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战略

搜索文档
广州交通大学施工招标!最快今年7月底开工,2027年竣工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23:01
广州交通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 - 项目总投资17.7亿元(176988.73万元),其中新建校区工程费10.8亿元(107610.99万元),配套中小学及幼儿园工程费4.5亿元(44828.78万元)[2] - 总建筑面积56.6万平方米(566254平方米),包括新建校区20万平方米(200364平方米)、老校区改造26.4万平方米(263569平方米)、附属中小学及幼儿园10.2万平方米(102321平方米)[2] - 规划容纳1万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建成后将弥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交通大学的空白[3][7] 项目建设进度与标段划分 - 分三个标段建设:标段一(生活区)计划2025年7月开工,2027年3月竣工,工期580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39455.59平方米)[4] - 标段二(科研教学楼等)计划2025年8月开工,2027年7月竣工,工期699天,建筑面积5.99万平方米(59876平方米)[4] - 标段三(图书馆综合楼等)计划2025年10月开工,2027年11月竣工,工期781天,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30679平方米)[5] 战略定位与人才引进 - 广州航海学院作为筹建基础,2024年5月获批成为全国第14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跻身"国家队"行列[8] - 2024年4月启动大规模人才引进计划,包括15名学科领军人才和100名博士研究生[7] - 项目响应"交通强国"战略,未来将与13所高校共同组成交通强国建设创新矩阵[8] 校区规划特色 - 设计融合老校区环境基因与创新理念,统筹功能需求、自然景观及社区城市版图[3] - 配套建设包括教学楼、科研实验平台、图书馆、体育馆、师生宿舍及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等设施[2][4][5] - 选址黄埔区,东至龙头山,南至红山三路,西至大沙东路,北至状元山[2]
跨界融合拓展路衍经济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5-24 21:44
路衍经济发展现状 - 广西贺州市将交通基础设施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平台,发展路衍经济,使交通动脉成为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 [1] - 路衍经济依托公路交通的自然属性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集聚、扩散沿线经济要素衍生新业态 [1] - 交旅融合发展路径逐步丰富,路衍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综合产值攀升 [1] - 当前存在产业协同度低、资源整合碎片化、政策体系滞后、技术赋能不足等短板 [1] - 部分地区交通基建侧重速度规模,服务区功能单一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 跨界融合政策与运营体系 - 需统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三网"建设,建立多元共建机制 [2] - 打破传统交通基建封闭性,实现土地、能源、数据等要素跨领域流动 [2] - 交通项目需共同谋划、一体推进,为路衍经济提供高效要素保障 [2] 产业链重构模式 - 构建"交产共融互促路网",探索"交通+文旅""交通+能源""交通+乡村全面振兴"等模式 [2] - 引进供应链龙头企业培育现代物流业,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促进农产品销售 [2] - 贺州以"路景共营互通"理念布局路网,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文旅产业 [2] 技术创新路径 - 加速5G、物联网、新能源等技术应用,探索新兴产业与路衍经济结合点 [3] - 推动交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康养产业融合,开发创新性产品服务 [3] - 规模化应用车路协同、智能驾驶等技术于物流、旅游场景 [3]
2025-2031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与投资策略研究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5-16 14:07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概述 -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 -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航道以及城市轨道、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等 [2] - "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 [2]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2023年中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达39,142亿元,2011年至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5.30% [3]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3] - 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发挥交通投资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3] 公路发展现状 - 我国公路建设投资总额由2011年的12,596.3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8,240.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96% [5] - 我国公路总里程由2011年的410.64万公里增长至2023年的543.68万公里 [6] -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5年公路里程目标达到550万公里 [6] 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到2030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将分别是当前的2.7倍、3.2倍、2.2倍和2.4倍 [8] - 主要公路通道平均交通量将超过10万辆/日,达到目前的4倍以上,京沪、京港澳等繁忙通道交通量将达到20万辆/日以上 [8] - 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公路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8] 政策环境 - 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 [5] -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5] - "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对于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预计会进一步加大 [5] 市场前景 -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总量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8] - 公路桥梁里程的持续增长将给桥梁受力产品及相关服务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8] -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19]
政企协力加速推进甘肃平凉机场项目
中国民航网· 2025-05-12 10:16
平凉机场项目战略定位 - 平凉机场建设是推动甘肃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1] - 项目被列入民航局"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1] - 承担优化区域航空网络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群众便捷出行需求三大战略使命 [1] 项目推进进展 - 5月8日甘肃省平凉市与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正式签订建设管理协议 [1] - 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 - 协议签订被视为项目重要里程碑 [2] 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 采用"专班专责、挂图作战"模式推进 [2] - 组建专业团队并建立常态化调度会商机制 [2] - 重点加快可研报告编制报审及配套工程方案优化(进场道路/用地/水电供应) [2] - 强调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等关键环节的协同攻坚 [2] 建设目标与预期影响 - 秉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落实原则 [2] - 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并加速建设进度 [2] - 项目将为甘肃及平凉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
经济日报· 2025-04-28 12:05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 - 四川苍溪至巴中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通车后车程从2.5小时缩短至50分钟,形成新的进出四川交通大动脉 [1] - 建设团队运用RTK定位技术和水准仪精确施工,完成超11.6万米隔离栅、近17.3万米波形护栏和约1730个标志标牌 [1] - 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52亿元,规模保持高位,铁路、水路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2%和10.2% [1] - 交通运输部编制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2025年版)》,谋划20个重大工程及45个重大项目 [1] 重大项目进展 - 辽宁凌绥高速公路北大甸子公铁分离式立交桥成功转体,为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2] - 凌绥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开辟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对外交通大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质完善,沪渝蓉沿江高铁、洋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2] - 新藏铁路、首都地区环线G95贯通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2] 未来规划 - 将紧扣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全力推进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定有效投资规模 [3] - 提高投资效益,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3]
铁大科技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46.5% 融入交通强国重大战略见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22:5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 8亿元 同比增长12 4%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5699 13万元 同比增长46 5% [1] - 营收增长主要源于业务规模扩大及订单项目增加 [1] - 2024年合同 营收 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1] 业务构成与行业定位 - 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产品的研制 生产与销售 [1] - 提供系统集成 工程施工 技术咨询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核心产品包括设备监测系统 雷电防护系统 LED信号机系统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1] - 产品服务于国家交通强国战略 覆盖普速铁路 高速铁路 地铁 市域铁路等领域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预计达5000亿-6000亿元 [2] - 11个城市将新开工23条线路 预计新增运营里程800-1000公里 [2] - 新建线路侧重市域铁路和智慧化改造 中西部城市或迎规划批复窗口期 [2] 战略布局与投资 - 2024年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沪通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2] - 子公司业务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 工业机器人销售及维修 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 [2]
透视宁德时代换电生态:交通强国战略下的绿色革命
格隆汇APP· 2025-04-14 17:29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战略合作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换电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构建政策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立体化协作平台 [1] - 合作聚焦商用车换电领域,旨在解决标准不统一、成本高企等痛点,推动行业从线性增长转向生态型指数级扩张 [7][15] - 换电网络的战略价值在于重构能源与物流时空关系,形成"绿电西产-电能东输-货物西运"的闭环系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 [9][12] -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标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和政策协同构建三维壁垒,其"电池银行+梯次利用"模式将电池从成本中心升级为价值中枢 [5][10][14] 政策与市场协同 - 合作采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模式,计划制定全国重点线路换电设施布局方案,打造电动重卡换电绿色廊道 [3]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将推动换电标准出台,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及"骐骥换电"方案有望成为行业基准 [2] - 政策工具箱与技术创新力深度融合,在路权、通行费、土地集约化利用等方面寻求突破,构建商业闭环 [3] 商用车电动化突破 - 中国商用车保有量占12%但碳排放占比超55%,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仅17.9%,远低于乘用车的47.6% [7] - 合作将分阶段推动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落地,重卡换电相关标准体系有望加速出台 [15] - 换电模式可降低车企30%-40%的电池成本负担,通过资产剥离优化财务报表 [13] 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计划2023年建设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0000座 [4] - 中国现有换电站超4000座,覆盖车型从重卡扩展至私家车、出租车等多场景 [10] - 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节点可参与电网调峰,通过"削峰填谷"实现额外收益 [14] 产业链价值重构 - 2023-2025年换电设备、动力电池、运营环节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70.7%、94.5%、91% [12] - 电池梯次利用和统一回收系统实现资源再利用,衍生电力交易、用户行为分析等增值服务 [13] - 标准化换电模块打破生态割裂,开放化平台整合多方厂商形成协同效应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