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产业
搜索文档
 全国林草已形成四个超万亿元产业
 经济日报· 2025-10-27 08:17
 林草产业总体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496万亿元 [1] - 形成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1] - 林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万人以上 [1] - 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 [1]   产业发展战略与体系构建 - 建议将壮大林草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 [1] - 构建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1] - 积极培育林草绿色新质生产力,支持林草科技创新 [1] - 支持科研机构创办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升科研平台创新能力 [1]   产业扶持政策与金融支持 - 建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有关渠道对林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2] - 完善林竹生产、森林食品、木本粮油、优质饲草等产业扶持政策 [2] - 积极培育林菌、林药、花卉苗木等富民产业 [2] - 发挥绿色金融工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提供信贷支持 [2]
 全国林草已形成四个超万亿元产业 直接从业人员逾六千万
 经济日报· 2025-10-27 06:05
 林草产业总体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496万亿元 [1] - 已形成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1] - 林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万人以上 [1] - 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 [1]   产业发展战略与体系建设 - 报告建议将壮大林草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 [1] - 需构建以林草资源培育利用为基础,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1] - 目标是增强优质林草产品供给能力 [1]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报告建议积极培育林草绿色新质生产力 [1] - 支持林草科技创新,支持科研机构创办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需提升科研平台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政策与金融支持 - 建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有关渠道对林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2] - 需完善林竹生产、森林食品、木本粮油、优质饲草等产业扶持政策 [2] - 积极培育林菌、林药、花卉苗木等富民产业 [2] - 发挥绿色金融工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提供信贷支持 [2]
 全国林草已形成四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1:28
 林草产业总体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496万亿元 [1] - 已形成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1] - 林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万人以上 [1] - 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 [1]   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林草产业发展基础尚显薄弱,大部分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 [1] - 产业单位面积产出较低 [1]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 建议将壮大林草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 [1] - 构建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1] - 积极培育林草绿色新质生产力,支持林草科技创新 [1] - 需破解森林生态功能和"四库"作用协同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 [1]   政策与金融支持 -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有关渠道对林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2] - 积极培育林菌、林药、花卉苗木等富民产业 [2] - 发挥绿色金融工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提供信贷支持 [2]
 人大常委会|全国林草已形成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新华社· 2025-10-26 14:41
 行业核心观点 - 林草产业在2024年总产值达到10.496万亿元,并形成了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四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1] - 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000万人,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 [1] - 行业发展基础尚显薄弱,大部分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单位面积产出较低,面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1]   行业发展现状 - 林草产业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包括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每个产业产值均超过万亿元 [1] - 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规模庞大,达到6000万人以上,对重点地区农民收入贡献显著 [1]   产业发展建议 - 建议将壮大林草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构建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1] - 积极培育林草绿色新质生产力,支持林草科技创新,以破解森林生态功能和“四库”作用协同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 [1]   政策支持体系 - 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对林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2] - 积极培育林菌、林药、花卉苗木等富民产业 [2] - 发挥绿色金融工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提供信贷支持 [2]
 人大常委会丨全国林草已形成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新华社· 2025-10-26 14:19
 行业总体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496万亿元 [1] - 形成木材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1] - 林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万人以上 [1] - 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 [1]   行业发展挑战 - 林草产业发展基础尚显薄弱,大部分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单位面积产出较低 [1]   产业发展方向与建议 - 建议将壮大林草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 [1] - 构建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1] - 积极培育林草绿色新质生产力,支持林草科技创新,破解森林生态功能和“四库”作用协同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 [1]   政策支持体系 -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有关渠道对林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2] - 积极培育林菌、林药、花卉苗木等富民产业 [2] - 发挥绿色金融工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提供信贷支持 [2]
 沙海变绿洲 荒漠绽新颜——库布其沙漠治理纪实
 新华社· 2025-10-02 17:27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治理率已达40% [3][12] - 通过锁边林草带、光伏治沙带、穿沙公路等综合模式,构建了立体生态防护网络,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量 [5][7][9] - 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带动了沙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并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 [13][16][22]   生态治理成就 - 库布其沙漠已有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治理,治理率达40% [3][12] - 在沙漠北缘筑起420公里锁边林草带,并建设长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 [5]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4247公里,推动生态治沙面积约433万亩 [9] - “十大孔兑”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年的8223平方公里降低到2024年的4251平方公里 [9] -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1995年减少570万亩,近10年减少向黄河输沙约3亿吨 [12]   技术创新与模式 - 形成“以路划区、路定沙阻、路进沙退、路通业兴”的“以路治沙”治理模式 [9] - 对“十大孔兑”采用“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综合治理模式 [9] - 治沙机械化率达75%,使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将治沙效率提升5倍以上 [25] - 光伏治沙通过掺拌红泥和生物肥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5]   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 - “光伏长城”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8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5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4900万吨 [13] - 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带动沙区38万农牧民就近就业,参与治沙的农牧民每人每天至少能挣300元 [13][14] - 2024年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已建成碳汇林285万亩 [13] - 2024年鄂尔多斯市沙漠类景区接待游客超2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 [16]   国际影响与合作 -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促成了多项双边、多边合作倡议和协议,开展了“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等国际合作项目 [22] - 乌兹别克斯坦官员表示库布其治沙模式对其国家有借鉴意义 [20] - 中国政府将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建设中阿、中蒙和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支持 [23]
 找矿重大突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满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5:01
 能源资源勘探开发 - 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2] - 石油年产量稳定在2亿吨 天然气年产量突破2400亿立方米 [2] - 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显著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2] - 海洋原油增量占2024年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成为增储上产主力 [6]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产业门类涵盖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5] - 海工装备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7]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9]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邮轮旅游和海洋研学热度高涨 [9]   海洋科技创新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钻深11000米 综合性能全球领先 [11]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11] -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和"奋斗者"号深潜器等重大装备相继投入使用 [11]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天津建成全国首条全国产化生产线 [8]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厦门生产全球纯度最高氨糖药品 [8] - 海洋能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并网时间和发电量居世界前列 [8]   林草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10万亿元 带动6000万人就业增收 [4] - 森林食物年产量突破2亿吨 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4] - 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万亩 茶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4] - 浙江安吉竹子产业创造192亿元产值 带动近4万竹农增收 [4] - 生态护林员队伍稳定在170多万名 实现家门口就业 [4]   不动产登记服务 - 实现抵押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 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登记服务高频事项全程网办 [3] - 交房即交证覆盖2200多个县市 化解1500多万套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3]
 找矿重大突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满满……
 证券时报· 2025-09-10 12:33
 自然资源与能源发展 - 油气与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2] - 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突破2400亿方 [2] - 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有效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2]   不动产登记与民生改善 - 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实现抵押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 [3] - 交房即交证覆盖2200多个县市 化解1500多万套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3]   林草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10万亿元 带动6000万人就业增收 [4] - 森林食物年产量突破2亿吨 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4] - 油茶种植达7500万亩 茶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4]   海洋经济成就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国家之一 [5]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5] -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5]   海洋科技创新 -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品种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5]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9]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9]   重大装备与工程建设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9] - 首艘排水量42600吨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钻深11000米 [9] -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和大型养殖工船国信一号交付使用 [9]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经济日报· 2025-08-28 09:56
 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 科左后旗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苗木栽植示范项目 嫁接后红松生长良好且推广潜力大 既能发挥樟子松适应性强和生长快的优势 又能产出红松种子带来更多收益[1] - 通辽市通过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形成沙棘 苹果 文冠果 元宝枫等特色经济林产业 同步发展林下经济 生态旅游和碳汇产业 实现林草产业年产值近40亿元 较"十三五"期间翻一番[1] - 兴安盟按照规模化 产业化 品牌化思路推动林草产业高效发展 截至去年底全盟林草总产值达53.95亿元 较2021年30.75亿元显著提升 且林业碳汇项目成功登陆全国碳市场[2]   生态旅游与资源开发 - 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景区以森林康养为主题 改造森林防火运材路建成7公里疗养步道 年接待量约6-7万人次 年旅游综合收入约100万元[2] - 额尔古纳市依托湿地资源打造3个国家4A级景区 去年接待游客共约150万人次 收入超6000万元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3] - 宝格达山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 成功培育紫花高乌头 草原黑蘑等产品 正稳步扩大种植规模[3]   生态建设成果与产业规模 - 内蒙古统筹生态治理累计完成营造林1.48亿亩 种草3.67亿亩 防沙治沙1.85亿亩 规模居全国前列 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4] - 全区重点发展特色林果 林下经济和草产业 去年经济林面积超2900万亩 森林食物总产量达130万吨以上 草种年供给能力800万公斤 饲草产量稳定在7800万吨以上[4][5] - 林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5]   资源禀赋与生态基础 - 内蒙古作为跨"三北"生态功能区 拥有森林面积3.57亿亩 草原面积8.15亿亩 湿地面积7300万亩 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8.89亿亩)和沙化土地(5.97亿亩)最集中省区之一[3]
 辽宁省地方标准累计总量达2215项
 辽宁日报· 2025-07-19 09:43
 标准强省战略实施进展   - 二季度共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32项 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84项 累计总量达2215项 [1]   - 标准发布集中在林草产业6项 污染防治5项 气象服务5项 体育事业4项 [1]   - 标准覆盖现代农业 商贸流通 文旅产业等10个领域 满足地方特色需求并补充国家标准 [1]     重点标准经济效益分析   - 《联合耙压机作业技术规程》预计使作业质量合格率提升15-20个百分点 亩均增产10%-20% [1]   - 该标准可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率 减少土壤失墒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     工业与环保标准升级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设置16类污染物指标 新增无组织排放限值及移动源监管要求 [2]   - 标准涵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和非正常工况管理 助力钢铁企业设备更新和绿色发展 [2]     新兴领域标准突破   - 《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指南》填补省级标准空白 推动农产品物流配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   - 《暴雨灾害普查与风险评估区划》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防灾操作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