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US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同兴科技接受投资者网上提问调研,透露多项业务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22:47
业务布局与技术路线 - 公司早期聚焦非电行业脱硫脱硝 因市场空间大且技术要求高 电力行业技术成熟市场饱和未成重点[2] - 当前CCUS领域拓展至电力石化等多行业[2] - 钠电池业务聚焦低速车小动力及储能领域 聚阴离子路线具低成本高安全性优势 在储能下游场景潜力显著[2] - 已完成钠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初步规划 正与多地政府对接选址[2] 股权激励与财务影响 - 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正于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办理非交易过户手续 预计本周内完成[3] - 本年度将产生部分股份支付费用 对报表利润有相应影响[3] 钠电池技术与市场进展 - 100Ah钠电池电芯暂未量产 短刀电芯试制用于验证材料与工艺[4] - 与多家电芯厂商合作 将基于需求开发更高容量电芯[4] - 钠电正极材料理论可用于固态电池 但因行业技术及产业链不成熟暂未开展相关工作[4] CCUS业务订单与市场推广 - 获三笔万吨级船舶碳捕集装置吸收剂订单 正储备开发专用系统[5] - 海外市场需求旺盛 多个项目同步推进 曾参与欧洲垃圾发电厂CCUS项目投标[5] - 新研制两相吸收剂结合节能工艺 能耗低于2.0GJ/吨二氧化碳[5] - 美国反对"净零框架"对长期影响有限 或带来新机遇[5] 财务表现与战略推进 - 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4.05亿元 同比增长33.49% 净利润约5248万元 同比增长118.62%[6] - 定制化吸收剂产品竞争力强 与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 - 钠电材料性能达国内一流水平 生产基地选址推进中 一期计划投资3亿元[6] - 公司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寻找并购标的 视海外业务为重要补充[6] 公司活动 - 9月15日通过全景网举办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董事会秘书初宏洲等高管出席交流[1]
同兴科技(003027) - 003027同兴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19
2025-08-19 21:18
钠电池业务发展 - 钠电池产品率先在两轮车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2] - 重点推进两轮车及启停电源两大应用场景,中长期战略向储能领域深度布局 [2] - 已取得欧洲户用储能客户的初步询价,并与多家储能厂商开展产品送样及技术对接 [2] - 钠电池产品完成第三代迭代升级,材料已在第三方实验室完成短刀电芯试制 [3] - 第三代NFPP 50Ah正配合下游合作伙伴进行全面的性能验证测试 [3] - 第4代NFPP成本较前代可降低20%左右,加工性能进一步提升 [3] - 第2代高首充正极材料C-NFPP采用无产气设计,可避免电芯化成过程中的气体产生 [3] 产能与成本管控 - 钠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目标产能为年产6000-8000吨,二期规划扩展至2万吨以上 [4] - 当前市场价格水平普遍维持在约2.5万元/吨 [3] - 积极推进3.5代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合成关键原料实现工艺突破 [3] - 实施配方改良与生产工艺升级,促使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良品率显著提升 [4]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建立系统的定制化开发体系,提供压实密度约2.0-2.1 g/cm³的标准解决方案 [3] - 针对高压实场景,可定制开发密度达2.2 g/cm³以上的专用材料 [3] - 与第三方联合开发短刀电芯,合作方主导试制新型短刀电芯 [4] - 当前试制产品主要面向低速电动车领域,同步验证户储场景适配性 [4] 毛利率与订单情况 - 烟气治理工程与催化剂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至27.79%与27.03% [4] - 高毛利重点项目集中交付带来的收入结构优化 [4] - 截至7月末,公司在手订单约4.43亿元 [4] CCUS业务进展 - 国内已与中冶焦耐建立战略合作并推进多个在途项目 [5] - 欧洲及中东区域项目储备丰富,正深化工程总承包及吸收剂销售的双轨合作 [5] - 与惠生工程组成联合体,参与欧洲某垃圾发电厂35万吨级CCUS项目的预前端设计投标 [5] - 惠生工程国际业务占比超60%,拥有成熟的渠道网络与项目资源 [6] - 公司聚焦碳捕集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体系 [6] 传统业务协同 - 在钢铁、焦化及造纸等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积淀了优质客户网络 [6] - 技术优势集中于吸收剂性能突破,在抗氧化稳定性及能耗控制方面形成技术壁垒 [6] - 船舶碳捕集吸收剂在复杂高含氧条件下,稳定运行8-9个月,捕集性能未见下降 [6]
同兴科技(003027) - 003027同兴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9
2025-06-19 22:40
钠电业务 - 钠电正极材料中试线设计产能200吨,烧成率提升后接近300吨 [2] - 应用场景主要为储能、两轮车等小动力电池、启停电源、UPS电源,预测UPS电源可能最先应用,其次是启停电 源,已和部分UPS电源厂家合作开发产品 [2][3] - 主要做钠电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与电芯厂家紧密合作改进产品性能和开发新产品 [3] - 行业内聚阴离子路线已得到市场主流认可,公司自2023年采用该技术路线,是国内最早采用的少数公司之一 [4] CCUS业务 - 预计到2030年我国CCUS减排需求达0.2亿 - 4.08亿吨,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2050年产值规模达3300亿元,2025 - 2050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1.9%;预计到2030年全球碳捕集能力达4.3亿吨/年,2050年突破80亿吨/年,CCUS技术将覆盖全球50%以上高耗能行业 [5] - 与惠生工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军海外“双碳”市场,公司负责工艺包、吸收剂及主体设备供货,惠生工程负责项目整体EPC工程 [6] - 海外CCUS项目中标价格显著高于国内市场 [7][8] - 海外CCUS业务采用分阶段结算模式,应收账款规模可控 [8] - 以10万吨规模项目为参考,CCUS吸收剂更换(补充)周期约8 - 10个月,单次更换(补充)量约80吨 [8] - 国内从事CCUS吸收剂研发企业约10余家,公司在CCUS吸收剂领域具备显著技术优势,吸收剂寿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兴TX系列吸收剂抗氧化能力强,运行寿命较MEA延长20倍 - 300倍,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8] 公司战略 - 对并购持开放态度,聚焦CCUS与钠电业务,保留跨界并购弹性,正推进标的筛选与对接,将审慎推进相关工作 [8]
环保双碳跟踪:碳市场扩容进度达60%,绿证基本实现全核发
长江证券· 2025-06-04 10: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2025年以来碳市场边际变化进行跟踪,包括配额、绿证、CCER情况,当前双碳战略加速推进,垃圾焚烧、碳监测检测、CCUS、氢能、电动环卫车、再生资源等方向预计受益 [2] 各部分总结 配额 - 配额价格与清缴周期相关性明显,2025年以来价格回落,从上年末每吨过百元跌至5月30日的68.46元/吨,主因非清缴期需求偏弱、交易量下滑,2025年底为下一清缴期,预计届时量价齐升 [4][22] - 碳市场扩容进度达60%,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通知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覆盖二氧化碳量占比从约40%提升至60%以上,后续配额分配机制将收紧,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绿证、CCER需求有望扩张 [4][23][24] 绿证 - 核发方面,2024年中以来加速,年底集中式项目核发基本全覆盖,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完成率达95%,2024年集中式项目核发绿证46.77亿个,风电、常规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占比分别为40.77%、33.73%、17.18%、8.15% [5][29] - 交易方面,2024年交易量同比增长3.64倍,达4.46亿个,制造业绿证消费占比近70%,高耗能产业、外向型企业和大数据中心等成购买主体 [5][35] - 价格方面,2024年因需求和新规单价下行,全年均价约5.59元/个,2025年4月单价环比提升63.24%,不同生产年对应绿证价格环比均上行 [6][38] - 投资逻辑上,2020年提出绿证替代垃圾焚烧国补,利于改善现金流,未来绿证价格会以对应项目降碳量与配额价格勾稽 [41][42] CCER - 2023年10月以来进展加速,2025年公布两大新方法学正式稿,当前基础制度框架及运行体系基本构建 [45] - 2025年以来价格略有下行,预计未来在更多行业纳入碳配额管理等背景下,价格能维持温和上行趋势,碳配额、绿证、CCER价格相互锚定 [49] - 投资逻辑包括重视额外性表述,加速相关降碳属性行业放量,关注布局该领域的碳监测设备企业、检测服务机构,CCER扩容方向有公共领域新能源车推广试点、生物柴油试点、氢能等 [51] 投资策略 - 时值“十四五”收官之年,碳市场建设加速,国务院明确碳排放强度为“十五五”约束性指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转向配额总量控制,钢铁等行业纳入碳市场,2025年底为首个清缴期限,绿证核发基本全覆盖 [8][52] - 双碳战略下,垃圾焚烧、碳检测监测、CCUS、氢能、电动环卫车、再生资源等领域将受益,如瀚蓝环境等垃圾焚烧企业、华测检测等碳检测监测企业等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