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制造

搜索文档
“早谋划”重大项目 “深融合”校企育才
苏州日报· 2025-06-08 09:00
苏州市构建就业友好型城市举措 重大项目用工保障 - 全市12个重大项目与12家用工服务单位签署"用工保障服务联盟"合作协议 [1][2] - 2024年启动"苏州市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通过数据共享评估项目带动就业能力,实现"落户即评估、建成前服务、服务保开工" [2] - 亨通光导光纤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政府组织的校园招聘、猎聘服务及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技能人才需求 [3] - 智享生物生物制品项目通过6条招聘线路完成150名技能型员工招录 [3] - 截至2024年,211个投资超3亿元的重大项目纳入就业评估,总投资2314亿元,预计用工51189人(新招37917人),56个项目已享受全链化用工服务 [4] 产学研协同培养 - 10所全国优质院校与10家苏州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定制班"、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1][5] - 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与新美光半导体合作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师资和课程安排 [5] - 苏州发布低空经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定制前沿课程培养低空经济人才 [5][6] - 嗨森无人机科技肯定"岗位需要+培训+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模式对培育"天空工匠"的作用 [6] 校企合作资源整合 - 组织3000余家企业赴陕西、河南等地开展400多场校企对接,累计引进技能人才48万人 [6] - 全国建立758个劳务协作和校企合作基地,形成东西南北全方位合作格局 [6] - 打造苏州校企合作数字交流平台,集中展示人才资源信息,实现24小时对接 [7]
光谷多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光通信、光模块等光电子业务表现亮眼
搜狐财经· 2025-05-20 15:45
烽火通信 - 2024年营收285.49亿元,同比增长39.05%,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4.06% [2] - 光通信和算力业务表现突出,FTTR项目合同规模增长800%,算力业务收入近60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08%,计划开拓计算与海洋网络、卫星光通信等新应用领域 [4] 人福医药 - 2024年营收254.3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0亿元 [5] - 研发投入14.71亿元,拥有565个药品生产批文,30余款在研1类创新药,近20个新产品获批 [7] - 美国仿制药业务收入约20亿元,非洲子公司累计获得190多个药品注册文号 [7]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09% [7] 长飞光纤 - 2024年营收121.97亿元,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光通信行业相关收入119.17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7.78% [8] - 在800G超高速光传输领域实现多项传输验证,空芯光纤技术使光信号传播速度提升47%,传输时延降低30% [10]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1.91% [10] 华工科技 - 2024年营收117.09亿元,归母净利润1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7%和21.17% [12] - 感知业务渗透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领域,智能制造业务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订单占比87%,船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134% [1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55亿元,同比增长52.28%,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40.88% [14] 达梦数据 - 2024年营收10.44亿元,同比增长31.49%,归母净利润增长22.22%,软件产品使用授权收入8.94亿元,毛利率达99.69% [15] - 研发团队500人,同比增长9.11%,研发投入2.07亿元,同比增长25.16%,获研发成果800个 [1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5.61%,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87.92% [17]
“中国光电子企业有实力、也有底气走出去” 光电子领军企业家集体探展
长江日报· 2025-05-17 08:50
高德红外总经理张燕(右一)介绍公司创新产品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董事长彭芳瑜为企业家们做介绍 AI加持的激光智造装备会有多强大?华工科技展台,一台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吸引了企业家们的目光。 "只需要2秒钟,就能完成孔径不到0.3毫米的微孔加工。"华工激光三维五轴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总工胡军巍介绍,该产 品面向航空航天和船舶行业发动机制造等领域,满足其复杂曲面部件的激光打孔、切割和焊接功能,"三年核心装备攻关,目前 已成功实现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零部件的加工"。 "别人有的,我们都有。我们有的,别人不一定有。"逸飞激光副总经理米仁兵的介绍言简意赅。作为科创板"圆柱全极耳电 池智能装备第一股",逸飞激光推出的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其全自动组装生产线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 联合会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在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处于越来越领先的地位。" 聚焦"全域感知,智联万物"这一主题,高德红外充分展示其在红外全产业链的强大技术实力。"恶劣天气能不能实现安全驾 驶?""会不会给司机预警?"面对企业家们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车载应用上的问题,张燕一一解答。 张燕向企业家们介绍了当日高德 ...
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底色
经济日报· 2025-05-07 05:55
当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效率变革,中国制造就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溢价",实现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加快融合。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3个百 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0.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 资增长28.5%。高技术产业投资的良好增势,与新动能的持续壮大同向而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 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逐步畅通。 "三新"经济重塑增长逻辑。一季度,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49.6%、25%。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稳步提升,目前已 接近20%。这些产业的爆发,既是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投票,更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努力摆脱传统路径依 赖。 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生成式AI到人形机器 人,再到民用航空、量子信息等多个领域,民营经济均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 力。DeepSeek大模型、宇树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亮眼表现,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