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
搜索文档
 全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突破10万辆
 辽宁日报· 2025-09-15 09:08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成效 - 截至9月10日,全省已开展各类以旧换新活动476场 [1] - 完成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100740辆,拉动销售额约2.07亿元 [1] - 行业将进一步优化活动体验,简化流程并加强一线工作人员培训以提升服务质量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影响 - 今年1月至7月,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惠及消费者655.1万人次,惠享补贴59.6亿元 [1] - 政策直接拉动消费486.8亿元 [1] - 助力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连续29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影响几何
 经济日报· 2025-09-14 06:11
 新国标实施时间与过渡期安排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于2024年9月1日正式实施 [1] - 新国标落地设置3个月销售过渡期 旧国标车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1] - 从2025年12月1日起全面禁止线上线下销售旧国标车 经销商正清理库存并对旧车给予优惠 [1]   新国标技术规范要求 - 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 超速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 [1] - 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术指标 增加互认协同功能 [1] - 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技术方案 提高非法改装门槛 [1] - 塑料总质量限制不超过整车质量5.5% 降低火灾风险 [2]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 续航达60-70公里 [2]   产品设计与功能调整 - 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提升实用性并节约生产成本 [2] - 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 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2] -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空间 满足个性化需求 [2]   产业升级与行业影响 - 新国标是对电动自行车产业的系统升级 解决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3] - 通过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方式提升产品品质 [3] - 有助于减少行业恶性竞争乱象 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   消费者选购与使用指南 - 选购时需查看CC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 核对产品型号与整车编码等信息 [4] - 可通过扫描合格证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核实真伪 [4] - 已购买的旧国标车可继续使用 建议关注当地"以旧换新"政策 [4]   公共治理与政策配套 - 交管部门更容易制定清晰的电动自行车类别管理标准 [3] - 商务部门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3]
 老款电动自行车被抢疯
 创业邦· 2025-09-11 11:09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影响 - 2025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9月1日强制实施 核心规定包括时速超25公里/小时自动断电及防篡改等9大安全升级[5][8][9] - 新国标给予3个月销售过渡期 旧标车可销售至11月30日 12月1日起所有销售车辆必须符合新标准[9]   市场价格变动 - 多数品牌电动自行车已涨价 涨幅从几十元至400元不等 例如小牛最贵车型涨400元至8399元 U max顶配版涨300元至8699元[5][6] - 爱玛品牌普遍涨价100-200元 例如小金豆型号从1599元涨至1699元 线上平台同步调价[7] - 雅迪 台铃 九号等品牌暂未涨价 但雅迪表示即将调价且旧款车已停止生产[5][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新国标引发抢购潮 消费者因担心限速限制而紧急购买老款车型 例如北京丰台雅迪门店顾客以2400元购车[6] - 外卖员群体偏好高功率车型 例如极核品牌功率达2000W以上 其5328元车型受外卖员青睐且仅涨价几十元[6]   生产与销售调整 - 9月1日起新生产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 旧款车停止生产但可销售至11月底[7][9] - 门店通过提前上牌过户方式处理未售库存车 例如爱玛门店计划对A7车型加价500-1000元过户销售[7]   技术规范升级 - 新国标增加超速断电机制 车速超25公里/小时时电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8][9] - 防篡改要求强化 包括电池组 控制器 限速器等6类防篡改检查方法[8] - 铅酸蓄电池整车限重从55千克放宽至63千克 不再强制安装脚踏[9]   行业合规挑战 - 历史存在普遍"解速"现象 商家私下提供解速服务 外卖员等群体对高速车辆有刚性需求[10] - 专家建议通过开放电轻摩牌照 优化平台算法 站点统一采购合规车辆等方式推动政策落地[10]
 2025跨境新生代|“生而全球化”:AI、硬科技能帮中国品牌摆脱刻板印象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6:16
 全球本土化战略趋势 - 全球本土化成为出海市场主流运营思路 反映中国品牌从创立初期即具备全球化基因 [1] - 约45%跨境电商企业在一季度使用生成式AI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1] - 五年间超过60%参与"水手星计划"的品牌搭建了海外团队 [1]   本土化运营挑战与应对 - 日本市场存在消费者选择固定和品牌忠诚度高的特征 [2] - 欧洲市场因法规要求复杂导致初期运营难度较大 布局进度慢于预期 [2] - 通过本地化部署和学习磨合 中国品牌在品牌建设方面的短板得到显著改善 [2]   产品创新与定价策略演变 - 出海品牌覆盖家居生活、户外出行、智能影音等多领域 呈现高端化和硬科技化趋势 [3] - HOVERAir新款无人机定价999美元起 技术密集型产品研发周期达12-18个月 [3] - 创新产品因功能独特性获得定价权 营销触达对高定价接受度至关重要 [4]   出海发展阶段演进 - 中国品牌从供应链输出转向品牌和创新输出 进入出海3.0阶段 [4] - 硬科技产品成为市场焦点 高端客单价商品实现海外市场突破 [1][3] - 安克创新投资消费级飞行相机品牌零零科技 体现头部出海企业对创新赛道的布局 [1]
 “小电驴”市场走访:新国标车型多店未到货
 36氪· 2025-09-08 09:05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简称"新国标",2018版简称"旧国标")已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今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为销售过 渡期,旧国标车型允许销售至今年11月30日。 新国标落地后,时代财经走访了雅迪、爱玛、九号等多家电动自行车品牌在广州市的门店,旧国标车型在门店销售车型中仍占据较高比例,新国标车型普 遍还未到店,有门店表示新车到店最快要到9月中旬。 新国标之下,消费者较为关注的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多位电动自行车门店店长告诉时代财经,他们预测新国标车型的价格会比旧国标车型更高。广州的 一位五羊本田专卖店店长预测,同型号、同配置的新国标车型的售价预计至少要比旧国标车型高出500元左右。广州的一位爱玛专卖店店长则表示:"如果 是价格更高一点的高端车型预计起码会比旧国标车型贵600-700元左右。" 对于电动自行车企业来说,新国标落地之后,如何清理旧国标车型库存,技术与产线改造能否如期满足新国标的要求等,已成为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 首要课题。 新国标重点瞄准车速问题,并提升防火能力 与旧国标相比,新国标强更加强调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要求,重点瞄准超速和防火两大问题。  ...
 前7月规上轻工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1%
 人民日报· 2025-09-07 05:54
 行业整体表现 - 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前7月实现营收13.2万亿元 同比增长4.1% [1] - 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前7月同比增长6.7% [1] - 轻工11类商品零售额达49454亿元 同比增长11.4% [1]   细分领域生产与消费 - 电动自行车产量7月增长45.3% 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1] - 家用电器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增长4.8% 利润增长2.3% [1]   出口表现 - 轻工商品出口增速较1至6月回升0.2个百分点 [1] - 轻工机械出口同比增长17.1% 家用电器出口同比增长4.2% [1]
 给电动自行车改装踩“刹车”
 人民网· 2025-09-06 00:03
 行业背景与现状 - 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相当于每4人拥有一辆 [3] - 非法改装现象普遍 包括解码限速器使时速达80公里/小时 加装大容量锂电池埋下自燃隐患 [3] - 涉电动自行车伤亡事故中超速行驶是主因之一 改装后制动距离变长 操控稳定性下降 [3]   新规技术规范要点 - 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标准 规定塑料总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5.5% [4] - 完善电池组 控制器 限速器防篡改要求 增加6类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 [4] - 创新引入超速断电机制 车速超限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 [4]   行业治理方向 - 新规注重系统治理 强化标准引领和监管执法 提升全环节安全水平 [3] - 要求整车编码耐高温便于溯源 鼓励加装北斗定位提升溯源能力 [4] - 明确通信模块需支持安全隐患实时上报 推动全链条治理体系完善 [4]   行业转型趋势 - 新规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以安全为基础 创新为驱动 品质竞争为核心的新阶段 [4] - 通过技术手段封堵改装漏洞 确立安全为王的发展导向 [1] - 规范实施标志着速度与危险博弈迎来关键转折点 [1]
 事关3.5亿骑车人!“小电驴”新国标为行业安全划红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2:51
 核心观点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于9月1日正式实施 对全国3.5亿辆电动车用户产生直接影响 新规通过技术手段强制限速25公里/小时 并提升安全标准 将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升级 加速市场出清和头部品牌集中度提升 [1][2][3]   技术规范要求 - 速度限制要求所有新生产电动自行车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 超速即自动断电 通过智能系统彻底杜绝改装提速可能 [1] - 取消强制安装脚蹬子要求 铅酸电池车型重量上限从55公斤提高至63公斤 支持更大容量电池以延长续航里程 [2] - 新增北斗定位功能强制安装要求 特别针对城市物流和商业租赁车辆 [2] - 技术标准修改近200个重要指标 单辆生产成本预计增加600-900元 [2]   行业影响分析 - 新规直接冲击外卖和快递行业 全国超过1300万名骑手和快递员收入与配送效率挂钩 需重新优化调度系统平衡安全与效率 [1] - 新国标设立更高安全门槛 头部企业凭借研发和供应链优势快速适应 难以承担技术升级成本的小型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2] - 行业出清速度加快 预计形成252万-324万台出货量缺口 为头部品牌创造增量空间 [2] - 推动行业竞争模式从低质低价转向技术、安全、品质和品牌的全方位较量 实现从"量"到"质"的突破 [3]   市场过渡安排 - 新规仅针对生产和销售环节 已购买车辆可继续使用至自然更新换代 未设强制淘汰期限 [2] - 按照电动车最长13年使用寿命 完全淘汰旧国标车需较长时间 [3]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引发抢购潮:老车集体涨价,新车“解速”问题待解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21:28
 新国标实施引发市场波动 - 2025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于9月1日强制实施 规定新车需具备超25公里/小时自动断电功能 并强化防篡改等9大安全要求 [2][4][6] - 新国标给予三个月销售过渡期 老款车型可销售至11月30日 12月1日起所有销售产品必须符合新标准 [6][7]   品牌价格调整策略分化 - 多数品牌产品已涨价 涨幅从几十元至400元不等 例如小牛最贵车型涨400元至8399元 U max顶配版涨300元至8699元 [2][3] - 爱玛品牌普遍涨价100-200元 例如小金豆车型从1599元涨至1699元 线上平台价格同步上调 [4] - 雅迪 台铃 九号暂未涨价 但雅迪表示即将涨价且老款车型已停止生产 [2][4]   消费者行为与渠道动态 - 新国标实施后北京门店出现销售热潮 消费者因担心限速限制抢购老款车型 例如雅迪门店2400元车型被迅速购买 [2][3] - 门店通过提前上牌规避库存风险 例如爱玛门店计划对未售老款车加价500-1000元并办理过户 [4] - 外卖员群体偏好高功率车型 例如极核品牌车型功率达2000W以上 售价5328元仅比新国标前贵几十元 [3]   技术规范与行业影响 - 新国标放宽铅酸蓄电池整车限重 从55千克增至63千克 并取消脚踏强制安装要求 [6] - 政策强调防篡改技术强化 增加6类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 且规定塑料使用总量不得超过整车5.5% [5][6] - 行业存在解速服务灰色地带 尤其外卖员群体对速度有刚性需求 新国标落地执行面临挑战 [7][8]
 电动自行车新规喜忧参半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21:18
 新国标核心内容 -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生产端自9月1日起禁止出厂不合规车辆 销售端过渡期至11月30日 12月1日起全面禁售旧标产品[2] - 新规具体要求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 超速即断电 塑料部件重量占比不得超过5.5% 锂电与充电器必须通过3C认证 新增北斗定位和动态监测功能 取消强制脚踏 允许加装后视镜[2] - 新规通过限制塑料用量 强制电池认证 动力输出自动切断和技术防篡改设计等措施从源头提升安全性[2]   行业影响与机遇 - 财信证券预测新国标将带来252万至324万台出货缺口 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3] - 2018年旧国标实施后行业CR5企业市场占有率从49.9%升至58.6% 显示标准升级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3] - 雅迪 绿源 九号等头部企业已启动新生产线并取得认证 凭借研发能力和资本优势快速响应标准变化[3]   实施挑战与压力 - 三个月过渡期对行业生产和销售链条构成严峻考验 大量旧标库存需在11月30日前消化 中小企业面临认证未完成和停产风险[4] - 新车型因材质升级和增加定位模块 价格预计普遍上涨约500元 可能抑制部分消费者换购意愿[4] - 已购车辆虽不强制淘汰 但11月30日后无法上牌 将严重影响二手车流转与使用预期[4]   配套需求与深层问题 - 城市道路存在非机动车道被占用 断头 与机动车混行等问题 路权配套缺失可能抵消车辆安全性提升[4] - 各地需合理规划道路资源 保障电动自行车通行空间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和路面执法 杜绝非法改装回潮[4] - 监管重心需从生产端延伸至使用端 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4]   行业长期发展 - 新国标是电动自行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的关键一步 以提高准入门槛实现3.5亿保有量背后的公共安全托底[5] - 能跨越"安全门槛"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下一程竞争 行业将进入全面合规新阶段[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