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and Entertainment

搜索文档
【阿里影业(1060.HK)】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FY25业绩点评(付天姿/杨朋沛)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3 22:03
公司FY25财务表现 - 公司FY25实现营收67.02亿元人民币(yoy+33%),毛利润24.78亿元(yoy+23%),毛利率37.0%(同比下降3.1pct)[2] -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yoy+61%),归母净利润3.64亿元(yoy+28%)[2] - 经营利润6.5亿元(yoy+109%),持续经营业务利润3.86亿元(yoy+29.9%)[6] - 计提投资亏损4.28亿元(上年1.13亿元),主要系博纳影业投资减值[6] 分业务表现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 - 收入27.1亿元(yoy-9.6%),主因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3] - 淘票票会员体系打通电影与演出消费,云智拓展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3] - 重点储备影片40部(投资待映20部+自主研发/合制20部)[3] - 科技业务建成4个虚拟影棚,推出5个新数字人,灯塔AI接入大模型提升宣发效率[3] 大麦业务 - 收入20.6亿元(yoy+236%),分部业绩12.30亿元[4] - 服务张杰/周杰伦等艺人演唱会,交付逾3800场大型项目[4] - 拥有六大内容厂牌,FY25参与120+个IP投资制作,覆盖多品类演出[4] IP衍生品业务 - 收入14.3亿元(yoy+73%),阿里鱼收入增幅超90%[5] - IP矩阵覆盖二次元/文博文创等类型,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头部IP[5] 剧集制作 - 收入5.0亿元(yoy-16%),播出《惜花芷》等高口碑剧集[5] - 储备项目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5] 费用情况 - 销售及市场费用7.9亿元(yoy+11.2%),管理费用12.4亿元(yoy+26.5%)[6]
猫眼娱乐(1896.HK):公司业绩受电影大盘疲软影响 市场覆盖率及核心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
格隆汇· 2025-05-23 10:2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收入40.82亿元,同比减少14.19% [1] - 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减少80.02% [1] - 经调整净利润3.10亿元,同比降低69.9% [1] 收入结构 - 娱乐内容服务业务收入19.6亿元,同比减少14.8%,占总营收48% [1] - 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19.22亿元,同比降低14.9%,占总营收47.1% [1] - 广告服务及其他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2%,占总营收4.9% [1] 娱乐内容服务 - 2024年参与已上映国产影片63部,主控发行36部,累计票房232亿元 [2] - 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影片中参与8部(主控宣发6部) [2] - 主控/出品影片包括《飞驰人生2》《一闪一闪亮星星》《年会不能停》等 [2] 2025年内容储备 - 首部3D动画《时间之子》定档2025年5月30日 [2] - 参与出品/发行《小妖怪的夏天》等动画电影 [2] - 已定档影片包括《水饺皇后》《猎金游戏》《长安的荔枝》《熊猫计划2》 [2] 线下演出市场 - 2024年线下演出总出入和GMV创新高 [3] - 服务国内外头部艺人包括张学友、陈奕迅、Kanye West等 [3] - 自营票务平台uutix拓展港澳项目如《澳门2049》《ComplexCon Hong Kong》 [3] 技术及数据服务 - "猫眼专业版"覆盖北美、日韩、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市场 [3] - "猫眼研究院"为影片提供深度数据服务 [3] - 探索"AI+影视"合作场景以打开新增长空间 [3]
大麦娱乐接棒、万达入局潮玩,电影大厂走向“多线叙事”
36氪· 2025-05-22 10:11
公司更名与品牌重塑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旨在提升线下娱乐市场品牌知名度并重塑策略 [1] - 更名后阿里影业股价单日涨幅达22.95% 反映资本市场对品牌调整的积极预期 [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财年阿里影业总收入67.02亿元(同比增长33%) 经调整EBITA 8.09亿元(同比增长61%) 连续五年盈利 [3] - 大麦业务成为核心支柱:分部收入20.57亿元(占集团总收入31%) 分部业绩12.3亿元(占集团总经营利润72%) GMV同比增幅逾500% [3][4] - IP衍生业务表现亮眼:分部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73.1%) 分部业绩3.8亿元(同比增75%) 阿里鱼授权商品零售额同比增90% [6][8] - 传统电影业务承压: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收入27.12亿元(同比降9.6%) 分部业绩仅7320.9万元(同比降91%) [3][13] 战略转型与行业趋势 - 业务多元化成效显著:通过大麦(线下演出)和阿里鱼(IP衍生)构建双增长引擎 抵消电影主业下滑影响 [6][7][13] - 阿里鱼IP生态布局:覆盖二次元/文博/影视等领域 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等头部IP 中国大陆代理业务贡献三丽鸥亚洲销售额60% [8][9] - 行业跟随者涌现:万达电影投资52TOYS 1.44亿元 光线传媒转型IP运营商 传统影企加速布局衍生品赛道 [11][15][17] - 商业模式痛点驱动变革:万达电影2024年亏损9.4亿元 营收同比降15.44% 通过"时光里"等IP衍生项目寻求突破 [15][17] 核心竞争优势 - 大麦整合效果超预期:2023年9月收购后迅速成为营收主力 2025财年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 [3][4] - 阿里鱼十年积累构建壁垒:形成IP2B2C全产业链 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合作超40部影视IP 包括《甄嬛传》等爆款 [8][11] - 先发优势显著:相比传统影企2018年即布局IP衍生赛道 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IP代理商 [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