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种植

搜索文档
清风为伴产业兴 | “鲜花经济”托起幸福生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6 08:24
初夏的云南丽江,温暖的阳光透过敞亮的大棚,映照在一垄垄整齐划一的玫瑰上。几位花匠正穿梭在大 棚内,忙着给玫瑰修枝打杈。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古城区开南街道,目前年产值约为1亿元,是云南省5个农业创 新示范园之一。园区采用智能温室和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了48种玫瑰鲜切花和18种彩色马蹄莲,年产量 分别为3956万枝和90万枝,从业人员数量约4400人。花卉产业园的发展涉及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 利、文旅等多个部门或单位,项目大、资金密、人员多,存在一定的廉洁风险。"美丽产业"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保驾护航。 开南街道纪工委围绕土地流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 间、合作社等一线开展"嵌入式"、全链条监督。同时,紧盯项目审批、招投标、施工建设等流程,严查 是否存在违规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确保项目规范有序推进。 在产业园区落地过程中,各村(社区)的土地流转涉及资金多、手续多。"此前,因村务公开公示不全 面、不具体,开南街道贵峰社区三元居民小组党小组组长、组长、会计等3人被集体提醒谈话。街道纪 工委举一反三,扎实推动整改整治。我们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推动各村 ...
从山间花海到文旅盛宴——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④
河南日报· 2025-05-06 07:23
赏花经济发展模式 - 西峡县老界岭景区通过山茱萸、紫荆花、杜鹃花等花卉资源,探索出"以花为媒,以景为引"的发展模式,吸引大量游客[1] - 当地民宿在花期期间(清明节至国庆节)客流不断,"五一"假期房间提前半个月被订满[1] - 鱼库村在林间套种大叶百合发展林下经济,既解决65个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民宿生意[2] 赏花经济带动效应 - 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10项主题活动、35项联动活动,将"赏花游"升级为"全域游",游客消费从观赏转向文化体验[4] - 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1033.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5.72%[4] - 赏花经济推动乡村建设与生态美化相结合,形成"赏花+"项目,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1] 产业融合创新 - 洛阳各景区以赏花为主线,通过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推出"牡丹仙君"互动、"河洛飞花"市集等创新形式[4] - 游客消费黏性显著增强,部分游客因丰富体验而延长停留时间[4] - 经济林套种花卉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1][2]
幸福花开小河边
人民网· 2025-05-03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小河边村凭借玫瑰花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联农带农富农效益明显,其经验在云南全省获得推广 [13] 分组1:小河边村玫瑰花产业现状 - 村里种植可食用玫瑰3500多亩,建有30家玫瑰加工厂,有100多家个体经营户,2024年全村玫瑰花产业综合产值超1亿元 [5] - 2024年“520”玫瑰花节期间,三天进村游客超9万人次,2023年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10][11] - 截至目前,在弥勒市城区和主要景点开设12家玫瑰系列产品直营店,成为可食用玫瑰收购加工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可食用玫瑰种植超5000亩 [13] 分组2:村民收益情况 - 鲜花9 - 16元/公斤,一亩地一年可采两吨,村民不外出打工也能过上好日子 [1] - 1公斤干花最高卖200元,杨雪松一年守在村里有100多万元收入 [3] - 全村95%的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5] 分组3:产业发展历程 - 2013年前基本无产业,村民靠外出务工谋生,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 [5] - 村小组党支部组织考察后决定种可食用墨红玫瑰,党员带头试种、跑市场,第二年种植户增到100多户 [7] - 党员带头引进烘干机和冻干机加工干花,弥勒市党委政府协调金融机构授信、组织办理工商登记 [7] - 2022年成立村集体公司,引领规模化种植、加工,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40余个玫瑰系列产品 [9] 分组4:未来展望 - 2025年小河边村玫瑰花综合产值将达1.5亿元 [13] - 弥勒市委提出打造全国知名玫瑰花全产业链示范区,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玫瑰庄园经济 [13] 分组5:云南花卉行业情况 - 截至202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95万亩,花农19万户,花卉农业产值约480亿元,花农收入99亿元,同比增28% [14] - 食用玫瑰种植面积6.2万亩,产量2.6万吨,“鲜花饼”品牌享誉全国,全链条产值约200亿元 [14]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台湾青年在大陆书写青春奋斗故事
新华社· 2025-05-02 09:09
医疗科技行业 - 苏州大学人工器官研究所徐博翎教授团队研发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已开展临床应用并在约30家医院使用[3] - 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7年,已申请超过350个国内外专利,打造多器官生命支持平台[3] - 公司三款人工心脏和人工心肺产品中第一款于2022年4月获准上市[3] 花卉种植与贸易行业 - 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蝴蝶兰产品,年销售盆花近200万株,其中80%以上出口[4] - 公司拥有超过100种蝴蝶兰品种,致力于推动制定蝴蝶兰国际标准[4] - 台商二代陈俞帆推动企业向育种标准化、智能化种植方向发展,计划拓展海内外市场[4] 乡村建设与文创产业 - 福州随坪一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开发"红军可乐""畲族药膳包"等文创产品,活化地方建筑[5][6] - 团队开设"里物"微店助力乡村农产品销售,参与闽北、闽东地区乡村改造项目[5][6] 青年就业发展 - 中南大学商学院台籍学生王檍芠获三家企业录用,最终选择电商企业市场管培生岗位[7] - 大陆就业政策为台青提供公平赛道,在实习机会和职业晋升方面与大陆学生同等待遇[7]
国色天香的“进化密码”——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①
河南日报· 2025-05-02 07:57
牡丹新品种培育技术 - 采用定向杂交技术进行牡丹新品种培育,取代传统的自然变化和人工嫁接方法[1] - 杂交授粉过程包括去雄、套袋防止自花授粉和串粉,并在雌蕊分泌黏液时进行花粉涂抹[3] - 新品种培育周期长达10年,需经历种子产生、发芽、开花到优良单株扩繁等阶段[3] 牡丹新品种培育成果 - 2008年至2014年间繁殖优质牡丹种苗150余万株[3] - 培育出中国花卉协会认定的新品种64个,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16个[3] - 目前正在培育白中透绿的新品种牡丹,准备入列牡丹基因库[5] 牡丹新品种培育的意义 - 守住花卉品种里中国基因的重要地位,中国选育观赏性植物已有2000多年历史[4] - 满足实用需求,延长观赏时间,牡丹整体花期从20天延长至45天,自然花期持续到5月中旬[4] - 增加牡丹品种色彩,带动牡丹产业优化升级,建成国内第一家四季牡丹展览馆[4] 牡丹种质资源管理 - 国家牡丹基因库收集引进国内外牡丹种质资源1365份,涵盖中国四大牡丹品种群和国外牡丹种群[5] - 基因库为育种提供更多父本和母本选择,通过不同组合选育更出色的后代[5]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5月在京举办 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3:46
国际月季大会概况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将于5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举办 系大会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 [1] - 大会由国际月季园艺学会主办 是全球月季界水平最高 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会议 每四年举办一次 [1] - 中国成功获得举办权 展现国际月季界对中国月季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的认可 [1] 大会主题与特色 - 大会主题为"花开北京 香约永定" 展现北京花园城市建设 带动产业和谐永定发展 [2] - 创新推出AI数字人"小妙月"吉祥物 提供智能交互 科普宣讲等科技应用场景 [2] - 与泡泡玛特合作推出限定盲盒 徽章等文创产品 推动月季文化走进生活 [2] 大会核心板块 - 国际学术会议包含开幕式 学术报告 技术参观等环节 聚焦月季遗传学 育种 采后技术等议题 [2] - 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同期举办 展示新品种 盆栽 衍生品及7个国内外风情展园 [3] - 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以门头沟为主会场 融合历史 文化 科技等元素 推出"月季+非遗""月季+国潮"等体验模式 [3] 中国月季产业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月季鲜花生产和消费国 种植面积和产值快速发展 [5] - 北京市月季种质资源丰富 拥有国家级资源圃 测试中心 产业联盟等全产业链支撑 [5] - 北京培育5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栽植面积超2.5万亩 应用品种超3000个 形成300公里"月季项链"景观 [5] 产业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以大会为契机 在门头沟打造以月季为特色的花园城市示范区 [5] - 依托国际会展平台 为月季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5] -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花园城市和全域森林城市建设 [5]
菏泽|菏泽芍药承春意 花朝盛景邀客来
大众日报· 2025-04-30 10:20
行业概况 - 菏泽芍药鲜切花占据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年销量达1.2亿支,领跑全国[1][3] - 菏泽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芍药种植基地,栽培品种超过600个,涵盖9大色系、11大花型[3] - 全市芍药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其中90%以上用于鲜切花生产[3] 公司运营 - 山东盛世芍花产业园占地1200亩,拥有3.9万立方米现代化鲜切花保鲜库,年产量超1000万支鲜切花[2] - 园区芍药鲜切花日均销量保持在40余万支,日销售额150万元至300万元[2] - 鲜切花价格每支上涨1元左右,但仍供不应求,高端产品单价可达几十元,低端产品单价2-3元[2][3] 产品优势 - 菏泽芍药鲜切花供货周期长达两个月(3月20日至5月20日),能精准对接五一假期、婚庆等重要消费节点[2] - 产品具有"入水后一夜绽放到20厘米以上"的独特观赏特性,被市场称为"菏泽大芍药"[2] - 相比昆明、成都等产区,菏泽芍药在供应时间和供应量上更具稳定性[2][3] 产业链延伸 - 产业布局从传统观赏拓展至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多环节的全产业链[3] - 融合水浒、黄河、汉服等文化元素,推出5条芍药赏花线路,串联多个景点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4] - 策划2025菏泽芍药花朝节,包含4项重大活动和20余项系列活动,推动产业跨界融合[4]
一蕊芳华满城韵——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综述
河南日报· 2025-04-30 07:52
文旅活动创新 -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花YOUNG洛阳城"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包含10项主题活动和35项联动活动[5] - 线上开幕式通过10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45分钟内实现"烟火万象""迎宾盛启""牡丹狂欢"三大篇章展示[2] - "牡丹奇妙游"活动创新设计八位"牡丹仙君"IP形象,结合机甲门神等现代元素吸引年轻游客[4] - 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九大夜间消费片区通过光影秀、3D投影等形式展现差异化魅力[4]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采用防风支架、覆膜技术及600米挡风屏障保护牡丹,有效降低大风天气影响[7] - 启动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洛阳测试站建设,开展"牡丹组培"等核心技术攻关[11] - 牡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实现盆花90万盆、鲜切花2750万枝产销,并首次打入荷兰鲜花拍卖市场[11][15] - 开发牡丹精油面膜、"牡丹守护神"数字藏品等衍生产品,形成从观赏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15] 文化IP开发 - 打造"汉服友好城市"生态,提供妆造服务及古风体验场景,强化传统文化沉浸感[9] - 推出"Z世代周游记"等年轻化活动,结合街舞、蹦迪等现代形式实现文化破圈[9] - 牡丹产品向食品、化妆品领域延伸,形成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矩阵[15] - 龙门石窟等景区通过数字藏品开发实现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变现[15] 消费促进措施 - "全城碰好运"寻宝游戏覆盖42个点位,发放亿元消费券刺激文旅消费[4] - 地铁运营延长至23:00,增设临时停车场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7][9] - 河洛飞花牡丹市集整合非遗手作、牡丹美食等业态,形成消费聚集效应[4] - 各县区围绕汉服、音乐、非遗等板块培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差异化赏花场景[5]
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华南农大与从化共筑湾区生态经济走廊
南方农村报· 2025-04-29 13:47
合作背景与行动 - 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赴从化区调研,助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大湾区生态产业化标杆打造 [1] - 活动是校地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具体行动,属于省"双百行动"驻从化服务队举办的第二场"院长大讲堂" [2] - 学院已在从化服务多家花卉企业,合作选育58个花卉新品种,4个团队参与"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 [5] 生态价值转化实践 - 从化创新"生态修复-产品开发-价值转化"全链条闭环,提升GEP转化率 [5] - 实施全国唯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打造流域协同修复样板,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药材/木本油料/林蜂养殖)和"生态+"新业态 [5] - 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生态产品交易所等平台落地 [5] - 在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建设首个"永根科技站",专注高档盆花品种创新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5] 技术攻坚与产业升级 - 学院整合6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坚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产业升级(林蜂养殖等林下经济高值化开发)、空间重构(森林步道康养系统规划) [6] - 建立"需求清单-研发清单-成果清单"全周期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6] - 瞄准林下经济2.0模式(灵芝/甜茶/食用菌/中药材)和森林康养产业,攻关卡脖子技术实现农林牧复合经营 [7] 区域发展规划 - 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示范区和百里流溪生态画廊 [5][7] - 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以现代农业/绿色生活/全域旅游为目标盘活森林空间资源 [7] - 结对6所高校协同发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三年内初见成效 [7]
云天化:以工业化思维重塑现代农业
新华财经· 2025-04-29 11:27
智能农业转型 - 云南云天化通过智能温室实现月季种植环境精密控制,温度波动控制在±0.5℃,光照强度按分钟级调节[2] - 示范园应用无土栽培技术使单位产量提升300%,回水循环利用技术降低成本并助力生态治理[3] - 智能环控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等分解为数百个可量化参数,精准控制开花时间[3] 生产流程优化 - 示范园采用红外线成像系统自动识别花朵开放度并进行分级,自动包装机器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工序[3] - 鲜切月季经过标准化流程处理后,通过冷链运输48小时内可送达千里之外的消费者[3] - 示范园占地1450亩,每天生产50万枝鲜切月季,年产值接近亿元[3] 品种研发与市场突破 - 示范园成功培育32个自主花卉品种,其中8个已在市场崭露头角,打破国外品种垄断[3] - 科技小院团队成功栽培30余个花卉新品种,将育种周期从9-10年缩短至4-5年[6] - 花卉年产量增加20%-30%,瓶插期延长5-7天,提升市场竞争力[6] 人才培养与农户转型 - 园区已培育1023名农户,完成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化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4] - 为1700余户农户提供专业服务,辐射种植面积1.2万亩,高品质花占比平均提升20%[4] - 54岁农民经过培训成为月季种植修剪领域的"行家"[4] 科技研发体系 - 科技小院实现"实验室-农田"无缝衔接,专家、学生与企业员工联合攻关技术难点[6] - 已在全国12个省份建成36个科技小院,聚焦50余种作物体系[6] - 开发1221套种植方案,构建包含200多种作物、6084种病虫害的数据库[6]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从化肥生产商延伸至农业综合服务领域,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发展碎片化、低效化问题[7] - 智能温室取代传统农业模式,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7] - 科技小院为3000万亩农业产业体系提供近距离、全方位服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