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市场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市投资更便利了
证券时报· 2025-08-12 01:50
政策调整 - 中央结算公司自8月11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同日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材料 债券通模式及结算代理模式下均取消合规承诺函 [1] - 此举旨在提升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便利度 提高国内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1] 原有流程 - 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原有三步流程:备案、签署代理协议、开户 [2] - 备案需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备案表》提交至中国人民银行 [2] - 签署代理协议环节中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不再要求提交结算代理协议 [2] 政策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 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流动性 [2] - 政策目标包括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流程 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 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 [2]
债券通高效运行七周年 中国债市国际认可度显著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发展历程与成果 -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启动,成为连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上线首日达成142笔交易,金额70.48亿元,其中买入占比68.6%(49.04亿元)[1][2] - 截至2024年5月,"北向通"入市投资者达821家,日均成交额从2017年22亿元跃升至2024年5月的466亿元,单月成交达9792亿元[2] - 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达4.22万亿元,占市场总托管量3%,较2017年末增长248%[2][6] 双向互联互通机制拓展 - 2021年9月"南向通"上线,托管债券数量从2021年9月的35只(余额55.25亿元)增至2024年5月的865只(余额4420.2亿元)[4] - 2023年5月推出"互换通",累计达成利率互换交易3600笔,名义本金1.77万亿元,日均成交从首月30亿元增至2024年4月120亿元[5] - 2024年5月优化"互换通"机制,新增产品类型与配套功能,降低参与成本[5] 国际认可度与市场影响 - 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三大全球债券指数,引入数千亿美元跟踪资金[6] - 境外机构连续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累计增持超8500亿元,熊猫债发行规模较2017年末增长280%至8500亿元[6] - 国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参与中国债市的渠道占比达40%,成为最重要投资渠道之一[3] 未来发展方向 - 将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完善"债券通""互换通"机制,探索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7] - 计划丰富利率汇率衍生工具,推动境内外基础设施联通合作与跨境监管互认[7] - 目标提升债券市场国际吸引力,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参与[7]
债券通开通七周年 “北向通”日均成交量增长超30倍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发展成果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量从最初1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5月的466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30倍[1] - 截至2024年5月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0家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债总规模达4.3万亿元人民币[3] - 2024年1-5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8.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3] 互换通优化措施 - 启动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北向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业务,拓展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应用场景[1] - 北向互换通累计达成4300多笔交易,名义本金总额约2.2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规模实现数倍增长[3] - 61家境外机构已参与北向互换通交易[3] 香港金融市场角色 - 债券通成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债券市场的重要桥梁,香港作为亚太区FICC中心的地位得到强化[1][2] - 香港交易所集团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比例仍较低,未来将优化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2] - 香港金管局支持使用债券通下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互换通业务履约抵押品[2] 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放 - 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1] - 人民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被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3] - 过去5年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持债规模年均增速近20%[3]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张漪:人民币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13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生态持续丰富 债券市场开放创新举措多在香港先行先试 [1] - 境内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1] 人民币债券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扩大 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规模从不到1万亿元上升至最高4.5万亿元 [1] - 人民币债券已纳入全球三大国际债券指数 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认可 [1]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数据 - 截至今年5月末 银行间市场共有全球境外投资者1169家 来自71个国家与地区 [1] - 债券通境外投资者达835家 交易账户4099个 去年新增账户213个 [1] - 境外投资者在债券、回购、衍生品等交易活跃度提升 持有债券规模今年创新高 [1] 内地金融市场开放与香港枢纽作用 - 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发展立足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首要枢纽 [2] - 这些机制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2] 人民币债券国际影响力 - 境内市场保持对外开放定力和韧性 各方将探索推动人民币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
明晟公司(MSCI):将继续关注埃及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市场监管某些领域缺乏明确性。
快讯· 2025-06-20 04:50
明晟公司对埃及外汇市场的关注 - 明晟公司将继续关注埃及外汇市场的流动性 [1] - 埃及市场监管在某些领域缺乏明确性 [1]
助力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01
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作用 - 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中枢,支撑金融调控、市场开放、资源配置、风险防控及产品创新,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1] - 金融基础设施集中各类金融活动信息,是金融体系的"数据中枢"与"运行轨道",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重要抓手[3]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升级外汇、本币交易系统(2018年、2021年),提升交易处理效率并降低操作风险[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新要求 - 上海需具备高效多元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24年成交突破2500万亿元,占国内金融要素市场近70%[7] - 要求金融基础设施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上海清算所采用瀑布式风险防范结构阻断风险扩散[8] - 需对标国际规则参与全球治理,"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为境内外市场提供互联互通渠道[9] 国有大行的战略实践 - 交通银行发布首支长三角ESG债券指数,引导资金投向区域优质企业,并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提升大宗商品结算效率[12] - 作为上海清算所综合清算会员,服务近1500家市场主体,代理清算规模市场第一,并首创多项衍生品清算业务[13] - 在人民币国际化中,交通银行担任"债券通"报价商,参与CIPS系统建设及数字货币桥项目,拓展跨境支付网络[14] 市场创新与国际标准 - 交通银行积极参与上海金、上海油等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交易,提升"上海价格"全球影响力[15] - 支持上海清算所成为ISDA许可的首家中国保证金模型管理机构,参与制定跨境衍生品清算规则[15] - 首创外汇交易结算银行业务,消除本金交割风险,为中小机构提供安全外币结算服务[15]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5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8071亿元
快讯· 2025-06-17 18:56
境外机构投资者债券交易情况 - 5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14768亿元 同比减少13% 环比减少16% [1] - 交易量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约5% [1] - 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8071亿元 卖出债券6697亿元 净买入1374亿元 [1] 债券市场交易趋势 - 现券交易量同比和环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同比减少13% 环比减少16% [1] - 净买入规模为1374亿元 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仍保持一定兴趣 [1]
全额减免相关费用
金融时报· 2025-05-07 17:47
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提出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若干举措,包括丰富产品体系和配套支持机制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全额减免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内成员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标的的现券买卖交易手续费,减免期为2025年至2027年 [1] - 中央结算公司全额减免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发行登记服务费,减免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并对已支付费用作退还处理 [3] 交易所减免科技创新债券费用 -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自2025年5月7日起全额减免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人付息兑付服务费,首期暂定两年 [4] - 沪深北交易所继续免收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认购经手费、上市初费和年费、现券交易经手费等多项费用 [7] - 交易所配合落实科技创新债券登记费、派息兑付手续费、赎回回售手续费和结算费免收工作 [7] 地方政府配套支持措施 - 公告明确地方政府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出台其他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 [7] -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科技创新债券综合发行成本,引导金融资本高效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