32分钟,较其他车次单程节省约70分钟 [1] - 昆山首开进京标杆列车,折射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经济圈的深度融合 [1] - G4次列车是京沪线标杆列车,享有最高通行优先级、行驶速度最快 [1] - 昆山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交会的重要铁路车站,日常客流量较大 [1] - 国铁集团重点在沪昆等部分高铁干线加开标杆列车,具有停站少、速度快、旅时短的特点 [1] - G4次列车停靠苏州北、无锡东、南京南、济南西等主要站点,全程运行时间约4.5小时 [1] 昆山南站交通优化 - 昆山南站接站门厅正式启用,P3停车场全面开放,优化客运接送流程 [2] - 昆山南站交通疏解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提升车站接待和服务能力 [2] - 昆山南至北京南每日将增至7趟高速列车 [2] - 昆山"两环四联八射"快速路网加速形成,"十六横十二纵三环"框架道路体系不断完善 [2] - 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京沪铁路、沪苏通铁路构成"一高一城二普"干线铁路网格局 [2] - 沪苏"双11号线"在花桥实现无缝对接,苏州地铁11号线与3号线实现贯通运营,昆山段日均客流16.5万人次 [2] - "公交一卡通"与600多个城市互联互通,构建人才、资本、技术自由流动的"高速通道" [2]
前5月铁路投资增长近6% 下半年投资将继续加快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3:38
铁路投资现状 - 前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5月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8.7% [1] - 今年以来铁路投资加速,前2月增幅突破5%,一季度和前4月增幅分别达到5.2%和5.7% [1] - 5月以来多个铁路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包括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启动联调联试等 [1] - 当前铁路投资额打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但增幅较2023年(7.2%)和2024年(10.8%)有所回落 [1] 历史投资数据 - "十四五"前4年(2021-2024)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合计3.07万亿元,其中2024年达到8506亿元创历史新高 [3][4] - "十三五"期间(2016-2020)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合计3.99万亿元 [4] - 2022年铁路投资触底,全年仅完成7109亿元,为12年来最低 [2] 未来规划 - 2025年是"十四五"最后一年,铁路投资额至少需达到2024年水平才能完成建设目标 [2] - 国家铁路局已启动"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重点调研路网补白、枢纽提效等方面 [3] - "十五五"规划将重点完善西部地区路网空白建设,东部地区侧重市域铁路与城际铁路加密 [3] - 规划将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衔接 [3] - 投资规模坚持"适度超前、不过度超前"原则,重点提高投资效益和路网整体效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