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选消费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证券时报:政策红利打开空间 中长期资金“压舱石”效应凸显
证券时报· 2025-09-05 07:21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 长期机构投资者,其权益投资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收益需求及行业基本面密切相关。上半年保 险资金增持股市核心驱动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复苏预期强化,企业盈利逐步修复,叠加政策 端"活跃资本市场""稳增长"等举措落地,市场对权益资产长期回报预期改善;二是无风险利率下行,固 收类资产收益承压,权益市场的高收益弹性成为保险资金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三是政策鼓励长期 资金布局权益投资,政策红利为保险资金增配权益类资产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保险公司重仓流通股来看,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险资重仓流通股734只,市值合 计1.57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增持建筑、可选消费零售、造纸与包装、交通运输、钢铁等多个行业,增持 市值增幅超3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吴晓璐 随着A股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进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保 险资金、外资等中长期资金为市场注入"源头活 ...
政策红利打开空间 中长期资金“压舱石”效应凸显
证券日报· 2025-09-04 00:59
随着A股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进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保 险资金、外资等中长期资金为市场注入"源头活水",助力形成"长线长投"的市场生态。另外,今年以 来,新成立权益类公募基金数量明显增多,超过七成为指数基金。中长期资金"压舱石"效应凸显。 政策红利提供制度保障 今年1月份,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 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五大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比重,通过建立长 周期考核机制,提升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比例与稳定性。7月份,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 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 核机制。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持有股票账面余额为3.07万亿元,较去年年底 增长6406.13亿元,增幅26.38%。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 长期机构投资者,其权益投资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收益需求及行业基本面密切相关。上半年保 险资金增持股市核心驱 ...
“重估牛”系列之港股资金面:8月W4港股资金:南向流入互联网,外资加码硬科技
长江证券· 2025-09-01 21:13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25日至29日港股市场呈现分化走势,恒生指数回调1.0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47%,主要受权重股业绩拖累及人工智能政策利好影响 [5] - 南向资金当周净流入146.23亿港元,重点布局互联网相关板块(可选消费零售、软件服务等),外资则加仓半导体、医药生物等硬科技领域 [2][6] - 全月(8月1日至29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104.23亿港元,持续聚焦非银金融和科技板块,外资虽整体净流出但重点增持医药生物和汽车产业链 [7]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港股行业表现分化:香港材料、日常消费领涨,金融板块领跌,主要因部分权重股业绩不及预期及金融地产板块走弱 [5] - 政策催化科技板块: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科技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带动港股科技股上涨 [5] - 市场指标特征:AH股溢价处于2013年以来均值附近,恒指波幅指数在3年低位波动,南向资金近30日净流入呈上升趋势 [12][20] 南向资金流向分析 - 周度流向(8月25-29日):净流入前五行业为可选消费零售(67.74亿港元)、非银金融(43.74亿港元)、传媒(32.92亿港元)、软件服务(29.71亿港元)、有色金属(21.41亿港元),合计195.52亿港元 [2][6] - 主要流出领域:硬件设备(-26.69亿港元)、半导体(-18.62亿港元)、石油石化(-17.85亿港元) [29] - 月度流向(8月1-29日):非银金融(253.19亿港元)、软件服务(215.96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182.72亿港元)为前三大流入行业,全月净流入1104.23亿港元 [7] - 持仓占比变化:传媒、有色金属、家电Ⅱ等行业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显著 [29][33] 外资机构资金动向 - 周度流向(8月25-29日):外资中介机构净流入21.25亿港元,重点增持半导体(18.07亿港元)、医药生物(17.44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16.21亿港元) [6] - 主要流出领域:传媒(-20.03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16.34亿港元) [36] - 月度流向(8月1-29日):外资整体净流出217.17亿港元,但重点增持医药生物(153.13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88.37亿港元)、有色金属(75.86亿港元) [7] - 持仓集中度:外资在友邦保险、康师傅控股等个股持仓占比超90% [41][60] 行业配置对比 - 南向与外资偏好差异:南向持续加仓互联网消费及金融板块,外资更聚焦硬科技(半导体、医药)及先进制造(汽车产业链) [6][7][36] - 持仓结构变化:南向资金在煤炭Ⅱ、汽车与非银金融板块持仓占比提升,外资则在医疗设备、日常消费零售领域增持明显 [44][49][59]
行情切换一触即发,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开启轮动行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3:47
新消费板块行情与业绩预期 - 二季度增量资金进入新消费板块推升上涨行情 但部分高成长标的二季报业绩低于预期 板块调整后逐步企稳 [1] - 头部企业维持较为稳定的高增速 消费大盘有望触底回升 新消费相对增速优势叠加财年估值切换有望迎来新一轮行情 [1] 传统消费行业表现与估值 - 8月以来大消费赛道行业涨幅分别为:汽车12.05% 家用电器9.37% 轻工制造8.4% 美容护理7.5% 商业贸易7.44% 农林牧渔7.38% 食品饮料7.11% 社会服务6.9% 纺织服装5.93% 除汽车外均落后于沪深300的9.66% [1] - 行业估值分位:汽车79.06% 家用电器39.29% 轻工制造75.06% 美容护理59.51% 商业贸易89.37% 农林牧渔12.11% 食品饮料11.8% 社会服务46.13% 纺织服装61.31% [1] - 食品饮料 农林牧渔 家用电器 社会服务处估值中枢以下 2025E盈利预期增速分别为8.64% 22.26% 13.92% 45.35% 估值分位与业绩增速具备配置性价比 [1] 消费主题ETF产品 - 港股消费ETF(513230)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覆盖港股通内50只消费主题证券 行业分布为可选消费零售27% 汽车与零配件13.4% 食品饮料6% 消费者服务5.7% 家电4.9% [2] - 食品饮料ETF(515170)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指数 权重集中于白酒56.8% 乳制品14.1% 调味发酵品9.9%等估值低位方向 [2]
复牌狂飙 涨超54%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20:00
香港股市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490.77点至25829.91点,涨幅1.94% [2][3]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77.41点至5825.09点,涨幅3.14% [2][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68.07点至9248.0点,涨幅1.85% [2][3] - 市场成交额达3696.98亿港元,较前一交易日2855.84亿港元显著放大 [2]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72只上涨,12只下跌 [3] 行业指数表现 - 原材料业指数上涨4.4% [5] - 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指数上涨3.4% [5] - 资讯科技业指数上涨2.5% [5] - 有色金属行业指数上涨4.8% [5] - 可选消费零售行业指数上涨4.1% [5] 个股表现 - 紫金矿业涨6.38%至24.340港元,成交额19.37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75.17% [3][4] - 百度集团-SW涨6.25%至91.000港元,成交额20.99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10.04% [3][4] - 网易-S涨6.04%至217.600港元,成交额21.37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60.01% [3][4] - 阿里巴巴-W涨5.51%至124.500港元,成交额201.76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53.63% [4] - 快手-W涨5.14%至78.750港元,成交额45.04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90.45% [4] -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中27只上涨,3只下跌 [4] 东风集团股份资本运作 - 复牌后股价涨54.10%至9.20港元/股,最高涨幅达69.18% [7][8] - 旗下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同时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 [8] - 美股ADR当日大涨87.69%至61美元 [8] - 该运作被视为央企创新资本运作的教科书级案例 [8] 汽车板块表现 - 蔚来大涨15.17% [10][11] - 华晨中国涨10.34% [10][11] - 庆铃汽车股份涨10.26% [10][11] - 广汽集团大涨8.45% [10][11] - 北京汽车涨6.28% [11] - 理想汽车-W涨2.38% [11] - 比亚迪股份涨1.31% [11] 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 - 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26.2万辆,环比下降5.0%,同比增长27.3% [12] - 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19.5万辆,同比增长25.4% [12] - 新能源商用车销售6.7万辆,同比增长74.9% [12] - 市场渗透率达到48.7% [12] - 辅助智驾功能搭载率不断提升,舱驾融合对高性能芯片需求大幅增长 [16]
复牌狂飙,涨超54%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19:52
香港股市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94%至25829.91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14%至5825.09点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85%至9248.0点 [2] - 市场成交额达3696.98亿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2855.84亿港元显著放大 [2]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72只上涨12只下跌 紫金矿业涨6.38% 百度集团涨6.25% 网易涨6.04%领涨蓝筹 [3] -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27只上涨3只下跌 蔚来大涨15.2% ASMPT上涨7.6% 百度集团-SW上涨6.3% [3] 行业指数表现 - 原材料业指数上涨4.4% 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指数上涨3.4% 资讯科技业指数上涨2.5% [3] - 有色金属行业指数上涨4.8% 可选消费零售行业指数上涨4.1% [3] 东风集团股份复牌表现 - 复牌后股价最高涨幅达69.18% 全天收于9.20港元/股 涨幅54.10% [4][5] - 公司披露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 同时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 [5] - 美股ADR当日大涨87.69%至61美元 [5] - 分析人士称此为央企创新资本运作的教科书级案例 岚图汽车代表汽车央企转型新能源赛道的重要布局 [5] 汽车板块整体走势 - 蔚来大涨15.17% 华晨中国涨10.34% 庆铃汽车股份涨10.26% 广汽集团大涨8.45% [6] - 科轩动力控股涨8.24% 北京汽车涨6.28% 理想汽车-W涨2.38% 新吉奥房车涨1.74% 比亚迪股份涨1.31% 雅迪控股涨1.28% [7] 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 - 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26.2万辆 环比下降5.0% 同比增长27.3% 渗透率达48.7% [8] - 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19.5万辆 同比增长25.4% 新能源商用车销售6.7万辆 同比增长74.9% [8]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 辅助智驾功能搭载率持续提升 得益于技术跃进式提升和成本降低 [11] - 舱驾融合对高性能高可靠性芯片需求大幅增长 [11]
8月W3港股资金:南向流入非银软件,外资流
长江证券· 2025-08-25 17:17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18日至22日港股市场整体上涨,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外资机构则呈现净流出态势,双方在行业配置上出现显著分化 [6][7][8] - 南向资金重点增持非银金融、软件服务等科技及成长板块,外资则偏好日常消费、医药生物等防御性行业 [2][7][8] - 市场上涨动力主要来自技术突破(如DeepSeek-V3.1模型发布)和龙头公司业绩超预期(如老铺黄金、泡泡玛特) [6]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18日至22日恒生指数上涨0.27%,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9% [6] - 香港可选消费、信息技术、日常消费等行业领涨,材料行业领跌 [6] - 创业板指和恒生指数自年内低点涨幅分别达40.23%和33.89%,表现强于其他主要指数 [6][24] 南向资金流向(8月18日至21日) - 南向资金净流入306.13亿港元,前五大流入行业为非银金融(85.1亿港元)、软件服务(62.8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30.69亿港元)、医药生物(30.69亿港元)、硬件设备(28.85亿港元) [2][7] - 前五大行业合计净流入238.11亿港元,占整体流入比例的77.8% [2][7] - 主要流出行业为煤炭Ⅱ(-3.93亿港元)、消费者服务(-3.89亿港元)、纺织服装Ⅱ(-2.75亿港元) [34] 外资机构流向(8月18日至21日) - 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145.99亿港元 [7] - 前五大流入行业为日常消费零售(73.52亿港元)、医疗设备与服务(31.31亿港元)、电气设备(7.19亿港元)、消费者服务(5.71亿港元)、纺织服装Ⅱ(3.82亿港元) [7][40] - 前五大行业合计净流入121.55亿港元 [7] - 主要流出行业为非银金融(-61.11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47.58亿港元)、银行(-37.56亿港元) [40] 南向资金月度流向(8月1日至21日) -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38.42亿港元 [8] - 前五大流入行业为非银金融(182.92亿港元)、软件服务(142.04亿港元)、硬件设备(103.03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102.07亿港元)、医药生物(73.5亿港元) [8] - 前五大行业合计净流入603.55亿港元,占整体流入比例的72.0% [8] - 主要流出行业为电信服务(-18.26亿港元)、电气设备(-10.59亿港元) [8] 外资机构月度流向(8月1日至21日) - 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95.31亿港元 [8] - 前五大流入行业为医药生物(75.43亿港元)、有色金属(73.55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71.26亿港元)、日常消费零售(66.29亿港元)、软件服务(55.22亿港元) [8][58] - 前五大行业合计净流入341.74亿港元 [8] - 主要流出行业为非银金融(-121.22亿港元)、硬件设备(-106.72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105.89亿港元) [58] 市场技术指标 - 沪港AH股溢价指数处于2013年以来均值附近 [13][14] - 恒指波幅指数在3年来低位波动 [15][16] - 南向资金近30日净流入持续上升 [17][18] - 香港银行市场流动资金总结余出现回落 [22] 个股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持仓占比最高的个股包括中国电信(74.7%)、绿色动力环保(70.0%)、中国神华(68.1%) [39][54] - 外资机构持仓占比最高的个股包括友邦保险(94.9%)、康师傅控股(93.6%)、统一企业中国(90.7%) [45][65]
国际地缘冲突再起,港股避险情绪升温
银河证券· 2025-06-15 19:40
核心观点 - 本周(6月9日至6月13日)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下跌,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行业表现分化,流动性有所上升,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 [2][4] - 中美贸易关系向好,但以伊冲突使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市场加大对美联储降息押注,国内5月社融增量同比多增,出口有韧性但通胀延续下降 [2][41][43] - 建议关注港股高分红、外贸、创新药和新消费龙头等板块 [2][44]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本周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下跌,因6月13日以伊冲突爆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原油暴涨,黄金等避险资产拉升,全球股市下挫,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恒生指数涨0.42%,恒生科技指数跌0.8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30% [2][4] - 港股行业层面,8个行业上涨、3个行业下跌,医疗保健、材料、能源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可选消费、日常消费、信息技术行业指数跌幅居前 [2] - 二级行业中,耐用消费品、医药生物等涨幅居前,汽车与零配件、家电等跌幅居前 [2] 资金流动 - 情绪指标上,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2541.95亿港元,较上周上升502.24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为278.09亿港元,较上周上升27.45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日均值为10.91%,较上周下降1.51个百分点 [17] - 流动性指标上,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54.57亿港元,较上周上升5.29亿港元,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美团-W、比亚迪股份等,大幅净卖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等 [17]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截至6月13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6倍、1.11倍,较上周五分别下跌0.03%、上涨0.65%,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72%、74%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20.02倍、2.88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8%、57%分位数水平 [2][19] - 6月13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行10BP至4.41%,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5.03%,为3年滚动均值 - 1.96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11%分位;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行1.07BP至1.644%,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9%,为均值(3年滚动) - 0.86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74%分位 [2][23][27] - 本周港股市场表现整体好于A股市场,截至6月13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下行3.69点至128.05,处于2014年以来36%分位数水平 [33] - 行业估值方面,截至6月13日,恒生综合行业估值分化较大,非必需性消费等5个行业PE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能源业、金融业等4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能源业、金融业股息率处于2019年以来70%分位数水平以上 [30]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中美贸易关系向好,但以伊冲突使短期内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国5月通胀低于预期,市场加大对美联储降息押注,预计今年降息两次 [2][41] - 国内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71亿元,受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拉动,5月中国出口保持韧性,但通胀延续下降趋势 [2][43] - 建议关注港股高分红板块(能源、金融、贵金属等)、受益于中美关税政策改善的外贸板块、政策利好的创新药板块和业绩增长弹性大的新消费龙头 [2][44]
策略研究周度报告:国际地缘冲突再起,港股避险情绪升温-20250615
银河证券· 2025-06-15 15:50
核心观点 - 国际地缘冲突使港股避险情绪升温,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建议关注高分红、外贸、创新药和新消费龙头等板块 [2]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6月9 - 13日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下跌,因6月13日以伊冲突爆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原油暴涨,黄金等避险资产拉升,全球股市下挫;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恒生指数涨0.42%,恒生科技指数跌0.8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30% [2][4] - 港股行业层面8个行业上涨、3个行业下跌,医疗保健、材料、能源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分别涨7.52%、5.91%、5.80%;可选消费、日常消费、信息技术行业指数跌幅居前,分别跌1.43%、0.69%、0.34%;二级行业中耐用消费品、医药生物等涨幅居前,汽车与零配件、家电等跌幅居前 [2] - 创新药获批上市进度加快、海外授权交易增多提振医药;消费行业因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调整,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名单调整,布鲁可、古茗、蜜雪集团被调入,新消费板块关注度提升带动相关个股估值上涨;外贸方面中美经贸磋商有新进展;金融板块优化科技型企业融资机制,允许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汽车行业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60天,加速资金周转但增加财务压力;科网股监管加强网络销售消费品召回监管 [12][13][14] 资金流动 - 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541.95亿港元,较上周升502.24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278.09亿港元,较上周升27.45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日均值10.91%,较上周降1.51个百分点 [2][17]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54.57亿港元,较上周升5.29亿港元;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美团 - W、比亚迪股份等,大幅净卖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 - W等 [17]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截至6月13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6倍、1.11倍,较上周五分别跌0.03%、涨0.65%,分别处2019年以来72%、74%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20.02倍、2.88倍,分别处2019年以来8%、57%分位数水平 [2][19] - 6月13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行10BP至4.41%,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5.03%,为3年滚动均值 - 1.96倍标准差,处2010年以来11%分位;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行1.07BP至1.644%,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9%,为均值(3年滚动) - 0.86倍标准差,处2010年以来74%分位 [2][23][27] - 行业估值方面,截至6月13日,恒生综合行业估值分化较大,非必需性消费等5个行业PE估值处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能源业、金融业等4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能源业、金融业股息率处2019年以来70%分位数水平以上 [30] - 本周港股市场表现整体好于A股市场,截至6月13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下行3.69点至128.05,处2014年以来36%分位数水平 [33]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中美贸易关系向好,但以色列和伊朗冲突使短期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国5月通胀低于预期,市场加大对美联储降息押注,预计今年降息两次;国内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多增,受政府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拉动,5月出口保持韧性,但通胀延续下降趋势 [2][41][43] - 建议关注高分红板块如能源、金融、贵金属等;受益于中美关税政策改善的外贸板块;政策利好的创新药板块和业绩增长弹性大的新消费龙头 [2][44]
盈利确认上行趋势 - 港股2024年年报点评
2025-05-07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媒体、消费者服务 公司:港股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4年港股整体业绩表现**:业绩增速延续回升趋势并确认上升势头,信息技术、金融与医疗保健板块盈利改善明显,日常消费及部分可选消费板块业绩增速边际回落[1][3] - **2024年港股营收表现**:营收增速继续筑底,全年营业收入增长1.2%,较上半年1.9%略有回落但下降幅度趋缓,显示探底趋势;A股全年和上半年营收累计同比分别为 -0.2%和 -0.5%,虽处负值区间但有所回升[5] - **2024年港股净利润表现**: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修复,全年累计同比增长9.8%,较上半年7.5%继续上行;下半年盈利加速上行,同比高达13.3%;A股全年及上半年归母净利累计增速分别为 -2.7%和 -3%,下半年仍维持负值区间[6] - **2024年港股盈利能力变化**:全年净资产收益率回升至7%,高于上半年的6.7%,显示企业盈利质量持续改善,但仍低于2016年以来均值10%左右,历史分位水平约为19%;2024年A股ROE为7.9%,趋势轻微下滑[7] - **影响2024年ROE变化的关键因素**:杜邦分析显示资产周转率是ROE上升主要原因,2024年全年净利率维持在4.8%与上半年持平,资产周转率提升至0.231次,杠杆率也略有提升[8][9] - **推动2024年港股盈利改善的主力板块**: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板块;信息技术板块受益AI技术突破,软件与服务子行业归母净利同比增长77.4%,技术硬件与设备子行业同比增长76.4%;金融板块保险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8%,多元金融子行业同比增长20.5%;医疗保健板块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盈利能力环比提升近20个百分点[1][10] - **面临增长压力的行业**:日常消费行业增长乏力,家庭与个人用品、食品零售ROE显著下降;可选消费零售子行业利润增速下降36个百分点;媒体、消费者服务利润增速分别下滑18、19个百分点左右[1][11] - **2025年港股盈利有望持续上行的支撑因素**:全球科技周期回升,AI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支撑信息技术板块表现;宏观政策发力传递稳增长信号,占比超60%的内地公司预期差显著修复空间大[4][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港股与A股披露规则差异:港交所仅规定港股上市公司披露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年度报告截止时间为每年4月30日;目前超95%港股上市公司已披露年报,按2024年上半年规模利润归母净利润计算的披露率达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