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

搜索文档
深圳出台“媒体+”行动方案,多举并措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23:06
核心观点 - 深圳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措施》 推动媒体与农业深度融合 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出口出海 [1][2][3][4] 消费市场优势 - 依托深圳强大消费市场能力 组织采购商深入产区开展对接 每年组织2次以上采购商到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 [9][30] - 支持企业参与"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重点农业展会 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展位支持 [10][30] - 聚焦中秋 国庆 春节等节庆消费热点 发展节庆经济 推动优质农产品进深销售 [10][11][31] 企业服务 - 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 组织参加文博会 食博会等重点展会 [32] - 系统梳理深圳农业科技 无人机 AI 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 推动"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全链条共建 [13][14][15][32] - 持续宣传"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 分类梳理涉农典型企业 开展产品及技术宣传推广 [13][32] 新媒体推广 - 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级 举办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打造"土特产"系列品牌 [16][17] - 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 推动抖音 快手 淘宝等平台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 [17][18][33] - 支持媒体给予流量支持和创作辅导 引导创作者围绕美食特产 文化习俗等进行宣传 [33] 科技人才支撑 - 拓展AI在农业中的应用 推动深圳智能装备 农业大模型等产品技术输出 [19][33] - 开设新媒体运营实战班 帮助经营主体提升营销能力 [20][33] - 加强乡村经营人才培养 开展数字营销基础技能培训 [20][33] 农文旅融合 - 挖掘乡村文创资源 融合传统工艺和时尚元素 设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23][34] - 建设产业强村 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打造数字营销示范村 [24][34] - 扩大海洋文化影响力 发展集食宿游赏 科普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文化载体 [24][35] - 开发城乡旅游线路 打造山水游 海滨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4][35]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龚正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
解放日报· 2025-08-26 09:4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更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 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服务企业 [1] - 推动服务范围向农业生产全链条延伸 突出强链延链 突出智慧应用 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提升农业社会服务广度和深度 [1] - 加强用地金融等要素支撑保障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用地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 长护险政策标准调整 - 适当提高长护险养老机构照护费用支付标准 核心目的是减轻养老机构中失能老人负担 让失能老人享受更优质更专业更安心的照护服务 [2] - 指导养老机构对照更高标准提升服务能力 改善照护条件 优化人员配置 强化护理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确保政策红利惠及保障对象 [2] - 发挥长护险价值性购买作用 引导带动养老护理服务供给侧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 鼓励支持经营主体做深养老服务品牌做大养老产业 持续拉动银发消费 [2]
加快推进上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整长护险相关政策标准……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
第一财经· 2025-08-25 21:0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以更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 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服务企业[1] - 推动服务范围向农业生产全链条延伸 突出强链延链 突出智慧应用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1] -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用地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1] 长护险政策标准调整 - 适当提高长护险养老机构照护费用支付标准 核心目的是减轻养老机构中失能老人负担[2] - 指导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改善照护条件优化人员配置 强化护理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2] - 发挥长护险价值性购买作用 引导带动养老护理服务供给侧理念模式技术创新 鼓励做深养老服务品牌做大养老产业[2]
上海:要以更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0:54
行业政策导向 - 上海市政府原则同意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措施 [1] - 以更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 [1] - 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服务企业并合理布局区域服务网点 [1] 行业发展重点 - 推动服务范围向农业生产全链条延伸以突出强链延链功能 [1] - 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拓展智慧应用场景 [1] - 通过增强服务功能与应用提升农业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1] 资源保障措施 -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用地支持力度 [1]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提供金融要素支撑 [1] - 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
威海供销社“三端”协同畅通城乡商贸流通,覆盖800多个村居
齐鲁晚报网· 2025-08-21 19:23
供给侧创新驱动 - 创新农业生产链模式 全托管土地规模达2.2万亩 亩均成本降低150元 纯收益提升300元 形成显著规模经济效应 [2] - 创新农产品供应链 与48个乡镇签订直采协议 发展100名宝妈主播 直接服务1万户城市家庭 实现农产品上游集约化整合 [2] - 创新农资供应链网络 建成12个加盟店 形成市级平台+镇级店+村级服务队伍三级经营体系 降低农户采购成本与质量风险 [3] 需求侧场景拓展 - 建立72个镇村级供销服务站及200余人供销团长网络 覆盖800多个村居 通过线上订购统一采购日用品 依托物流网络集中配送 [4] - 采用建店/借店/无店模式打造15分钟农产品采购圈 109家村货超市结合百万级直播流量 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 [5] - 乳山区域建成14个镇级服务站+599个村级服务点网络 全年配送38.5万票物资(1740吨) 实现全域村落覆盖(除2个海岛村) [6] 消费场景多元化 - 建设"老时光 供销记忆"沉浸式文旅项目 恢复公社大礼堂/农田/宿舍等场景 举办公社劳动体验/文艺晚会/食堂体验活动 [5] - 在火炬八街开办高街市集 将农副产品嵌入网红经济 年销售额达50万元 并与四海酿造等企业合作进军食品制造业 [7] 保障侧要素供给 - 构建"信用+供销"运营模式 获中国信用建设促进委员会授予"社会诚信实践案例"称号 [8] - 通过"庄稼汉"数字化平台实现万亩托管土地厘米级农机作业精度 智慧供销平台年增收1300万元 [8] - 在文登建设113亩集采集配中心 涵盖农批农贸/智慧冷链/电商中心等业态 打造胶东地区一站式商贸物流园 [8] - 协调金融机构发放550万元贷款 获得2.6万亩土地托管任务及260万元中央财政扶持资金 [9]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苏州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
苏州日报· 2025-07-24 08:39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苏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1088家,从业人员1.82万人,服务对象超10.46万户次,年营业收入突破16.24亿元 [1] - 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新"服务综合体"模式,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0.8% [1] - 市政府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农业现代化核心内容,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体系 [1] 政策建议与未来方向 - 市政协提出《关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案》,包含四方面十二条对策建议:发展共识、机制创新、要素保障、科技赋能 [2] - 重点推动科技赋能农业服务,创新用地保障、人才队伍及金融产品(贷款/保险) [2] - 要求政协委员持续跟踪调研,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解决单个农户自身不会做、做不好的事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6:48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金融服务部累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1000亿元,服务11.42万个主体和超30万户农户 [1] - 2024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首次突破3亿亩次 [1] - 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年均总面积超过18.7亿亩次,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达18.79亿亩次,覆盖率达50% [2] 农业科技推广成果 - 全国已建立1800家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区、市),技术服务覆盖5000多个行政村 [2] - 科技小院示范面积超过5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超过3000万亩 [2] - 全国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100万家,服务小农户超8900万户 [2] 行业转型方向 - 农资企业需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整合土地、种子、肥药、农机等生产要素 [2] - 需构建多元互补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包括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力量 [2] - 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2]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供销合作社系统与金融机构构建资金下沉通道,赋能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新农人 [1] - 农资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打造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2]
新闻调查丨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成熟 来看粮仓邓州的实践
央视网· 2025-06-29 06:53
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 河南邓州作为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253万亩,其中9万亩由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托管,采用"地主家的长工"模式,通过服务费盈利 [5] - 每台收割机平均10小时完成300亩作业,秸秆打捆直送牧场,一周内可完成抢收抢种,农机减损使亩产增加20斤 [5] - 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提供耕种、施肥、打药、收割、储存等全环节一体化服务,业务覆盖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 [1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邓州夏秋粮食总产量从2016年110万吨增至2024年160万吨,亩产从不足600元年收入飙升至超千斤 [6] - 孟楼镇土地流转率达96%,种粮大户承包800亩地可实现"坐着等钱",粮食直送储存点并自动结算 [9] - 农机装备从镰刀升级为智能设备,农业社会化服务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11] 农业现代化转型要素 - 农业生产根本在耕地,关键在种子,命脉在水源,灵魂在科技,出路在农机 [9] - 科技赋能农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是吸引年轻从业者的重要因素 [12] - "三权分置"政策推动土地流转形成连片田,配套基建和农机引进显著提升产能 [6] 区域农业特色 - 长江中下游"双抢"指7-8月抢收早稻与插播晚稻同步,黄淮海平原"三夏"包含5-6月冬小麦抢收、玉米大豆播种及幼苗管理 [1] - 邓州采用"智能农机+农田托管"模式,成为豫西南核心粮仓 [5] - 孟楼镇从"靠天收"的西南岗转变为高产示范区,印证农业社会化服务成效 [6]
服务到地头 增收不用愁——“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五
河南日报· 2025-06-01 07:46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12.7万个,形成"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1] - 获嘉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88个,服务土地面积62万亩次,服务农户4万户[4] - 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665万亩,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培育农民合作社20.3万家、家庭农场27.5万家[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获嘉县流转土地50亩以上种植大户800余户,流转土地14.7万亩[3] - 宁邑兴农稷农业科技公司在获嘉县开展全流程托管服务2.3万亩[3] - 省级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49个,河南首邑农业托管土地60余万亩[4][5] 服务模式创新与效益 - 宁邑兴农稷通过全程托管服务实现亩均生产成本降低200元,粮食增产8%-12%,耕地面积增加5%-8%,农户亩均增收500元[3] - 同升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良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增产30%[6] - 智能农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省时省力,河南首邑农业拥有500余台大中型农机[4] "平急两用"服务体系建设 - 获嘉县弘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55台应急装备,2021年抢险排涝1万余亩,2023年抢收小麦10万余亩[9][10] - 2024年全省建设286个"平急两用"区域性综合应急服务中心,规划建设1000个以上[10] - 偃师高龙供销合作社累计托管土地9.7万亩,飞防作业50万亩次[11] 多主体联动模式 - 民权县形成"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小农户"联动模式,整合农机资源降低作业成本[6][7] - 同升种植专业合作社与40多个种粮大户合作,通过付租金、提高收购价等方式保障农户权益[6][7] - 农机手年收入可达四五万元,增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本土根植性[7]
河南发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8:36
农资配送与现代农业服务 - 全省新建改造100个农资配送中心 到2030年建成"2+4+N"国家战略性农资应急保障体系 形成1小时配送服务圈 [2] - 培育10个区域性农资骨干企业 打造5个全省领先的农业综合服务商 [2] - 建设现代农资研发中心 新建500家具备常年服务能力的庄稼医院 [2] 农业社会化服务 - 到2030年培育7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企业 建设1300个为农服务中心 [3] - 发展7000个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3500万亩次 [3] - 推广"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 [3]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 形成50个县域流通服务强县 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和村级服务站 [5] - 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 建设冷链物流枢纽和产销集配中心 [5] - 做大做强郑州棉花交易市场 打造"供销集市"品牌 参与农产品城郊大仓建设 [6]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 建设50个县域绿色分拣中心 发展1000个标准规范回收网点 [7] - 在郑州洛阳建设"新三样"循环经济产业园 推动建设再制造中心 [7] - 打造跨地区再生资源平台企业 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7]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 到2030年实现县级供销合作社"县基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8] - 50个以上县区开展"村社共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