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

搜索文档
襄荆高铁正式启动联调联试 为年内开通按下“加速键”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5:55
中国发展网讯 6月18日10时,随着55163次检测列车从襄阳东站缓缓驶出,一路向南驶向荆门西站,襄 阳至荆门高速铁路正式拉开联调联试帷幕。这一关键节点的到来,标志着这条备受瞩目的高铁线路朝着 年内开通运营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为后续正式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襄荆高铁地处鄂西北,宛如一条即将腾飞的钢铁巨龙,北起历史文化名城襄阳,途经宜城,南抵荆门, 全长约116.23公里,设计时速达350公里。这条线路的建设颇具挑战性,全线新建桥梁69座,总长度达 77.391公里;隧道16座,长度共计21.033公里,桥隧占比高达84.7%。全线共设3座客运站,其中襄阳东 站和荆门西站为既有车站,而全新建设的宜城站将为当地旅客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自今年以来,襄荆高铁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各建设环节高效推进。在全线铺轨施工中,中铁一局 XJZQ-3标项目发挥创新精神,优化施工组织、强化资源调配,创造了道床板日施工3000米的"襄荆速 度",为后续铺轨工作开好头、起好步。铺轨工作全面展开后,施工单位引入自主研发的CP500Z型智能 化多功能本邻线长轨铺设机组,以单日铺轨21公里的优异成绩,提前3天完成全线铺轨任务,为联调联 试 ...
五位高铁领域从业者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勇当新征程上的先锋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4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1] - 中国高铁成功秘诀在于"三个坚持":坚持建设交通强国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信念、坚持协同创新机制[1] - 协同创新机制汇聚了2000多家单位、2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1] 高铁从业人员事迹 - 动车组司机孔祥配为提升技能写下近50万字笔记,参加7次全国职业技能竞赛[2] - 铁路职工马小利带领团队获得1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和国家专利[2] - 客运服务人员李元推动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包括免费充电口、书香驿站和儿童游乐区[2] 高铁技术创新 - 打造了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不依赖外部技术[1] - 解决了在多火山、多地震地区修建高铁的世界级难题[3] - "复兴号"动车组实现全面自主化[1] 高铁国际化发展 -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第一单[3] - 雅万高铁成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3] - 中国高铁为世界铁路发展作出贡献[3] 行业服务升级 - 铁路部门持续推出新服务举措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2] - 服务创新包括候车室设施改善和文化服务提升[2] - 保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2]
通苏嘉甬高铁苏南特大桥取得阶段性成果 首座大跨度连续梁主跨合龙
苏州日报· 2025-06-19 05:47
项目进展 - 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最长桥梁苏南特大桥的首座大跨度连续梁(跨牛长泾连续梁主跨)精准合龙,标志着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苏南特大桥全桥总长25公里,地跨苏州吴中、吴江两个行政区,多次跨越公路、河流湖泊、居民区及工业厂房,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1] - 跨牛长泾连续梁总长329.6米,采用单箱双室截面设计,运用悬臂施工法分段施工 [1] 技术与管理 - 苏南特大桥共有20余处特殊结构连续梁,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周边河流密集、地质复杂,项目建设面临挑战 [1] -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QC小组扎根一线开展技术攻坚,研发改进工艺,提升施工质量,多次获建设单位肯定 [1] - 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区域和职能细化分工,每日发布安全管理工作清单,结合群众安全员、青年安质岗等制度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2] 项目意义 - 通苏嘉甬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交流的重要骨干线路 [2] - 建成后将大幅拉近长三角核心区城市间时空距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
连续“零增长”,这个中部大省开始发力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22:37
高铁建设进展 - 长赣高铁湖南段站前工程和施工监理招标启动 计划7月30日开工 建设总工期60个月 [2] - 长赣高铁正线全长429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总投资830亿元 铁路建设基金 湖南省 江西省和银行贷款出资比例分别为15.75% 19.71% 34.54% 30% [8] - 湖南在建高铁项目包括邵永和铜吉两条 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待建项目有长赣 宜常 黔吉 广清永 益娄 澧张 衡柳7条 另有中长期规划项目怀桂高铁 [12] 湖南高铁现状 - 截至2023年底湖南高铁总里程2501公里 全国第五 中部第二 [4] - 湖南高铁路网密度118.08公里/万平方公里 低于江西134.15公里/万平方公里和河南135.9公里/万平方公里 [5] - 2023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 投产新线3113公里 其中高速铁路2457公里 湖南连续两年新建高铁里程为零 [2] 区域经济影响 - 长赣高铁建成后长沙至赣州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长沙至厦门从7小时缩短至约5小时 [15] - 长赣高铁连接赣深高铁形成通往深圳的第二通道 邵永高铁与广清永高铁相连新增广州通道 [15] - 深圳有1/6外省人口来自湖南 湘粤两地人员往来频繁 [15] 枢纽建设规划 - 长赣高铁是长沙构建"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关键一"捺" 实现西北-东南向通路 强化枢纽地位 [19] - 长赣高铁配套三条联络线(长沙南站 西南 沪昆高铁) 将高铁引入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 [20][21] - 长沙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专家建议升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22][23] 发展挑战 - 湖南高铁建设面临跨省协调难度大 地方政府财力有限 地质复杂 生态保护限制等问题 [10] - 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和长九高铁因线路之争进展缓慢 [10] -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签署交通协同发展合作倡议 但实施难度较大 [11]
甘肃首条自主投资铁路迎突破!天陇铁路首条特长隧道贯通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23:33
项目进展 - 天陇铁路首条特长隧道徐家坪隧道贯通,全长16.27公里,为后续铺轨工作奠定基础 [1][3] - 隧道洞身多处穿越断层破碎带和浅埋段,最大埋深600米,是天陇铁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3] - 徐家坪隧道的顺利贯通标志着天陇铁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全线早日建成通车迈出关键一步 [4] 项目背景 - 天陇铁路是甘肃省第一条自主投资建设的铁路,也是甘肃省首条全额投资、自主修建的单线客货共线铁路 [3] - 该项目是甘肃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两廊六轴十直联"中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走廊东通道铁路之一 [3] - 铁路正线全长208.207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建成后将与陇海铁路、兰渝铁路连接 [6] 施工技术 - 采用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与地质雷达技术,累计完成围岩监测200余次,提前预警风险段47处 [6] - 采用聚能爆破技术,配合全断面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日均掌子面进尺由7米提升至8米 [6] - 投入液压仰拱栈桥、智能衬砌台车等20余台先进设备,研发锁脚锚杆角度定位卡具等10项工艺工法,施工效率提升约20% [6] 项目管理 - 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机制,统筹协调设计、施工、监测等多方资源 [3] - 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与技术论证,针对断层破碎带等关键节点制定专项管理措施 [3] - 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作业现场情况、掌控现场作业施工参数 [3] 项目意义 - 将成为打通甘肃南向通道、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能的关键一环 [6] - 对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和构建"北煤南运"新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6]
正略咨询助力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十五五”发展规划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3 16:49
山东铁投集团战略规划 - 山东铁投集团启动"十五五"(2026-2030年)总体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合作方为正略咨询 研究领域涵盖运营管理 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安全生产 资金多元化筹措策略 科技创新及数字化转型等 [1] - 公司注册资本486 8亿元 为AAA级信用企业 功能定位为山东省综合交通特别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 [1] - 截至当前 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达3047公里 位居全国首位 已建成济青 日兰 潍莱 黄东联络线 济郑 莱荣 潍烟等高铁项目 [1] 公司发展目标 - 聚焦"主业+科创"主线 围绕铁路建设运营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两大任务 强化政治 愿景 战略三个引领 [2] - 倡导创新 改革 对标 合规四种理念 目标打造运营规模 发展质量 行业影响 科技创新"四个领先"的铁路事业综合发展集团 [2] 正略咨询行业经验 - 已服务全国半数以上省级交通投资集团 包括山东高速集团 广东省交通集团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等12家省级交投企业 [3] - 服务对象涵盖数十家铁路航空企业 包括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中铁 通号国际控股 江苏省铁路集团等12家铁路航空企业 [3] - 累计为数百家交通行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业务覆盖战略规划 组织管控 人力资源 品牌营销 数字化转型等10余个管理领域 [4] 合作背景 - 正略咨询长期深耕"大交通"领域 具备系统性行业研究能力 曾为多类型交通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服务 [3][4] - 此次合作旨在通过战略规划编制 为山东铁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1]
漳汕高铁东山跨海特大桥栈桥合龙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23:31
漳汕高铁东山跨海特大桥建设进展 - 漳汕高铁东山跨海特大桥栈桥于6月12日顺利合龙,同时首个海上桥墩施工完成 [1][3][7] - 东山跨海特大桥全长20.26公里,连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山县和诏安县,是漳汕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 [3] - 栈桥全长9.4公里,位于主桥北侧11.5米处,是海上施工的"辅道"和"平台",桥面设置拼装式护栏和人行道实现人车分离 [3] 施工技术与挑战 - 栈桥跨度大且施工条件复杂,需克服大风和海水侵蚀困难,兼顾航道通行需求,采取两岸同步施工方式完成合龙 [5] - 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精准计算钢管桩施工位置,提高打桩作业精度,并预制栈桥模板以抵御海风海浪干扰 [5] - 在渔船通航处预留最宽28米、距海面最高10.7米的缓坡以满足通航要求 [7] 项目意义与影响 - 栈桥合龙后,诏安湾海域施工距离由20公里缩短至9公里,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7] - 漳汕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连接福厦高铁和汕汕高铁 [7] - 项目将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促进粤闽两省产业资源整合,加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沿海城市群联系 [7]
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即将工程招标,率先建设光华路至北京朝阳段
新京报· 2025-06-12 10:19
项目进展 - 北京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光华路至北京朝阳段将于7月启动土建施工招标,线路长约7公里,采用隧道方式新建双线,连接光华路站与北京朝阳站 [1][2] - 东北环线改建工程将分期完工,光华路至北京朝阳段工期为5年,北京朝阳站至南口段工期为2.5年 [3] - 光华路至北京朝阳段工程投资估算高达64.06亿元 [2] 线路规划 - 新改建的东北环线全长约59公里,南起光华路站,北至南口站,途经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 [2][6] - 线路分为三段:光华路至北京朝阳段新建双线7公里,北京朝阳至昌平段增建二线44公里,昌平至南口段利用既有京包线8公里 [6] - 全线设站16座,其中新建站10座,改造既有车站6座,新建昌平车辆基地一处,改建黄土店停车场一处 [5][6] 交通连接 - 东北环线可与地铁1-八通线、5号线、8号线、13号线、19号线二期等多条地铁线路实现换乘 [2][7] - 具体换乘站包括四惠站(1-八通线)、北苑站(13号线)、立水桥站(5号线和13号线)、霍营站(8号线和13号线)、新龙泽站(13号线A/B线和19号线二期) [7] - 目前换乘仍为站外换乘、分别购票 [6] 运营设计 - 运营时间为6:00-23:00共17小时,拟开行市郊列车、跨线高速动车组及少量货车 [10] - 设计速度目标值分段为:光华路至北京朝阳段100km/h,北京朝阳至酒仙桥段120km/h,酒仙桥至南口段160km/h(局部120km/h) [10] - 开通后回龙观到国贸地区仅需半小时左右,南口至光华路约1小时 [11] 社会效益 - 将缓解北京市西北地区人群进入中心城区的通勤交通压力 [2][12] - 串联CBD组团、望京酒仙桥组团、天通苑居住区、回龙观居住区等多个居民密集区 [12] - 票价优势明显,将充分吸引客流,对缓解地区交通拥堵有积极影响 [11]
渝厦高铁重庆段7座站房全面完工亮相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8:42
高铁建设进展 - 渝厦高铁重庆段7座站房全面完工亮相 包括改建1座(黔江站)和新建6座(重庆东 巴南 南川北 水江西 武隆南 彭水西站) [1] - 线路途经渝中 南岸 巴南 南川 武隆 彭水等区县 止于黔江区 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渝厦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车站设计特色 - 采用"一站一景"设计理念 如南川北站融入金佛山山形和杜鹃花元素 黔江站融合当地山水风景与廊桥文化 [1] - 黔江站改扩建中创新使用"双槽托架+短立杆+可调托撑"新型受力体系 优化支撑架体结构 减少30%立杆数量并缩短工期 [1] 交通效率提升 - 通车后重庆中心城区至黔江区列车最快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 [2] - 将形成重庆至厦门高速铁路主通道 完善全国高铁网络布局 [2] 区域经济影响 - 项目对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具有推动作用 [2] - 预计将显著带动沿线区县(南川 武隆 彭水等)的经济发展 [2]
我国电气化铁路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
经济日报· 2025-06-12 05:59
高铁技术发展 - 渝厦高铁重庆段试运行期间列车跑出385公里/小时的试验目标速度值 开通后重庆主城区至黔江区旅行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 带动沿线7个区县融入"1小时经济圈" [1] - 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跃升世界第一 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 其中高铁4.8万公里 电化率达75.8% 电气化铁路里程逾12万公里 [1] - 四电系统作为铁路的动力来源和神经中枢 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关键 [1] 技术自主创新 - 公司全面掌握高速电气化铁路设计 施工技术体系 系统集成管理体系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关键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 [2] - 公司主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150余项 开发工法700余项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0余项 [2] - 接触网恒张力放线车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制造成本降低43% 接触线张力控制精度达0.05毫米以内 高于时速350公里高铁0.1毫米的验收标准 [2] 智能技术应用 - 智慧运维大数据平台实现"四个20%"优势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降低运维成本20% 设备大修期延长20% 牵引供电设备故障率降低20% 接触网零部件寿命延长20% [3] - 高速铁路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采用智能识别 工业算法 知识图谱等技术 实现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价值信息 提升高铁运行安全 [3] - 4C系统实现接触网1300余种隐患缺陷的高精度检出 与传统方式相比发现有效隐患数量提升10倍 分析效率提升80倍以上 总分析里程超55万公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