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新能源装机突破7000万千瓦
广东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带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2021年至2024年新能源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分别为 5008.67亿元、7106.53亿元、8341.59亿元、11163.1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4.5%,营收绝对值连续三年 居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首位。(张曼) 其中,风电装机超1800万千瓦,包括海上风电装机超12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光伏装机4679.3万千 瓦;核电装机1613.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近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听取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绿色低碳 产业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广东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 ...
追风逐月,西部地区外贸备显新气象
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概况 - 上半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达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四川进出口总值5190.9亿元(+6.3%),新疆2808.2亿元(+28%),陕西2445.1亿元(+7.5%) [1] - 民营企业是外贸主力军:四川占比89.8%,新疆94.3%,广西69% [3] 外贸结构优化表现 - 四川"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102.2%,其中光伏产品+284.9%,锂电池+1306.4% [3] - 甘肃"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17.9倍,新疆机电产品出口+51.1%,广西锂电池出口+184.9% [3] - 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下降 [2] 企业案例与产业动态 - 绿能慧充欧标直流充电桩海外销量持续上涨,预计全年出口总额增幅突破100% [2][5] - 青海濮耐上半年出口额达1.5亿元,订单量持续攀升 [2] - 外贸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四川企业数+8.8%,重庆新增511家,广西+10.8% [3] 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 - 四川外贸伙伴增至229个,新增4个亿元以上贸易伙伴 [3] - 新疆与22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3] - 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1.9%,云南对RCEP国家出口+7.2% [3] 政策支持与发展举措 - 贵州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出口竞争力 [5] - 陕西省落地首单"小微信保易"保单融资业务破解外贸企业融资难 [5] - 企业采取"巩固优势+开拓新兴"市场策略,重点布局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5]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做好“三件事”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22:25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浙江持续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接续5轮系列行动,创新推出"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等载体,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从41.9%提高到98.6%,PM2.5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至26.1微克/立方米 [2][3] -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丽水市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修复萤火虫栖息地近1000平方米,种群数量超100万只 [3]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浙江制定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在30余个市县开展核算,培育"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生态富民产业,创新"生态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丽水市发放"取水贷"超100亿元 [5] - 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迅速,建成单条超10亿元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年平均收入5.1万元 [7] 产业转型升级 - 浙江推动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长兴县铅蓄电池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增加14倍,涌现两家千亿元级上市公司 [7] - 形成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千亿元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8] 乡村创新发展 - 义乌市李祖村打造"众创乡村",吸引271名农创客,业态达73家,2024年销售总额超7000万元,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8] - 浙江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农创客8.9万名,成为乡村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 [8]
一个中心“催熟”科技成果
四川日报· 2025-08-01 06:11
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 -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提供小试中试验证、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服务,聚焦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光伏等绿色低碳产业领域 [2] - 该中心配备实验室、中试厂房等基础设施,并组建以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专家委员会,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 [3] - 自去年9月投用以来,该中心已入驻15个项目,其中4个项目完成转化,未来将加大引进力度,力争更多绿色低碳产业化项目在当地实现转化 [3] 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在融创中心帮助下,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成果落地,锂镁合金是一种轻量化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电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2] - 公司花费近10年时间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锂基合金负极材料,并通过中试平台验证和优化研究成果,提高产品投产成功率 [2] - 项目从准备中试熟化到实现产业化仅用5个月,相比以往至少需要1年时间大幅缩短 [3]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四川大力发展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5%、11.0% [3] - 上半年四川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倍、1.9倍、53.2% [3] - 眉山出台化工中试基地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试验采取备案制,安评环评相关资料可打捆方式开展,审批时间大幅缩短 [3]
南农晨读丨稻浪翻滚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09:33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 广东开展千名"乡村网红"培训,覆盖全省21个地市1000名学员,培养具备账号运营、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5][6] - 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计划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但面临特色产业资源发掘不足、经营主体实力待加强等问题 [7][8][9][10] - 茂名市在上海举办龙眼、菠萝蜜品鉴活动,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深化粤沪农业合作 [28][29][30][31] - 怀集县节水抗旱稻示范田1560亩开镰收割,亩产超600公斤,展现抗洪涝能力 [32][33][34] - 云浮新兴成立全省首个"媒体+"联盟,将主流媒体纳入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36][37][38][39][40][41][42]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 我国2023年4月颁发首个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高油酸大豆),2024年5月获批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证书 [14][15][16] - 基因编辑技术可精准修饰基因组,近十年我国在水产领域取得十多个品种的重要研究成果 [16][17][18]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广东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已达1.1万亿元,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推动新型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 [20][21][22][23][24][25][26] - 绿色低碳产业被定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0][21][24] 天气影响 - 广东未来几天多雷阵雨,部分市县有7-9级短时大风,高温缓解但湿度大 [45][46][47] - 云浮近期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市县伴有8级短时大风 [48][49]
深圳能源一月142亿投建加码主业 产业协同增强累赚377亿分红125亿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51
核心观点 - 深圳能源近期密集投资约142亿元加码主业,包括78.97亿元海上风电项目和63.32亿元煤电升级项目,强化绿色低碳产业布局 [2][4][6] - 公司构建"四核"业务格局(低碳电力、生态环保、综合燃气、数智服务),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4.63%,业务覆盖国内外29个省市及非洲、东南亚市场 [7][9]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22.31%),上市以来累计盈利377亿元、分红125亿元,总资产1724.35亿元,负债率稳定在62.52% [10][11][12] 投资项目 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 - 总投资78.97亿元(自有资金15.81亿元),规划容量500兆瓦,配置36台14兆瓦风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3203小时 [4][5] - 配套建设500千伏海上升压站/无功补偿站、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系统及海洋牧场工程,采用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 [5] - 通过子公司海洋能源公司及汕尾公司实施,增资后两者注册资本分别达15.87亿元和15.81亿元 [4] 妈湾电厂升级改造项目 - 总投资63.32亿元,建设2×660兆瓦H级燃气机组替代原有煤电设施,缓解深圳西部供电压力 [6] 业务布局 - 电力资产覆盖煤电、气电、风电、光伏等10种能源形式,2024年新增分布式光伏、风光氢储等示范项目 [7] - 环保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50亿元(出让31.18%股权),2024年盈利5.18亿元,运营42座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超5万吨) [7][8][9] - 产业协同优势显著:燃气贸易与城市燃气联动,垃圾焚烧与污泥处理协同,形成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 [9]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20亿元(连续四年下降后企稳),2025Q1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22.31%) [2][10]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25亿元,分红率约33.16% [3][11]
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占全省52.1%
长沙晚报· 2025-07-23 10:42
湖南省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2624.8亿元 其中出口1603亿元 进口1021.8亿元 [1] - 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 占全省52.1% [1] - 2025年6月湖南进出口511.8亿元 同比增长14.5% 其中出口318.6亿元增长14.3% 进口193.2亿元增长14.9% [1] - 长沙 岳阳 怀化等6个市州实现正增长 [1] 出口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896.1亿元 占比提升至55.9%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8% [2]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31.2% [2] - 电动汽车 锂电池等新兴产品出口88.4亿元 增长68.8% 其中电动汽车出口54.9亿元增长53.7% [2] 传统优势产品表现 - 工程机械出口170.7亿元 增长2.7% [3] - 钢材出口103.8亿元 增长25.3% [3] - 烟花爆竹出口24.6亿元 增长26.5% [3] - 打火机出口11.7亿元 增长32.4% [3] 贸易伙伴多元化 - 对东盟进出口498.2亿元 增长16.3%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3] - 对非洲进出口289.9亿元 增长7.6% 稳居中西部首位 [3] - 6月对非洲进出口同比激增68.2% [4]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上半年加工贸易及保税领域内销货值12.06亿元 同比增长明显 [4] 跨境通关效率提升 - 长沙海关出台28项稳外贸政策措施 [5] - 中南集拼中心新模式为中欧班列节省通关时间2至4天 降低物流成本超40万元 [6] - 上半年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货物8479批次 国际班列占比由5%提升至54% [6][7]
7月2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0 22:21
绿色经济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需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技术和产品,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1][4] -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绿色消费活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力加速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1][4] - 辽宁本溪老工业基地通过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老区振兴[6] 能源与基建进展 - "十四五"能源交通重点工程在全国稳步推进,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8] - 西南油气田2023年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13] 消费市场动态 - 各地通过加大首发产品和项目供给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持续激活消费潜力[9] - 第三届链博会已达成超6000项合作意向[13]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7%[13] 国际贸易与制造业 - 美国计划自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关税,经济学家指出这将推高制造业成本[15] - 美国关税政策被预测将导致食品价格持续上涨[15] 文化产业与遗产保护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历时20年完成中华美学系统性复现,推动文化遗产活化[11] -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重要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13]
“十五五”时期如何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7-10 07:10
零碳园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 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系统性降碳措施集中解决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形成规模化减排效应 [2] - 零碳园区是低碳技术研发、新能源消纳、电力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创新模式 [2] - 零碳园区有助于发挥区域清洁能源优势(水、风、光等),推动绿电制氢、动力电池、光伏等绿色产业发展,倒逼传统行业(钢铁、水泥、化工)实施氢能炼钢、绿电替代 [2] 零碳园区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 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升竞争力 [3] - 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如碳边境调节机制),通过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升、碳足迹认证等措施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3] - 促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重构低碳产业链供应链 [3] 零碳园区建设现状与挑战 - 部分园区存在认知偏差,通过购买碳信用抵销而非实质性降碳,与建设初衷不符 [4] - 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完善:缺乏国家层面标准,非二氧化碳气体、工业生产过程等环节核算不足,本地化因子缺失 [4] - 建设路径单一,部分园区依赖产业产值降低碳强度或仅建设光伏设施,缺乏碳移除技术等针对性措施 [5] - 激励政策依赖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不足,部分园区因资金短缺导致建设进展缓慢 [5]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建议 - 能源低碳化:建立"电—气—氢—生物质—储"多能互补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 [7] - 产业低碳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与未来产业 [7] - 基础设施低碳化:推广新能源车辆、绿色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加强污水处理环节甲烷回收 [7] - 固碳多样化:探索二氧化碳制甲醇、食品级应用等资源化途径 [7] 分类建设策略 - 传统产业园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工业节能改造与氢冶炼等技术 [8] - 外向出口型园区:加强绿电直连,参与碳足迹标准建设,打造绿色产品出口基地 [8] - 服务型园区: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清洁能源车辆,搭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 [8] - 产城融合型园区:建立绿色准入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 [8] 支撑体系建设 - 制定园区碳排放核算指南,覆盖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间接排放),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6] - 构建以碳排放总量/强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规范碳抵销应用场景与比例 [9] - 整合财政资金与绿色金融支持,设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9]
时报访谈丨徐晓明:“五统一、一开放”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系统工程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4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核心框架为"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2] - "五统一、一开放"需政府主导顶层设计、企业适应新规则、社会支持改革,协同推动政策落地 [3] - 市场基础制度统一需标准化立法(如全国统一负面清单)、强化法治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数据共享平台 [5] 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应用 - 基础设施统一需统筹交通、通信、物流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结合5G、北斗技术打造智能化运输体系 [7] - 数字技术(大数据、AI)可优化市场监管,通过跨区域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提升治理透明度 [5][7] 政府行为与监管改革 -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需中央制定执行标准,规范招商引资,将市场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 [9] - 监管执法统一需建立全国框架(如食品安全、环保标准),加强跨部门协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11] 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 - 要素市场统一需突破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户籍(放宽流动限制)、资本(多层次市场建设)等制度约束 [14] - 绿色要素(碳交易、新能源)成为新焦点,需探索全国统一碳市场以引导低碳产业投资 [14]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一开放"需优化营商环境(缩减外资负面清单)、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参与WTO改革及数字贸易规则制定 [16] - 2025年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1090.4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46%,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74.9% [18] 产业链与数字经济 - 2025年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总额58.3%,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等绿色产品引领增长 [2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达10%,跨境电商与智慧物流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