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更新
icon
搜索文档
从一个个“旧空间”、一摞摞记录册、一本本工作笔记本中 探寻攀枝花的城市进化论
四川日报· 2025-06-16 13:59
城市更新成效 - 2021年以来改造老旧小区324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690部 [6]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集中收集率分别达到98.3%、70.95% [6] - 建成口袋公园41个,公共休闲场所3.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15平方米 [6] 未来目标 - 到2027年累计更新改造排水管网240公里、供水管网50公里、燃气管道410公里,完成天然气置换7万户 [6] - 到2027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68个,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0部以上 [6] - 到2027年升级改造老旧公园,建设"口袋公园"60个 [6] 投资计划 - 2025年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50个以上,年度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 [7] - 2026年滚动推进一批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投资超70亿元 [7] - 2027年累计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形成有效投资200亿元以上 [7] 闲置空间改造案例 - 投入近500万元将3000多平方米老旧居民楼改造为56套精品民宿集群 [9] - 旧粮厂改造为集餐饮、演出与文化展陈于一体的新型消费空间南庭雅舍 [10] 社区改造案例 - 全市32家农贸市场完成"量体裁衣"式改造,包括加装便民电梯等 [11] - 2021年以来深入16.87万户居民问需问计,解决各类问题50余万件 [13] - 施划停车泊位1.5万余个,改造老旧小区324个,增设电梯690部 [13]
800亿元!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城市更新
证券时报· 2025-06-15 20:44
城市更新专项投资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更新专项800亿元 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危旧房改造等项目 涉及居民户数约550万户 受益人数约1700万人 [1] - 通过"两重"建设安排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1350亿元 支持建设改造城市燃气 排水 供水 供热等地下管网约14.8万公里 [1] 城市更新政策规划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要求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相关渠道资金 积极支持城市更新有关项目建设 [1] 城市更新重点工程 - 优先实施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提升 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 城中村综合改造 市政设施安全改造等基础类工程 [2] 中央投资支持 -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设立城市更新专项 支持城市更新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 投融资模式创新 - 城市更新项目需建立多元化 多层级的资金投入机制 对创新性强 示范性好的项目中央投资将优先支持 [3] 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制定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 [4] - 金融机构将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丰富多样 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满足不同主体和项目的金融需求 [4]
800亿元!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城市更新!
证券时报· 2025-06-15 20:38
城市更新专项投资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更新专项800亿元 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危旧房改造等项目 涉及550万户居民和1700万受益人口 [1]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1350亿元 用于建设改造城市燃气 排水 供水 供热等地下管网约14.8万公里 [1] - 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设立城市更新专项 支持城市更新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 城市更新政策规划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要求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相关渠道资金 积极支持城市更新有关项目建设 [2] - 稳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程实施 优先实施涉及公共安全和民生保障的基础类工程 [3] 投融资机制创新 - 城市更新项目投资额较大 需建立多元化 多层级的资金投入机制 对创新性强 示范性好的项目中央投资将优先支持 [5]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制定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 指导金融机构提供丰富多样 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6]
四川为推进城市更新绘制“施工图” 城市更新,“新”在何处?
四川日报· 2025-06-14 08:16
城市更新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四川省发布《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提出8项重点任务和6条实施路径 为城市更新工作绘制施工图 [3][4] - 方案强调片区统筹更新模式 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 通过抱团发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4][5] - 2024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10% 标志着城市发展进入处理城市病的新阶段 [4] 重点任务设计特点 - 任务设计呈现"有小有大"脉络 涵盖房子/小区/社区/城区等多维度 [7] - 针对房屋单元提出危旧房改造和存量房屋利用 针对城中村/厂区鼓励市场化改造和业态植入 [7] - 设计体现"有里有面" 既包含加装电梯等直观改造 也包含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升级 [7][8] 具体实施案例与目标 - 成都市玉林东路项目采用O+EPC模式 更新153家商铺并调整70余家业态 [5] - 计划2027年底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达70%以上 [8] - 通过土地复合利用/容积率奖励/债贷组合等政策破解更新痛点 [8] 行业参与模式 - 建立政府规划+市场主导+专业运营的开发模式 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5] - 构建涵盖治理模式/资金测算/可持续运维的完整路径 确保项目可行性 [8] - 政策支持形成立体支撑网络 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 [8]
甘肃康县:以“微改造精提升”推进城市更新
中国经济网· 2025-06-13 14:25
城市更新与改造 - 康县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策略改造老旧小区82个,硬化巷道路面3万平方米,改建管网4.2万米,维修人行步道2.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4.8% [1] - 城区划分为26个建设片区,拆除危旧建筑7.68万平方米,收回国有土地73亩,腾空地块用于建设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3] - 新增停车位1958个,建设口袋公园4个、小绿地15块,改造河道3.9公里,调整建筑色彩31万平方米 [3][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新建人字桥商业街、大数据中心,利用闲置资产改造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融入茶马古道文化元素 [3] - 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1200余个,改扩建城关一小、城西幼儿园等 [4] - 整合医疗资源搬迁至城西新区医院,改造东街综合市场和水上市场,完善公厕、母婴室等配套设施 [4] 城市定位与规划 - 突出"茶马古道"节点城市文化定位,注重山水建筑空间关系,控制主城建筑高度,形成疏密有致的布局 [1][2] - 赋予县城服务文旅和乡村的经济功能,解决街区逼仄、商业不繁荣等问题,提升居住品质 [2] - 通过分片区协同推进机制,凝聚决策者、管理者、实施者等多方共识,实现共建共治 [2][3] 成效与展望 - 城市更新获得居民认可,从质疑观望转为主动参与,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强 [4] - 目标吸引更多人口落户、企业投资和游客旅居,推动城镇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 [4]
城市更新进行时:旧空间里的新天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2 15:48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公示,北京等20座城市入选,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加速 [1] - 政策目标为2030年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经济业态丰富、文化遗产保护、风貌特色彰显 [1] - 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将全部纳入更新范围,2024年已开工改造5.6万个小区,加装电梯2.5万部,新增停车位50万个 [2] 改造需求与标准 - 老旧小区定义为2000年前建成且存在失修、配套不足的住宅,普遍缺乏电梯、停车位、绿地和物业管理 [1] - 数亿人居住的老旧空间面临爬楼困难、停车受限、公共空间缺失等问题 [1] 资金模式创新 -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模式成为主流,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 [3] - 北京采用政府补贴+产权单位出资+居民自筹模式,山东济南成立城市更新基金,江苏无锡采用民企自筹+长期租赁模式 [3][4] - 深圳妇儿大厦通过自营、联营、租金等拓展收入,济南舜泰广场地下商业出租率达95%,日均客流6000人次 [4] 改造实施策略 - 改造重点从"面子工程"转向基础设施提升,如电力入地、雨污分流、燃气改造 [4] - 北京姚江胡同采用"预留接口+自主改造"方式解决下水问题,保留原居民并引入新业态 [5] - 中海大吉巷项目保护历史文脉,使用传统工艺还原明清风貌,开业首日吸引19万人次 [5] 治理与参与机制 - 从政府单向主导转向街道、设计院、平台公司、居民多方协同 [6] - 北京胡同通过"议事机制"实现细节共识,上海金牛花苑通过"三合一"模式统一推进加梯改造 [7][8] - 强调"主理人"角色需兼具设计、运营能力,如姚江胡同项目实现租金与满意度双提升 [7] 业态与可持续性 - 成都玉林东路改造利用"边角料"空间打造休闲功能区,北京烂缦胡同注重业态与社区氛围匹配 [9] - 强调"长期主义",避免网红化,建立可维护、可生长的更新机制 [9][10] - 关键衡量标准为居民留存意愿,如甜品店主回归童年社区开店案例 [9]
长沙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 未来3年将实施70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长沙晚报· 2025-06-12 11:24
城市更新政策与资金支持 - 长沙市成功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 预计获得10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 [2] - 未来3年计划投资87 05亿元 实施70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惠及41 3万户居民 [2]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要求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3] 老旧小区改造成效 - 全市累计完成229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其中1425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 1270个小区完成消防 安防 适老设施改造 [4] - 新增文化休闲 体育健身场地20 55万平方米 13万多户居民直接受益 [4] - 百川里片区改造项目投资4500余万元 新建3个公共停车场411个停车位 提质改造西湖山城市公园 [4] 危房改造与棚户区更新 - 全市累计改造C D级危旧房屋1339栋 45 45万平方米 涉及居民8549户 [6] - 改造棚户区项目155个 352 99万平方米 实施农民安置房小区公共安全提升项目228个 [6] - 雨花区湘农桥社区危房拆除重建项目采用"自筹为主 政府补贴"模式 居民出资16 6万或22 5万元实现原址重建 [5] 工业遗存与历史文化保护 - 长沙油脂厂工业遗存项目占地4922平方米 改造为工业遗存主题文化公园 成为城市新地标 [7][8] - 更新改造14个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 改造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建设历史文化步道70公里 [8] - 潮宗街 太平古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带动文旅融合与消费场景创新 [8]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升级 - 大规模推进燃气 供水 排水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 提升管网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6] - 实施城区排水一体化改革 推进"厂—站—网一体化"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分质定价机制 [6] - 完整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口袋公园功能齐全 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 [2]
让中国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06:50
四名汇智计划 - 北京市西城区发起的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以"名城、名业、名人、名景"为核心,搭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共享平台 [7] - 2017-2025年支持707个项目团队开展超2000场活动,包括讲座、展览、课程、城市探访等形式 [7] - 累计培养近百支持续开展名城保护文化活动的团队,获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未来之星"奖 [7][13] - 采用"常态成员+流动成员"组织架构,理事单位包括北京天桥衡融投资有限公司等资源提供方 [13][14] 93号院博物馆 - 由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胡同四合院改造而成,2014年开馆后专注非遗文化展示与体验 [8] - 通过展览、手工活动、沙龙等形式吸引参观者,年接待量未披露但强调"公益开放"属性 [8][9] - 推出"街区即博物馆"计划,将大栅栏历史建筑群视为开放式博物馆展厅(如93号院为非遗传习所,同仁堂为中医药展厅) [9] - 面临民办小微博物馆经营压力,2022年起接受四名汇智计划支持 [10] 走读北京项目 - 张传玖2015年发起的文化公益活动,累计组织近300场故宫、天坛等古迹讲解 [11] - 强调"三不讲"原则(不讲迷信/野史/夸大),注重青少年研学教育 [12] - 连续多年入选四名汇智计划,获得场地资金支持,带动更多人参与古都文化保护 [11][12] 天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 - 北京天桥衡融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天桥·艺巢计划"推进腾退空间改造,形成小微艺术馆群 [14][15] - 与建筑师车飞团队合作完成储子营36号、赵锥子8890号等多个院落有机更新项目 [14] - 打造"艺术馆+展示"、"工作室+商业"的共生生态,开发留学路等特色主题街区 [15]
机器人搬家展现城市更新商机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5
城市更新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八大任务包括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1] - 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北京、天津等20个入围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 - 政策红利增强市场确定性,推动投资积极性,城市更新需从"财政输血"转向"市场造血"[1] 技术创新应用 - 上海"华严里"项目采用432个小型步履式移位机器人,以日均10米速度平移7500吨建筑群[1] - 施工团队定制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与履带—轮式复合驱动技术的小型挖土机器人,能在1.2米窄巷自主转向作业[2] - 机器人、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成为撬动存量土地价值与产业升级的杠杆[1] 商业模式重构 - 城市更新面临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难题,需用科技破解"保护与开发"、"公益与盈利"兼顾问题[3] - 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应用可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技术服务产业发展[3] - 海绵城市建设可推动绿色建材、环境治理等技术研发,培育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3] 市场发展前景 - 城市更新揭示万亿元级商业蓝海,形成"城市更新—技术迭代—跨区域跨行业复制"的商业闭环[1][2] - 科技创新赋予城市更新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重构,实现多赢局面[3] - 20个入围城市将拉开新一轮城市更新浪潮,各方将共享"空间价值再发现"盛宴[3]
旧街“老社新治”成网红打卡地 成都把艺术展搬到街头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03:36
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3] - 文件要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安全隐患,支持加装电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改造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6] - 推动街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打造活力街区,改造商业步行街和旧商业街区,优化交通组织,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产业赋能 [8] - 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历史建筑修缮,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路径 [9] 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 成都长信公寓通过改造新增停车位、升级垃圾站、设置电瓶车充电区,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住户爬楼问题 [3][5] - 蓓蕾社区将背街巷道改造为"无边界美术馆"展廊,引入街头表演和主题艺术展,同时升级临街商业业态,吸引咖啡馆、饰品店等年轻化店铺 [4][5] - 社区建设食堂并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用餐补贴(60-79岁补贴3元/餐,80岁以上补贴6元/餐) [6] - 玉林东路改造缩减车行道宽度、拓宽人行道,为商户提供外摆空间,案例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 [10] 商业与文化融合案例 - 成都太古里保留广东会馆等历史建筑并融入川西元素,吸引Cartier Maison、CAFéDIOR等国际品牌入驻,形成奢侈品潮牌聚集区 [7] - 蓓蕾社区将街道办办公楼改造为"白夜花神诗空间"咖啡馆,引入白夜酒吧品牌,带动文创摊主聚集形成文化地标 [8]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城市更新需园林、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如玉林东路改造涉及道路规划与商户空间协调 [10] - 《意见》要求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分级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政策与资金保障,避免形式主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