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质内容创作
icon
搜索文档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优质视频内容能给用户获得感
搜狐财经· 2025-11-08 20:33
文章核心观点 - 视频时代优质内容仍然稀缺,优质视频具备独特性、用户获得感和情感共鸣三个特点 [1][3] 内容创作特点 - 国内视频年供给总数超过500亿,但优质内容凤毛麟角 [3] - 优质内容由少数对创作有发自内心热爱的创作者产出,其出发点源于内心追求而非商业目的 [3] - 优质内容需要平台支持以实现广泛传播 [3] - 优质内容需经时间检验,可能历时数月或数年才被用户普遍认可 [3] 优质内容定义 - 内容被视为文化与工业技术结合的综合产品,非单纯依赖高分辨率或先进设备 [3] - 优质内容具备独特性,能为用户带来收获和感悟等获得感 [1][3] - 优质内容能触及用户内心,引发情感共鸣 [1][3]
陈睿乌镇峰会演讲谈优质内容创作,称曹雪芹写红楼梦不为挣稿费
新浪科技· 2025-11-08 11:36
公司内容战略 - 公司董事长指出当前视频内容供给丰富但用户仍感觉优质内容稀缺 [1] - 公司认为内容并非典型工业品而是文化和工业的综合产品不能仅凭分辨率或拍摄设备等工业指标判断优劣 [1] - 公司提出优质内容具有三大特点属于特色不能一样 能让人有获得感 总有一点能触达内心并被长久记住 [1] - 公司通过统计研究发现优质内容最大的共性是依赖于少数优秀创作者 [1] 创作者特质与平台作用 - 公司总结优质内容创作者具备三大特点对内容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而非为挣钱或出名创作本身就是其追求的需求例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不为挣稿费 [2] - 公司强调平台支持对创作者至关重要平台能将内容传递给广大用户而创作者自身难以实现例如梵高若无平台支持只能穷困潦倒 [2] - 公司指出优质内容需要时间检验往往需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形成共识并非产生瞬间即被认可 [2]
陈睿称优秀创作者是社会财富,B站百大up主90%创作超5年
新浪科技· 2025-11-08 11:36
公司内容创作生态 - 平台拥有超过200万创作者,其中最优秀者被授予“百大UP主”称号 [1] - 百大UP主中有90%已持续创作5年以上,其优秀地位需经过长期成长和用户验证 [1] 公司战略与价值定位 - 管理层认为优秀创作者是稀缺且宝贵的社会财富 [1] - 公司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发掘和培养优秀创作者,扮演“伯乐”角色 [1]
腾讯,大动作!
证券时报· 2025-10-28 23:01
政府扶持政策 - 广州和深圳多个区联合发布“优质内容创作扶持政策包”,提供免费创作场景、创意孵化、流量扶持、资金激励、办公场地补贴及落户入学优先保障等全方位支持[4] - 广州市海珠区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重点扶持数字文娱、游戏等领域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4] - 深圳市宝安区推出“十条措施”系统扶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包括最高1000万元产业奖励、AI制作资助、微短剧及影视激励等[5] - 深圳市南山区提供租金补贴、人才引进、内容出海等八大举措,打造科技创新与文化影响力的精品策源地[5] 腾讯平台扶持计划 - 腾讯公司聚焦三大场景制定《腾讯平台发布优质内容创作扶持计划》,构建创作与商业良性循环[7][8] - 在微信视频号方面,通过“北极星计划”和“原创发文任务”等机制形成原创保护、流量扶持、变现权益与成长激励四大体系[9] - 在微信小店方面,推出“0保证金、减佣金、冷启动激励”等举措,建立覆盖“入门-成长-巅峰”的全生命周期激励体系[10] - 阅文集团启动“创作合伙人计划”设立1亿元创作扶持基金,支持小微企业与初创工作室进行版权共创和投资孵化[11] - 阅文集团“科幻银河计划”设立百万奖金池,为青年作者提供稳定稿酬与专业指导[11] 算法与技术赋能 - 腾讯公司成立“正能量算法工作专班”,探索让算法更好地连接人心和传播美好[2] - 腾讯依托微信独特的社交关系链进行“社交推荐”,让知识分享等优质内容借助用户信任自然流动[12] - 视频号平台上线“破茧”功能,用户可清晰查看内容偏好并自主调节兴趣权重以打破“信息茧房”[12] - 腾讯坚持“去中心化”推荐,通过原创标识、创作分成等机制强化原创内容保护与激励[12]
七大洞察,看懂微博新方向
搜狐财经· 2025-10-22 14:37
平台战略与核心定位 - 公司宣告对“影响力”的回归,以此作为在激烈内容竞争中构筑护城河的关键 [2] - 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月活跃用户达5.88亿,日活跃用户2.61亿,日均互动量巨大(发博1.05亿条、评论0.63亿、点赞1.97亿),巩固了其“热点发酵地”与“全民讨论场”的不可替代地位 [4][5] 用户结构与增长动力 - 平台用户呈现鲜明的年轻化特质,71%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 [5] - 年轻创作者通过多元内容吸引新生代用户,使其成为平台风格的塑造者 [7] - 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31.5%,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为平台带来更丰富鲜活的内容 [9] - 平台已从早期精英化聚集地进化为跨世代、跨领域的多元表达平台 [11] 产品优化与内容分发 - 2025年平台完成“关系流、推荐流、热点流”三大产品的协同进化,优化布局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11] - 推荐流DAU同比增长30%,兴趣内容阅读量提升24%,成为中小创作者破圈的加速器 [11] - 热点流内容量级和分发周期远超热搜,垂直榜单矩阵助力细分领域创作者脱颖而出 [11][12] - 视频分发核心指标从“播放量”转向“观看时长”,优质视频标准为时长超30秒且质量分超3分,并对1分钟以上中长视频进行现金激励与流量倾斜 [13][17] - 指标调整成效显著:2025年三季度优质视频生产同比提升51%,全站视频观看时长增长12%,头部金橙V创作者视频观看时长同比提升69% [17] 内容生态治理与扶持 - 平台构建质量模型与热文模型,借助AI技术识别低质同质内容,并分别释放21%与12%的流量优先倾斜给优质内容 [17][19] - 优质内容可进入专属流量通道获得冷启动支持,平台根据创作者成长等级分配基础流量,形成“发现—扶持—持续创作”的正向循环 [18] - 此举标志着平台从“流量思维”向“价值思维”的深刻转型 [17] 商业化赋能体系 - 商业赋能核心举措包括金橙V标准迭代、KOL广告变现体系搭建、广告共享计划投入升级 [20] - 金橙V标准将深度阅读行为纳入铁粉规则,金V铁粉量提升12% [25] - KOL广告变现体系于2025年第四季度起全链路提升效率与客户服务能力 [25] - 广告共享计划全年投入提升至4.2亿元,加大热点、视频及兴趣定向内容任务预算投入 [25] - 目标是让内容商业化从“流量变现”走向“信任变现” [22] 创作者发展与跨域协同 - 平台推出“跨域博主计划”,结合其在多个行业的生态优势,打造具有“活人感”和跨圈层影响力的明星化KOL [22] - 跨域协同有助于解决单一领域创作者的“涨粉瓶颈”和“合作受限”问题 [22] - 平台围绕跨域博主打造线下活动,如“一场线下课”、“跨域生日会”,以增强“活人感” [24] - 跨域是内容人格化的必然结果,明年将拓展更多形式以扩大跨域博主规模 [26] AI技术驱动与生态革新 - AI技术成为内容生态革新的重要驱动力,用户可通过微博智搜快速了解热点事件 [27] - 平台通过AI强化内容理解,旨在构建“内容-用户-信任”的最短路径 [28] - 在AI生成内容泛滥的背景下,平台的真实感和人格化特质有助于赢得用户信任 [28]
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大V谈:创作优质内容,懂得共情经济学
第一财经· 2025-09-20 20:56
行业核心观点 - 2025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聚焦优质内容创作与流量共情等核心话题 [1] - 网络视听产业规模突破1.22万亿元,相关企业总数达75.7万家,2024年新增企业12.5万家,新增占比超16% [7] - 技术赋能降低内容生产门槛,商业机制与流量激励制度化,推动内容创作从偶发性灵感输出转向可持续职业路径 [7] 优质内容创作理念 - 优质内容的定义包括有创意且独特、让人有获得感、真诚且触达人心 [3] - 成为优质创作者需具备对内容发自内心的热爱、平台支持以及经历时间检验以沉淀个人风格 [3] - 内容创作需尊重创作本能,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能与受众沟通和共鸣的内容 [4] - 上海具备优秀的硬件条件、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一流的政策支持,有利于优质内容被更多用户看见 [3] 流量与共情经济学 - 共情经济学的核心是挖掘真需求、打造真产品、提供真服务,实现与用户的深层连接 [6] - 流量应依托创作者自身特点,匹配用户深层需求以实现共情,而非盲目追求数据 [6] - 真诚是长期吸引并留住真正愿意交流的受众的关键,共情消费者比单纯追求流量更为重要 [6] - 流量和共情未必冲突,通过利他思维理解他人可实现更大程度的共情,从而获得更多流量 [7] - 企业在品牌运营中需注重共情消费者,例如设置休息区、提供合适商品推荐,而非一味卖货 [7] 行业规模与用户数据 - 网络视频用户超过10.7亿,几乎覆盖全民网络用户 [7] - 短视频创作者账号规模达16.2亿,全国每日短视频上传量突破1.3亿条 [7]
抖音:过去一年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增220%
贝壳财经· 2025-09-20 20:16
平台内容生态表现 - 过去一年抖音优质内容播放量同比提升160% [1] - 过去一年抖音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同比提升220% [1] - 平台优质内容的播放时长为普通内容的17倍 [1] - 游戏、二次元、人文社科等17个垂类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同比翻番 [1] - 平台创作风格从200余种增加到800余种 [1] 创作者群体发展 - 超80%万粉以上的青年创作者从抖音平台成长 [1] 平台未来战略与计划 - 公司发布“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创作阶梯计划”、“AI创作浪潮计划”、“精选品牌伙伴计划”以支持优质创作 [1] - 未来将持续优化产品算法,深化垂类运营,联动行业伙伴 [1]
医疗科普莫成“流量生意”
人民日报· 2025-08-20 10:56
行业现状与规模 - 短视频医疗科普覆盖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的92.1% 其中63%观众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 [1] 行业乱象与问题 - 存在同质化文案重复霸屏现象 部分账号以科普名义实际进行药品销售 [1] - 部分内容涉及软色情或擦边行为 并存在滥用AI技术假冒权威专家的情况 [1] - 存在违规广告行为 如南京医生因发布肉毒素治疗效果内容违反广告法被处罚 [2] - 平台出现夸大治疗效果宣传 如"5天治愈糖尿病"等不实内容被监管部门约谈 [2] 监管政策与措施 - 中央网信办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通知 要求对信息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 [1] - 实施分类核查认证账号资质 严格标注医疗科普信息来源 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 [1] - 上海推出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 禁止不当牟利和擅用职务身份 禁止夸大治疗效果 [2] - 平台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推出同行评议机制 对科普内容质量进行评定认定 [2] - 完善平台规则 发布医疗账号运营规范和内容审核指南 公示违规案例 [2] 行业发展与创新机制 - 探索建立AI预审加专家复核机制 试行优质创作者信用积分办法 [3] - 给予优质创作者流量倾斜和商业变现优先权 推广医疗机构与科普达人结对子计划 [3] - 设置科普创作基金 奖励严谨专业科普短视频创作 [3] - 通过整治乱象激励优质内容创作 让正能量内容获得更大流量 [3] 行业价值与战略意义 - 健康科普被定义为疾病预防控制的社会疫苗 是预防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医疗科普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 使健康知识更好惠及群众 [3]
为什么在中国“很少会灵感枯竭”(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15
内容创作产业发展态势 - 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沪九条)提供从内容创作到资金激励、人才政策到出海扶持的全方位支持 [1] - 上海在外滩打造共享办公室和专业直播间等优质空间 并提供财税咨询、政策申报和版权确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2] - 内容创作作为"产业接口"可链接汽车、健康、科技等多领域 延伸创作孵化、技术研发、渠道分发和IP运营等完整产业链 [2] 健康科普创新模式 - 上海通过"健康脱口秀"和"健康演说家"等节目创新健康科普形式 现正面向全国举办"健康RAP秀"科普创新邀请赛 [1] - 以说唱形式传播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治等内容 借势流行文化打造"穿着节奏外衣的健康处方" [1] - 推动健康科普持续创新既满足群众健康知识需求 又响应"沪九条"实现线上线下传播优质内容与提升健康素养的共赢 [1] 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 哈尔滨通过文旅转型展现发展新机 广西通过螺蛳粉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苏超"赛事持续火爆带动城市文旅发展 [2] - 上海拥有平台经济、海派文化和国际人才等资源优势 为内容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2] - 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持续产生具有新鲜感的事物 为创作者提供不竭的灵感源泉 [2] 文化传播与形象建设 - 通过欢迎海外创作者走进来和支持本土文化产品出海双向互动 打破"偏见滤镜" [3] - 为"看中国"提供便利条件 为"看好中国"打开方便大门 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认知度 [3] - 中国发展具有最大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为内容创作产业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