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书
icon
搜索文档
86.4%受访青年有过知识付费经历 音视频课程和订阅制会员受访青年买得最多
搜狐财经· 2025-11-06 10:45
行业渗透率与用户基础 - 知识付费在青年群体中渗透率极高,86.4%的受访青年有过知识付费经历 [1] - 用户年龄分布广泛,覆盖05后至80后,其中90后(26.0%)和95后(24.5%)是核心用户群体 [6] 主流产品类型 - 音视频课程是购买最多的知识付费产品,52.2%的受访青年购买过此类产品 [3] - 订阅制会员是第二大受欢迎的产品类型,49.9%的受访青年购买过 [3] - 其他重要产品类型包括电子书、专业报告等(40.9%)、线上直播与系列讲座(34.5%)以及付费问答与咨询(31.9%) [3] 用户消费水平 - 年度消费意愿集中在中低区间,41.6%的受访青年愿意每年花费101-500元 [4] - 24.2%的受访青年愿意花费501-1000元,23.8%的受访青年可接受100元及以下的花费 [4] - 高消费意愿用户占比较小,仅7.9%的受访青年愿意花费1001-3000元,2.5%愿意花费3000元以上 [4] 用户购买动机 - 个人兴趣爱好是首要购买动机,57.3%的受访青年出于此目的购买知识付费产品 [5] - 满足工作学业需求是第二大动机,占比53.7% [5] - 职业技能提升(49.9%)和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33.9%)也是重要驱动因素 [5] 行业驱动因素 - 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便利条件 [4] - 信息过剩导致用户希望通过付费筛选高质量内容,降低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 [5]
新华文轩(601811):管理、运营均稳健的出版龙头
新浪财经· 2025-10-12 08:29
行业概况 - 出版子板块高分红属性突出,在传媒板块中稳定性突出 [1] - 出版作为牌照行业,龙头公司毛利率整体在30%-40%之间,净利率为10%左右,ROE普遍在8%以上 [1] - 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清晰,每个省基本有1家或以上的出版集团,兼具出版、发行功能 [1] - 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业务是出版标的普遍的主营业务之一 [1] 板块估值驱动因素 - 2023年ChatGPT逻辑演绎中,市场共识是出版板块面临估值重估,出版公司的内容版权具有系统性、规整性,能作为数据语料库的重要来源,属于AI三要素中的结构化数据部分 [1] - 2024年市场偏好高分红板块,出版板块主要龙头的股息率在传媒板块中相对较高 [1]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是出版板块最大的六家龙头之一,管理与运营能力突出 [2] - 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经营,做好需求侧与供给侧管理,打造面向行业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并深化经营改革提高供给能力 [2] - 运营能力主要体现在培养业务新增长点,通过门店调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对冲外部风险,内容定制产品开发提升了部分细分品类市占率,并优化图书产品结构适配双减政策 [2] - 降本增效方面,推进物流印装设施智能化改造、采购与费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 [2] 公司业务板块 - 出版主业:公司旗下拥有15家出版传媒单位,涉及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品类 [2] - 阅读服务:在四川省有181家零售门店,并自建官网及云店、第三方电商平台、内容电商等渠道,提供图书、文创、电子书、有声书等产品,构建了多场景的线上线下阅读服务体系 [2] - 教育服务:公司旗下152家分公司组成教育服务网络覆盖四川省,总部与分公司分工明确 [2]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81亿元、17.79亿元、19.10亿元 [3] - 对应PE分别为11倍、10倍、10倍 [3]
由书市“圈粉”说读书(青年观)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年轻人阅读热情与现状 - 线下书市等实体活动展现出年轻人高涨的读书热情,例如“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人流如织,消费者购买意愿强烈[1] - 年轻人阅读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包括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场景覆盖通勤、深夜等不同时段[1] - 线上线下的社交化阅读成为新趋势,年轻人通过读书会、读书博主、电子阅读平台批注评论等方式结交书友[1] 阅读习惯面临的挑战 - 学习工作繁忙、难以抽空读书是青年阅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2] - 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或中途放弃,以及电子设备挤占阅读时间也是普遍问题[2] - 部分青年在读书时难以进行深度思考,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和效果[2] 促进阅读的举措与氛围 - 通过高校活动如“旧书新知·读书育人”、开学季赠书等方式在校园营造书香氛围[2] - 部分大学设立如图书馆“读者之星”评选、阅读类奖学金等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多读书[2] - 培养个人阅读习惯需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为自己留出静心读书和思考的时光[2]
中信出版:公司持续引进全球优质版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7 22:13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秉承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宗旨 锚定国际格局 商业文明 科技创新等议题[1] - 聚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全球商业领袖 科技前沿专家等头部思想源 持续引进全球优质版权[1] - 采用聚焦欧美 润泽亚洲 撒播丝路的多元化战略 助力中国出版走出去[1] 国际合作与版权输出 - 与全球上千家知名出版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1] - 向英国 美国 法国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意大利及东南亚 中东等40余个国家输出图书版权超过2600种[1] - 每年输出电子书 有声书 纸质书等各类版权400余种[1] 未来发展计划 - 积极探索文化贸易新模式[1] - 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1] - 完善数据治理体系[1]
除了“情怀”和咖啡,实体书店还可以如何绝地反击?
新京报· 2025-09-10 18:18
实体书店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出版物发行网点26.9万个,同比增长4.8% [1] - 全国出版物销售总额5240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696.3亿元,线下零售额占比三分之二 [1] - 新华书店系统数量占比仅1.5%,但销售额达1862.6亿元,占全国35.5% [1] - 独立书店面临电商平台和数字阅读的双重冲击,经营困难普遍存在 [1][5][7] 全球独立书店挑战 - 北美、欧洲、亚洲多国独立书店面临入不敷出困境 [3] - 1995年亚马逊入市导致美国独立书店数量锐减43% [7] - 电子阅读器推出加剧行业危机,但纸质书仍受读者青睐 [9] -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正在争夺用户阅读时间 [9] 美国独立书店复苏策略 - 2009-2018年美国独立书店数量增长49%,从1651家增至2470家 [12] - 2024年新增323家独立书店,同比增长33% [12] - 2025年美国书商协会会员达3281家,较2024年增长18% [12] - 通过3C模型实现差异化竞争:社区构建、内容策展和活动聚拢 [14][15][18] 核心竞争力构建 - 打造物理空间体验,提供无与伦比的线下探店体验 [15] - 建立本地社区纽带,成为"真实锚点"和"第三空间" [15][19] - 通过手写卡片、个性化推荐创造人情味互动 [16] - 举办讲座、签售会、读书小组等活动聚拢人气 [18] 运营模式创新 - 搭售餐饮、文创产品增加收入来源 [16][24] - 运营社交媒体增强社区纽带 [19] - 与其它业态共享空间减轻租金压力 [24] - 行业协会组织培训和政策游说支持行业发展 [24][25] 中国市场实践 - 2024年全国2280家实体书店每半月举办读书活动 [26] - 北京、成都等城市积极发展特色独立书店 [26] - "旧书新知"品牌活动促进二手书循环 [29] - 网红书店面临流量转化难题,需避免过度商业化 [27] 政策与行业支持 - 政府补贴房租可降低实体书店生存压力 [30] - 要求大型商场预留低租金文化空间 [30] - 行业协会推动反垄断调查和政策倡议 [25] - 建立非营利电商平台为独立书店提供线上渠道 [25] 未来发展方向 - 物理场所从负债转化为战略资产 [23] - 保持独立性而非国有化 [30] - 平衡图书主业与周边产品关系 [29] - 构建本地消费生态,避免社区"空心化" [29][30]
融合创新 构建数字出版新图景——写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开幕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8-28 07:39
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技术推动出版行业创新 电子书 有声书 数据库及沉浸式书本剧等新型阅读产品持续涌现[1] - 数智技术助力传统文化进行年轻态表达 为文明赓续提供更多可能性[1] - 数字阅读引领新风尚 阅读形式从纸质书扩展到电脑 手机 电子阅读器等多元平台[4] 重要行业活动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于8月28日至31日在郑州举办 设置六大展区包括中央部委所属出版单位 地方出版单位 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出版国际合作 数字出版互动体验及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展区[1] - 活动期间举办1场主论坛 4场分论坛和150多场现场活动[1] - 数博会与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同期举办 实现数字出版与全民阅读的深度融合[4] 区域发展动态 - 河南加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重点建设中原数字出版基地 动漫产业园及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洛阳分园区[2] - 大力培育融合出版示范企业 重点扶持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郑州大学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2] - 打造中国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 中小学劳动教育手工非遗传承出版融合平台 华夏手造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3] 技术创新应用 - 中州古籍出版社推出AR绘本《西游记:中国神怪图鉴》并打造XR沉浸式体验活动 探索出版+科技新路径[2] - 大会展示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 提供身临其境的殷商文化体验[5] - 《玄奘全集》数据库实现全文检索功能 展现数据智能化便利性[5] - 微缩文物博物馆通过裸眼技术实现文物复活视觉效果[5] 行业影响意义 - 数智技术为传统出版业注入新活力 使古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4] - 数字出版与全民阅读融合促进阅读方式多元化 扩大阅读群体与场景[4] - 推动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 加速全民阅读现实化进程[5]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阅读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8-27 06:3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数字阅读市场营收规模从2020年351.60亿元增长至2024年661.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7.11% [1] - 2024年市场营收较2023年567.02亿元增长近100亿元 [1]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从2020年4.94亿增至2024年6.7亿,5年累计增加1.76亿,增幅达35.63% [2] 用户结构与行为特征 - 2024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6%,78.7%通过手机阅读,38.5%选择听书,23.6%使用平板电脑阅读 [3][4] - 用户平均每天阅读时长2小时,通过14次启动应用完成阅读过程 [5] - Z世代与银发群体共同推动市场扩容,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阅读体验 [2][3] 技术驱动与阅读形态演变 - AI赋能数字阅读,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推荐书籍,提供AI辅助阅读功能 [5] - 阅读方式从集中连续深阅读转向碎片化、场景化阅读,移动阅读突破时空限制 [4][5] - 多模态融合成为趋势,包括语音朗读、视频讲书(占比5.7%)等形态 [4][13] IP衍生与营收结构变化 - 2024年大众阅读市场规模488.85亿元,占数字阅读总营收73.91% [7] - 网络文学IP衍生及周边服务成为增长主力,2024年新增各类改编授权约3万项 [7][8] - 广告及其他营收首次超越传统订阅收入,平台流量变现取得突破 [7][9] 企业战略与业务转型 - 掌阅科技2024年总营收25.83亿元,其中短剧等衍生业务收入7.76亿元,占比30.02%,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9] - 中文在线于2021年布局短剧赛道,业务从数字出版拓展至音频、影视等多形态内容 [9] - 行业从早期扩张进入深度转型期,平台积极调整运营思路开发IP衍生业务 [11] 行业挑战与生态构建 - 算法推荐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分散读者注意力,影响深度思考能力 [5][6] - 版权保护面临新挑战,2024年作品总量6307余万部(同比增长6.31%),但AI融梗、套路剧复刻等侵权判定难度大 [11] - 需平衡商业算法与人文价值,加强内容价值导向,避免流量绑架创作 [12][14] 未来发展趋势 - 沉浸式阅读场景体验将更加多元精细,包括VR阅读、AI眼镜等智能应用 [13][14] - 网络文学向多模态、视频化发展,微短剧改编2024年新增超1600部(同比增长81%) [8][9] - 行业将构建技术先进、体验丰富、覆盖广泛的全民阅读新生态,坚持"内容为王"核心 [13][14]
城记 | 从文创潮到“嘉年华” 从上海书展看文化消费的“热辣滚烫”
新华财经· 2025-08-21 22:23
上海书展表现 - 共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1] -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1] - 全市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 [1] - 全国371家出版单位携16万种图书参展 [1] 实体书店转型 - 新增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20家江浙沪皖品牌书店首次集体进驻 [2] - 实体书店探索"书店+咖啡"业态结合及同城速递服务 [2] - 书店通过文化特色实现差异化:安庆书店结合黄梅戏、黄山书店主打徽墨歙砚、杭州南宋书房推出宋韵文创 [3] - 实体书店从零售场域延伸至书展平台,与出版社、文创品牌形成联动 [3] - 杭州南宋书房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活动,采用"书籍+文创+活动"融合模式 [4] 数字阅读发展 - 电子书占比持续下降,有声阅读占比上升 [6] - 七猫2024年10月上线免费听书App,2025年4月推出短剧App [9] - 喜马拉雅与超220家出版社及150家网文平台合作,覆盖99%互联网热读书目有声版 [9] - 喜马拉雅音频大模型"珠峰AI"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9] - 实体书与数字阅读形成动态平衡关系,热门网络文学作品仍走向纸质出版 [5] 文创经济表现 - 2025年书展文创销售收入1017万元,较2024年近50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塞刺绣机车包"首发当日售罄 [10] - 上海中版图书公司日均文创销售额超万元 [11] - 七猫IP衍生策略延长作品生命周期,例如《第一瞳术师》实体书首印3.5万册 [11] 书展生态扩展 - 书展带动餐饮、零售、住宿、交通等消费约1.81亿元 [12] - 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56.8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39.07% [12] - 南京东路商圈日均客流63.5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3.95% [12] - 首次推出"阅界夜市",强化双主场与商圈联动 [12]
“Z世代”在读什么?
新华网· 2025-08-13 10:08
Z世代阅读群体规模与特征 - Z世代在中国拥有约2.6亿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3]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人 其中26-35岁用户为主力群体[3] - Z世代在阅文平台新增用户占比近40% 人均在读作品数从28部提升至31部[12] 阅读形式数字化变革 - 电子书与听书成为主流 38.5%成年国民通过听书进行阅读[14] - 微信读书平台Z世代月活用户达656万 占比46%[13] - 掌阅科技平台Z世代用户占比30% 日均使用时长120分钟[13] 阅读内容偏好特征 - 传统经典持续霸榜 《资治通鉴》单年评论量近1.5万条[5] - 政治经济类书籍升温 《置身事内》《乡土中国》等畅销[7] -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类书籍受青睐 《终身成长》《认知觉醒》占据畅销榜[7] - 历史类读物流行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等图文书受追捧[9] - 网络文学消费强劲 奇幻/现实生活/轻小说/科幻/历史为增速前五题材[12] 社交化阅读新形态 - 平台评论互动活跃 Z世代年度评论总数1.89亿条 总字数40.8亿[20] - 弹幕文化与读书搭子兴起 形成共情共景阅读体验[20] - 直播带货推动销售 00后直播买书消费额同比增长206%[21] 出版行业转型应对 - 番茄小说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 电子书数量同比增长60%[22] - 出版业从线性生产转向生态构建 智能技术融入全流程[24] - 大数据分析读者偏好 实现精准内容推送与个性化服务[24] 深阅读价值与挑战 - 深度阅读促进大脑神经元突触物理重构 提升知识系统性建构[26] - 学校推行每天阅读半小时机制 建立学生阅读长效机制[28]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兼容并蓄 载体变化不改变知识获取本质[29]
汉王科技股价回调1.41% 盘中振幅达7.59%
金融界· 2025-08-07 03:57
股价表现 - 8月6日收盘报26.6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38元 [1] - 当日股价波动明显 最高触及28.57元 最低探至26.52元 [1] - 全天成交435935手 成交金额11.93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541.51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资金净流入8046.22万元 [1] 公司概况 - 属于软件开发行业 业务涵盖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领域 [1] - 北京地区上市公司 在模式识别技术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1] - 产品线包括电子书 手写识别系统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