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技术

搜索文档
打造生物医药“数据引擎” 张江科学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启用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现场进行了浦东新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技术评审专家聘任。浦东新区数据局牵头建设"浦东数智发 展专家库",汇聚了"产学研"一线的行业专家、数据合规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 实战专家团队,为浦东新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 力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启动仪式还正式发布了《健康医疗可信数据空间技术规范》,为健 康医疗领域的数据安全与合规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标准和实践指南。 张江科学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以健康医疗数据为突破口,通过接入市级数据、汇聚区域数据、链接市 场数据,形成多元化的数据供给体系。实验室采用红区、黄区、绿区的严格分级管理,打造安全可控的 开发环境,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早期发现到上市后评估的全周期数据支撑。 在随后举行的企业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对浦东新区率先推进健康医疗等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制度机 制创新表示赞赏,纷纷表示将与实验室深入合作,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加速创新药械研发。多位企业专 家还为实验室发展献计献策,期待实验室加快多组学、体外实验、临床、病历以及科学文献等多源数据 的整合与关联;建议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提供完善的计算工具、运行环境和智能分 ...
推动数据技术产业应用 隐语开源社区将逐步覆盖六大技术路线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5:16
社区升级与战略扩展 - 隐语社区从"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升级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 覆盖隐私保护计算 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元件 数联网 区块链 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推动多技术融合 [2] - 升级后社区通过开源代码 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 为医疗 金融 城市治理 制造等领域提供一站式 可验证 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2] - 社区由蚂蚁密算 中电数据产业集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为技术公司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 [3] 技术能力与性能提升 - 社区聚合数据流通全栈技术 根据区域或行业需求灵活组合 提供更高计算性能 支持更多计算类型 解决传统沙箱无法抵御运维方窃取数据等行业难题 [3] - 技术方案致力于实现更高性能 更强安全 更低成本 推动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 [3] - 蚂蚁集团自2016年投入隐私计算研发 能力涵盖全栈可信技术 多方安全计算 联邦学习 同态加密 差分隐私 机密计算等全谱技术域 在可信密态计算 分布式平台 高性能算法领域取得突破 [4] 开源生态与产业落地 - 蚂蚁集团可信隐私计算核心技术自2022年7月起全部开源 隐语社区链接全球超20000名开发者 7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 6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 [4] - 产业落地在普惠金融 新能源车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支持杭州市密态计算中心 江西省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平台等公共数据开发项目 [4] - 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领域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700件居全球首位 牵头或参与国内外标准超过80项 主导11项国际标准 [4] 行业挑战与社区目标 - 数据可信流通面临"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技术实现不统一 不透明 规模化流通卡在最后一公里) 标准难(标准修订周期长 颗粒度粗 难以映射技术实现场景) 应用门槛高(技术难转化为易用生产工具) [2] - 社区以开源开放方式降低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应用门槛 落实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 赋能关键领域并促进数据产业发展 [3]
全国数据资源摸底:六省份数据产量占近六成,这三个行业最多|言叶知新
第一财经· 2025-05-08 19:40
数据资源总体情况 -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突破50ZB [2] - 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175EFLOPS [2] - 智能网联汽车、大模型等智能化应用数据量占比超四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领域数据增速超30% [2] 人工智能与数据资源 - 用于开发、训练和推理的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增速分别达51.43%、29.28% [3] - 全国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提升至32%,中央企业智能算力占比40.22%,数据技术企业智能算力占比43.63% [3] - 企业利用大模型数量同比增长超37%,应用比例提升至约10%,大模型可降低非结构化数据加工成本 [3] - 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增速达27.4%,企业用于AI的数据量占存储量约7% [4] 区域与行业数据分布 -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六省数据生产量占全国57.45% [8] - 东部地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北京、上海企业AI投入水平全国前二,浙江应用大模型企业比例全国第一 [1][8] - 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数据生产总量前三,金融、采矿、交通物流企业平均数据生产量前三 [9] - 交通物流、电力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达78.24%、75.8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 - 江苏、广东企业数字化投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1倍 [9] 数据技术发展趋势 - 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从1000亿增至10万亿级,1年增长100倍 [7] - 全球新公开生成式AI专利中中国占比61.5% [7] - 数据资源流通利用进入加速期,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数据将高速增长 [9] - 数据治理、标注、智能相关企业迎发展机遇期,信息服务商加速向数据运营服务商转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