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化化肥(00297)
icon
搜索文档
中化化肥(00297):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9.49%,公司受益于钾肥价格上涨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3-31 18: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1.41港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9.49%,剔除阳煤平原相关减值或损失后同比增长6.96%,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同比增长16.29% [3][6] - 公司受益于钾肥价格上涨,是中国钾肥进口大合同谈判企业之一和国内钾肥供应保障者 [3][8] - 生物肥销量大幅增长,业绩贡献显著提高,收入和毛利占比均提升 [3][9]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0亿元、16.01亿元、18.6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0、0.23、0.27元/股,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2.65亿元,同比减少2.13%,股东应占溢利为10.61亿元,同比增加69.49%,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0.1511元,同比增加69.49% [3][6] - 2024年公司销量为721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复合肥、磷肥、钾肥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49%、18.09%、下降24.97%,营业额占比分别为32%、31%、19% [3][7] - 基础业务、成长业务、生产业务营业额分别为108.68亿元、80.20亿元、23.77亿元,成长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23%,分部溢利分别同比下降4.90%、增长45.11%、下降23.45% [3][7] 产品价格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27日,氯化钾价格为3068.33元/吨,日环比下跌0.54%,月环比上涨7.99%,月同比上涨41.66%,年同比上涨18.80% [3][8] 生物肥业务情况 - 自2022年起重点布局“生物+”战略,开展生物制剂/生物技术、Bio+土壤健康、Bio+养分高效三部分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3][9] - 2024年生物肥料实现销量135万吨,同比增长23.85%,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22%,毛利占比从2022年的14%提升至2024年的36% [3][9] 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0亿元(-3.45%)、16.01亿元(+0.57%)、18.63亿元(新增),对应EPS分别为0.20、0.23、0.27元/股 [3][10] - 结合可比公司估值及AH股估值差异,给予公司2025年6.5倍PE,对应目标价1.3元,按港元兑人民币0.92汇率计算,对应目标价为1.41港币 [3][10]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情况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如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在2024 - 2027E期间有相应增长或变化 [5]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不同年份有不同表现 [5]
国证国际:予中化化肥(00297)“买入”评级 目标价1.6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17:00
文章核心观点 - 国证国际预计中化化肥25 - 27年净利润达12.3/13.8/15.3亿,同比提升15.5%/12.4%/10.8%,看好其生物 + 新型肥料发展,提升目标价至1.6港元,予“买入”评级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7亿元,同比减少2.1%,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69.5%,毛利率12.0%,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净利率5%,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每股盈利0.15元,每股派息0.05元 [1] 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公司基础业务、成长业务、生产业务收入达108.7/80.2/23.8亿,同比变化 - 4%/+2%/-7%,占比为51%/38%/11% [2] - 基础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7亿元,受钾肥市场价格全年两次震荡式下行影响,销售均价同比减少16% [2] - 成长业务收入增加1.8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5%,因公司生物 + 战略取得良好成果,高端复合肥销量大幅增长 [2] - 生产业务分部收入下降1.7亿元,因中化长山的合成氨与尿素价格大幅下行 [2] 生物肥料情况 - 2024年公司生物肥料收入43亿,同比增长19%,占整体收入比例22%,毛利占比36% [3] - 2024年生物肥料销量达135万吨,同比增长24%,公司推出生物复合肥、生物制剂、生物磷/钾肥等产品 [3] - 公司重视研发,生物肥料在抗逆、提质和增加作物产量上表现明显,用户口碑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业绩增长的主驱动力 [3]
中化化肥(0029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12:14
集团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集团营业额为212.65亿元,2023年为217.28亿元,同比减少2.13%[4] - 本年度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61亿元,2023年为6.26亿元,同比增加69.49%[4] - 本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0.1511元,2023年为0.0891元,同比增加69.49%[4]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0571元,2023年为每股港币0.0491元,每股港币同比增加16.29%[4] - 2024年集团实现销量721万吨,净利润10.75亿元,同比增长57%[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额212.6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0.61亿元,同比增长69.49%[13] - 剔除相关减值或损失后,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12.29亿元,较2023年的11.49亿元增长6.96%[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销量为721万吨,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43][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营业额为212.65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2.13%[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25.44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12.57%[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61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69.49%[43] - 剔除相关减值或损失后,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2.29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6.96%[43] - 2024年集团营业额为212.65亿元,较2023年减少4.63亿元,降幅2.13%[47] - 2024年基础业务分部溢利6.45亿元,较上年降低4.9%;成长业务分部溢利3.47亿元,较上年增长45.11%;生产业务分部溢利3.87亿元,较上年降低23%[52] - 2024年分占合营公司业绩1.87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分占联营公司业绩0.36亿元,较2023年增加0.97亿元[53] - 2024年集团所得税开支1.49亿元,其中本期税项1.70亿元,较上年增加0.50亿元;递延税项 -0.21亿元,较上年减少0.63亿元[5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0.61亿元,较2023年增加69.49%;剔除相关影响后,较2023年增长6.96%[56] - 2024年净利润率为4.99%,较同期上升2.11个百分点;剔除相关影响后为5.78%,较同期上升0.49个百分点[57] - 2024年三项费用合计14.22亿元,较2023年增加1.28亿元,增幅9.89%[59]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6.08亿元,较2023年增加0.26亿元,增幅4.47%,差异化产品销量同比增加12.12%[59] - 2024年行政开支为7.57亿元,较2023年增加1.15亿元,增幅17.91%[59] - 2024年融资成本为0.57亿元,较2023年减少0.13亿元,降幅18.57%[60]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37亿元,较2023年减少1.03亿元[61] - 2024年其他支出和损失为3.57亿元,较2023年减少0.33亿元[63] - 2024年库存余额为52.25亿元,较2023年减少4.59亿元,降幅8.08%,存货周转天数107天,较上年减少3天[64] - 2024年应收账款及票据余额为2.93亿元,较2023年减少1.77亿元,降幅37.66%,周转天数为6天,较2023年加快3天[66] - 2024年商誉余额为8.61亿元,较2023年增加0.07亿元[7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营、联营公司权益合计11.58亿元,较2023年增加0.49亿元,增幅4.42%[73] - 2024年,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分占合营、联营公司投资收益合计2.23亿元,收到分红1.97亿元[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余额为0.88亿元,较2023年减少0.76亿元[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息负债总额为18.70亿元,较2023年增加0.41亿元,增幅2.24%[7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贸易应付账款及票据余额为32.87亿元,较2023年减少4.85亿元,降幅12.86%[7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应付款及拨备余额为11.19亿元,较2023年减少2.9亿元,降幅20.58%[78] - 2024年度,公司每股盈利为0.1511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55%,较2023年增长4.03个百分点[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29,债股比率为17.59%,偿债能力较强[8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04亿元[8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银行授信额度186.46亿元,尚未使用153.16亿元[91] - 2024年营业额为212.65亿元,2023年为217.28亿元,同比下降2.13%[113] - 2024年毛利为25.44亿元,2023年为22.60亿元,同比增长12.13%[113] - 2024年经营利润为10.58亿元,2023年为9.86亿元,同比增长7.39%[11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2.24亿元,2023年为8.46亿元,同比增长44.64%[113] - 2024年本年溢利为10.75亿元,2023年为6.84亿元,同比增长57.13%[113][114] - 2024年基本和摊薄每股盈利为0.1511元,2023年为0.0891元,同比增长69.58%[11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90.26亿元,2023年为78.55亿元,同比增长14.91%[11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23.91亿元,2023年为141.28亿元,同比下降12.29%[11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96.13亿元,2023年为106.32亿元,同比下降9.58%[116] - 2024年净资产为106.35亿元,2023年为99.19亿元,同比增长7.22%[117] - 2024年公司各产品收入分别为钾肥3939159、复合肥6747830、磷肥6659719、饲钙1322387、特种肥677705、其他1918054,总计21264854;2023年分别为5250381、6583711、5638764、1246150、581406、2427708,总计21728120[125] - 2024年基础业务、成长业务、生产的外部销售额分别为10867780、8019861、2377213,总计21264854;2023年分别为11333844、7845131、2549145,总计21728120[129][131]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224010千元,2023年为846235千元[129][131] - 2024年中国内地对外收入为20171632千元,其他地区为1093222千元;2023年中国内地为20676931千元,其他地区为1051189千元[135] - 2024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8851688千元,其他地区为324千元;2023年中国内地为7633823千元,其他地区为858千元[135] - 2024年计提借予一间联营公司款项之预期信贷损失为167667千元,2023年为0[131][137] - 2024年(转回)/计提财务担保信贷损失为 - 6169千元,2023年为327895千元[131][137] - 2024年计提/(转回)存货跌价损失为43894千元,2023年为 - 10791千元[137] - 2024年融资成本为57379千元,2023年为69642千元[137]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360,459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52,535千元,较2023年均有变化[139]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49,019千元,2023年为162,119千元[141][143]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0.0529元,对应金额371,255千元;2023年为每股0.0445元,对应金额312,549千元[143]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盈利用于计算每股基本/摊薄盈利的金额为1,061,480千元,2023年为625,549千元[145]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为73,870千元,扣除坏账拨备后为70,981千元;2023年分别为45,001千元和42,023千元[146] - 2024年应收票据为227,893千元,扣除坏账拨备后为221,593千元;2023年分别为433,809千元和427,509千元[146]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及票据总计扣除坏账拨备为292,574千元,2023年为469,532千元[146]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为2,635,838千元,应付票据为651,633千元;2023年分别为3,227,044千元和544,708千元[151]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及票据总计为3,287,471千元,2023年为3,771,752千元[151] - 公司建议从缴入盈余账及未分配利润中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0571元(约人民币0.0529元),2023年为每股港币0.0491元(约人民币0.0445元),估计共约港币4.01096亿元(约人民币3.71255亿元),预期2025年7月25日前派付[155] 各业务线产品销量及收入变化 - 2024年集团科研成果转化量达128.5万吨,A类产品销量同比增加55%[6] - 2024年钾肥新产品“威得豐”销量2万吨[17] - 2024年磷肥集采率达92%,销量同比增幅12%,生物磷肥销量25万吨,同比增幅14%[18] - 2024年差异化复合肥销量为150万吨,同比增加16万吨,“生物+”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9%[20] - 2024年特种肥料销量突破11万吨,同比增加2万吨,土壤健康类产品销量3万吨,同比增长11%[21] - 2024年协同植保收入4.1亿元,对比同期增长5%,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7%[23] - 2024年先正达集团中国定制产品销售收入4500万元,“迈优伴”单品销售收入超1330万元,同比增长201%[23] - 2024年种子协同业务销售收入5240万元,同比增长46%[23] - 2024年公司各类差异化产品销量合计为186万吨,同比增加12.12%[46] - 2024年公司差异化复合肥销量为150万吨,同比增加11.45%[46] - 复合肥2024年营业额67.48亿元,占比32%;2023年营业额65.84亿元,占比30%[47] - 2024年复合肥销量同比增长10%,高端差异化复合肥销量同比增长59%[52] 子公司经营情况 - 中化云龙2024年实现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约6.5%,完成全国碳市场排放权履约任务后结余碳配额2.6万吨,年中出售1.5万吨[25] - 中化涪陵2024年核心磷酸装置产能利用率达102%,累计装置综合产能利用率达94%,复合肥装置整体产能利用率由46%提升至59%,差异化占比由6.8%提升至65.7%,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27] - 中化长山2024年实现净利润1404万元,合成氨价格同比下降476元/吨,减利0.66亿元,截至年末累计实现节本降耗收益超亿元[28] 集团社会责任与服务活动 - 2024年集团累计开展5000多场农技助农活动,惠及百万人次[5] - 2024年集团400余名技术服务人员开展工作,累计开展综合技术服务活动7万余场,线上线下覆盖农户超45万人,新媒体触达超1500万人次[30] - 公司农资分销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5%以上耕地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35] 集团科研与平台成果 - 2024年27项生物技术方向发明专利获授权,
中化化肥: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0.1-11.1亿元,公司稳步推进“生物+”战略-20250213
海通国际· 2025-02-13 14: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化化肥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预计为10.1 - 11.1亿元,剔除联营公司相关减值或损失后有稳健增长,集团经营业绩增长得益于“生物+”战略推进和产业运营管理水平提升 [2][4] - 公司坚定“生物+”战略,生物肥料销量持续增长,成长业务在品牌、盈利和销量方面表现良好 [2][5] - 公司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推进新产品转化,未来将继续攻关关键技术并完善相关模型 [2][6] - 依托先正达集团协同效应,公司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实现了植保和种子协同收入增长 [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东应占溢利情况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预计介于10.1 - 11.1亿元,已计入联营公司相关减值或损失影响,剔除后2024年应占溢利介于11.8 - 12.8亿元,较2023年11.49亿元有稳健增长 [2][4] - 2023年确认信用损失3.28亿元及资产减值损失1.95亿元,2024年确认有关向联营公司借款的信用损失约1.68亿元 [2][4] “生物+”战略实施情况 - 公司致力于成为“生物肥料与土壤健康创新引领者”,“生物+”战略通过成长业务体现,生物技术商业转化成效凸显 [2][5] - 品牌建设上打造蓝麟、雅欣、科得丰等新产品,带动成长业务高速增长 [2][5] - 2022 - 2024H1成长业务收入分别为74.41亿元、78.45亿元、55.55亿元,2023 - 2024H1同比增长5.43%、5.25%;溢利分别为1.94亿元、2.39亿元、3.98亿元,2023 - 2024H1同比增长23.20%、26.75% [2][5] - 2022 - 2024H1成长业务总体销量分别为205万吨、228万吨、171万吨,2023 - 2024H1分别同比增长11.22%、14.77%;差异化销量分别为127万吨、144万吨、117万吨,2023 - 2024H1分别同比增长13.39%、14.71% [2][5] 研发能力与新产品转化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攻关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等9项关键技术,推进“生物+”有机无机 - 焕丰等重点差异化产品开发与转化 [2][6] - 搭建由三位首席科学家领衔的生物技术、土壤健康、养分高效研发团队 [2][6] - 应用三组学模型攻关抗低温和促光合技术取得初步进展 [2][6] - 完成“生物+”有机无机 - 焕丰、“生物+”激发碳水溶肥 - 水滴丰等4个重点产品试产试销,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果转化量88.6万吨 [2][6] - 未来将继续完善多组学模型及构建土壤微生态模型,持续攻关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研产销一体化机制推进新产品转化 [2][6] 先正达集团协同效应情况 - 公司是先正达集团控股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先正达集团(香港)持股比例为52.65% [2][7] - 2023年10月与先正达集团植保板块共建中国中化中央研究院植物保护与营养中心项目 [2][7] - 2023年12月科研团队与先正达集团全球科学家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研发经验,推动“生物+”战略 [2][7] - 2024年3月全营养作物专用肥“焕丰”融合多种先正达集团中国自主研发的领先技术 [2][7] - 2024年上半年实现植保协同收入2.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1%,种子协同收入3396万元 [2][7]
中化化肥: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0.1-11.1亿元,公司稳步推进“生物+”战略
海通国际· 2025-02-03 16: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化化肥股东应占溢利预计为10.1 - 11.1亿元,剔除联营公司相关减值或损失后有稳健增长,集团经营业绩增长得益于“生物+”战略推进和产业运营管理水平提升 [2][4] - 公司坚定“生物+”战略,生物肥料销量持续增长,成长业务在品牌、盈利和销量方面表现良好 [2][5] - 公司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推进新产品转化,未来将继续攻关关键技术并完善相关模型 [2][6] - 依托先正达集团协同效应,公司提升了产品竞争力,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收入 [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情况 - 预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东应占溢利介于10.1 - 11.1亿元,已计入联营公司相关减值或损失影响 [2][4] - 2023年确认信用损失3.28亿元及资产减值损失1.95亿元,2024年确认有关向联营公司借款的信用损失约1.68亿元 [2][4] - 剔除上述减值或损失后,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介于11.8 - 12.8亿元,与2023年的11.49亿元相比有稳健增长 [2][4] “生物+”战略推进情况 - 集团稳步推进“生物+”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生物肥料产销量同比增长 [2][4] - 公司致力于成为“生物肥料与土壤健康创新引领者”,具备领先科研平台,生物技术商业转化成效凸显 [2][5] - 品牌建设上打造蓝麟、雅欣、科得丰等新产品,带动成长业务高速增长 [2][5] 成长业务表现 - 2022 - 2024H1,成长业务收入分别为74.41亿元、78.45亿元、55.55亿元,2023 - 2024H1同比增长5.43%、5.25% [2][5] - 2022 - 2024H1,成长业务溢利分别为1.94亿元、2.39亿元、3.98亿元,2023 - 2024H1同比增长23.20%、26.75% [2][5] - 2022 - 2024H1,成长业务总体销量分别为205万吨、228万吨、171万吨,2023 - 2024H1分别同比增长11.22%、14.77% [2][5] - 2022 - 2024H1,成长业务差异化销量分别为127万吨、144万吨、117万吨,2023 - 2024H1分别同比增长13.39%、14.71% [2][5] 研发能力与新产品转化 - 2024年上半年,攻关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等9项关键技术,推进“生物+”有机无机 - 焕丰等重点差异化产品开发与转化 [2][6] - 搭建由三位首席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应用三组学模型攻关抗低温和促光合技术取得初步进展 [2][6] - 完成“生物+”有机无机 - 焕丰、“生物+”激发碳水溶肥 - 水滴丰等4个重点产品试产试销,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果转化量88.6万吨 [2][6] - 未来将继续完善多组学模型及构建土壤微生态模型,持续攻关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研产销一体化机制推进新产品转化 [2][6] 先正达集团协同效应 - 公司是先正达集团控股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先正达集团(香港)持股比例为52.65% [2][7] - 2023年10月,与先正达集团植保板块共建中国中化中央研究院植物保护与营养中心项目 [2][7] - 2023年12月,科研团队与先正达集团全球科学家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研发经验,推动“生物+”战略 [2][7] - 2024年3月,全营养作物专用肥“焕丰”融合先正达集团中国领先技术,汇聚生物、化学和有机肥力 [2][7] - 2024年上半年,实现植保协同收入2.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1%,种子协同收入3396万元 [2][7]
中化化肥:高股息分红央企,布局“生物+”战略享受景气修复
山西证券· 2024-11-29 13:23
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A(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股息分红央企,布局"生物+"战略享受景气修复 [1] 事件描述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额约182.10亿元,净利润约12.8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约3%,主要系公司持续推进"生物+"战略转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升生物肥料研产销一体化运营效率,带动销量与毛利水平稳步增长,实现增量创效 [1] 事件点评 - 21-23年间公司累计现金分红10.07亿元,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高达50%。预计24-26年每股分红分别为0.083/ 0.096/ 0.098元,股息率分别为8.28%/ 9.65%/ 9.86%。公司持续聚焦差异化产品、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战略合作、加强优势资源获取、优化渠道布局等重点战略举措,近年公司盈利水平有所改善。2021-2024H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66%/ 11.20%/ 10.40%/ 12.15%,净利率分别为3.88%/ 4.88%/ 3.14%/ 7.77% [2] "生物+"战略 - 公司成长业务聚焦"生物+"核心大单品,上半年蓝麟、科得丰等大单品业绩高速增长,推出"生物+"新产品-全营养作物专用肥「焕丰®」品牌,成长业务实现收入55.55亿元,同比增长5%,税前利润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27%。上半年,公司围绕"生物+"战略,完成"生物+"有机无机-焕丰、"生物+"激发碳水溶肥-水滴丰等4个重点产品试产试销。依托中化集团及先正达的优质资源,聚焦生物制剂和生物化肥,覆盖中国95%耕地面积,提升作物营养吸收效率,致力于提升农户的亩产量。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截止24年10月,我国菜花/青椒/大白菜/莴笋/西红柿经济作物的价格同比分别增长92.4%/ 103.4%/ 59.5%/ 37.2%/ 86.9%,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望推动国内农户对于高端生物质肥料的持续需求 [3] 磷矿储备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化云龙在"采矿权+探矿权"范围内磷矿资源量近2亿吨,其中没租哨矿区储量1.1亿吨,大湾矿区储量0.9亿吨,没租哨矿设计年产能60万吨磷矿,属优质低硅钙质矿,易磨易选,重金属(Cr、Cd、Hg、As、Pb)含量低,为高磷饲钙最佳原料,其中没租哨矿区磷矿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利用具有较好的前景,未来增量可期 [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17\ 0.19\ 0.20,对应公司11月28日收盘价0.989元,2024-2026年PE分别为6.0\ 5.1\ 5.0倍。考虑公司是高股息分红央企,内部产品结构改善提升盈利水平,"生物+"战略加速落地,磷矿储备资源丰富,未来增量可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8] 财务数据与估值 - 会计年度 2022A 2023A 2024E 2025E 2026E - 营业收入 (百万元) 23,002.70 21,728.12 24,774.91 24,940.86 25,107.93 - YoY(%) 1.60 -5.54 14.02 0.67 0.67 - 净利润(百万元) 1,117.21 625.55 1,159.34 1,351.51 1,380.94 - YoY(%) 28.92 -44.01 85.33 16.58 2.18 - 毛利率 (%) 11.20 10.40 12.46 12.57 12.67 - EPS(摊薄/ 元) 0.16 0.09 0.17 0.19 0.20 - ROE(%) 11.76 6.44 11.14 12.05 11.46 - P/E(倍) 6.22 11.10 5.99 5.14 5.03 - P/B(倍) 0.73 0.72 0.67 0.62 0.58 - 净利率 (%) 4.89 3.15 4.85 5.62 5.71 [10]
中化化肥(0029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1 17:38
业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34.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2%[1] - 化肥销量达到1,200万吨,同比增长8.3%[1] - 本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3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19] - 销量同比增加17.38%,达到466万吨[34] - 营业额同比增加4.21%,达到136.81亿元人民币[35] - 利润同比增加7.29%,达到16.63亿元人民币[33]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加4.68%,达到10.51亿元人民币[33] - 差异化产品销量同比增加14.56%,达到132万吨[34] - 基础业务分部实现溢利4.69亿元人民币[40] - 成长业务分部实现溢利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7%[40] - 生产分部实现溢利3.57亿元人民币[40] - 集团收入达13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7] - 集团分部溢利合计为12.24亿元人民币,其中基础业务溢利为4.69亿元人民币,成长业务溢利为3.98亿元人民币,生产业务溢利为3.57亿元人民币[90] - 集团分佔聯營公司業績為4.42億元人民幣[90] - 集團除稅前溢利為12.39億元人民幣[90] - 集团外部销售收入为131.28亿元人民币[91] - 集团分部营业额为131.28亿元人民币[91] - 集团分部溢利为12.05亿元人民币[91]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为11.55亿元人民币[91] - 公司上半年销售化肥总额为82.6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131] 创新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肥易通"平台用户数突破1,000万[1] - 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推出多款高效环保型肥料产品[1] - 本集团在研发方面审批通过二零二四年度新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立项,项目围绕「生物+」战略,开展9项技术攻关和18个产品开发攻关[8] - 本集团在生物技术领域发明专利达到23项,为「生物+」战略的推动奠定坚实基础[8] - 本集团将继续搶抓市场机遇,积极推动农用生物技术创新,聚焦「养分利用、提质抗逆、促进生长和土壤健康」四大农用生物技术领域[9] - 本集团「生物+」有机无机-煥豐、「生物+」激发碳水溶肥-水滴豐等4个重点产品完成试产试销[8] - 本集团推出首款生物集成技术鉀肥产品"威得豐"[15] - 实现"煥豐"系列首款高塔生物有机无机肥产品上市,以品牌宣传和技术营销为双轮驱动[25] 市场拓展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东南亚等地区新建生产基地[1] - 充分发挥战略采购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进口国内稀缺的高品位磷矿、硫磺等资源支持国内磷肥生产需求[24] - 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协同推进核心母粒系列产品的定制和转化,销售化肥产品51亿元人民币[26] - 本集团参加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新加坡会议,与主要鉀肥供应商进行会谈[15] - 英美资源集团作物营养全球首席营销官到访本集团,就可持续发展、养分协同增效和土壤健康等进行探讨[15] 成本管控 - 公司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40%[1] - 公司加强成本管控,毛利率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1] - 销售及分銷成本增加10.84%,低於產品銷量增幅17.38%[45] 可持续发展 - 公司加大力度推进碳中和目标,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15%[1] - 本集团产业端以 FORUS 星级工厂创建为抓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9] - 本集团被纳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ESG40指数」以及「恒生港股通国有企业高股息率ESG指数」[11] - 本集团深刻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政府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生物经济,解决土壤健康问题[28] - 本集团深入研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积极推广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微生物复配、菌肥耦合、生物激活、土壤改良等技术成果,助力实现土壤健康[28] 服务农业 - 本集团推出农达圈和农小惠,实现线上线下加速用户引流和私域标签化沉淀,累计已上线农小惠零售店超过1.5万家,农业县整体覆盖率超过95%[28] - 本集团开展线下推广会议超过6,000余场,覆盖农户超过30万人,数字化营销活动惠及农户超过140万人次,线上触达超过500万人次[28] - 本集团为解决好耕地问题,落实藏糧於地戰略,推出「厚圃土壤健康+」服务平台,目标是「建設O2O模式的土壤健康數字醫院」[31] - 本集团通过开展「贈肥料、送技術、促生長、贏春耕」生產救助行動、「情系災區,心繫農業,保供穩價,抗澇救災」鉀肥贈送行動,幫助農戶應對自然災害[31] - 本集团为农户提供作物营养、植物保护、种子、栽培技术
中化化肥:业绩超预期,生物+战略推进显成效
安信国际证券· 2024-08-28 11: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格为1.4港元,而公司当前股价为0.94港元[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正在大力推进生物+战略,加快产品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提高运营效率以抵消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业绩的提升[5] - 公司化肥销量大幅提升,业务规模扩大,上半年化肥销量同比增长17%[6] - 公司大力推进生物+战略落地实施,差异化产品销量同比增加14.6%,推出多个重点新产品获得用户认可[6] - 分析师上调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0.9/11.8/12.8亿元,同比增长74%/8%/8%[7] 公司财务数据总结 营收和利润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17.28亿元,同比下降6%;2024年预计增长6%至230.59亿元[10]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6.26亿元,同比下降44%;2024年预计增长74%至10.89亿元[11] - 公司毛利率维持在10-11%的水平,净利率在3-5%之间[13] 成长性 -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但2023年受到不利影响同比下降44%,2024年预计将反弹增长74%[13] 偿债能力 - 公司流动比率在133-151%之间,资产负债率在45-55%之间,偿债能力较强[13] 投资回报 - 公司2022年ROE为12%,2023-2024年预计在5-6%之间[13]
中化化肥:首次覆盖:2024H1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4.68%,成长业务高速增长
海通国际· 2024-08-28 11:35
公司概况 - 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综合型化肥企业,也是中国化肥行业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7] - 公司主要从事化肥原材料、化肥成品的生产、进出口、分销、零售,以及化肥相关的业务和产品的技术研发与服务 [7] - 公司近年来积极发展"生物+"战略,将业务划分为基础业务、成长业务及生产三个分部 [7] 2024H1 业绩表现 - 2024H1 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4.68% [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024H1 销售毛利率同比增长0.34pct至12.15% [12] - 2023年业绩下降主要由于联营公司权益减值及财务担保合同信用减值损失 [12] 成长业务高速增长 - 公司致力于成为"生物肥料与土壤健康创新引领者",具备领先的生物制剂和土壤健康产品技术 [7] - 2022-2024H1成长业务收入分别为74.41亿元、78.45亿元、55.55亿元,同比增长5% [7] - 2022-2024H1成长业务溢利分别为1.94亿元、2.39亿元、3.98亿元,同比增长23%、27% [7] 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 - 公司作为先正达集团子公司,与先正达集团在植保、生物+、生产等领域进行合作 [7] - 2024年上半年实现植保协同收入2.4亿元,种子协同收入3396万元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1亿元、14.50亿元、15.92亿元 [26][29] - 给予公司2024年6.5倍PE,对应目标价1.27港币,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7] 风险提示 - 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7]
中化化肥(0029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12:04
财务业绩 - 本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36.81亿元,同比增长4.21%[3] - 本公司股东应佔溢利人民幣10.51亿元,同比增长4.68%[3]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3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17] - 营业额同比增加4.21%,达到136.81亿元人民币[45][46][47][48] - 毛利同比增加7.29%,达到16.63亿元人民币[42]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4.68%,达到10.51亿元人民币[42] - 公司收入达到13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51] - 公司权益总额为106.09亿元人民币,其中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103.72亿元人民币[144] - 公司基本和攤薄每股盈利為0.1496元人民幣[131]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51亿元人民币[181] 分部业绩 - 成长业务分部实现收入人民幣55.55亿元,同比增长5%[7] - 成长业务分部税前利润人民幣3.98亿元,同比增长27%[7] - 生產分部實現稅前利潤人民幣3.57億元,同比基本持平[8] - 基礎業務分部實現收入人民幣68.78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4.1億元[9] - 基礎業務分部稅前利潤人民幣4.69億元,同比下降12%[9] - 基础业务分部营业额为77.83亿元人民币,成长业务分部营业额为74.27亿元人民币,生产分部营业额为29.53亿元人民币[51][52][53] - 基础业务分部溢利为4.69亿元人民币,成长业务分部溢利为3.98亿元人民币,生产分部溢利为3.57亿元人民币[51][52][53] - 基础业务营业额为70.88亿元人民币,成长业务营业额为70.40亿元人民币,生产营业额为27.29亿元人民币[162] - 分部溢利为基础业务5.35亿元人民币,成长业务3.14亿元人民币,生产3.56亿元人民币[163]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 - 推出"生物+"增效钾肥系列产品"威得丰",强化硫酸钾经营能力[24] - 推广第三代生物磷肥"美麟美"系列产品,提升磷肥利用率[25] - 中化涪陵成功产出"麟葆"、"美麟美"差異化磷肥產品[20] - 堅持差異化產品經營,聚力打造生物類複合肥核心大單品,差異化複合肥銷量同比增長14.62%[26] - 差异化产品销量同比增加14.56%,达到132万吨,其中差异化复合肥销量同比增加14.62%,达到110万吨[44] 生产运营 - 中化涪陵磷酸装置产能利用率达106.38%,全年装置综合产能利用率達96%[19] - 中化雲龍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持续实现100%[21] - 中化长山与第三方合作开展绿电减碳、二氧化碳回收项目[22] - 特種肥業務整體產能達到18.5萬噸,實現收入4.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8%[27] 农业服务 - 開展各項綜合技術服務活動3萬餘場,為農戶提供作物全程技術解決方案[29] - 農達圈和農小惠線上線下加速用戶引流和私域標籤化沉澱,農業縣整體覆蓋率超過95%[29] - 為規模種植戶和新型種植主體提供綜合性、差異化定制服務[35] 内部管理 - 健全內控管理體制機制,修訂發佈12項制度,持續完善內控體系[32] - 開展業務一把手、中後台負責人講內控、講風險等專題大講堂系列活動8期[32] - 本集團不斷優化網絡信息系統,提升網絡安全防護及應急處理能力[100] - 本集團已建立較完善的保密制度,包括《保密管理辦法》、《商業秘密事項目錄》等[101] - 本集團每年以多種宣傳教育形式加強員工保密意識[102] 风险管理 - 本集團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102] - 本集團通過對授信交易往來客戶信用評估、交易管理、過程監控和逾期處置等環節,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範和控制[106] - 本集團通過加強日常資金頭寸管理,提前預測並嚴格執行資金計劃,監控並保持足夠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滿足公司營運資金和償還到期債務需求[107][108] 其他 - 研發成果轉化88.6萬噸,同比增長17.2%[10] - 國內化肥進口量同比上升20.0%,出口量同比下降4.6%[14] - 公司將繼續推動「生物+」戰略轉型,聚焦養分高效、生物制劑、土壤健康三大產品[12] - 集团销量同比增加17.38%,达到466万吨[43] - 集团在土壤健康服务、生物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进展,形成了多项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38][39] - 集团将继续推進"生物+"戰略,提高研發投入和轉化率,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40][41]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僱用約4,379名全職員工,並非常重視對僱員之培養發展[115][116] - 本公司亦安排了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對本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就本集團業務範圍內因調查及訴訟可能產生的損失提供全面保障[117] - 中国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