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搜索文档
2025世界遗产影响评估国际培训在杭开幕
杭州日报· 2025-05-20 10:39
5月19日,2025年"世界遗产影响评估"国际培训(IAWH)在杭州西湖正式开幕。本次培训由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HITRAP Shanghai,简称"上海分中 心")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共同主办,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联合协办。来自中 国、沙特阿拉伯、西班牙、韩国、印度等16个国家的学员参加了课程,同时,来自中国、墨西哥、意大 利、孟加拉国和韩国等国的专家顾问为学员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林表示,本次培训是西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 首个湖泊类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中国首个自主申报的文化景观,西湖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培训聚 焦《世界遗产影响评估指南与工作手册》本土化应用,通过虚拟项目考察和研讨,探索应对气候变化、 城市化等挑战的创新方案,推动"西湖经验"走向世界,深化国际合作。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以2025年1月出台的《杭州西湖世界遗产影响评 估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依据,向大家展示了西湖在遗 ...
非遗焕新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5
非遗市场发展 - 非遗产品通过"茶馆+非遗""书店+非遗""商场+非遗"等模式融入日常生活,并借助跨界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 [1] -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非遗焕新购物月",各地依托本地非遗资源开展差异化促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以满足多元需求 [1] 跨界创新与市场表现 - 非遗产品在"非遗年货购物月"中订单量同比增长33%,老字号回力鞋业将崇明土布、东阳竹编等非遗元素融入球鞋设计,打造潮流单品 [2] - 上海回力鞋业"非遗100+创新运动设计"项目计划推出100款跨界产品,其中10%将上市,并开设线上线下专柜以链接当代消费者 [2]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通过影视剧联名文创产品实现"破圈",联名产品被抢购一空,推动非遗技艺活态化传承 [2] 业态融合与消费场景 - 杭州解百商场打造"非遗茶空间",融合制茶技艺、天竺筷、西湖绸伞等非遗项目,吸引消费者打卡并配备专业讲解服务 [4] - 晓风·明远书院通过"非遗+书店"模式增加营收,提供红茶制作、雕版印刷等体验活动 [4] - 浙江省推动"非遗茶空间"建设,整合茶相关非遗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5] 乡村旅游与国际化传播 - 浙江长兴县顾渚村民宿引入紫笋茶制作技艺非遗体验,开设采茶、制茶研学课程,提升回头客率 [6] - 非遗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从消费端促进供给端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6]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万人次,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符号 [7] 文旅融合新实践 - 福建泉州"五一"推出宋风古韵奇妙游,北京朝阳区举办汉文化节,均融入提线木偶、鱼灯表演等非遗活动以丰富旅游体验 [7]
帛书文字“活”起来、丝织文物“动”起来 “文化+科技”赋能文化遗产焕新生
央视网· 2025-05-16 15:49
央视网消息:为迎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湖南博物院5月16日推出马王堆汉墓文物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文化+科技"的结合展现古老 文化遗产的新活力。 5月16日,"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最新研究成果亮相,通过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西汉直裾印花敷彩纱丝绵袍数字 孪生模型。 这一复原对象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物,衣料上的纹样繁复精美,藤本植物的枝蔓为印花,蓓蕾、花穗和叶子为彩绘,展 现出我国西汉服饰纺织、印染的超高水平。 湖南博物院数据中心主任何也介绍,因为丝织品文物即珍贵又脆弱,他们基于长期以来对文物的研究,通过拍照、扫描、三维采集等手段,尽 可能采集文物影像数据,掌握它的尺寸、版型、工艺细节。最后通过数字化建模和搭建AI辅助工具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在还原整体外形的同 时,对文物本身有污损,还有无法采集的区域进行材质和纹样的生成推理,实现"档案级"仿真复原。 研究团队实现了对这件马王堆丝织品极致复杂织造印染工艺的毫米级精度还原,创新结合仿制实物与动态仿真技术,首次动态呈现了西汉时期 丝织服饰的穿着效果与织物垂坠质感。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发现改绘痕迹 技术团队利用AI进 ...
苏州园林保护利用案例亮相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苏州日报· 2025-05-12 09:08
记者从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获悉,意大利当地时间5月9日,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开 幕,苏州园林保护利用案例亮相本届双年展。 苏州园林此次参展案例以"苏州园林档案——遗产园林保护利用的生动记录"为主题,通过苏州市园 林档案馆和九座遗产园林的图文,以"记忆的容器""焕新的活力""世界的回响""未来的种子"四个篇章, 深入阐述档案在连接遗产园林与世界中的桥梁作用。案例分享了苏州古典园林在遗产价值阐释、系统性 保护与统一监管、园事花事活动、园林活化利用、国际交流展示、海外姐妹园缔结、青少年世界遗产教 育、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全面呈现苏州深厚的文化遗产记忆。 展览还特别展出沧浪亭枫拱模型及园林明瓦实物,向世界传递苏州园林独特的建筑美学。欧洲局策 展方高度评价苏州园林案例,认为其"通过档案提供对话和参与的空间,确保了这座城市的园林遗产成 为一种活的传统,而非死板的遗迹"。 苏州园林是苏州最具标识性的城市名片。长期以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秉持"面向大众,走 向世界"的宗旨,积极践行苏州园林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此次苏州园林再登国 际高规格舞台,展现了文化自信的苏州样本,为世界遗产保 ...
展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效,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5-05 12:21
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9件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涵盖先进制造业 软件算法 网络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药等重点领域 [1] - 典型案例类型多样 包括著作权侵权纠纷 侵犯商业秘密 数字版权侵权等新类型案件 [1] - "宁波声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系列虚假诉讼监督案"中 检察机关强化虚假诉讼监督 一体履行刑事和民事检察职能 [1] - "北京君某科技有限公司等侵犯商业秘密案"中 检察机关同步审查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事实 发现遗漏犯罪线索并追诉 [1] - "张某 孙某侵犯著作权案"涉及数字版权领域 检察机关精准认定"盗链"传播行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1] 网络侵权办案新路径 - 检察机关持续探索网上侵权办案新路径 如"吴某烽 石某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及中医药网络售假 [2] - 在办理网络侵权案件时 检察机关强化电子证据收集与审查 综合考虑主观故意 侵害法益等因素准确认定罪名 [2] 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成效 - 典型案例发布旨在全面展现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成效 引领案件专业化 规范化办理 [2] - 通过典型案例发布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营造"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2]
安徽共青团助年轻非遗传承人“出圈”
中国青年报· 2025-05-03 07:41
非遗资源概况 - 安徽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省级非遗项目626项,是非遗资源大省 [1] 非遗青年传承项目 - 安徽共青团打造"非遗青年传薪者"项目,通过典型聚焦、知识科普、技艺体验、文旅融合等多角度切入,线上线下联动吸引青年参与非遗创新传承 [1] - 项目推动非遗体验走进社区、高校、市集等青年聚集地,例如安徽建筑大学非遗文创美育工作室在合肥开设绒花课、寿州香草等主题夜校,授课老师均为在校大学生 [2] - 活动将现代审美与传统非遗结合,吸引00后成为志愿者,有效解决部分非遗项目传承断代问题 [2] 非遗文旅融合 - 在高速服务区、铁路站点等"青年之家"设置非遗展示区,并开展非遗青年市集品牌活动 [3] - 亳州、合肥两地团组织举办的青春市集活动吸引3万余人次参与,展示五禽戏、剪纸、拓片等非遗技艺 [3] - 非遗市集计划在安徽各地文旅街区、旅游景点、美丽乡村推广 [3] 数字化传播 - 团安徽省委依托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制作"非遗青年传薪者"系列视频,展现年轻传承人故事,如华佗五禽戏第59代传承人王钰莹、漆器工艺传承人范雪歌等 [4] - 推出"非遗青年说·24节气"文化产品,如《清明节气·阜南柳编》短视频,展示节气与非遗结合的独特魅力 [5] 创新活动形式 - 采用民谣MV形式传播非遗,如徽州剪纸传承人吴双的故事被制作成民谣MV [6] - 安徽博物院举办"花朝在安博"主题活动,设置8个花令打卡点,吸引汉服青年参与传统民俗体验 [6] 地方特色扶持 - 泾县团组织实施青年非遗扶持计划,吸纳皮纸、花砖、茶叶等非遗传承人加入青年联合会,并提供智力支持和宣传平台 [7] - 95后青年徐展鹏将创意融入榔桥木梳工艺,打造"柿柿如意"木梳并在青年群体中走红 [7] 未来规划 - 安徽共青团计划深化"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等品牌,通过联系企业、凝聚人才、开发项目等方式推动青年与文化创新双向促进 [7]
五一消费热观察③|糖画、漆扇、变脸喷火,“五一”假期首日,成都的“非遗”味儿很浓!
搜狐财经· 2025-05-03 00:31
琥珀色的糖液在案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川剧表演者手中的喷火表演腾起丈高火焰……近年来,从蜀绣、川剧、成都漆艺,到成都糖画、黄龙溪火龙 灯舞,这些非遗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也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亮眼名片。"五一"假期,成都的街头巷尾同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沉浸式体验 非遗活动,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出行"首选"。 糖画、漆扇等受热捧 还有外国友人前来"拜师学艺" 5月1日下午,为弘扬劳动精神、倡导文明新风,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劳动之歌 文明之约"游园音乐会暨五一文明实践活动在"山上·文明 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正式启幕。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活动以"劳动+文明"的创意结合,将文明实践浸润节日肌理,通过音乐、市集、互动体验与露天观 影等形式,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可玩、可学、可感"的节日盛宴。 记者在现场看到,糖画、捏面人、漆扇制作等摊位前排起长队。只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代表性传承人蒋启军手腕轻转,糖浆便在案板上勾勒出憨态可 掬的熊猫和灵动的太阳神鸟。 漆扇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成都市民郭依婷、周书会就是直奔漆扇制作而来,"之前经常在新媒体平台上刷到漆扇制作,觉得特别精美,但从来没有真正体 验 ...
赣江观澜:千年文脉不绝,江西书院文化如何“活”在当下?
中国新闻网· 2025-04-28 08:40
原标题:赣江观澜:千年文脉不绝,江西书院文化如何"活"在当下?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不论是白鹿洞书院的"正其义不谋其利",还是鹅湖之会的激辩, 千年书院不仅是理学传薪的圣地,更如一座座流动的文化基因库,将"格物致知"的精神密码深嵌于江西 的文脉肌理。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从古代书院中汲取智慧,又应该如何让传承千年的书院文 化"活"在当下? 文化地标传承千载 滋养后世弦歌不辍 江西书院文化历史悠久,根据江西省地方志办编纂的《江西书院》最新统计,江西有书院近2000 所,占全国书院的四分之一。其中,白鹿洞书院有着"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与鹅湖书 院、豫章书院、白鹭洲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成为一座座屹立不倒的文化地标。 2024年10月16日,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人文 圣山"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感受千年古书院的文化魅力。(资料图) 刘力鑫 摄 在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看来,"江西书院甲天下"不仅因为江西的书院数量多,更是因为产生了 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阳明书院等一批享誉天下的书院。而白鹿洞书院等能 够享 ...
良渚文化大走廊 二期“十大工程”发布
杭州日报· 2025-04-27 11:14
好消息!杭州北部的这条"文化之廊"建设迈入新阶段。近日,余杭区重磅发布了良渚文化大走廊二 期"十大工程"。据悉,二期工程总投资约68.9亿元,涵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文旅项目以及民生福祉 等领域。与首期工程相比,二期工程在布局上更突出"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 台"为目标,旨在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向"文化产业新高地"跃升。 其中,民生与保护共赢成为二期工程的鲜明特色。备受关注的良渚遗址保护区农户外迁安居工程 (一期)正式启动,通过集中迁建、自主迁建等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引导良渚遗址保护区内的农户外迁 安居。这一举措既为良渚遗址保护"留白",又通过集中安置的形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实现"保护文 物、改善民生、促进共富"三重目标。 文化地标建设方面,良渚客厅建设工程将打造集会议、展览、高端酒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交 流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具有国际峰会级会议承办、文明互鉴体验传播、在地文化创新孵化等功能。 在文化传承创新上,二期工程构建了"点、线、面"体系。具体来说,"点"上实施良渚文化大走廊文 化乡村传续工程,对大走廊范围内各镇街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点位进行保护提升,传 续民俗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