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制造
搜索文档
东方电热(300217.SZ):已准备量产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
格隆汇· 2025-08-22 15:47
公司业务进展 - 东方电热已准备量产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 [1] 产品技术领域 - 公司布局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制造领域 [1]
安培龙:公司金属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已完成开发,且已在部分国内人形机器人及按摩机器人厂商进行了送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6:04
六维传感器技术进展 - 公司采用双技术路径开发六维力传感器:金属应变片技术体系与MEMS硅基应变片+玻璃微熔工艺技术体系 [2] - 金属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已完成开发 目前处于客户样品测试验证阶段 已向部分国内人形机器人及按摩机器人厂商送样 [2] - MEMS技术及玻璃微熔工艺六维力传感器尚在研发阶段 正进行技术参数调试和可靠性测试 未形成样品交付 [2] 客户与订单情况 - 未提及国外大客户测试验证具体情况或小批量订单信息 [2] - 客户相关信息需参考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 [2] - 重大经营信息将根据相关规定及时披露 [2]
四方光电半年净利激增103% 依托成果转化加速全球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8-20 15: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49.36% [2][4] - 归母净利润8412.3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03.41% [2][4] - 利润总额9679.23万元,同比增长118.87%,主要由于产品收入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 [4] - 归母扣非净利润7655.63万元,同比增长88.13% [4] 业务驱动因素 - 以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为主的工业及安全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成为营收增长核心驱动力 [2][4] - 2024年收购的子公司诺普热能和精鼎电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期间增加 [4] - 把握北美温室减排政策及低GWP新型制冷剂替代传统制冷剂的市场机遇 [5] - 海外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通过欧洲生产基地和本地化战略推动 [2][6] 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 - 研发投入5813.6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1.45% [5] - 研发人员共计419名,占员工总人数21.65%,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66名 [5] - 设立四方光电(嘉善)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已组建超过20人的高效研发销售团队 [5]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实施"技术转化+本地化生产"战略,设立四方匈牙利作为欧洲生产基地 [6] - 报告期内相继设立子公司四方美国和孙公司四方韩国,增强本地化市场开拓能力 [6] - 尘埃粒子计数器OPC-6303UL通过UL认证,为北美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6] - 未来将持续围绕中国、欧洲、美国三大主要市场建立实体,服务本土市场 [6] 产品与技术平台 - 构建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 [4] - 形成气体传感器、高端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工业过程控制、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4][5] 治理结构与供应链优化 - 将原有"三会一层"架构精简为"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两会一层"模式 [7] - 全资控股四方风信,保障无刷风扇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安全并提升决策效率 [7] - 完成2024年度现金分红3503.50万元,占当年净利润31.07% [7] - 近三年累计分红1.58亿元,占年均净利润121.44% [7] - 127名核心员工完成45.33万股限制性股票股份归属 [7]
四方光电上半年治理结构调整 年中报净利增103.41%
经济观察网· 2025-08-18 18: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 同比增长49.3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12.38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03.41% [1] - 完成2024年度现金分红3503.50万元 占当年净利润31.07% [2] - 近三年累计分红1.58亿元 占年均净利润121.44% [2] 业务发展 - 构建基于非分光红外、光散射探测、超声波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 [1] - 形成气体传感器、高端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工业过程控制、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1] - 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为主的工业及安全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成为营收增长核心驱动力 [1] - 上年收购诺普热能和精鼎电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为低碳热工业务带来显著增量 [1] - 成功推出四通道红外C3H8传感器和报警器 满足家用报警器国家标准 [2] - 基于NDIR技术开发出适用于恶劣环境的高精度气体传感器 [2] - 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智能工业燃烧控制解决方案等在研项目进展顺利 [4]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达5813.69万元 占营业收入的11.45% [2] 公司治理 - 将原有"三会一层"架构精简为"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两会一层"模式 [2] - 以自有资金收购四方风信49%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保障核心零部件供应安全 [2] - 推进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127名核心员工完成45.33万股股份归属 [2] 全球化布局 - 投资设立四方匈牙利建立欧洲生产基地 [3] - 相继设立子公司四方美国和孙公司四方韩国 [3] - 增强本地化市场开拓能力 降低供应链风险 规避关税壁垒影响 [3] - 尘埃粒子计数器OPC-6303UL通过UL认证 为北美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3] - 海外业务收入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 [3] 可持续发展 - 发布首份《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 [3] - 提出"I-GROW增长金字塔"战略框架 [3] - 华证ESG评级从BB级跃升至BBB级 [3] - 武汉总部园区屋顶绿电光伏项目成功落地 [3]
“跨界”公告前突然涨停 九鼎投资收交易所问询函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23:28
交易概况 - 九鼎投资拟以2.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53.2897%股权 交易完成后南京神源生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南京神源生成立于2012年 注册资本701万元 专注于六维力传感器与力测控领域 核心产品为六维力传感器 [2]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 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 财务表现 - 南京神源生2024年营收208.80万元 2025年1-4月营收16.38万元 2024年净利润-573.49万元 2025年1-4月净利润-279.54万元 [3] - 九鼎投资2023年营收2.81亿元 2024年营收3.38亿元 2023年归母净利润0.15亿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2.68亿元 [3] - 九鼎投资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500万元至4400万元 [3] 交易估值 - 南京神源生2025年4月末净资产988.10万元 本次交易整体估值3亿元 [4] - 交易未披露具体评估情况 且未约定业绩承诺和股份回购等保障条款 [4] 监管问询 - 上交所要求补充披露南京神源生业务模式、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发展历程等情况 [3] - 上交所要求说明标的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商业化布局、在手订单及客户获取战略 [3] - 上交所质疑跨界收购未盈利标的的商业合理性及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3] - 上交所关注交易估值溢价率情况 要求说明未设置保障条款的合理性 [4] - 上交所要求说明标的公司核心技术是否独立 是否存在职务发明或权属纠纷 [4] 市场反应 - 公告披露前8月11日股价涨停 成交金额6.22亿元 公告披露后股价再度涨停 [2] - 上交所问询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提前泄露情形 [2][5]
九鼎投资拟2.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53.29%股权
北京商报· 2025-08-11 21:56
交易概述 - 九鼎投资拟以2 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约53 29%股权[1] - 交易包括1 13亿元受让37 7196%股权(增资后稀释为28 2897%)和1亿元增资获得25%股权[1] - 交易完成后南京神源生将成为九鼎投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1] 标的公司业务 - 南京神源生专注于六维力传感器与力测控领域[1] - 主要产品包括多维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及测力平台[1] - 六维力传感器是核心产品[1] 战略意义 - 本次交易将帮助公司切入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1] - 有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1] - 旨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1] 市场数据 - 截至8月11日收盘九鼎投资股价报17 88元/股[1] - 公司总市值约77 52亿元[1]
600053 宣布重要收购!今天股价涨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21:32
公司动态 - 九鼎投资8月11日股价涨停 成交金额达6 22亿元 [2] - 公司拟以2 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53 2897%股权 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方式实现控股 [2][6][7] - 股权受让部分涉及5方股东 合计交易对价1 13亿元 获得37 7196%股权(增资前) [6] - 增资部分拟投入1亿元 获得增资后25%股权 最终持股比例稀释至53 2897% [6][7] - 交易前南京神源生整体估值3亿元 较2023年12月上一轮融资估值2亿元提升50% [7] 标的公司概况 - 南京神源生成立于2012年 注册资本701万元 由南航教授戴振东创立并控股 [5] - 专注六维力传感器与力测控领域 核心产品为六维力传感器 已获发明专利21项(授权16项) 实用新型专利23项 [5][6] - 国内少数具备六维力传感器正向研发能力的企业 产品覆盖多维力传感器 扭矩传感器及测力平台 [6] - 运营状况正常 研发 生产及销售有序开展 [6] 行业与战略意义 - 六维力传感器应用场景从传统工业扩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 国内外头部厂商加速配置 市场空间显著扩大 [7] - 交易符合国家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 旨在拓展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 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7] - 通过切入高增长赛道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产业布局优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 [7]
Bears are Losing Control Over Sensata (ST), Here's Why It's a 'Buy' Now
ZACKS· 2025-08-05 22:56
股价趋势 - Sensata股价近期呈下跌趋势 过去一周下跌84% [1] - 最近交易时段形成锤形图表模式 显示可能出现趋势反转 多头可能已取得价格控制权并找到支撑位 [1] 技术分析 - 锤形模式是技术指标 显示可能接近底部且卖压耗尽 [2] - 锤形由微小实体和长下影线组成 下影线长度至少为实体两倍 形似锤子 [4] - 该模式出现在下跌趋势底部时 表明空头可能失去价格控制权 多头成功阻止进一步下跌预示趋势反转 [5] - 锤形可用于任何时间框架 包括一分钟图/日线图/周线图 适合长短线投资者 [5] - 该模式需结合其他看涨指标使用 因其强度取决于图表位置 [6] 基本面因素 - 华尔街分析师对这家传感器/电气保护/控制/电源管理产品制造商的未来盈利持乐观态度 增强趋势反转可能性 [2] - 盈利预测修正呈上升趋势 与短期股价走势高度相关 [7] - 当前年度共识EPS预测在过去30天增长3% 显示分析师普遍上调盈利预期 [8] 评级与市场表现 - 公司目前获Zacks Rank 2级(买入) 位列4000多只股票前20% 该排名基于盈利预测修正和EPS意外 [9] - Zacks Rank 1或2级股票通常跑赢大盘 [9] - Zacks Rank 2级是趋势反转的更明确指标 因其能精准识别公司前景改善时机 [10]
日盈电子(603286.SH):目前公司无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8:18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公告澄清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相关媒体报道 强调电子皮肤产品无客户、无订单、无收入 且无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 [1] 电子皮肤产品现状 - 电子皮肤产品基于原有汽车领域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延伸开发 [1] - 目前产品无客户、无订单、无相关业务收入 [1] - 产品对公司业绩不形成影响 [1] 未来发展不确定性 - 产品未来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匹配存在不确定性 [1] - 产品未来需求量存在不确定性 [1] 业务澄清 - 公司无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 [1]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10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定义与特性 - 六维力传感器可同时测量三维空间中三个力分量(Fx Fy Fz)和三个力矩分量(Mx My Mz) [1] - 主流技术为应变片式 具有成熟度高 工艺标准化 精度优异 成本低 稳定性突出等优势 [1] - 核心性能指标包括精度/误差 重复精度 量程 串扰精度 分辨率 灵敏度 安全过载能力 零点漂移和温度漂移 [12] - 除应变片式外 还存在压电式 电容式和光学式等技术路线 各有适用场景和局限性 [15][16]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整体出货量达1.45万台 同比增长53% [1] - 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量超2000台 同比增速高达1100% 为增长最快细分领域 [1] - 预计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占比将超30% [1] - 2027-2030年将成为规模化商用关键期 年出货量预计突破百万台 [1] - 2020-2030年整体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达51% [19] - 2020-2030年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为33% [22] 竞争格局与厂商分析 - 国际主要厂商包括ATI和SCHUNK 国内厂商以蓝点触控 坤维科技 宇立仪器和海伯森为代表 [1] - 2024年蓝点触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约62% 预计2025年将超70% [1] - 内资品牌市场份额从2020年19.1%持续提升 预计2030年达83.8% [25] - 外资品牌价格是内资的3倍以上 但出货占比极小 [36] 下游应用分布 - 2024年下游应用集中在协作机器人(35.1%) 普通多关节机器人(17.3%)和人形机器人(14.1%) 三者合并占比近70% [26] - 汽车领域应用成熟但缺乏新场景 医疗 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成本敏感度低 价格较高 [26] - 人形机器人主要配置于手腕和脚踝部位 微型六维力传感器用于多指灵巧手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 [37][38]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人形机器人于2027年左右步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1] - AI技术发展推动更广泛柔性化装配需求 [1] - 国产厂商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持续强化 [1] - 规模效应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1] - 2024年是协作机器人力控应用元年 高柔性产线增多带动需求增长 [26] 人形机器人细分市场 - 2023-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复合增长率显著 [31] - 2024年该领域出货集中应用于实验室原型机测试和数据采集工作 [32] - 主要需求厂商包括智元(21.5%) 优必选(4.9%) 银河通用(4.9%) 小米(4.9%)和地方创新中心(25.7%) [36] - 未来配置将逐步从"实验室样机阶段"走向"量产装机阶段"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