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鱼

搜索文档
大麦娱乐(1060.HK):IP衍生业务表现强劲 演出市场扩大品牌影响 泛文娱全产业链发展 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格隆汇· 2025-08-21 02:55
(2025.04.01-2026.03.31)目标价1.94 港元,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2025 财年(2024.04.01-2025.03.31),实现总营收67.02 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EBITA 为8.09 亿元,同比增长61%,归母净利润3.64 亿元,同比增长28%,公司将IP 衍生、票务科技与娱乐内容转化 为可持续盈利增长点,加速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 研究员:陈筱/孙小雯/陈俊希 拥有国内领先的IP 授权管理和商业化开发平台阿里鱼,演唱会票务服务领域龙头,持续扩大"大麦"品 牌影响力 投资要点: IP衍生生态升 级未来核心增长引擎,演出票务市场持续领先。我们预计公司2026-2028 财年EPS 分别为 0.03、0.04 和0.05 元。我们根据PE 和PS 两种估值法,采用两者平均值,对应公司2026 财年 IP 衍生业务为公司营收增速第一大板块。2025 财年,公司IP 衍生业务收入14.33 亿元,同比增长73%, 其中阿里鱼授权收入同比增长逾90%;分部业绩3.8 亿元,同比增长75%。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IP 授权 管理和商业化开发平台阿里鱼,拥有的 ...
大麦娱乐(01060):泛文娱全产业链发展,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IP衍生业务表现强劲,演出市场扩大品牌影响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20 11:1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给予大麦娱乐"增持"评级,目标价1.94港元(基于PE和PS估值法平均值)[5][9] - 当前股价1.29港元,52周区间0.35-1.35港元,市值38.54亿港元[5][6] - 预计2026-2028财年EPS分别为0.03/0.04/0.05元,对应PE 37.6/28.9/23.1倍[3][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33%),净利润3.64亿元(+28%),EBITA 8.09亿元(+61%)[9] - 2026-2028财年营收预测76.13/92.17/109.84亿元,CAGR 17.9%[3][12] - 毛利率稳定在36-38%区间,ROE将从2025年2.2%提升至2028年7.9%[10] 核心业务分析 IP衍生业务 - 2025财年收入14.33亿元(+73%),阿里鱼授权收入增长超90%,贡献分部业绩3.8亿元(+75%)[9] - 拥有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头部IP矩阵,自主研发"锦鲤拿趣"潮玩品牌及10+原创IP[9] - 预计2026-2028年收入增速60%/50%/40%,将成为最大增长引擎[12][13] 大麦票务业务 - 2025财年收入20.57亿元(+236%),分部业绩12.30亿元(+339%)[9] - 行业领先的演唱会票务平台,2025年交付3800+场大型项目,覆盖港澳头部场馆[9] - 拓展旅游演艺及海外购票业务,与淘票票联合推出VIP会员体系[13] 其他业务 - 电影业务2025年收入27.12亿元(-10%),储备40+部影片,灯塔AI接入大模型[13] - 剧集制作收入5亿元(-16%),重点储备20+部,开发中项目30+部[13] 行业与估值比较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50倍/PS 13倍,泡泡玛特市值3441亿元居首[13][14] - 公司PE估值低于光线传媒(198倍)等影视同行,但高于泡泡玛特(33倍)[13]
大麦娱乐(01060):首次覆盖:"演艺+IP"双引擎,重构线下娱乐新基建
中泰证券· 2025-07-02 15: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麦娱乐是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现实娱乐平台,“演艺 + IP”双引擎发展,23 年起架构调整激活组织活力,增长进入快车道,规模效应明显。预计 FY26 - 28 实现总收入 78.91/95.34/116.83 亿元,同比 +18%/+21%/+23%;实现经调整 EBITA 为 10.12/14.98/21.33 亿元,同比 +25%/+48%/+42%。公司系演出及 IP 转授权领域龙头而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麦娱乐: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现实娱乐平台 - 大麦娱乐是从事内容制作、宣传和发行等业务的投资控股公司,通过内容、票务及科技平台、知识产权(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三个分部开展业务。旗下电影业务参与 300 余部电影出品发行推广,演出业务覆盖全品类现实娱乐票务类型[11] - 公司发展分三个阶段:2014 - 2017 年业务整合与初拓展;2018 - 2021 年全产业链布局与 IP 深化;2021 年至今“内容 + 科技”双轮驱动[12][13] - 阿里巴巴集团系控股股东,管理层参与持股。2023 年架构调整激活组织活力,管理层互联网行业经验丰富[14][16] - F2023、F2024、F2025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5.0 亿元、50.4 亿元、67.0 亿元,FY24、FY25 同比分别 +44%、+33%;经调整 EBITA 分别为 3.1 亿元、5.0 亿元、8.1 亿元,FY24、FY25 同比分别 +61%、+61%;毛利率分别为 32%、40%、37%,FY24、FY25 同比分别 +8pcts、-3pcts;经调整 EBITA Margin 分别为 9%、10%、12%,FY24、FY25 同比分别 +1pcts、+2pcts[21] IP:蓝海市场细分龙头,上下游双向延展 - IP 行业参与方为授权商和被授权商,授权方式多样。中国 IP 行业千亿规模,增速快,潜力大,商品授权是主要模式,单位授权金能“撬动”25 倍以上商品 GMV,对标美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30][31][35] - 阿里鱼是中国最大的 IP 授权代理平台,与三丽鸥等达成主授权协议,IP 矩阵丰富。未来向上游获取更多头部 IP 授权,深化签约 IP 合作;向下游强化 IP 运营,布局 2C 业务。具备海量客户、大数据匹配、联合营销、自动追踪结算等竞争优势[40][42][54] 演出:量价齐升空间广阔,大麦占据半壁江山 - 2024 年全国线下演出票房达 579 亿元,大型演出占比过半。量价齐升逻辑顺畅,政策助力行业扩容,演出经济具备溢出效益[61][62] - 大麦深度整合阿里系资源,全链路布局内容、场馆、票务三大现场娱乐领域,票务市占显著领先,演唱会头部项目覆盖率近 100%。未来大型演出向海外市场延伸,国内市场进行多品类拓展。以技术和现场服务为代表的新基建构筑护城河,票务平台分成在大型演出收入分成中占比较小,主办方更注重综合服务能力[67][70][7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电影投资制作与宣发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5%/-5%/-5%,经营利润率稳中有升;剧集制作预计 FY26 - 28 营收维持 FY25 水平,经营利润率保持在 5.1%;大麦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15.6%/13%/12%,经营利润率保持在 59.8%;IP 衍生业务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70%/60%/50%,经营利润率稳中有升[75] - 选取猫眼娱乐、泡泡玛特、上海电影、阅文集团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5 年动态 PE 中位数为 39x。公司系演出及 IP 转授权领域龙头而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77]
阿里影业20250526
2025-05-26 23: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演出市场、电影行业 - 公司:阿里影业、大麦娱乐、阿里鱼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影业整体业绩 - 2025财年总收入60.07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后EBITDA为8.1亿元,同比增长62% [3] 各业务线情况 - **演出市场**:上财年票房达580亿元,同比增长15%,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大麦娱乐收入20.57亿元,经营业绩12.3亿元,均高幅增长;阿里鱼收入涨幅超90%,核心IP矩阵丰富 [2][3] - **电影业务**:相对低迷,中国电影票房从556亿下降到505亿,北美市场也下滑;预计2025年电影行业总收入约400多亿元 [3][4][21] 大麦娱乐优势 - 技术层面,秒级并发购票用户超10万的项目有上千场,同比增长60%;现场服务交付约3800场大型项目,实现安全稳定零事故 [2][5] 未来发展重点 - 聚焦演出和IP赛道,稳健发展电影业务;大麦娱乐开拓新赛道、拓展海外市场、深耕C端市场 [2][6] 电影业务策略 - 采取稳健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发展AI技术降低制作成本;投入衍生品和大麦业务;提升虚拟拍摄和视效技术竞争力 [7][9] 线下演出市场展望 - 2025年供需火爆,演唱会增速放缓,行业稳中有升;大麦扩充品类、出海业务发展、内容侧投资制作业务增长 [2][10] 大麦多元化发展 - 扩充品类、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内容侧投资制作,增加收入来源和发展空间 [12] 演出票务市场格局 - 格局复杂,过去两年演唱会占票务市场约70%份额;2024年大麦承办710多个大型演唱会项目,优势明显 [13] 大麦未来策略 - 专注提升实际收入和利润,不受零票提策略干扰 [15] 其他公司战略影响 - 零票提策略干扰市场良性发展,大麦注重可持续业务增长 [16] 服务质量与态势 - 过去零票务状态服务质量稳定,未来维持稳定态势,预计票务市场take rate维持合理水平 [17] 大麦与淘票票整合 - 合并为超级应用,提升电影票务用户粘性,增强用户体验和消费习惯 [19][20] 电影业务位置原因 - 行业多元化变化、市场环境波动、公司有高增长赛道、电影市场估值偏低 [22][23] 与海外公司关系 - 无直接竞争,合作高于竞争,建立内容端合作模式带来增量 [24] 二手票市场影响 - 中国内地不允许二手票市场,打击黄牛有成效但难清除,大麦确保票不流向黄牛 [25][26] 票务分配策略 - 遵循行业规定,分配部分票给其他平台,不存在垄断风险 [27] 线下演出项目成果与储备 - 2024年取得显著成果,上线约三四十个项目;目前有120多个项目正在制作或筹备 [28] 线下演出内容投资风险 - 风险较低且稳定,FR25财年EBIT为正,未来收入和EBITDA高速增长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麦与淘票票合并为超级应用在21号更名发布会上推出 [19] - 2025年春节档《哪吒》几乎占中国电影总收入三分之一 [21] - 国家2023年9月要求主办方将不低于85%票源投放到一手票市场 [25] - 从2023年启动非票业务,FR25财年有5亿元收入来自内容投制类目 [11]
阿里影业(1060.HK):大麦及IP衍生业务成为核心成长点 公司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格隆汇· 2025-05-24 17:55
公司更名与品牌重塑 - 公司拟将名称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以提升在全娱乐生态特别是线下娱乐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重塑品牌策略 [1] - 阿里影业已有稳固的电影票务和投资业务 对业绩起到"稳定器"作用 线下娱乐业务在大麦加持下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 [1] 财务表现 - FY2025公司实现收入67.02亿元 yoy+33%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 yoy+61% Non-IFRS净利润5.24亿元 yoy+9.5% [1] - 公司已连续五年实现EBITA盈利 [1] 线下娱乐业务 - 线下娱乐市场仍在高速发展期 行业有望在三年内保持高速增长 [1] - 大麦在演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ToC业务现金流稳健性高 [1] - 公司计划推出新大麦客户端 加速电影和演出购票用户合并与渗透 打造一站式票务平台 [1] - 大麦FY2025收入20.57亿元 分部业绩12.3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2]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yoy+15.4% 大型演唱会yoy+78.1% [2] 电影相关业务 - FY25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收入27.12亿元 yoy-10% 分部业绩0.73亿 yoy-91% [2] - 电影业务承压主要由于2024年电影大盘影响及部分电影项目不及预期 [2] - 目前储备影片超40部 包括《东极岛》、《镖人》、《无名之辈》等重点项目 [2] - 剧集制作业务收入5亿元 yoy-16% 分部业绩0.25亿 yoy+76% [2] - 剧集重点储备项目超20部 开发中项目超30部 [2] IP衍生业务 - FY25 IP衍生业务营收14.33亿元 yoy+73% 分部业绩3.8亿 yoy+75% [3] - 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大幅增加 带动阿里鱼收入增长超90% [3] - 阿里鱼已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Chiikawa等多个全球优质头部IP [3] - 新签Chiikawa/蜡笔小新等已开始贡献高增量 今年年初新签《黑神话》 [3] 战略方向与展望 - 公司提出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四个未来重要战略方向 [3] - 预计FY2026-FY2027将实现营业收入73.9/82.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为11.6/13.4亿元 [4] - 公司作为国内头部在线票务平台 向国产电影发行方及互联网娱乐综合营销平台深耕 布局贯穿产业上下游 [4] - 近年不断加大参与电影制作发行 提高参与度 持续向上游拓展 [4]
【阿里影业(1060.HK)】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FY25业绩点评(付天姿/杨朋沛)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3 22:03
公司FY25财务表现 - 公司FY25实现营收67.02亿元人民币(yoy+33%),毛利润24.78亿元(yoy+23%),毛利率37.0%(同比下降3.1pct)[2] -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yoy+61%),归母净利润3.64亿元(yoy+28%)[2] - 经营利润6.5亿元(yoy+109%),持续经营业务利润3.86亿元(yoy+29.9%)[6] - 计提投资亏损4.28亿元(上年1.13亿元),主要系博纳影业投资减值[6] 分业务表现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 - 收入27.1亿元(yoy-9.6%),主因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3] - 淘票票会员体系打通电影与演出消费,云智拓展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3] - 重点储备影片40部(投资待映20部+自主研发/合制20部)[3] - 科技业务建成4个虚拟影棚,推出5个新数字人,灯塔AI接入大模型提升宣发效率[3] 大麦业务 - 收入20.6亿元(yoy+236%),分部业绩12.30亿元[4] - 服务张杰/周杰伦等艺人演唱会,交付逾3800场大型项目[4] - 拥有六大内容厂牌,FY25参与120+个IP投资制作,覆盖多品类演出[4] IP衍生品业务 - 收入14.3亿元(yoy+73%),阿里鱼收入增幅超90%[5] - IP矩阵覆盖二次元/文博文创等类型,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头部IP[5] 剧集制作 - 收入5.0亿元(yoy-16%),播出《惜花芷》等高口碑剧集[5] - 储备项目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5] 费用情况 - 销售及市场费用7.9亿元(yoy+11.2%),管理费用12.4亿元(yoy+26.5%)[6]
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阿里影业(1060.HK)FY25业绩点评
光大证券· 2025-05-23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影业 FY25 营收 67.02 亿元(yoy+33%),毛利润 24.78 亿元(yoy+23%),经调整 EBITA 为 8.09 亿元,同比增长 61%,归母净利润 3.64 亿元,同比增长 28% [1] - 核心主业聚焦大麦演出以及 IP 衍生品业务,电影投资预计保守谨慎,考虑阿里鱼 IP 业务景气度较高,上修 FY26 - FY27 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8.8/11.1 亿元(较上次预测 +4%/+8%),新增 FY28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3.4 亿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各业务板块情况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收入 27.1 亿元(yoy - 9.6%),因投资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电影票务方面淘票票用户黏性高、云智出票领先并拓展市场;投资制作及宣发储备影片约 40 部;科技业务加大投入,建成 4 个虚拟影棚、推出 5 个新数字人、灯塔 AI 接入大模型 [1] - 大麦收入 20.6 亿元(yoy + 236%),分部业绩约 12.30 亿;票务平台业务保持领先,交付逾 3800 场大型项目;现场娱乐内容积累六大内容厂牌,参与逾 120 个 IP 投资与制作 [1] - IP 衍生品业务收入 14.3 亿元(yoy + 73%),阿里鱼作为最大 IP 授权代理平台扩展 IP 矩阵,授权 IP 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带动收入同比增幅超 90% [1] - 剧集制作收入 5.0 亿元(yoy - 16%),多部高口碑剧集播出,多部剧集完成拍摄待播,储备项目超 20 部,开发中项目超 30 部 [1] 公司盈利及费用情况 - 毛利润 24.78 亿元(yoy + 23%),销售及市场费用 7.9 亿元(yoy + 11.2%),管理费用 12.4 亿元(yoy + 26.5%),经营利润 6.5 亿元(yoy + 109%),计提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 4.28 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利润 3.86 亿元,同比增长 29.9% [1]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FY2024|FY2025|FY2026E|FY2027E|FY2028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036|6,702|7,461|8,425|9,118| |营业收入增长率|43.9%|33.1%|11.3%|12.9%|8.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85|364|882|1,111|1,343|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NA|27.7%|142.6%|26.0%|20.9%| |EPS(元)|0.01|0.01|0.03|0.04|0.04| |PE|68|54|22|18|15|[3]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利润表:主营收入、毛利、营业利润等指标在各财年有不同表现及预测 [7] - 现金流量表: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及净现金流在各财年有不同表现及预测 [7] - 资产负债表:总资产、流动资产、总负债等指标在各财年有不同表现及预测 [8] 股价相对走势及收益表现 - 股价相对走势有相关展示 [5] - 收益表现:1M、3M、1Y 的相对和绝对收益情况 [6]
阿里影业(01060):FY25业绩点评: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
光大证券· 2025-05-23 1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影业 FY25 营收 67.02 亿元人民币(yoy+33%),毛利润 24.78 亿元(yoy+23%),经调整 EBITA 为 8.09 亿元,同比增长 61%,归母净利润 3.64 亿元,同比增长 28% [1] - 核心主业聚焦大麦演出以及 IP 衍生品业务,电影投资预计保守谨慎,上修 FY26 - FY27 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8.8/11.1 亿元(较上次预测 +4%/+8%),新增 FY28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3.4 亿元 [2] 各业务板块情况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 - 收入 27.1 亿元(yoy - 9.6%),因投资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 [1] - 电影票务方面,淘票票会员体系打通电影与演出消费,用户黏性高,降幅低于行业;云智保持国内出票领先,并拓展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 [1] - 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方面,重点储备影片约 40 部,其中投资待映项目约 20 部,自主研发与合制项目约 20 部 [1] - 科技业务方面,加大 AI、数字人及虚拟拍摄投入,建成 4 个虚拟影棚,推出 5 个新数字人,灯塔 AI 接入大模型,提升宣发及票房预测效率 [1] 大麦 - 收入 20.6 亿元(yoy +236%),分部业绩约 12.30 亿 [1] - 票务平台业务保持演出票务市场领先地位,连续两年 GMV 高速增长,FY25 服务多位艺人演唱会,交付逾 3800 场大型项目 [1] - 现场娱乐内容积累六大内容厂牌,FY25 参与逾 120 个 IP 的投资与制作,覆盖多种品类 [1] IP 衍生品业务 - 收入实现 14.3 亿元(yoy +73%),阿里鱼作为国内最大 IP 授权代理平台,扩展 IP 矩阵,授权 IP 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带动收入同比增幅超 90% [1] - IP 矩阵覆盖多个 IP 类型,签约多个全球优质头部 IP [1] 剧集制作 - 收入 5.0 亿元(yoy - 16%),多部高口碑剧集播出,多部剧集已完成拍摄待播出,目前剧集工作室重点储备项目超 20 部,开发中项目超 30 部 [1] 公司毛利、费用等情况 - 毛利润 24.78 亿元(yoy +23%),销售及市场费用 7.9 亿元(yoy +11.2%),管理费用 12.4 亿元(yoy +26.5%) [1] - 经营利润 6.5 亿元(yoy +109%),计提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 4.28 亿元(上年计提 1.13 亿元),主要系博纳影业投资减值 [1] - 持续经营业务利润 3.86 亿元,同比增长 29.9% [1]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 指标 | FY2024 | FY2025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5,036 | 6,702 | 7,461 | 8,425 | 9,118 |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43.9% | 33.1% | 11.3% | 12.9% | 8.2%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85 | 364 | 882 | 1,111 | 1,343 | |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 | NA | 27.7% | 142.6% | 26.0% | 20.9% | | EPS(元) | 0.01 | 0.01 | 0.03 | 0.04 | 0.04 | | PE | 68 | 54 | 22 | 18 | 15 | [3]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利润表(百万元) | 项目 | FY2024 | FY2025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 | 5,036 | 6,702 | 7,461 | 8,425 | 9,118 | | 营业成本 | -3,019 | -4,224 | -4,626 | -5,224 | -5,653 | | 毛利 | 2,017 | 2,478 | 2,835 | 3,202 | 3,465 | | 其它收入 | 33 | 85 | 132 | 204 | 147 | | 营业开支 | -1,741 | -1,914 | -2,076 | -2,305 | -2,305 | | 营业利润 | 310 | 649 | 891 | 1,101 | 1,307 | | 财务成本净额 | 182 | 193 | 188 | 196 | 203 | | 应占利润及亏损 | -191 | -548 | -240 | -240 | -240 | | 税前利润 | 300 | 294 | 838 | 1,056 | 1,269 | | 所得税开支 | -59 | -92 | -84 | -95 | -114 | | 税后经营利润 | 359 | 386 | 922 | 1,151 | 1,383 | | 少数股东权益 | 13 | 23 | 40 | 40 | 40 | | 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 | 61 | 0 | 0 | 0 | 0 | | 归母净利润 | 285 | 364 | 882 | 1,111 | 1,343 | [7]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项目 | FY2024 | FY2025E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822 | 756 | 1,366 | 1,182 | 1,427 | | 投资活动现金流 | -299 | -318 | -455 | -363 | -301 | | 融资活动现金流 | -94 | 329 | -209 | 196 | 203 | | 净现金流 | 430 | 767 | 701 | 1,015 | 1,329 | [7]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项目 | FY2024 | FY2025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总资产 | 21,460 | 23,499 | 24,060 | 25,538 | 27,141 | | 流动资产 | 13,094 | 12,139 | 12,695 | 14,080 | 15,599 | | 现金及短期投资 | 7,421 | 4,162 | 4,864 | 5,879 | 7,208 | | 有价证券及短期投资 | 0 | 0 | 0 | 0 | 0 | | 应收账款 | 1,840 | 2,499 | 2,611 | 2,780 | 2,827 | | 存货 | 31 | 41 | 46 | 52 | 57 | | 其它流动资产 | 3,802 | 5,436 | 5,174 | 5,368 | 5,508 | | 非流动资产 | 8,366 | 11,361 | 11,365 | 11,457 | 11,541 | | 长期投资 | 1,672 | 915 | 845 | 694 | 594 | | 固定资产净额 | 38 | 115 | 109 | 102 | 95 |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6,656 | 10,331 | 10,411 | 10,661 | 10,852 | | 总负债 | 5,639 | 7,034 | 6,672 | 6,999 | 7,218 | | 流动负债 | 5,524 | 6,678 | 6,317 | 6,643 | 6,863 | | 应付账款 | 637 | 911 | 971 | 1,097 | 1,187 | | 短期借贷 | 0 | 397 | 0 | 0 | 0 | | 其它流动负债 | 4,887 | 5,371 | 5,345 | 5,546 | 5,675 | | 长期负债 | 115 | 356 | 356 | 356 | 356 | | 长期债务 | 0 | 0 | 0 | 0 | 0 | | 其它 | 115 | 356 | 356 | 356 | 356 | | 股东权益合计 | 15,821 | 16,465 | 17,387 | 18,539 | 19,922 | | 股东权益 | 15,722 | 16,228 | 17,110 | 18,221 | 19,565 | | 少数股东权益 | 98 | 238 | 278 | 318 | 358 | |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额 | 21,460 | 23,499 | 24,060 | 25,538 | 27,141 | [8] 市场数据 - 总股本 298.76 亿股,总市值 212.12 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 0.35 - 0.81 港元,近 3 月换手率 59.7% [4] 收益表现 | % | 1M | 3M | 1Y | | --- | --- | --- | --- | | 相对 | 30.0 | 22.1 | 16.6 | | 绝对 | 39.2 | 22.4 | 39.2 | [6]
阿里大文娱为何以“虎鲸”之名重新出发
虎嗅APP· 2025-05-22 23:11
品牌更名与战略调整 - 阿里大文娱更名为虎鲸文娱 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强调以创业心态聚焦核心业务 [1] - 全员信7次提及"创业" 与阿里CEO吴泳铭提出的"回归初心 重新创业"战略一脉相承 [1][2] - 品牌更名时机选择在2025财年Q4大文娱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 实现单季度盈利的里程碑节点 [1] 业务战略与行业定位 - 明确"内容与科技双轮驱动"的三年战略 已在头部内容制作 影视工业新基建 人才储备与产品升级取得进展 [5] - 虚拟拍摄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帧享数字影棚覆盖多个城市 虚拍场景从8个增至19个 《师兄太稳健》虚拍占比达40% [10] - 数字化制作解决方案5 0版本包含五项独家技术 优酷以80件虚拟拍摄专利超越Sony(60件)位列全球第一 [12] 内容生产与IP开发 - 2024年悬疑剧《沙尘暴》豆瓣8 1分创国产悬疑新高 《新生》《边水往事》实现热度口碑双丰收 [8] - 通过春苗编剧计划 海纳导演计划储备青年人才 吸引《边水往事》导演算 唐探编剧刘吾驷等行业头部创作者成立工作室 [15] - 创新IP开发模式 《甄嬛传》小主节晚会展现经典IP新思路 计划将阿里鱼IP授权经验复制到原创内容 [16][17] 技术创新与行业赋能 - 影视妆造大模型实现历史人物一键生成 影视制作车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12] - AI技术深度参与创作流程 吸引创作者加入平台寻求技术赋能 如《边水往事》导演看重前沿技术资源 [15] - 提出"长短剧集本质在于内容质量"的行业洞察 强调用户需求来自长期数据积累与全球作品学习 [9] 未来发展方向 - 保持"内容热爱+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目标孵化比肩Hello Kitty的原创IP [17] - 计划开放虚拟拍摄等核心技术能力 推动行业共荣共生 [12] - 延续阿里"创造"基因 在文娱行业周期中持续创造确定性价值 [17][18]
大麦娱乐接棒、万达入局潮玩,电影大厂走向“多线叙事”
36氪· 2025-05-22 10:11
公司更名与品牌重塑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旨在提升线下娱乐市场品牌知名度并重塑策略 [1] - 更名后阿里影业股价单日涨幅达22.95% 反映资本市场对品牌调整的积极预期 [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财年阿里影业总收入67.02亿元(同比增长33%) 经调整EBITA 8.09亿元(同比增长61%) 连续五年盈利 [3] - 大麦业务成为核心支柱:分部收入20.57亿元(占集团总收入31%) 分部业绩12.3亿元(占集团总经营利润72%) GMV同比增幅逾500% [3][4] - IP衍生业务表现亮眼:分部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73.1%) 分部业绩3.8亿元(同比增75%) 阿里鱼授权商品零售额同比增90% [6][8] - 传统电影业务承压: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收入27.12亿元(同比降9.6%) 分部业绩仅7320.9万元(同比降91%) [3][13] 战略转型与行业趋势 - 业务多元化成效显著:通过大麦(线下演出)和阿里鱼(IP衍生)构建双增长引擎 抵消电影主业下滑影响 [6][7][13] - 阿里鱼IP生态布局:覆盖二次元/文博/影视等领域 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等头部IP 中国大陆代理业务贡献三丽鸥亚洲销售额60% [8][9] - 行业跟随者涌现:万达电影投资52TOYS 1.44亿元 光线传媒转型IP运营商 传统影企加速布局衍生品赛道 [11][15][17] - 商业模式痛点驱动变革:万达电影2024年亏损9.4亿元 营收同比降15.44% 通过"时光里"等IP衍生项目寻求突破 [15][17] 核心竞争优势 - 大麦整合效果超预期:2023年9月收购后迅速成为营收主力 2025财年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 [3][4] - 阿里鱼十年积累构建壁垒:形成IP2B2C全产业链 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合作超40部影视IP 包括《甄嬛传》等爆款 [8][11] - 先发优势显著:相比传统影企2018年即布局IP衍生赛道 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IP代理商 [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