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资产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一图读懂丨首个碳资产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能源报· 2025-10-22 11:32
近日,由南网能源院牵头完成的我国首个碳资产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资产管理 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指南》(GB/T 464 12 - 2025)是我国碳资产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从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七个方面对碳资产管理提供 指导。该标准由南网能源院投资与财务研究所总结多年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和碳资产管理经验完成,适用于各类组织应用 GB/T 3 3173 /ISO 55 001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碳资产管理体系,有利于各方依据国际规则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 研制背景 碳资产是组织合法拥有或者控制,能带来直接或者间 接经济利益,与温室气体活动有关的资源,包括碳配 额和碳信用及其衍生品、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排放强 度控制制度体系下的碳指标、低碳技术/产品/服务的 绿色溢价等。 标准遵循国际通用管理体系规则,结合碳资产密集型 组织对标世界一流管理能力提升需求,对建立、实施、 保持和持续改进碳资产管理体系提出指导,协助各类 组织有效开展碳资产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造用城市 最高管理者通过展示领导力与承诺 标准提供了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碳资产 管理体系的应用指导,给 ...
商业价值能否与生态和谐共生?|关注青藏高原烟花秀事件
中国环境报· 2025-09-24 09:46
商业活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 商业活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也是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压力源 [1] - 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对商业活动起到制约与促进的双重作用,迫使企业转向绿色发展 [1] - 一些商业活动举办者从环境问题制造者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者,成为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 [1] 生态保护带来的商业机遇 - 依托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农业能创造更高价值回报 [1] - 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催生了环保咨询、碳资产管理等绿色服务产业的繁荣 [1] - 资源环境的内在价值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差异化优势与赛道 [1] 实现商业与生态平衡的路径 - 实现商业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非矛盾,但两者必须寻求平衡 [2] - 生态保护不应成为商业发展的阻碍,商业活动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利益 [2] - 商业活动策划需及时披露信息,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及文化习俗,做好风险应对预案 [2] 商业活动的环境管理措施 - 活动审批需与环保组织、当地社区、监管部门建立有效沟通,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 [2] - 活动过程中需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声、光污染等指标,及时清理残留物并进行生态修复 [2] - 活动结束后需科学监测和评估实际影响,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2]
区块链筑基碳管理 智能监测创未来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9:15
公司背景 - 龙源碳资产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电力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是国内首批专业化碳资产管理机构 [1] - 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碳资产"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交易、统一开发"战略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 [1] - 公司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碳标签评价机构等资质认证 [1] - 公司聚焦碳排放、碳交易、碳减排和碳足迹四大核心业务板块,致力于打造碳管理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 [1] 项目概况 - 2022年公司启动《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碳交易一体化智能监测应用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总投资2426.1万元,历时3年研发 [2] - 项目构建覆盖碳排放监测、碳资产交易和碳足迹核算的智能化平台体系 [2] - 系统整合1294个碳排放核算参数,构建含14项关键阈值及16套计算逻辑的数据中枢,实现月均1.7TB碳排放时序数据治理 [2] - 系统兼容国内外11类能源设备模型及70余项碳核算标准,支持五维碳排放评估 [2] - 已部署40多个区块链节点,覆盖国家能源集团113家火电企业碳盘查需求,管理166家控排企业碳资产账户,碳资产价值超百亿元 [2] 技术特点 - 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构建"6包—15卡—68票"管理体系,集成1294项核查要素,通过14项核心参数阈值校核提升数据准确度 [3] - 智能化交易创新:采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配套UKey智能存储柜,实现全国碳市场账户自动化管理 [3] - 多维碳足迹核算: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开发工业级碳足迹模型,预置11类典型设备模型与排放源模块,构建本土化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3] 项目效益 - 累计管理碳资产价值超百亿元,2024年降低碳市场履约成本9800万元 [4] - 实现5天内完成105笔配额交易,交易额达18.9亿元,较往年履约周期(1.5至2个月)效率显著提升 [4] - 输出5份碳足迹专项报告、220份企业排放报告、4份减排项目开发报告,累计节省人力成本393.3万元 [4]
用实践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节能焕“新”绿色嘉年华活动亮相2025年北京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
新华财经· 2025-06-23 21:38
本次嘉年华活动为能源服务企业、驻区企业代表提供展示空间,覆盖工业领域能效提升、建筑领域节能 降碳、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产品碳足迹经验推广、节能标准标识、绿色低碳知 识科普等专题,参与单位通过多种媒介形式,例如媒体屏播放、沙盘演示、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宣传 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活动邀请了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北京能源有限公司、博锐尚格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华远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中 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创新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绿色低碳企业,展示在碳资产管 理、绿色能源、建筑数智化、智慧能源、绿色建筑、环保运营、低碳咨询、绿色金融、绿色制造工程等 领域绿色转型、节能减排的实践。 新华财经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刘玉龙)23日,一批专注于绿色节能多元应用场景的专精特新企业与高 新技术企业,抓住低碳"风口",亮相2025年北京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晒出"绿色新答卷"。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当天,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2025年 ...
国网英大(600517):深度报告:“金融+制造”双主业驱动,有望受益电网投资加速
浙商证券· 2025-05-27 19: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4][9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国网英大,是国家电网下属子公司,“金融 + 制造”双主业驱动,有望受益于电网投资加速 [1][4][95] - 碳市场运行框架逐步完善,公司碳资产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 [2] - 配网投资景气向上,公司作为非晶变压器龙头有望深度受益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家电网下属子公司,“金融 + 制造”双主业驱动 - 公司是国家电网孙公司,前身为上海置信电气,2020 年 2 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注入金融业务,控股股东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团队产业背景深厚 [14][15][18] - 2019 年开始资产重组布局多元金融业务,2020 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增资扩股控股英大保理,英大信托为电网企业提供服务,英大证券业务类型丰富,金融业务收入占比提高、稳定在 40% 左右,大幅贡献利润,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20][21][23] - 2021 - 2024 年,公司营收 CAGR 达 6%,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1.6%;2024 年,营业总收入 112.88 亿元,同比增长 3.60%,归母净利润 15.74 亿元,同比增长 15.39% [24] - 2024 年,英大信托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位列行业第 3 名、第 4 名,英大证券营业总收入 8.60 亿元,同比下降 25.64%,净利润 1.76 亿元,同比增长 64.43% [28] 碳中和背景碳市场广阔,碳资产业务持续发展 - 我国碳市场建设始于“十二五”初期,政策配套逐步健全,“十四五”是碳达峰关键期和窗口期,市场交易量价齐升,2024 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金额创新高 [36][38] - 英大碳资产是国网公司系统内唯一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经验丰富,基本业务做优夯实,新兴业务持续培育,2024 年营业收入 7,001.6 万元,同比增长 13.39%,净利润 1,040.49 万元,同比增长 14.51% [40][41] - 公司坚持服务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耕绿色供应链业务,探索打造规模化零碳业务模式,提升 ESG 管理能力 [42] 电气制造:配网投资景气向上,非晶变压器龙头有望深度受益 - 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稳健增长,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电网投资景气向上,2025 年国网、南网电网总投资将超 8250 亿元,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配电网投资有望提速 [46][52][61] - 非晶变压器在节能、提效方面优于硅钢变压器,符合国家节能降碳目标要求,市场空间广阔,2022 - 2024 年,国家电网非晶立体卷变压器招标量从 2.8 万台增至 10.2 万台,占比由 17% 提升至 39% [63][64][67] - 子公司置信电气是非晶合金变压器龙头,技术底蕴深厚,产能充沛,科技研发成果丰硕,国网市场份额领先,持续拓展发电 + 海外市场,非晶变等产品销量持续高增,业绩快速增长 [68][74][8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维持在 15%,毛利率分别为 12%、13%、14%;信托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维持在 5%,毛利率维持在 87.1%;证券及基差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 8%、 - 3%、3%,毛利率分别为 - 5%、 - 3%、3%;碳资产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维持在 25%,毛利率维持在 44.6% [92][93]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24.87、139.08、155.7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11%、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31、18.50、19.6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0%、7%、6%;EPS 分别为 0.30、0.32、0.34 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6、15、14 倍,选取可比公司 2025 年平均估值水平为 18 倍,给予“增持”评级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