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烟气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同兴科技(003027) - 003027同兴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19
2025-08-19 21:18
钠电池业务发展 - 钠电池产品率先在两轮车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2] - 重点推进两轮车及启停电源两大应用场景,中长期战略向储能领域深度布局 [2] - 已取得欧洲户用储能客户的初步询价,并与多家储能厂商开展产品送样及技术对接 [2] - 钠电池产品完成第三代迭代升级,材料已在第三方实验室完成短刀电芯试制 [3] - 第三代NFPP 50Ah正配合下游合作伙伴进行全面的性能验证测试 [3] - 第4代NFPP成本较前代可降低20%左右,加工性能进一步提升 [3] - 第2代高首充正极材料C-NFPP采用无产气设计,可避免电芯化成过程中的气体产生 [3] 产能与成本管控 - 钠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目标产能为年产6000-8000吨,二期规划扩展至2万吨以上 [4] - 当前市场价格水平普遍维持在约2.5万元/吨 [3] - 积极推进3.5代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合成关键原料实现工艺突破 [3] - 实施配方改良与生产工艺升级,促使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良品率显著提升 [4]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建立系统的定制化开发体系,提供压实密度约2.0-2.1 g/cm³的标准解决方案 [3] - 针对高压实场景,可定制开发密度达2.2 g/cm³以上的专用材料 [3] - 与第三方联合开发短刀电芯,合作方主导试制新型短刀电芯 [4] - 当前试制产品主要面向低速电动车领域,同步验证户储场景适配性 [4] 毛利率与订单情况 - 烟气治理工程与催化剂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至27.79%与27.03% [4] - 高毛利重点项目集中交付带来的收入结构优化 [4] - 截至7月末,公司在手订单约4.43亿元 [4] CCUS业务进展 - 国内已与中冶焦耐建立战略合作并推进多个在途项目 [5] - 欧洲及中东区域项目储备丰富,正深化工程总承包及吸收剂销售的双轨合作 [5] - 与惠生工程组成联合体,参与欧洲某垃圾发电厂35万吨级CCUS项目的预前端设计投标 [5] - 惠生工程国际业务占比超60%,拥有成熟的渠道网络与项目资源 [6] - 公司聚焦碳捕集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体系 [6] 传统业务协同 - 在钢铁、焦化及造纸等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积淀了优质客户网络 [6] - 技术优势集中于吸收剂性能突破,在抗氧化稳定性及能耗控制方面形成技术壁垒 [6] - 船舶碳捕集吸收剂在复杂高含氧条件下,稳定运行8-9个月,捕集性能未见下降 [6]
同兴科技:公司是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0 16:45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 [1] 技术优势 - 在传统烟气治理领域拥有多项国内及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 [1] - CCUS领域自主研发的TX-1吸收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发展战略 - 公司将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工厂烟囱装上“超级净化器”
科技日报· 2025-07-16 09:20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的"智能化烟气碳污协同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1][2] - 该技术通过AI赋能实现碳污协同治理,在提升处理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达到高效减排 [1][3] - 技术已在多个行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技术原理 - 研发多参量联控的源头碳污减排智能调控技术,建立锅炉风-燃比等关键参数优化梯度的动态辨识方法 [7] - 开发知识与数据协同驱动的烟气治理过程精准建模及智能调控技术,建立智能调控大模型 [10] - 首创"源头-末端全流程智能化碳污协同减排系统",解决多行业燃用复杂燃料、多变工况下烟气多污染物高效精准治理协同降碳难题 [11] 技术优势 - 能实时监测燃料变化并自动调整最优风量和燃料比例,适应不同燃料混合和负荷波动 [8] - 智能调控大模型可提前至少90秒精准预测污染物浓度变化,为调控留出充足时间 [10] - 实现对氮氧化物、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精准控制,确保超低排放要求 [10] - 显著降低污染治理过程的能源消耗,提升经济效益 [10] 行业应用 - 电力、热力、钢铁等重点耗煤行业排放全国30%以上大气污染物和60%以上二氧化碳 [3] - 我国燃煤电厂排放限值显著严于美国和欧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限值分别不超过35、50、10毫克/立方米 [3] - 碳排放双控约束下燃料复杂多变,负荷波动频繁,传统治理系统难以适应 [4] - 该技术解决了燃料/负荷波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波动大、瞬时超标及能耗物耗高等问题 [4][5]
直击业绩会丨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计划建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21:0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4亿元,同比下降6.5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 [1]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为27.10%,同比下降7.74个百分点 [1] - 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 [1] - 烟气治理工程与设备业务实现营收4.39亿元,催化剂实现营收2.81亿元,两项业务合计占公司营收的99.39% [5] 钠离子电池业务进展 - 钠电材料工厂初步规划已完成,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7]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开发迭代至第三代,百吨级中试线已实现量产 [6] - 第二代NFPP和S-NFPP钠电正极材料已向近20家单位送样检测 [6] - 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整体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8] - 力争2025年实现钠电正极材料订单零的突破 [8] - 公司从西南大学获得2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相关专利 [5] - 与西南大学钠离子电池领域研发团队共同成立合肥皓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研发 [5]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投资并购,跟踪"小而美"的企业及低价的优质资产 [8] - 投资并购对象首选技术国际领先、市场规模千亿元以上、核心管理团队价值观及能力匹配未来发展需要的企业 [8] - 以减污降碳为核心推进业务转型 [8] - 传统烟气治理聚焦火电、石化、船舶、造纸等高盈利行业,拓展海外并强化降本增效 [8] - 重点培育CCUS新增长极,依托吸收剂和工程总包开拓国内外市场 [8] - 钠电材料坚持"安全性最高、性能最优、价格最低"研发目标,通过投资并购延伸产业链 [8] 公司历史业绩 - 2022年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8亿元、7.75亿元和7.24亿元 [8] - 2022年到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0.26亿元和0.39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