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丹阳产改聚焦工人成长、企业共赢的特色之路 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
镇江日报· 2025-07-28 07:04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 - 丹阳市新增产改试点单位22家,试点类型覆盖多元产业和重点区域,形成"扩面提质"新格局 [1] -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90后"职工徐盼盼通过产改实现技能提升,带队研发的HM50E碳纤维已量产并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 - 丹阳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覆盖2万人次,强化产业工人主体地位 [3] 技能提升与人才培养机制 - 丹阳出台《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办法》,承办全国验光与配镜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工人技能整体跃升 [3] - 依托职工学校、万新学苑等平台,三年累计培训眼镜行业职工3万余人次,定向培养视光学、配镜专业人才1.3万余名 [4] -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徐盼盼因产改政策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2] 产业协同与创新生态 - 丹阳强化跨部门协同,与人社、科技、应急、教育等部门联动推进产改 [5] - 碳纤维企业江苏恒神通过产改促进技术转化,完成T1100级碳纤维产业化验证,完善国产碳纤维产品体系 [2] - 丹阳计划实现产改全镇区推进、全行业覆盖、全产业提升目标 [6] 职工权益保障与服务 - 丹阳开展夏季安康"三送"高温慰问、普法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新启用5家工会驿站解决户外劳动者需求 [5] - 产改聚焦解决产业工人"急难愁盼",从医教养安到衣食住行构建全方位关爱网 [5]
10.8亿!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项目落地!
DT新材料· 2025-06-23 22:33
浙江万龙碳纤维材料项目 - 项目占地180亩 总投资10 8亿元 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产品将应用于交通 航空航天等领域 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 [1] - 项目将链动桐乡新材料上下游企业 为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注入新活力 [1] - 项目已成功获得四证(不动产权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筑施工许可证) 正在加速启动中 [1] 公司背景 - 浙江万龙碳纤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浙江万利碳纤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桐乡铭龙集团联合投资组建 [3] - 万利碳纤维是国内领先的碳纤维设备制造商 技术覆盖从原丝到成品的全流程 [3] - 铭龙集团是桐乡本土龙头企业 深耕化纤新材料多年 具备强大的产业化能力 [3] - 双方将整合技术 资金与市场资源 聚焦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3] 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 - 论坛时间 2025年7月18-20日 地点 浙江杭州 [6][7] - 主办单位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包括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等 [6] - 已确认报告嘉宾包括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教授及企业技术负责人 [6][10] - 注册费用 企业科研单位代表早鸟价2500元/人 学生早鸟价1500元/人 [11]
威海|威海: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46
传统产业升级 - 威海通过"智改数转"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升级,芜船(威海)绿色海工产业基地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节约人工40%,车间自动化率达80%,手持订单41艘,生产计划排至2029年 [3]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为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手持25艘船订单(总金额15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 [4] - 2024年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营收268.1亿元(+11.7%)、利润16.9亿元(+19.8%),形成15大类40多个船型的"威海品牌" [4] - 2024年威海工业技改项目773个(投资超500万元),技改投资增长13.3%,计划2025年推动157家企业更新设备7000台(套) [5] 新兴产业集群 - 碳纤维产业:光威集团实现T300-T1100级全系列国产化,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营收69.6亿元,覆盖汽车轻量化、风电光伏等领域 [6][7] - 新能源产业:2024年威海新能源装机742万千瓦(占比71.2%),营收206.35亿元(+13.8%),拥有49家规上企业,打造荣成核电、乳山海上风电、文登储能三大基地 [9] - 威海拥有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6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第三),累计培育创新产品172项,2024年财政科技支出10.71亿元(+20.87%) [10] 未来产业布局 - 威高集团"妙手S"手术机器人完成60多例5G远程手术,最远跨越3000公里,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11] - 山东未来机器人公司攻克深海作业技术,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场景应用,2024年订单量翻倍,目标销售额4-5亿元 [12] - 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部署500P算力(二期达2000P),支持AI、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模拟试加工测算服务 [13] - 威海规划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船/车)和工业互联网,推动5大数字经济园区差异化发展 [14]
威海|威海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5-16 09:13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威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3.47%,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首位 [2] - 威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威海坚持"大抓经济"导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2] 传统产业升级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开工,是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 [3] - 威海船厂手持25艘船订单,合同总金额15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 [3] - 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8.1亿元,利润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9.8% [3] - 威海推动船舶企业提高新船型研发设计能力,打造15大类40多个品种的"威海品牌" [3] - 威海引导纺织服装、轮胎制造、机电装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4] 新兴产业发展 - 光威集团实现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研发15大类全系列型号,多种碳纤维达国际领先水平 [5] - 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引进40多个产业链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 [5] -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6亿元 [5] - 威海有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 [6] - 威海实施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工程,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6] 未来产业布局 - 威高"妙手S"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 [8] - 山东未来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8] - 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算力支持 [8] - 威海将重点发展无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 [8] - 低空经济板块以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为核心打造智能制造基地 [8]
东丽,碳纤维业务大涨71%
DT新材料· 2025-05-15 22:5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总销售额2.5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0% [1] - 核心营业收入1428亿日元,同比飙升39.1% [1]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79亿日元,大幅增长255.8% [1] -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业务营收3000亿日元,同比增长3.3% [1] - 碳纤维业务利润总额225亿日元,同比上升70.7% [1] 业务板块表现 - 航空航天领域营收1049亿日元,占比35%,同比增长15% [3] - 运动用品领域营收295亿日元,占比10%,同比增长9% [3] - 工业领域营收1656亿日元,占比55%,同比下降4%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6财年收入2.67万亿日元,核心营业收入1500亿日元,净利润820亿日元 [2] - 预测2025财年碳纤维业务营收3160亿日元,增长16.0% [2] - 预计碳纤维业务利润总额240亿日元 [2] 行业环境 - 航空航天领域持续复苏推动碳纤维需求增长 [1][3] - 运动用品领域对轻量化材料需求稳定增长 [3] - 工业领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波动 [3]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和供应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