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书籍
icon
搜索文档
《2025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发布:约4成年轻人增加“双十一”预算
新浪科技· 2025-11-07 13:59
也有受访者表达了消极看法,主要集中在对"全年最低价"等宣传承诺的质疑(21.6%)以及价格优势不 明显(20.5%)上。在是否还相信"双十一全年最低价"的选择上,近4成的被调查青年表示"一半一半, 要自己验证"(39%)。 Just So Soul研究院分析认为,Z世代呈现"热情与理性并存"的消费心态。参与热情的持续攀升以及对"节 日感"的普遍认同,表明"双十一"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年度消费仪式,其参与行为具有强烈的主动性 和情感驱动。 新浪科技讯 11月7日下午消息,日前,社交平台Soul 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 Z世代 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剖析了Z世代(泛指"95后""00后")在"双十一"这一重要消费场景中的行为特 征,该数据报告由双方联合专项调研结果(2770 份有效问卷数量)、运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形成。 报告发现,Z世代大促参与度连续三年提升,超9成年轻人快乐买买买;消费信心持续增强,约4成年轻 人增加"2025年双十一"预算;AI技术正在重塑消费体验,约7成年轻人认可AI +电商应用;当"双十 一"时间进一步提前,约6成年轻人认可大促周期拉长;服饰、美妆、家居、3C数码等强势 ...
文心书坊阅享金秋 上河街巷老少同乐 京口双会场联动书香浸润重阳
镇江日报· 2025-10-23 07:45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22日下午举行,由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京口区委宣传部、四牌楼街道、江滨实验小学联合主办,主题为"'阅'享京口·'书'适生活"暨"书香敬老·墨韵重阳" [1] - 活动在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文心书坊"与如意江南皇华庭上河街两个场地同步开启 [1] 江一社区"文心书坊"活动内容 - 场外互动环节包括"诗词雅韵",江滨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根据"北固楼""长江"等关键词背诵千古名句 [1] - "DIY书签"区域热闹非凡,孩子们使用烫金贴、干花、篆刻印章等材料点缀空白书签 [1] - "以书换'蔬'"环节最受欢迎,居民可用闲置正版图书兑换二手书或装满本地新鲜青菜、萝卜的"蔬菜礼盒" [1] - 场内举行捐赠仪式,市委宣传部、京口区委宣传部、四牌楼街道向江滨实小捐赠了一批价值10000元的优质书籍 [1] 如意江南"小雅堂"活动内容 - 该场地聚焦"书香敬老"主题,老年群体是活动主角 [2] - "上河书房——您选书·我买单"环节通过公众号和线下渠道收集居民心愿书单,图书到位后可免费在"银龄读书角"阅读 [2] - 举行"书香敬老·沉浸式诗词共读",身着汉服的领读员带领老年居民诵读与镇江有关的经典诗词 [2] - "糕香敬老·温情送福"环节为60岁以上居民送上重阳糕,并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2] - 社区志愿者还免费为老人们提供理发、磨剪刀等服务 [2] 活动意义与影响 - 活动以书籍为桥梁拉近代际距离,让阅读空间成为社区情感交流的"暖心枢纽" [2] - 活动描绘出文化共赏、老少共乐、校社共建的和谐图景,为京口文化名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
有些时候真觉得,AI总结和“三分钟看电影”没啥区别。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10-20 09:51
AI总结工具的用户行为分析 - 用户普遍使用AI总结工具处理文章、播客和视频等内容[1] - 用户动机从"懒"转变为"怕",即害怕错过信息和时间投入白费[1] - 信息过载现象严重,个人无法消费所有应看内容[1] - AI工具帮助用户在有限时间内获取知识点,提升社交表现[1] AI总结对内容体验的影响 - AI总结类似3分钟电影解说,保留事实信息但丢失情感体验[5][8] - 内容中的语气、文笔、节奏、眼神和停顿等细节被清除[9][10] - 优质内容构建的"场"和心流体验被破坏[11][12][13][14] - 用户无法经历内容中的思考过程和情感波动[15][16] 深度内容消费的价值 - 拼装积木等耗时活动带来的创造喜悦无法被成品替代[19] - 真正的学习产生于看似无聊的线性时间和困难克服过程[20] - 深度阅读能带来宿命般震撼的体验,如《百年孤独》开篇[20] - 长内容和好内容在当今时代变得稀少但价值显著[20] 信息时代的社会现象 - 社会普遍追求快速获取答案,耐心度下降[20] - AI提供确定性答案,但现实世界充满混沌和灰色地带[20] - 鲍德里亚提出"内爆"概念,指信息过载导致意义消失[21][23] - 在追求效率的时代,"慢"和享受过程本身成为反抗方式[20]
无声的灯塔(环球走笔)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30
在加沙地带中部的努赛赖特难民营,萨拉赫和阿卜杜拉·萨苏尔兄弟俩开了家路边书摊,试图从战争的 破坏和苦难中为社区带来慰藉。 炮火摧毁家园,阅读却为加沙人提供了破碎现实之外的另一个时空。书籍是他们守护精神的孤岛、抵御 遗忘的盾牌,那里将久久闪耀着文明的光芒,和一个民族对未来不灭的信念。 兄弟俩20岁出头,在努赛赖特难民营长大,和许多生活在这里的加沙人一样,他们的家人早先从巴勒斯 坦其他地方逃难而来。即使在战火和废墟中,自小就热爱阅读的兄弟俩,也从未熄灭这种热忱与渴望。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0日 15 版) 今年4月,兄弟俩在难民营支起了小书摊,起名"读你的书"。在临时搭建的木板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 阿拉伯语和英语小说、诗歌、哲学等书籍。动荡不安的生活中,他们通过接受捐赠、交换以及拿出自己 的藏书来维持经营。巴勒斯坦小说家、学者哈桑·卡特拉维这样形容小书摊:"书籍在废墟中占据了一席 之地,敌人从外部摧毁我们,我们从内部建设自己。" 18岁女孩罗阿·萨米尔就是其中一位。"战火让书籍变得稀有。你不知道能读到什么书,就像不知道下一 颗炸弹会落在哪里。"这名喜爱阅读的姑娘告诉笔者,去年4月,她家所在的楼栋 ...
I Asked ChatGPT the Fastest Way To Go From $0 to $100K in Net Worth
Yahoo Finance· 2025-10-01 21:08
Going from broke to financially secure — and then some — might not take as long as you think. I asked ChatGPT the fastest way to go from a net worth of zero to $100,000 and it offered several different paths. Read More: I’m a Financial Advisor: My Wealthiest Clients All Do These 3 Things Find Out: Mark Cuban Tells Americans To Stock Up on Consumables as Trump's Tariffs Hit -- Here's What To Buy Many factors weigh into the speed it takes to achieve this goal, including your skills, risk tolerance, time and ...
书市“热度”里,感受书香“浓度”(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22
古树下品读经典,人流中邂逅好书……这些让阅读爱好者心驰神往的场景,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5"我 与地坛"北京书市具象化。社交媒体上,不少读者分享自己淘到的好书和文创。 电子阅读普及的今天,书市为何热闹依旧?透过琳琅满目的书籍,我们能读出书香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部 分新趋势、新动态。 文化惠民,多彩活动营造参与感。作为阅读空间和文化场景,书市是图书推介的重要窗口,首发新书、 经典畅销书、绝版稀有书……品类丰富的书籍让读者尽情享受"淘书"的快乐。除了买书,听讲座、见名 家,也是读者走进书市的重要原因。 技术更迭,全民阅读烘托氛围感。书市现场,墨香与科技的相逢别开生面:古籍在AI触碰下自动"开 口",VR设备带读者"穿越"秦陵地宫;线上线下,科技让阅读迸发新的生命力,形成"处处可读、时时 可读、人人可读"的书香氛围。 书市"热度"里,感受书香"浓度"。从"纸面"到"指尖",再到生活每个角落,"阅读"这件事有了更多元呈 现。今天的书市,不仅是文化消费场所,更是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在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同时,也为 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助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5日 1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
“书香长江”阅读周|周末武汉书展变身“淘书乐园” 市民推车抢购如年货大集
长江商报· 2025-09-20 15:19
人头攒动,书山书海 长江商报见习记者涂媛 书韵与笑声交织,惠民券与购书潮齐涌,9月20日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化作一片书的海洋。 2025"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第20届华中图书交易会进入第二天,恰逢周六,市民购书热情彻底引爆现场。上午开馆后,会展中心入口处很快便人流如织,源源不断的人潮让现场 热闹非凡。 "请过安检,有序入场!"安保人员不断重复着提示,但仍难抑制读者们迫不及待的心情。展厅内,人头攒动,各个出版社展位前都挤满了翻阅、选购的读者。 消费券加持,购书更划算 本届书展推出的"文化消费券"成为拉动购书热的又一助推器。据悉,本届书展在全场图书六折起的基础上,还发放了500万元文化惠民券,折上满减后最高折扣可达2.5折。惠民券分为图 书满减券和文创满减券两种,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满100减40,真的太划算了!"正带女儿选书的张女士现场算了一笔账,"原价三百多元的书,用完消费券只要两百出头,比网上买还便宜!" 上午十点,主会场内已是人声鼎沸,层层叠叠的书架堆起"书山书海"。各个出版社展位前都挤满了翻阅、选购的读者,其中儿童读物与文艺社科类图书区域尤为热闹。带着孩子的家长 摩肩接踵,许多小朋友踮 ...
多家上市公司助力保山汉营润泽学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4 18:01
公司捐赠活动 - 阳光照明捐赠LED台灯 [1] - 鼎汉技术党支部捐赠试卷扫描仪 [1] - 恺英网络捐赠书包 [1] - 科伦药业、欧林生物、依米康等四川上市公司联合捐赠千余本书籍及各类文具玩具 [1] 公益实施机制 - 通过百川朝海慈善公益信托载体实施捐赠 [2] - 采用实地考察与精准需求对接方式提升ESG执行效果 [2] - 建立上市公司与偏远地区教育机构的直接联系渠道 [2] 捐赠规模与形式 - 包含物资捐赠与现金捐赠两种形式 [1] - 善款通过慈善信托和现金形式捐赠 [1] - 捐赠物资直接用于改善教学条件与学生生活需求 [1] 活动组织方 - 看台公益联合云南上市公司协会组织活动 [1] - 看台咨询作为发起人提供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平台 [2] - 活动获得云上协支持 [2] 社会效益 - 增强公益项目透明度与信任度 [2] - 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新视角 [2] - 实地感受教育公益实际需求 [2]
医疗科普不能成为牟利工具
人民日报· 2025-09-05 15:25
医疗科普行业乱象现状 - 网络自媒体医疗科普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网红医生将科普作为牟利工具 通过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及直播带货实现商业变现[1] - 存在假冒医生身份推销产品的行为 直接欺骗误导群众[1] - 典型乱象包括:康复医师在科普直播中弹出维生素胶囊购买链接售价99.9元/3瓶 皮肤病医生在未完成病理讲解时直接推荐治疗药物[2] - 部分账号橱窗商品涵盖药品、保健品、护肤品及口罩等 形成网络商店形态[2] 监管政策与法律规范 - 2023年8月中央网信办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 要求规范信息发布传播行为并支持专业内容生产[1]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明确医疗科普变相发布广告的认定与监管标准[3] - 违规行为涉及多重法律风险:违反执业医师法、广告法及药品管理法 严重情形可能构成诈骗罪、虚假广告罪或非法行医罪[3] 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 需构建全流程监管模式: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规营销 卫生部门监督执业行为 药监部门处理违规药品销售 网信部门管理互联网内容[4] - 网络平台需承担主体责任 建立违规处罚与生态治理机制 实施从功能限制到永久封禁的梯度处罚[4] - 平台应建立优质科普激励制度 推动医疗科普生态向专业化发展[4] 优质医疗科普实践案例 -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梁静通过短视频普及妇科健康知识 内容基于门诊病例且不售卖任何产品[8]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健自2018年创建科普公众号 累计发布1100个音频、120件漫画及250个短视频 另出版7本科普书籍[7] -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申传安主编《烧伤预防》科普书籍 致力于烧伤预防知识传播[8] 医疗科普内容规范要求 - 平台需分类核查账号资质 区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学院校人员等类型 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内容[11] - 必须严格标注信息来源 要求自媒体对内容真实性与科学性负责[11] - 严禁以健康养生知识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广告[11] - 坚决清理借两性健康传播色情内容、利用AI编造涉医文案、编造健康故事售药等违法违规信息[12] 行业专业化发展方向 - 医疗科普需基于权威指南和临床证据 杜绝虚假夸大内容[10] - 医生应立足自身专业领域开展科普 避免跨专业缺乏公信力[9] - 科普目的应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而非吸引流量或违规变现[9] - 需增加权威专业健康知识供给 以多样亲民形式传达给公众[5]
书评的丧钟为谁而鸣
虎嗅· 2025-09-04 12:44
美联社停止书评业务 - 美联社宣布停止刊发书评栏目 原因在于书评受众相对较少 无法维持规划、协调、撰写和编辑所需的时间[1] - 未来将以故事形式报道书籍 包括热门作者简介、争议书籍报道和出版行业八卦新闻[1] 传统媒体书评衰退趋势 - 《纽约时报》重组文化编辑部 将剧评、电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评论人员重新分配 计划扩展超越传统评论的报道形式[2] - 全球报纸发行收入在2019年至2023年间下降约15% 广告收入下降近30%[12] - 中国书评媒体从2014年陷入困境 《文汇读书周报》停刊并入《文汇报》 《北京青年报·青阅读》减版[11] - 全国刊发书评的大众媒体平台从鼎盛时期超过30家大幅减少[11] 书评内容质量变化 - 书评普遍停留在作者生平介绍和作品内容概述层面 缺乏文本分析和审美形式评论[13] - 书评家倾向于不为不喜欢的书籍写评 而非公开批评 导致批评力度不足[14] - 出版社赠书给书评家时 缺乏利益相关声明机制影响评论可信度[14] 社交媒体书评崛起 - 亚马逊允许任何购书者发表评论 使小众类型和自出版作品获得关注[6] - Goodreads通过社交网络打造爱书人社区 改变书评形态[6] - BookTubers制作书评视频 Bookstagram和BookTok等标签让特定图书获得即时关注[6] - 小红书成为出版行业重要营销阵地 出版机构将一半精力投入小红书推广[16] - 小红书博主基础费用为每条笔记200-500元 按互动量叠加稿费 每500个赞增加100元 封顶1000元[16] 读者行为变化 - 读者习惯于短阅读和海量繁杂信息 系统性、专业性阅读需求减少[13] - 短视频淹没专注力 读者更倾向通过视频了解书籍而非阅读文章[13] - 社交媒体书评带来评论民主化 每个人都能发表看法 权力不再局限于文化精英[17][23] 传统书评价值 - 书评帮助读者找到改变心情或生活的书籍 鼓励新晋作家创作 激发出版商信心[25] - 严肃批评对探索小说美学、语言魅力和主题至关重要 培养逻辑感和系统思考能力[24] - 书评在维护文学深度和文化价值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尽管影响力相对较小且难以吸引网络流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