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碳园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锻造绿色新优势 零碳园区建设加速推进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零碳园区概念与定义 - 零碳园区通过设计、技术、管理和商业化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净零条件 [3] - 工业园区在核算周期内通过清洁技术支持、碳回收等方式减少抵消或清除碳排放实现碳排放与吸收平衡使碳排放总量归零 [3] - 零碳工厂指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综合为零状态 [3]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加快建立零碳园区 [2]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 [2] - 2009年原环境保护部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内容2013年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推进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 [5] -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零碳工厂 [5] 建设进展与地方实践 - 贵州省首个零碳园区通过绿色转型改造光伏发电系统与数字运维平台实现年碳排放250.08吨完全抵消并形成负52.9吨碳盈余 [1] - 全国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2500家贡献全国工业产值50%以上碳排放占全国总量30%以上 [1] - 2024年多个省市发布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山东出台近零碳城市园区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安徽发布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并公布首批名单 [6] - 北京对获得市级认定的零碳工厂等荣誉企业最高支持50万元国家级认定最高支持100万元江苏常熟市提供一次性50万元奖励 [6] - 2025年21个省份将零碳园区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福建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湖北发布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云南首批5个零碳园区启动建设 [7] 建设模式与类型 - 零碳园区建设类型聚焦外向出口型企业集中园区绿色高载能园区绿色产业园区当地优势产业园区 [7] - 大部分省份重视绿电直连模式在零碳园区场景下的应用 [7] - 预计2027年至2030年将有一大批零碳园区建成验收 [7] 挑战与解决方案 - 零碳园区建设面临标准不统一技术需突破资金不足等挑战尚未形成统一建设标准和金融标准体系需在能源存储与转换碳回收智能能源管理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8] - 绿色金融市场资金供给难以满足零碳园区建设需求园区转型难度大市场机制有待健全 [8] - 需完善零碳金融标准和评价体系强化零碳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完善商业盈利模式构建政府规划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实施科研机构创新支撑的四维协同机制强化资金支持力度 [8] 金融与技术创新 - 围绕零碳园区建设场景将涌现更多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金融机构支持园区绿电直供系统建设迎来发展机遇 [9] - 金融机构可联合科技企业开发碳数据管理平台推动碳核算认证与国际接轨构建零碳园区生态圈 [9] - 推进典型园区先行先试一园一策制定零碳技术路径量化关键行动的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效益加强能源清洁化生产清洁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供应链低碳基础设施等关键支撑应用 [9]
内蒙古将高标准高质量建立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零碳园区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内蒙古发改委联合能源局、工信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工作方案》,旨在高标准建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 [1] - 零碳园区建设是内蒙古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吸引投资、破解碳减排约束的关键举措,将升级至2.0版并探索"近零-净零"路径 [1] 阶段性目标 - 2025年目标:启动申报遴选,确定20个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培育名单,争取创建国家级试点 [2] - 2027年目标: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发挥试点带动效应 [2] - 2030年目标:更多自治区级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形成健全的政策机制、技术路径和运行模式,成为绿色低碳发展新引擎 [2] 重点工作部署 - **建设基础**:包括申报遴选、编制建设方案、确定培育名单3项任务 [2] - **建设实施**:涵盖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绿电消纳、多领域降碳、谋划重大工程4项任务 [2] - **支撑机制**:建立统筹推进机制、配电网利益协调机制、定期评估动态升级机制3项任务 [2] 组织保障 - 内蒙古成立多部门联合的统筹推进机制,成员包括发改委、能源局、科技厅、工信厅等,以督促重大事项落实并推动改革创新 [3]
常州多举措助力近零碳园区建设
中国化工报· 2025-04-22 10:30
二是专项资金加码扶持。2025年,设立发展改革—绿色低碳发展资金,专项支持全市近零碳园区(工 厂)建设。对列入常州市近零碳园区试点计划的园区,给予每家5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完成试点 创建并通过验收的近零碳示范园区,给予每家最高50万元的示范奖补。对新认定的省级及以上零碳工 厂、零碳工业园区,最高支持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近零碳工厂,最高支持50万元。目前,拟下达8 家首批近零碳试点园区建设补助资金400万元,助力园区绿色资源规模化、高值化运用。 三是金融赋能零碳发展。完善产业与资本协同联动机制,优化基金运作模式,通过零碳投资基金为企业 技术攻关提供资本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近零碳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园区的建设运营、园区内 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项目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产品,在贷款额 度、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发行绿色债券,推动近零碳示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增量政策向新提质。贯彻落实《常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常州 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在现行产业、科创、人才 等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