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辅食
搜索文档
英氏控股两度延期后上市“中止”,品质硬伤或成“拦路虎”?
搜狐财经· 2025-10-23 22:09
IPO进程受阻 - 公司向北交所提交中止审核申请并获批准,上市审查状态正式变更为“中止”,原因为招股说明书引用的财务报告有效期即将在2024年12月31日届满 [2] - 公司于2024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2025年6月递交北交所上市申请,计划募资3.34亿元 [6] - 北交所于2025年7月10日下发问询函,涉及5类13个问题,包括股权结构、募投项目、商标纠纷、代工模式、食品安全及财务真实性等核心风险 [6][9] - 公司两次延期回复北交所问询函,首次于8月6日申请延期20个交易日,第二次于9月4日申请延期至9月30日前提交 [10] - 根据2022年2月签署的对赌协议,公司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格IPO,否则投资方有权要求股份回购,目前剩余时间不足三个月 [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3.0亿元、17.6亿元、19.7亿元,同比增幅从35.7%放缓至12.3% [28]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2.20亿元、2.11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4.4% [28]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下降11.9% [29] -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5.18%、57.85%、57.46% [2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极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0.43%、0.52%、0.87% [29] - 2024年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占比高达69.7%,线下渠道仅占27.5% [29] 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 近期多位消费者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帖投诉,称在英氏婴儿米粉中发现“异物”甚至“米虫” [12][15]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英氏品牌的投诉条目已逾百条,涵盖米粉、磨牙棒、猪肝粉等多个品类,投诉内容集中在异物、霉变变质及包装问题 [21] - 公司客服回应称生产过程中有检测、异物拦截和筛网过滤,产品经历130℃以上高温且为充氮无氧状态,虫子无法存活,并将问题归因于天气热及产品开封后 [15] - 部分产品采用委托加工模式,其代工厂商曾出现产品质量及环保问题,如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曾被检出酸价不合格,佛山象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超标排放被罚款19万元 [35] 业务模式与市场竞争 - 公司主营婴童辅食和卫生用品,旗下有“英氏”辅食、“舒比奇”尿裤等品牌 [5] - 核心产品婴幼儿米粉、辅食粥及纸尿裤以自主生产为主,部分辅食、儿童食品等采用委托加工模式 [34] - 在2024年6·18大促中,公司表现抢眼,在天猫“婴童食品”品牌销售榜位列前三,在京东官方618米粉促销排行榜中多款产品包揽前六名中的四位 [32][33] - 婴幼儿辅食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品牌如贝因美2024年营收27.73亿元并扭亏为盈,合生元则出现亏损 [36] - 外资品牌如亨氏、嘉宝、小皮等凭借品牌优势占据一席之地,亨氏在消费者偏好中位列第一,新锐品牌如秋田满满迅速崛起 [37] - 全球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798.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2257.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9年将达到2921.3亿元人民币 [35] 募资用途与研发投入 - 此次IPO计划募资3.34亿元,其中约9400万元用于品牌推广,约7160万元用于产业基地创新中心 [31] - 分析人士指出公司过度依赖流量推广而忽视技术研发,研发投入不足将影响产品更新迭代和安全性提升 [30] - 公司回应称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且将用于提升自产能力,但未明确如何补齐与同行的研发差距 [31]
秋田满满刘幸鹏:三大举措助力婴幼儿食品安全提升
贝壳财经· 2025-09-30 16:21
行业概况与市场前景 - 婴幼儿配方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7%以上,显示出较好的食品安全水平及稳定性 [1] - 2024年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为559.1亿元,儿童食品市场规模约2140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合计可超过3000亿元 [2] - 新生代家长对“天然、健康、功能化”的追求催生出千亿婴童食品市场,各路资本纷纷入局,国产婴幼儿辅食品牌已逐步取代外资成为市场主导者 [2]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秋田满满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婴童食品品牌,据CIC灼识咨询统计,2024年其在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2] - 公司2025年销售规模有望突破15亿元,其胚芽米产品连续获得天猫品类销冠,2024年登母婴产业权势榜第二 [2] - 公司创新性地将中式饮食基因融入产品设计,钻研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婴童食品开发 [2] 行业面临的挑战 - 近年来因夸大宣传、信息误差导致的以讹传讹等舆情问题,给婴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1] - 网络时代放大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信息误差导致“以讹传讹”,情绪化传播让理性讨论被淹没,导致食品安全舆情高发、频发 [3] - 部分生产企业存在原料把关不严、工艺管控不到位的问题,部分销售端为追求利益夸大宣传食品功效甚至隐瞒产品缺陷 [3] 公司应对策略与举措 - 公司构建了覆盖原料、生产、运输的全链条管控体系,以应对食品安全类舆情危机并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1][4] - 在原料端严格筛选合作基地,原料需经过农残、重金属等多项检测,在生产端以“四好产品”为理念进行全链条管控 [4] - 公司坚守宣传底线,在产品宣传中如实标注配料表、营养成分,做到实事求是,并向家长解读必要营养强化剂的重要性 [4] - 公司积极响应网信办清朗行动,主动配合监管部门与权威媒体,在遇到食安舆情时第一时间开展自查,并建立公开检测报告、溯源信息的制度 [5] - 公司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治理,不盲目转发未经证实的内容,并希望进一步明确“正当维权”与“碰瓷式敲诈”的界限 [5]
秋田满满创始人刘幸鹏出席“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
搜狐财经· 2025-08-05 14:40
论坛背景与核心观点 -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于8月2日至3日在哈尔滨举行,其中“东方生活美学与创新风尚”智库论坛为核心活动,聚焦于东方生活美学和科技创新风尚如何激发消费创新 [1] - 论坛发布了“2025新科技·新制造·新消费”优秀创新案例,秋田满满作为婴幼儿辅食领域的领先品牌参与案例展示并发言 [1][5] 婴幼儿辅食行业洞察 - 2020年前,国内市场缺乏完全为中国宝宝饮食习惯定制的辅食产品,西式辅食占据主流但存在需求错配 [2] - 中式辅食的突围机会在于契合中国家庭的饮食习惯,例如早餐喜食馒头、粥,以及以稻米为主食 [2] 公司产品战略与研发 - 公司产品研发核心围绕“适合中国宝宝的饮食习惯及营养健康”展开,产品线已涵盖谷物类辅食、辅零食、佐餐辅食、营养补充品、辅食油/调味五大类别 [4] - 产品开发遵循“四好”原则:好原料、好配比、好品控、好滋味 [4] - 在原料层面,公司过去7年间实地考察了22省99城,构建了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原料溯源网络 [4] - 在营养配比方面,公司专注中国宝宝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联合发布《中国婴幼儿精细化辅食喂养指南》,打造分阶营养喂养体系 [4] 公司质量控制体系 -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品控规范,与国家副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机构深度合作,实施“三位一体”品控模式,覆盖现场审核、驻厂监督、产品送检 [5] - 以有机米粉产品为例,公司创新实施“三级农残防控体系”,在胚芽米、大米、米粉三个关键节点累计完成1920项农残检测,检测频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5]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于“健康、关爱、营养、专业”,致力于做好营养健康产品并履行更多社会责任 [5]
英氏控股IPO背后:重营销轻研发被质疑,代工模式暗藏隐患
北京商报· 2025-07-28 21:41
IPO申请与资金用途 - 英氏控股近期向北交所申请IPO被受理并收到问询函 计划募集资金3.34亿元 [2] - 募集资金用途包括7169.43万元用于产业基地创新中心建设 4820.32万元用于即食营养粥生产 9405.80万元用于品牌建设与推广 7281.49万元用于产线改造 4718.60万元用于数智化项目 [4] 市场竞争格局 - 婴幼儿辅食市场竞争激烈 国际品牌亨氏/嘉宝/小皮持续深耕 新锐品牌窝小芽/秋田满满/宝宝馋了依托线上渠道快速抢占份额 [3] - 跨赛道竞争者三只松鼠旗下"小鹿蓝蓝"2024年营收达7.9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3亿元/17.6亿元/19.7亿元 同比增速37.4%/35.7%/12.3% 增长明显放缓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1.2亿元/2.2亿元/2.1亿元 同比增速64.9%/87.7%/-4.4% 2024年出现负增长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4亿元(同比增长12.3%) 净利润8117万元(同比增长5.4%) [4] 业务构成 - 婴幼儿辅食业务占营收比重稳定在八成左右(2022-2024年分别为79.75%/82.35%/77.4%) 毛利率稳定在61% [6] - 其余营收由婴幼儿卫生用品/儿童食品/营养食品贡献 [6] 生产模式与质量风险 -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生产与委托代工相结合模式 自有产能仅覆盖婴儿米粉和卫生产品 [6] - 2021-2023年上半年代工模式收入分别达5.31亿元/6.96亿元/5.4亿元 收入占比56.31%/53.68%/63.53% [6] - 代工厂商曾出现质量问题:辽宁晟麦实业2021年4月产品被检出酸价不合格 佛山象尚食品2023年7月因排污超标被罚19万元 [7]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英氏"品牌投诉约144条 "舒比奇"品牌投诉23条 [7] 渠道与营销投入 - 线上渠道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2-2024年分别为64.16%/66.45%/69.69%) [10] - 销售费用率远高于行业平均(2022-2024年分别为35.04%/34.26%/36.53% 行业平均27.75%) [10] - 2024年销售费用达7.2亿元 其中电商平台推广费3亿元 平台使用费及佣金1.1亿元 [10] 研发投入状况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52.98万元/921.24万元/1714.83万元 研发费用率0.43%/0.52%/0.87% [10] - 研发费用率不足1% 低于同行2.03%的平均水平 [10] 专家观点 - 上市具有战略意义 有望强化产能建设/渠道下沉/品牌营销和研发投入 [5] - 高营销费用可能侵蚀利润空间 低研发投入导致产品创新滞后 缺乏技术壁垒 [11] - 过度依赖营销可能使品牌形象建立在"流量"而非"技术"基础上 [11]
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跟踪第二十一期(20250706):生育政策密集出台或将刺激行业发展,关注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标的
华源证券· 2025-07-07 17: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出台有望鼓励生育,刺激母婴行业发展;北交所消费服务股股价多数下跌,部分行业市盈率和市值有变化;多家公司有业务进展和合作协议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刺激母婴行业发展 - 国家“三孩”政策放开,各地出台育儿补贴等政策,预计出生人口或维持稳定,母婴人群年轻化刺激行业发展 [6] - 2024 年出生人口 954 万,自 2017 年以来首次回升,2018 - 2024 年母婴消费市场规模从稳步上升,2024 年达 76299 亿元,预计 2027 年达 89149 亿元 [3][9] 母婴行业细分领域情况 - 乳制品行业:2024 年市场零售规模约 5216.70 亿元,预计 2026 年达 5966.60 亿元;2024 年奶类产量因生鲜乳供需失衡下降,预计 2025 年达供需平衡;线上零售额占比增加,未来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趋势或深化;2021 - 2024 年生鲜乳平均价格下降 20.43%,乳企加强奶源控制 [16][20][21] - 婴幼儿辅食行业:全球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1798.6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2257.1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4.6%,2029 年有望增至 2921.3 亿元;中国市场 2024 年规模约 559.1 亿元,2019 - 202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8.9%,预计 2029 年达 817.5 亿元;我国渗透率低但市场规模处于第一梯队,2025 年规模有望超美国 [25][29] - 母婴连锁店行业:2024 年我国母婴门店连锁化率不及 50%,连锁门店数量和终端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8.5%和 9.1%,预计 2025 - 2029 年分别为 7.2%和 8.9%;线上销售占比从 2019 年的 26.9%增至 2024 年的 46.7%,预计 2029 年线上线下占比趋于均衡;2024 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母婴专卖店市场规模占比 65.5%,但连锁化率约 30%,低于一二线城市,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增长率高 [32][34][39] 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公司 - 已上市公司:骑士乳业主营生鲜乳等;无锡晶海主营支链氨基酸等 [44] - 拟上市企业:南方乳业主营各类乳制品;孕婴世界主营母婴连锁;英氏控股主营婴幼儿辅食等 [44] 北交所消费服务股情况 - 2025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4 日,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企业多数下跌,市值涨跌幅中值为 - 2.41%,7 家公司上涨,秋乐种业等位列涨跌幅前五;北证 50、沪深 300、科创 50、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 - 1.71%、+1.54%、- 0.35%、+1.50% [46] - 本周市盈率中值由 52.4X 升至 53.2X,总市值由 1216.82 亿元升至 1239.22 亿元,市值中值由 22.10 亿元降至 21.71 亿元 [48][52] 行业估值情况 - 泛消费产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73.7X 降至 70.6X,佳合科技等市值涨幅居前 [57] - 食品饮料和农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47.3X 降至 44.1X,秋乐种业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58] - 专业技术服务:市盈率 TTM 中值由 28.2X 降至 27.0X,国义招标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63] 公司公告情况 - 一致魔芋挖掘魔芋产业增量市场方向,通过技术升级等抢占高附加值赛道 [66] - 瑞华技术 5 万吨甲基苯乙烯装置开车成功,获发明专利 [67] - 龙竹科技与中林绿碳签订《竹基材料合作框架协议》,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67] - 欧福蛋业年产 150 吨食品级溶菌酶生产线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产品将出口 [67]
英氏控股IPO前分红近亿:销售费用率36%高同行,研发费用率不足1%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33
公司IPO及财务表现 - 英氏控股冲刺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西部证券 [2] - 2024年营收19.74亿元 同比增长12.29% 但归母净利润2.11亿元较2023年2.20亿元下滑 [2][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40亿元 同比增长12.29% 扣非净利润7889.23万元 同比增长4.73% [4]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55.18% 57.85% 57.46% 高于行业均值近15个百分点 [5] 业务结构及行业环境 - 婴幼儿辅食业务占比77.40% 卫生用品占比17.27% 儿童食品占比4.81% [4] - 婴幼儿辅食毛利率61.17% 卫生用品毛利率41.66% 与行业水平基本一致 [5] - 中国新生儿数量2022-2024年分别为956万 902万 954万 出生率从2016年13.57‰降至2023年6.39‰ [4] 分红及股权结构 - 2023-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6000万元 2025年4月再派发3400.08万元 [2][6][7] - 无控股股东 三位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52.02%股份 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至2027年 [8] 费用结构及募资用途 - 2024年销售费用7.21亿元 费用率36.53% 高于行业均值27.75% [9][10] - 平台推广费占销售费用41.60% 主要用于天猫 京东 抖音等电商推广 [9][10] - 研发费用率0.87% 远低于行业均值2.03% 2024年研发投入1714.83万元 [11] - 拟募资3.34亿元 其中9405.80万元用于品牌建设 7169.43万元用于创新中心建设 [9]
电商运营:2025个护家清市场消费数据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4-30 16:00
婴幼儿辅食行业概况 - 全球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从2019年到2024年持续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未来仍有上升空间 [1] - 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电商渠道成为推动市场扩张的主力,其占比在2019-2029年持续上升 [1] - 中国在全球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占比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将超越欧盟和日本,2029年可能超越美国 [1] - 中国婴幼儿辅食产品结构变化明显,主食类辅食占比下降,零食类和佐餐调味类占比上升 [1] - 中国婴幼儿辅食产能近5年有所增加,华东地区产能最高 [1] - 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发展受多种因素驱动,包括政策支持、采购及喂养方式进步、多样化产品需求、渗透率提升和生产技术升级 [1] -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为婴幼儿辅食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出海机会 [1] 个护家清行业概况 - 我国日用品规上零售额虽有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2022-2023年日化品线上渠道占比提升3.8%至47.7% [18][21] - 个护家清行业淘系平台销售趋势呈上升趋势,相关政策标准不断完善 [23][24] - 2025年3月个护家清行业品类销量分布显示,纸品/湿巾占据近四成份额,为行业主导品类 [25] - 消费者健康意识与生活水平提升,香薰用品、身体护理等品类增速高 [28] - 2025年Q1个护家清市场,低价格带产品销量大且增长稳健,高价格带虽基数小但增长迅猛 [31][32] 纸品/湿巾行业分析 - 中国纸浆产量持续增长,2020-2023年产量增速分别为10.8%、5.0%、2.7%和1.0% [38] - 纸品/湿巾线上销量递增,大促带动作用显著 [37][42] - 2025年3月生活用纸品类中,抽纸和卷筒纸占据主要份额但增速放缓,创新品类如悬挂式纸巾、生鲜专用吸水纸等显示出强劲增长 [39] - 消费者对纸品行业的评价集中于使用感受和购买决策,对产品质量和性价比高度重视 [45] - 囤货和居家场景的高声量表明纸品在家庭日常和应急储备中扮演关键角色 [45][50] -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大规格的纸品产品,电商平台上的商品包装热词如"大包装"、"整箱"等验证了这一点 [48][49]
全球及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蓝皮书
灼识咨询· 2025-04-23 17: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婴幼儿辅食行业在经济发展和育儿观念普及推动下规模将增长,中国市场增速领先且占比提升,未来发展方向与成熟市场趋同,行业法规标准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产能建设有必要性 [8][14][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婴幼儿辅食发展历程及政策标准分析 婴幼儿辅食定义及分类 - 婴幼儿辅食是6 - 36月龄婴幼儿除母乳和配方奶粉外的辅助食品,分主食、零食、佐餐调味三类,各有代表性产品 [7] 全球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1798.6亿元增至2024年2257.1亿元,CAGR约4.6%,预计2029年达2921.3亿元,CAGR为5.3%,渗透率从2019年15.6%升至2024年超20%,预计2029年达25.3% [8] 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 - 2024年规模约559.1亿元,2019 - 2024年CAGR为8.9%,预计2029年达817.5亿元,CAGR为7.9%,线上市场规模从2019年109.8亿元增至2024年226.4亿元,预计2029年达419.4亿元,中国市场在全球占比从2019年20.3%升至2024年24.8%,预计2029年达28.0% [10][12][14] 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婴幼儿辅食法规及标准 - 各国法规标准不断发展完善,中国法规体系接近全球领先水平,但在原料、营养成分等方面有细化空间,新国标修订将推动行业规范化和市场规模提升 [17][18][21] 中国婴幼儿辅食喂养习惯 - 中国消费习惯向成熟市场靠拢,注重品类均衡和产品多样化,青睐有机绿色和便携辅食,对果泥等其他辅食消费量预计提升 [23] 全球婴幼儿辅食重点市场分析 全球婴幼儿辅食重点市场规模及产能分析 - 中国市场规模增速领先,预计2025年超美国成全球第一,适龄儿童数量下降但产能提升,发展驱动力来自渗透率和客均消费金额提升,中国产能建设有必要性 [27][43][44] 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驱动因素及出海机会分析 - 政策支持全方位引导产业规范发展,采购及喂养方式向多品类、高端化、精细化转变,多样化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市场扩容 [60][64][65] 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美国嘉宝、日本和光堂与丘比分别在当地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份额,嘉宝产品注重趣味性和分阶,日本品牌推出符合亚洲饮食文化的主食类产品 [49][51][54]
秋田满满面粉有老鼠异物?品牌方否认生产线带入,代工模式受质疑
新京报· 2025-03-25 17:44
事件概述 - 有网友发布视频反映在“秋田满满”品牌面粉中发现疑似老鼠的异物,并拒绝了品牌方提出的3000元赔偿 [1][4] - 品牌方发布声明称其产品为自动化全封闭生产,已排除异物由生产线带入的可能,并已联系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1][4][5] 品牌方回应与措施 - 品牌方声明“软白营养低筋粉”经过高方筛、检查筛两道筛理工序,检查筛筛网孔径约为250微米,灌装口末端缝隙约为5毫米,故形态完整的异物不会进入产品中 [2] - 品牌方聘请专业虫鼠害服务机构,监控设备总计达619套,2024年服务期间捕获老鼠数为0只,排除工厂环节进入的可能性 [4] - 品牌方建议将异物送专业检测机构分析,并邀请用户实地考察工厂,但遭用户拒绝 [4][5] - 品牌方称已对恶意传播不实信息的账号取证,并委托律师团队追究法律责任 [3] 行业专家分析 - 粮油机械行业人士分析,面粉筛网孔径在100目—130目,从原料筛选到产品打包过程中混入老鼠的概率很低 [1][6] - 问题有可能发生在储运环节的包装破损 [1][6] - 生产过程中若混入老鼠会被压碎,除非做成分检测,否则看不到完整老鼠 [6] 公司业务与代工模式 - 秋田满满品牌旗下产品多采用代工模式,涉事面粉由山东省济宁市一家粮油公司生产 [1][7][8] - 公司旗下不同产品来自不同代工方,甚至出现多个品牌共用一个代工厂的现象 [8] - 公司2021年全渠道销售额突破1亿元,较2020年“双11”增长576%,2022年上半年辅食销售额同比增速为62.1%,市场份额接近8% [7] - 公司于2021年获得千万美元A轮融资,并由顺为资本领投,清流资本跟投,同年12月获得B轮融资 [7] 产品质量与标准问题 - 2023年2月,公司一款受委托生产的婴幼儿卡通面片因维生素A抽检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9] - 公司此次涉事产品“软白营养低筋粉”执行企业标准,而非婴幼儿食品国家标准(“婴标”),但电商页面有“宝贝营养面粉”等指向婴幼儿的宣传字样 [10] - 公司声称其企业标准部分指标(如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严于“婴标”,并参与多个婴童食品团体标准的制定 [10] 市场现状与产品销售 - 2022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34亿元,同比增长7.9%,2023年增长到553亿元 [8][9] - 截至发稿,涉事面粉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正常销售,售后按常规商品流程进行,超出“7天无理由”范围或已开封产品不支持退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