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从《大展鸿图》爆火看音乐商业模式重构
证券日报· 2025-07-28 00:15
音乐产业变革 - 流媒体收入占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比例高达69%,实体音乐收入占比16.4%,下载收入占比跌至2.8% [2] - 音乐载体从磁带、CD、MP3迁移至流媒体平台,传播链条重构,二次创作价值凸显 [1][2] - 算法取代电台成为音乐分发中枢,版权收益转向"算法赋权"模式 [3] 短视频对音乐行业影响 - 短视频平台推动音乐"参与感",受众从消费者升级为传播者,二次创作助推歌曲爆火 [2] - 《大展鸿图》在TikTok播放量近30亿次,引发全球模仿改编,如新加坡街舞、巴西葡萄牙语版本 [1] - 流媒体平台开辟新流量入口:短视频BGM导流至音乐平台结算版税收入 [3] 流媒体平台商业模式变化 - 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收入同比下降11.9%至15.5亿元,未来不再单独披露该板块指标 [3] - 流媒体收入模式从依赖社交娱乐(如K歌、直播)转向订阅业务和付费广告 [3] - 平台护城河从"独家版权"过渡到"情绪消费",博客、社区成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4] 网络神曲现象 - 揽佬《大展鸿图》登顶Spotify华语歌手榜,月听众量302.2万,唯一突破300万的华语歌手 [1] - 那艺娜《爱如火》横扫短视频平台,6月开启5地巡演并3天连开3场演唱会 [4] - 网络神曲依靠短视频二创裂变,无需传统宣发即可完成全球文化"奇袭" [3][4] 数据反馈与产品化 - 揽佬登顶Spotify后迅速发布新歌《八方来财之江船入海》,从算法层面提升热度 [3] - 短视频加速市场反馈,音乐产品属性增强,持续数据反馈成为关键环节 [3]
华纳音乐集团与贝恩资本宣布成立合资企业,计划投资高达12亿美元收购经典音乐曲库
快讯· 2025-07-02 07:19
合资企业成立 - 华纳音乐集团与贝恩资本宣布成立合资企业 [1] - 计划投资高达12亿美元收购经典音乐曲库 [1] - 涵盖录制音乐和音乐出版领域 [1] 合作细节 - 华纳音乐集团将与贝恩资本共同寻找并收购音乐目录 [1] - 华纳音乐集团负责所有营销、分销及行政管理事宜 [1]
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
新京报· 2025-06-06 16:55
音乐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4929 15亿元 同比增长4 97% 进入"常态化增长"的发展恢复阶段 [1][2] - 产业增速回归至5%左右的中高速区间 通过文化创意 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内需挖潜 [1][2] 产业结构变化 - 2024年核心层产业占比同比增长21 76% 关联层同比下降0 72% 拓展层同比下降0 44% 呈现"核心层强劲驱动 关联层智能转型 拓展层跨界融合"格局 [2] - 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驱动音乐内容生产革新 供给持续多元化 消费需求结构扩张 多元化与跨界需求整合成为主要增长点 [2] 产业发展趋势 - 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 中国音乐产业迈入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 行业展现出强劲韧性与创新活力 但面临产业结构加速重构的挑战 需"政 产 学 研"多方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3]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第十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围绕智能时代版权生态 内容生产 青年人才培养 音乐演出体验等专题展开讨论 [1] - 论坛汇聚国内外百余位业界专家 从产业生态 科技创新 版权经纪等多层面进行经验交流 [1][3]
2025属火的行业,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6-03 01:53
2025属火的行业概述 - 2025年属火的行业包括能源、科技、互联网、文化娱乐等 [3] 行业特点 - 能源行业具有热能性、光电性、燃热性等特点,象征着光明和活力,主要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等 [4] - 科技行业具有创新性和变革性,象征着智慧和进步,包括人工、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 [4] - 互联网行业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象征着信息的流通和连接 [4] - 文化娱乐行业具有文化性和娱乐性,象征着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多样性,包括影视制作、游戏开发、音乐产业等 [4] 发展趋势 - 能源行业将面临转型压力,但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将迎来发展机遇 [5] - 科技行业的技术突破将推动社会效率提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5] - 互联网行业在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将进一步推动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应用,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5] - 文化娱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推动下 [5] 发展前景 - 2025年属火的行业在能源、科技、互联网、文化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 - 这些行业在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5]
“网络神曲”怎么看(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行业变革 - 互联网技术极大降低音乐制作门槛 作曲编曲混音可通过手机完成 显著提升行业产能 [2] - 传统唱片工业主导模式被打破 网络音乐公司及独立创作者成为新兴力量 机制更灵活适应互联网时代 [2] - 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络神曲最大载体 制作模式注重副歌抓耳度 针对15-60秒时长优化 [4] 市场特征 - 头部音乐公司日产量达500-1000首 爆款导向的工业化生产成为行业主流 [4] - 彩铃时代单曲传播量超10亿次 短视频平台神曲呈现指数级爆发增长 [3] - 音乐创作呈现低龄化口水化趋势 资本逐利性导致部分作品粗制滥造 [3] 用户需求 - 未受专业训练人群成为创作主体 作品更贴近大众生活趣味 接续民歌传统 [3] - 爆款神曲本质反映粗放的民间情感生命力 与社会情绪形成深度互动 [3] - 播放量导向机制下 大众用流量选择作品形成"好听即王道"的消费逻辑 [1] 技术影响 - AI技术应用改变生产链条 单人单机即可完成全流程制作 [2] - 算法流量绑定加剧行业竞争 艺术性让位于数据指标现象突出 [4] - 音乐制作软件简易化推动全民创作 20年间行业参与者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2][3] 发展趋势 - 行业期待技术革新与文化审美并行 新技术应激发文化潜能而非仅追求流量 [1][4] - 需平衡社会效益与商业利益 引导创作者理性看待流量数据 [4] - 大众审美与时间检验被视作作品价值终极评判标准 [4]
“放歌青春”联合创作营启动,招募50位青年音乐人开展一周的音乐逐梦之旅
中国青年报· 2025-05-22 18:14
活动概述 - 由北京团市委、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市团校联合腾讯音乐人、TME音乐学堂发起"放歌青春"联合创作营,面向全国招募50位青年音乐人,提供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培训 [1] - 活动旨在为青年音乐人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通过课程、实践、交流等环节提升创作与表演能力,并推动原创音乐发展 [1][6] 导师团队 - 导师团由中央团校讲师、腾讯音乐人及TME音乐学堂推荐的知名音乐人、词作家、制作人组成 [1] - 核心导师包括: - 刘进辰(作曲/作词/编曲导师):参与《声生不息》《我们的歌》等节目制作,合作艺人包括胡彦斌、郁可唯等 [8][9][11] - FEER(作曲/编曲导师):与多个国际交响乐团合作,曾为《歌手2024》《声生不息》等节目编曲 [12][13][14][15] - 混音导师:获国际混音认证,原创作品播放量破2亿次,合作艺人包括莫文蔚、吉克隽逸等 [16][17][22][25] 学员权益 - 结业学员将获得腾讯音乐人、TME音乐学堂与北京市团校联合颁发的证书,并纳入"伯乐计划x青年音乐扶持计划"名单 [2] - 优秀作品将收录至"伯乐计划"合辑,获得TME全平台1000万级流量推广 [2][28] - 学员有机会参与北京电视台等单位的演出及中国青年报社主题音乐创作 [2][30] 活动安排 - 培训时间:6月16日-20日,地点为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37] - 课程涵盖专业音乐训练、文艺创作理论及外出交流活动 [27] - 活动全程免费,主办方承担餐饮、住宿及参观费用 [2][38] 报名要求 - 面向词曲作者、编曲者、歌手等音乐从业者,需提交原创作品审核 [31][32] - 报名条件: - 至少发布5首参与制作的音乐作品 [43] - 至少1首作品收藏量达99+或评论量50+ [43] - 报名通道:通过QQ音乐或腾讯音乐人官网提交作品 [43][46] 行业合作 - 腾讯音乐人作为华语地区头部原创音乐平台,与TME音乐学堂共同提供资源支持,推动原创音乐高质量发展 [3][6] - 活动属于2025"放歌青春"北京音乐青年成长计划的一部分,后续将开展原创征集、公开课等系列项目 [2][6]
以AI音乐科技谱写未来新乐章——深圳市钟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方欲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41
人工智能音乐行业前景 - 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美元 文化与娱乐产业将成为核心应用场景之一 [1] -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载体 正经历从创作工具到表达方式的全面革新 AI技术重构传统音乐产业边界 [1][3] - AI音乐平台通过降低技术门槛 实现从"精英创作"到"全民共创"的产业转型 [9][11] 钟吕文化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0年 专注音乐制作与影视工业化 2023年全面启动AI研发 2024年推出AI音乐平台"AlMusic灵镜" [3] - 曾承制北京冬奥会献礼歌曲《冰雪之望》混音工程 主导"抗击疫情·音乐相伴"全球公益音乐会 展现技术与艺术融合能力 [4] - 公司使命为"用技术赋能艺术" 致力于实现音乐创作的普惠化与个性化 [4][5] AlMusic灵镜平台技术突破 - 核心功能包括声纹克隆与数字永生 用户仅需录制语音样本即可生成高保真数字化歌声 [5][6] - 智能作曲引擎基于万亿级音乐数据库 支持通过关键词/情绪标签触发自动生成编曲/和声/歌词 覆盖数十种音乐风格 [6] - 创新个人数据引擎系统 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构建动态个体特征模型 实现情感计算与主动内容生成 [7] - 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用户数字身份资产加密存储与跨平台迁移 奠定"数字永生"技术基础 [7] 平台生态价值 - 将作曲/编曲/演唱等环节标准化与自动化 使零基础用户和专业创作者均能快速实现创意落地 [9] - 数字分身可随使用频次进化成"数字生命伴侣" 延伸至情感陪伴领域 具备语音交互与情绪感知功能 [9] - 构建集创作/交互/资产管理于一体的智能生态系统 突破传统音乐产业高成本/高门槛限制 [9][11] 战略愿景 - 探索自然语言处理与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 目标定义音乐创作的终极形态 [12] - 以AI技术连接现实与虚拟/个体与文明 开创数字美学新纪元 实现"每个生命都能找到永恒回响"的人文理想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