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系统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第一省会” 何以实现“关键一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00:48
 广州市未来产业规划 - 广州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聚焦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六大方向及"X"个潜力赛道[1] - 计划建成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1] - 到2029年目标建成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到2035年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3] - 当前广州未来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超2000家[3] - 将推行"观察期""包容期""沙盒监管"等新型监管举措,为创新留足试错空间[1]   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发展 - 广州正加快智能无人系统在未来出行和工程制造等领域场景化集成应用[2] - 支持南沙区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支持番禺区建设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2]   区域经济发展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49322.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5.2%,第三产业增长6.0%[4] - 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70.5亿元,同比增长5.8%[4]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 - 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共3482家,2025年复核通过企业共3916家[13] - 深圳以347家新入选企业领跑全国,占总数的9.97%,北京250家,上海215家,宁波92家,重庆44家[14] - 深圳新入选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达213家,占比6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5家,批发和零售业50家[14]   最低工资标准 - 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2740元居全国首位,北京小时最低工资标准27.7元为全国最高[9] - 北京月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2540元,天津2510元,广东2500元(其中深圳2520元)[11]
 “第一省会”,何以实现“关键一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00:12
 广州市未来产业规划 - 广州市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聚焦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六大方向及"X"个潜力赛道,打造"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计划到2029年建成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并建成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 [1][3] - 当前广州未来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超2000家,目标到2035年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实现"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城市强"的跃升 [3] - 将推行"观察期""包容期""沙盒监管"等新型监管举措,为创新提供"试错空间" [1]   区域经济发展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9322.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8.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966.4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7.1亿元增长6.0% [4] - 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70.5亿元,同比增长5.8% [4] - 广州市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目标迈向"4万亿俱乐部",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 [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 - 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共3482家,2025年复核通过企业共3916家,总数达7398家 [13] - 深圳市第七批"小巨人"企业数达347家,占总数的9.97%,领跑全国,北京250家,上海215家,宁波92家,重庆44家 [14] - 深圳市347家新入选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数量达213家,占比6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5家,批发和零售业50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1家 [15][17]   最低工资标准 - 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上海以2740元居首,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北京以27.7元为全国最高 [9] - 广东省月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为2500元,深圳市为25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为23.7元 [11]
 聚焦“6+X”未来产业 广州将建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
 南方都市报· 2025-10-21 23:27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广州市构建“6+X”未来产业赛道体系和六维发展框架,推动产业聚势成链[1] - 政策目标为到2029年建成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1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并培育1000家引领型企业和万家新星企业[1]   核心未来产业领域 - 六大核心产业包括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1] - 智能无人系统领域依托亿航智能、文远知行、广汽埃安等全球领军企业,面向未来出行和无人工厂场景打造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7] - 具身智能领域以琶洲人工智能集聚区为承载,依托小鹏、广汽机器人的自研能力以及里工、高擎的产业化能力,聚焦智能制造和康养服务场景[7] - 细胞与基因领域依托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平台,推动基因治疗、靶向递送等前沿技术临床转化[7] -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领域聚焦6G通感算一体化和量子通信优势,打造超级无线宽带等五大场景[7] - 前沿新材料领域依托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及金发科技等17家上市企业,布局超导、新能源与电子信息、生物医用与智能制造等高端材料体系[7] - 深海深空领域凭借“梦想号”万米钻探船、中科宇航商业火箭、海格通信北斗导航等,推动深海机器人、海洋牧场、可回收火箭、卫星数据服务商业化[7]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 广州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遴选颠覆性技术项目[4] - 以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4] - 探索“港澳成果+广州转化”模式,依托广州实验室、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大湾区科学论坛,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4] - 计划建成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和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7]   应用场景开放 - 鼓励政府机构、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打造首试首用示范场景[6] - 构建“场景挖掘—场景策划—场景发布—场景对接”全流程机制,计划建成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7]   金融与政策支持 - 广州市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规定,对投向未来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在基础补偿比例上额外提高15个百分点[5] - 推行“观察期”、“包容期”、“沙盒监管”等新型监管举措,为创新留足试错空间[5] - 探索细胞基因领域地方立法,支持“10+n”医疗签证等试点工作[5]   空间布局与企业培育 - 规划建设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打造南沙全空间无人体系、琶洲具身智能创新谷等特色集聚区[5] -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实现产业规模倍数级增长[5]
 广州公布未来产业新图谱 布局六大核心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0:30
 产业发展体系 - 广州市构建“6大核心产业+X个潜力赛道”的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1] - 布局的六大核心产业包括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 [1]   发展框架与路径 - 提出“动态监测—技术策源—场景牵引—生态培育—开放协同—治理创新”的发展框架 [1] - 强化技术策源与成果转化,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技术攻关 [1] - 构建“3371”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即三大方向、三个端口、七大平台、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 [1]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 计划建成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 [1] - 规划建设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探索“公共空间+市场化运营”孵化机制 [2]   企业培育与产业现状 -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标实现产业规模倍数级增长 [2] - 当前广州市未来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超2000家、科研机构超18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超40个 [2]
 广州:全市未来产业相关企业超2000家
 新浪财经· 2025-10-21 16:06
 企业生态与人才基础 - 广州拥有全球独角兽企业24家,位居全国第4 [1] -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7000家,较上一年增长7.3%,占全市高企总量51% [1] - “广聚英才”工程与“三航”计划支持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与8500名青年博士留穗创新创业 [1] - 全市未来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超2000家,科研机构超18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超40个 [1]   智能无人系统领域 - 依托亿航智能、文远知行、广汽埃安等全球领军企业构筑先发优势 [1] - 面向未来出行、无人工厂两大场景,打造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 [1]   具身智能领域 - 以琶洲人工智能集聚区为承载,以小鹏、广汽机器人的自研能力为突破 [1] - 以里工、高擎的产业化能力为支撑,加强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整机研发的全产业链布局 [1] - 加快在智能制造、康养服务等场景规模化落地 [1]   细胞与基因领域 - 依托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平台 [1] - 发挥人源器官培育、TCR-T疗法、活体器官移植等领先成果优势 [1] - 推动基因治疗、靶向递送等前沿技术临床转化 [1]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领域 - 聚焦6G通感算一体化和量子通信优势 [1] - 打造超级无线宽带等五大场景 [1]   前沿新材料领域 - 依托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金发科技等17家上市企业梯队 [1] - 布局超导、新能源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等高端核心材料体系 [1] - 抢占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未来健康等产业领域竞争优势 [1]   深海深空领域 - 凭借“梦想号”万米钻探船、中科宇航商业火箭、海格通信北斗导航等拳头重器 [1] - 推动深海机器人、海洋牧场、可回收火箭、卫星数据服务等商业化发展 [1]
 煤城”变“智城
 金融时报· 2025-08-19 10:39
 城市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 辽宁阜新从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智能无人系统产业集聚地 涵盖无人机生产 飞行试验 培训 无人车 矿山机器人和智能雷达等高科技领域 [1] - 海州露天矿排矸区改造为航空航天小镇 实现产业"无中生有"的突破性发展 [1]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分行建立内外部协调机制 制定《阜新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融资工作方案》 创新"心联新"三级督导工作机制 [2] - 联合市科技局建立《阜新市科技型企业名录(2025)》 建成全省首个"企业创新积分量化平台" 实现线下政策宣讲与线上平台结合的精准服务模式 [2] - 金融机构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 加强"再贷款+科贷通""再贴现+科票通"专项额度应用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扩大抵质押范围 [2]   金融产品创新与落地成效 - 5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3.24亿元贷款 阜新银行科技支行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邮储银行阜新分行通过专项对接活动实现放款6.74亿元 服务客户2077户 [3] - 农行和交行创新推出"科技e贷""速保贷""辽科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3]   科技贷款增长与产业成效 - 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达56.07亿元 占全市贷款总额5.15% 较年初增长15.21亿元 [3] - 科技贷款同比增速17.1% 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近17个百分点 [3] - 工行阜新分行通过政银企对接为某科技企业发放500万元线上普惠贷款 该企业拥有31件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1]
 北航杭研院入选浙江首批概念验证中心
 杭州日报· 2025-08-13 10:44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 浙江省科技厅公布首批22家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布局清单 智能无人系统概念验证中心入选[3] - 中心采用场景驱动模式 聚焦低空经济与具身智能领域成果转化[3] - 累计入库项目76个 形成样品/产品63项 培育企业36家 企业融资总额超1.5亿元[6]   技术验证成果 - 无人机反制系统实现多模态低空感知与融合技术 识别准确率超85%[4] - 开发30多个实际应用场景 包括公安、消防、应急、市监及航空领域[8] - 与合作方共同梳理60多项需求清单 建立"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机制[8]   科研资源整合 - 纵向打通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 引入国家级人才37人 北航高端学者138人 工程师82人[6] - 横向通过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每年发布验证计划 吸引全国优质成果[6] - 每个团队给予100万-300万元经费支持[6]   运营支撑体系 - 配备专职运营人员14人 技术经纪人占比过半 组建38人专家顾问团队[9] - 联合外部机构投入概念验证资金超7000万元[9] - 构建"有组织科研-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落地"的四阶段转化新模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