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音频

搜索文档
腾讯抄底名单上,或多一家百亿独角兽?
虎嗅APP· 2025-05-07 08:13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传闻 - 腾讯音乐集团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较2020年43.45亿美元估值大幅缩水[3][4] - 交易已启动两个月,管理层签字但双方未官方回应[3][4] - 喜马拉雅曾四次IPO折戟,2021-2024年三次港交所递表均失效[4][5] 喜马拉雅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37.3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15] -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营收61.63亿元但增速降至1.7%[13][16] - 员工数量从2021年4342人缩减至2023年2637人,媒体报道最新仅剩1500人[18][19] 行业竞争格局 - 喜马拉雅2023年MAU达3.03亿,占行业总时长60.5%,但面临番茄畅听(MAU近1亿)和TME(MAU近2亿)的激烈竞争[21][26] - 番茄畅听依托字节算法优势,用户重合度超50%,2021-2023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连续下滑至14.23亿元[8][10] - 会员收入占比51.7%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的两倍[12] 业务战略调整 - 重点发展播客业务,2023年商业价值播客超24万档,视频播客达9377档[24][28] - 推出极速版、儿童版等垂直APP,但极速版被边缘化,儿童版受政策限制[31] - 频繁组织架构调整,包括成立珠峰实验室、互动内容社区等,但被指管理内耗[33][34] 用户行为变化 - MAU增速从2021年7.2%降至2023年4.1%,付费率从12.9%降至11.9%[37] - 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从2021年144分钟降至2023年130分钟[37] - 获客策略转向抖音,因其ROI最高且重塑用户内容心智[10] AI技术布局 - 募集资金将用于AI及大数据能力提升,推出"小雅"、"波波"语音助手[39] - 开发多角色小说音频AIGC技术,但虚拟人业务因负责人离职陷入停摆[32][39]
腾讯抄底名单上,或多一家百亿独角兽?
虎嗅· 2025-05-07 06:06
收购传闻 - 腾讯音乐集团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协议最快几周内达成[2] - 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签字,但双方对媒体保持沉默[2][5] - 本次收购价较2020年43.45亿美元估值大幅缩水[5] 公司发展历程 - 喜马拉雅共完成12轮融资,募集资金近百亿[6] - 四次IPO尝试均失败(2021年美股及三次港股递表)[6] - 2023年首次实现净利润37.3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23]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60.61亿、61.63亿元,增速从43.7%降至1.7%[24] -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21][23] - 2023年订阅收入占比51.7%,广告收入占比23.1%[18] 市场竞争 - 番茄畅听MAU逼近1亿,与喜马拉雅用户重合度超50%[17][40] - 喜马拉雅2023年MAU达3.03亿,占行业总时长60.5%[30] - 番茄凭借抖音流量和算法优势抢夺广告客户[13] 业务结构 - 三大收入中心:会员服务、增长中心(广告)、直播[33][34][36] - 播客业务2023年成为重点,商业节目超24万档[38] - 推出极速版、儿童版等垂直APP,但效果有限[47] 运营数据 - 全职员工从2021年4342人缩减至2023年2637人[27] - 月活付费率从2021年12.9%降至2023年11.9%[58] - 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从144分钟降至130分钟[58] 战略调整 - 2023年重点发展播客和AI业务[38][61] - 推出"珠峰音频AI模型"和智能语音助手[62] - 组织架构频繁调整,存在管理内耗问题[55][56]
多次上市未果 喜马拉雅卖身腾讯音乐?
中国经营报· 2025-05-03 04:12
收购传闻 - 腾讯音乐计划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价格大幅下降 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签字 [1] - 腾讯音乐和喜马拉雅官方均未正面回应收购传闻 [1] - 收购可能源于喜马拉雅市场环境不佳 腾讯音乐需补足音频知识付费短板 [1] - 2022年双方曾因管理权分配问题谈判僵局 近期喜马拉雅子公司注册资本从3亿增至28亿(增幅837.6%)被视为收购信号 [1] 公司概况 -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按收听时长和收入计) [2] - 2021年月活用户2.68亿(同比+24.4%) 2023年增速降至3.9% [2] - 2021年赴美IPO估值50亿美元 当前收购估值可能降至10-15亿美元 [3] - 2021年腾讯音乐曾以27亿元收购Lazy Audio [3]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58.6亿/60.6亿/61.6亿元 [3] - 净利润:2021年亏损51.06亿 2022-2023年盈利37亿/37.36亿 [3] - 经调整净利润:2021年亏损7.18亿 2023年盈利2.24亿 [3] - 2023年收入结构:订阅51.7% 广告23.1% 直播18.4% 创新产品6.8% [3] 业务分析 - 订阅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29.92亿(占比51.1%) 2023年31.89亿(51.7%) [4] - 付费点播收入下滑:从2021年10.58亿(占比18.1%)降至2023年6.94亿(11.2%) [4] - 广告收入持续下滑:2021年14.88亿 2023年14.23亿 [4] - 音频广告存在形式单一 效果欠佳 用户接受度低等天然局限 [4] 行业前景 - 腾讯音乐2023Q4月活5.56亿 环比流失2000万用户 [5] - 音频App面临大平台功能替代 用户量和盈利受限 [5] - 音频应用被认为相对小众 可替代性强 [5]
喜马拉雅卖身腾讯音乐? 各方的考量和博弈
中国经营报· 2025-04-29 18:37
收购传闻 - 腾讯音乐计划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价格大幅下降 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签字 [1] - 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均未正面回应收购传闻 仅表示"暂无回应"或"尚不知晓" [1] - 2022年腾讯音乐曾与喜马拉雅接触谈判 因管理权分配问题陷入僵局 近期喜马拉雅子公司注册资本从3亿增至28亿元(增幅837.6%) 被视为收购重启信号 [1] 收购动因分析 - 喜马拉雅面临市场环境压力 音频领域小众应用生存空间被大平台挤压 [1] - 腾讯音乐在音频领域影响力大 可补足知识付费短板 形成协同效应 [1] - 腾讯音乐2021年曾以27亿元收购音频平台Lazy Audio 显示其对音频领域的布局意图 [3] 公司经营状况 - 喜马拉雅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 此前2021-2022年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和-2.96亿元 [3] - 2023年营收结构:订阅(51.7%) 广告(23.1%) 直播(18.4%) 创新产品及服务(6.8%) [3] - 订阅收入持续增长 2021-2023年分别为29.92亿 30.81亿 31.89亿元 但付费点播收入从10.58亿降至6.94亿元 [4] 行业竞争格局 - 喜马拉雅2023年按移动端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计为中国最大在线音频平台 [2] - 用户增长显著放缓 2021年MAU同比增长24.4% 2023年增速降至3.9% [2] - 音频平台面临可替代性强的问题 主流内容平台(微信 今日头条 百度)均提供音频功能 [5] 财务与估值 - 喜马拉雅2021年赴美IPO估值约50亿美元 当前潜在收购估值可能降至10-15亿美元 [3] - 广告收入持续下滑 2021-2023年分别为14.88亿 14.49亿 14.23亿元 [4] - 腾讯音乐2023Q4净增订阅用户200万 月活5.56亿 环比流失2000万用户 [5]
困局之下,喜马拉雅再传“卖身”腾讯音乐?
金融界· 2025-04-28 19:09
文章核心观点 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就收购事项进行磋商且交易价格大幅下降,喜马拉雅自身面临困局或为此原因 [1] 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收购情况 - 三四年前双方探讨合作可能性,但管理权分配等核心问题未达成一致 [1] - 此后双方时不时传出收购相关消息,日前媒体报道双方就收购事项进行磋商,交易价格较之前大幅下降 [1] - 腾讯音乐称类似消息早就传播,喜马拉雅回应不知晓“出售”一事 [1] 喜马拉雅自身困局 - 最近几年频繁传出战略摇摆不定、人事变动、裁员、上市未遂等问题 [1] - 2021 - 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 7.18亿元、 - 2.96亿元及2.24亿元,虽2023年盈利但营收增速放缓 [1] 音频行业局限性 - 短视频出现给知识付费在内的音频行业带来明显冲击 [2] - 音频场景有限,购买版权成本高,用户规模增长缓慢、付费能力有限,成本难摊销影响业绩表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