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间市场进一步便利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商线上备案
新华财经· 2025-11-03 15:09
一、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备案CRM核心交易商、一般交易商、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 以及信用联结票据(CLN)创设机构(以下统称"CRM交易商"),应通过NAFMII投资者备案服务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向交易商协会秘书处提交相关信息和材料。备案系统网址为https://nafmii- filingservice.cfae.cn,也可通过点击交易商协会官网首页底部"综合平台快速入口"投资者备案服务系统图 标访问。 新华财经北京11月3日电交易商协会3日向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参与者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便利银行 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交易商备案,NAFMII投资者备案服务系统新增CRM交易商模块, 通过线上提交材料提高备案效率。 二、市场参与者对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备案材料纸质文件由市场成员妥善保管。 三、CRM交易商应于2025年11月30日前登录系统,核验存量备案信息,若备案信息已发生变更或未来 发生变更,应及时按照系统的信息变更流程进行更新。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通过系统提交更新信息的, 应及时联系交易商协会秘书处。 四、CRM核心交易商、一般交易商和CLN创设机构的备案 ...
交易商协会修订发布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说明书示范文本
新华财经· 2025-10-31 21:58
交易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CRMW业务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信用衍生品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需求,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31日消息称,为促进信用 风险缓释凭证(CRMW)业务规范发展,在前期优化相关业务指引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信用风险缓 释凭证创设说明书示范文本(2025年版)》(以下简称《示范文本》),帮助市场成员提升创设效率。 《示范文本》自2021年首次发布以来,为市场成员提供规范清晰的创设要素参考,已得到广泛应用。随 着业务实践不断丰富,本次修订进一步衔接最新业务制度要求,包括拓展挂钩实体的CRMW创设要 素、补充询价创设和提前注销等业务安排、优化信息披露并提供更多文件模板等,供市场成员参考借 鉴。 ...
地方增信机构首度跻身科创债“拍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近日,科创债的"黄金拍档"再扩围。 继大型商业银行和券商后,3家地方机构获得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资格。 9月26日晚,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天府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河南省中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备案成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CRMW)创设机构。 在6月18日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提到:"积极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 券"。回顾今年5月债市"科技板"启动以来,科创债发行提速、交易活跃,一度呈现"井喷"态势。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发行主体的多元化也为科创债品种带来兑付压力、现金流稳定性及投资交易方面的挑战,正急需相应风险分担机 制的"挺身而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正成为债市"科技板"的重要稳定器,有望与科创债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上清所数据统计,自债市"科技板"启动至今5个月,CRMW在支持科创债发行方面已卓有成效,挂钩银行间市场科创债的CRMW累计 创设超过11笔,助力多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获得低成本、长期限融资。 最新动态显示 ...
【财经分析】债市“科技板”百日成绩单:双市场输血超9200亿元 风险缓释工具激活科创融资生态
新华财经· 2025-08-15 08:39
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百日表现 - 债券市场科技板自5月7日设立至8月14日满一百天 全市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739只 总规模达9261.31亿元 [1] - 金融监管部门与基础设施协同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推出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同步的科技板专属通道 [1] 银行间市场发行主导地位 - 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5755.77亿元 占全市场总规模的62.14% [2] - 商业银行主体表现突出 32家商业银行和2家政策性银行累计发行科创债金额达2413亿元 [2] - 银行间科技创新中票和短融发行规模分别为1814亿元和1458.5亿元 [2] 交易所市场机制灵活性 - 交易所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金额3467.01亿元 其中超八成资金直接流向芯片设计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企业 [3] - 交易所市场涌现更多科技型企业和创投机构 单笔发行规模多在5-10亿元区间 [4] 债券期限结构特征 - 科技板债券期限结构显著拉长 3年期以上债券占比超75% 5年期以上超30% [4] - 5年期产品为硬科技研发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破解传统融资中短债长投困局 [5] 创新金融工具应用 - 风险缓释凭证(CRMW)成为科技板债券护航利器 截至2025年6月末 上清所支持挂钩科技板债券的CRMW共创设登记40笔 名义本金72.59亿元 累计支持152.86亿元债券发行 [5] - 区块链技术赋能债券发行 广西北部湾银行发行全国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板债券 15亿元融资通过区块链数字债券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耗时仅36小时 [6] - 分层担保机制破解民营创投机构融资瓶颈 君联资本发行3亿元科技创新债券采用三层风险分担架构 获得AA+评级 融资成本较普通私募债降低120个基点 [7] 投资人结构变化 - 保险资金配置比例从年初的22%提升至35% [8] -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5个交易日规模突破千亿元 显示中长期资金加速布局 [8] 配套制度持续深化 - 科创能力评级体系建设提上议程 将从技术创新度 研发投入强度 成果转化率等维度构建全新评价框架 [9] - 建议建立技术评级与信用评级并行的双轨体系 创新分段式期限结构设计缓解初创企业现金流压力 [9] - 深圳试点差额补足+技术回购模式 通过地方政府与专业机构协同降低中小科创企业融资门槛 [9]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项目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落地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由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推动,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规模合计13.5亿元 [1] - 获支持的机构包括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中芯聚源等机构正在积极推进注册 [1] - 分担工具是面向股权投资机构的政策性风险分担工具,与主要面向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第二支箭”同为支持工具 [1] 政策背景与实施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借鉴“第二支箭”经验创设分担工具,旨在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债券融资 [2] - 政策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并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同时与地方政府及市场化增信机构共同分担违约损失风险 [2] - 具体由中债增进通过担保、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或直接投资债券等方式支持发行,并推进“央地合作增信模式” [2] 债券发行细节与增信模式 - 5家机构发行的债券期限为5年或10年,票面利率区间在1.85%至2.69% [3] - 毅达资本和金雨茂物由分担工具与金融机构联合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采取担保增信并引入地方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3] - 反担保由北京、陕西和深圳的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形成“央地合作”新模式以强化风险控制,分担工具同时作为“基石投资人”购买债券以发挥领投作用 [3] 对股权投资机构及行业的影响 - 发债融资有助于创投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募、投、管、退”业务良性循环,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 [4] - 股权投资机构获得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将支持其继续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4] - 分担工具及产品创新将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资质较弱的科创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可及性,有效提升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 [4] 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未来路径 - 通过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发债,间接以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仍是重要方式 [5] - 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债主体参与,提升信用资质较弱主体融资可及性需借助多元化增信机制、债券产品创新及高收益债券市场等措施配合 [5]
“科技板”用好“稳定器” 金融基础设施协同推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
新华财经· 2025-07-14 12:43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市场发展 - 凭证类CRM(CRMW)显著发挥风险分担功能,与金融"五篇大文章"紧密结合,助力科创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需求 [1] - 截至2025年6月底,挂钩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的CRMW共创设登记6笔、3.95亿元,累计支持12.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 [1] - "CRMW创设+债券发行"业务模式自2018年推出以来累计创设约1500亿元,支持上百家企业发行债券超3400亿元 [3] 主要参与机构及市场表现 - 2025年1-6月CRMW创设规模前三的机构为浙商银行(12.15亿元)、平安银行(10.56亿元)、交通银行(4.1亿元) [3][4] - 截至2025年6月末,挂钩银行间市场科创票据的CRMW共创设登记40笔、72.59亿元,累计支持152.86亿元科创票据成功发行 [7] - 近三年CRMW、CRMA业务分别合计开展454笔、343笔,涉及名义本金799.42亿元、745.3亿元 [9] 产品创新与制度完善 - 交易商协会修订《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指引》,配套发布三项关键流程操作规范,简化备案流程并允许挂钩存续期债券的定向产品采用询价方式创设 [6] - 上海清算所2025年二季度提供凭证类CRM信用事件结算及CRMW提前终止线上化一站式服务,显著提升业务操作便利度 [6] - 探索拓展信用联结票据(CLN)产品应用场景,支持首单挂钩一篮子参考债务及首单实时浮动计息CLN的创设登记 [7] 地方金融机构参与 - 已有17个省市的地方城商行、农商行、信用增进机构成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核心交易商或一般交易商 [10] - 地方性机构具有属地优势,对于区域内企业更为了解,是为当地实体经济融资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重要力量 [10] - 2021至2024年,资管产品管理人作为一般交易商的数量从35家增长至125家,2024年实现翻倍 [9]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周要闻回顾(7月7日—7月13日)
国际金融报· 2025-07-13 15:20
领导关心 - 上海市市长龚正会见英国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华康尧,强调上海将深化金融对外开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期待保诚集团参与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 [2] - 保诚集团表示将加强与上海合作,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支持绿色金融、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领域 [2] -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换届,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当选理事长,会议提出要凝聚合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并深化对外开放 [3] 政策与监管动态 - 上海市委金融办传达学习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部署下一步贯彻落实工作 [4] -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启动2025年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青年项目金融平台申报评审工作,申报截止日期为7月31日 [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 [15] - 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关于加强自律管理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自律管理重点任务 [16] 金融市场与产品创新 - 上交所发布沪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将沪股通投资者纳入程序化交易监管范畴 [7] - 首批科创债ETF成立,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均在29亿元以上 [7] - 上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等专精特新主题指数,将于7月21日发布 [8] - 上期所发布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推动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就燃料油等3个期权合约公开征求意见 [10][1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上海鼓励金融机构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提供"无缝续贷"服务,单户担保额度上限为3000万元 [6]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市文旅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金融+文旅"融合 [9] - 上海农商银行首批落地非居民并购贷款,发放3000万美元支持国内医药公司跨国收购 [12] - 交银金租通过上海融资租赁流转中心成功落地新能源融资租赁资产流转项目 [13] 数据与市场表现 -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0.98% [17] 金融科技与创新 - 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2025年新一批6个创新应用进入测试运行阶段 [11] - 上海清算所持续优化凭证类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服务,支持业务模式创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