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 tech

搜索文档
PyroGenesis Announces Completion of Coke-Oven Gas Valoriza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Project for Tata Steel
Globenewswire· 2025-07-15 19:00
文章核心观点 - 派罗创世纪公司子公司派罗绿能完成塔塔钢铁930万美元焦炉煤气增值和制氢项目,该项目提升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益,为公司带来新合作契机,且行业对焦炉煤气清洁和增值解决方案需求持续 [1][2][6] 项目情况 - 派罗绿能与塔塔钢铁签订合同,提供焦炉煤气净化解决方案和制氢工艺,将氢气纯度提至99.999% [2] - 项目已完成,系统在印度卡林加讷格尔的塔塔钢铁厂24小时连续运行,新制氢气用于该厂其他应用,助力塔塔循环生产目标和成本降低计划 [2] - 项目占地如足球场大小、高超五层,公司工程师与塔塔合作开发解决方案,融入先进技术,促进钢铁制造可持续发展 [4] 行业需求 - 全球55个国家477家工厂有超1400座高炉,截至2023年9月,70%计划中的全球新钢铁项目打算使用高炉,钢铁行业对焦炉煤气清洁和增值解决方案的需求可能持续数十年 [6] - 派罗创世纪在塔塔钢铁厂安装的系统每小时净化32000立方米焦炉煤气,提取620立方米即用氢气,随着更多钢厂采用焦炉煤气增值概念,技术潜力巨大 [6] 公司业务 派罗绿能 - 提供沼气升级、空气污染控制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设计建造沼气升级系统、热解气净化装置、沼气和垃圾填埋气火炬及热氧化器等,将焦炉煤气提纯为高纯度氢气,还生产垃圾填埋气火炬并参与气体净化分离等业务 [7] 派罗创世纪 - 设计、开发、制造和商业化先进等离子工艺和可持续解决方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替代传统“脏”工艺,其技术在铁矿石造球、铝、废物管理和增材制造四个市场获多家行业巨头认可 [8] - 凭借蒙特利尔办公室及制造设施,保持技术开发和商业化领先地位,运营获ISO 9001:2015和AS9100D认证,股票在加拿大、美国和德国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 [8][10]
媒体视点 | 科创板“1+6”政策配套规则来了!资本市场支持科创再迎重磅改革
证监会发布· 2025-07-14 15:44
科创成长层指引发布 - 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即日进入"成长层",同步发布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等配套政策 [1]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成长层 [4] - 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或存托凭证简称后将添加"U"作为特殊标识,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4] 未盈利企业发展情况 - 六年来有54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2024年54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其中26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4] - 6年间54家公司中累计22家企业上市后实现盈利,成功摘掉"未盈利"帽子 [4] - 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后获得较好发展,2025年6月18日将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将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作为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审核注册时的参考 [6]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是境外市场成熟制度,港交所2018年就"生物科技公司"和"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引入"资深投资者"制度 [7] - 截至2024年底,适用港交所18A规则的67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拥有资深投资者3名,单个资深投资者平均持股约6.5%,合计持股平均约21% [8] 改革意义与影响 - 科创成长层制度增强市场包容性,为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 [5] - 改革聚焦"硬核"科技企业,允许技术有突破、研发投入大、暂未盈利的企业上市,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5]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助于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精准识别优质科技型企业 [9]
创业板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明确
上海证券报· 2025-07-01 03:10
监管政策调整 - 指引设置负面情形 明确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 其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1] - 政策认定指标具体明确且可量化 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提升 有助于创业板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1] 创业板市场定位 - 创业板是A股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先行板块和重要组成部分 设立十五年来改革效应持续显现 培育了大量优质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 -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六成 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亟需通过融资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 研发投入标准 - 2022年至2024年 138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中位数为2.09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为6.47% [2] - 指引将"高研发投入"标准中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下限确定为3亿元 研发占比下限确定为15% 显著高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间水平 [2] - 高研发投入标准设置旨在鼓励创新特点鲜明的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提升主营业务技术先进性和核心竞争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新增454家科技企业!天津“中关村”构筑产业新高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9 17:18
园区概况 - 天津滨海高新区天开华苑科创园占地11.58平方公里,始建于1994年,周边集聚13所高校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2] - 园区为天津市首个"无燃煤区"及"国家ISO14000环保示范区",入驻西门子、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曙光、中电科蓝天、360、TCL中环等龙头企业 [2] - 2024年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布局,拥有128家研发创新平台、22家国家级孵化器及16个高校共建研发中心 [2][6] 企业引进与成长 - 2024年引进454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其中19家入选天开科创专板培育层(占全市55%),125家为京冀来津科技企业(占比近30%) [3] - 实施三级孵化模式,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已孵化瑙玑科技、超瑙医疗等5家脑机交互领域企业 [6][7] 技术创新成果 -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研发超大指令集高速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等全链条国产化成果 [6] - 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国际首个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双环路"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 [6]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 推出"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开放许可+保险兜底""专利许可(转让)+联合研发"三种先使用后付费模式,促成14项科技成果落地 [7][8] - 典型案例包括怪兽超人免费试用天津农学院数据大模型标注技术、天地伟业与银河水滴科技合作的步态识别技术项目 [8]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探索"先投后股""先研后股"等创新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8]
转化,促创新之果“生金”——探寻科技创新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密码③
内蒙古日报· 2025-06-26 13:23
科技成果转化突破 - 内蒙古工业大学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千万元成果转化合同,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 [1] -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团队与科拓生物公司达成2000万元"功能性乳酸菌菌株"转让合同,创内蒙古高校之最 [1] -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团队通过"蒙科聚"平台完成300万元线上科技成果交易 [1] 科技体制改革成效 - 内蒙古工业大学通过赋权改革,2023年以来以技术转让/许可方式转化成果150余项,技术开发/服务/咨询转化500余项,总金额超2亿元 [5] - 内蒙古科技大学2024年转化27项成果,2025年Q1完成5项专利转化并启动首例科技成果作价入股项目 [5] - 内蒙古推出"1+7+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2025年发布惠企和高校院所2个政策包,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10%至11.67亿元 [6][14] 企业技术合作案例 - 内蒙古至宸材料科技公司投产10万吨/年高活性氢氧化钙脱硫剂生产线,技术源自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永锋团队 [2] - 包头铝业在科技特派员协助下突破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瓶颈 [7] - 内蒙古科比特航空科技公司应用"无人机遥感+AI"技术使松材线虫病普查效率提升8倍,成本降60% [10] 创新平台驱动发展 - "蒙科聚"平台促成包钢钢联1450万元引进上海逢石科技三项专利技术,创平台单笔最大线上交易纪录 [12][13] - 平台2025年Q1推动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量同比增长114%至675项 [14] - 内蒙古科技厅出台专项措施优化平台认定流程,加速成果市场化 [15] 创新主体培育进展 -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达20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92家,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12] - 科比特航空科技从落地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仅用3年,2025年Q1订单量增30%,销售额超1000万元 [12]
济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聚力推动企业量质齐升
齐鲁晚报网· 2025-06-26 09:22
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 - 济宁市科技系统锚定"走在前、勇争先"目标 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要求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 推动高企量质齐升 [1] - 拓展培育源头 瞄准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重点领域 深入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系统摸排 持续壮大后备企业队伍 [3] - 打造"种子高企—准高企—高企"梯次培育体系 对创新基础好、成长性强的中小微企业纳入"种子高企"库 对培育潜力大、基本要素全的企业纳入"准高企"库 采取"一企一策"定制方案 [3] 企业创新提质措施 - 实施企业研发项目备案制 推动"三无"规上工业企业"动态清零" 鼓励企业增强技术研发投入 推动科技创新项目化、台账化、常态化 [4] - 加强技术攻关 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链式创新" 争取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支持 突破关键性技术形成高新技术产品 [4] - 完善技术需求与成果对接清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促进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4] 创新服务机制优化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税收优惠等政策 推动政策"应享尽享" 发挥科技金融政策撬动作用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 [5] - 建立市县两级服务专员队伍 全流程跟踪服务 帮助企业掌握申报条件与流程 协同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靠上服务补齐短板 [5] - 与工信、发改等部门协同 推动"高企倍增"与"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生产性服务业倍增"联动发力 [5]
广东科创高地“又一城”:珠西科学城规划首次披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0:09
科技城发展现状 - 全国共有348个科技城(含科学城),广东省有11个入选全国百强 [1] - 科技城是高端科创要素集结地和高效城市系统生态区,成为城市科技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1] - 珠江东岸已形成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规模化的科学城集群,而珠江西岸仍处于空白状态 [2] 珠西科学城规划背景 - 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牵头建设珠西科学城,目标是通过机制改革链接港澳科技资源,整合珠江西岸科创产业,打造湾区"创新共同体" [2] - 珠江西岸已具备建设科学城的基础:拥有27所高校、2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 - 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通车缩短东西两岸距离,珠海高新区近两年新落户产业项目半数以上来自珠江口东岸 [2] 珠西科学城产业基础 - 珠海高新区拥有4所高校25个院系、7万多名产业人才、7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2] -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产业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2] - 珠海高新区推出1元租金政策吸引港澳创新项目,并提供最高500万元融资贷款,已孵化近百个港澳创新创业项目 [3] 珠西科学城建设举措 - 提出"打好5张牌,建好5个创新中心"战略,包括依托300万平方米产业新空间、深珠产业合作区等载体 [3] - 珠海国际赛车场将转型升级为珠江西岸城市级应用场景创新试验区 [3] - 三地高校联合发起珠西科学城联合虚拟实验室倡议,并揭牌首批校企联合实验室 [3] 珠西科学城发展目标 - 2027年基本框架形成,搭建珠西都市圈科创协同发展机制 [3] - 2030年初步建成,实现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3] - 2035年全面建成,科创水平大幅提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 [3]
政在发声丨证监会力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落地,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21:39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 证监会明确表示将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案例落地,支持未盈利但具备高硬科技含量和优秀综合质地的企业上市 [1][4] - 市场预期近期将有一批申报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获得受理,券商建议符合条件的企业抓紧时间报送材料 [2][5] - 截至5月22日,至少五家企业正在排队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包括北芯生命、禾元生物、必贝特、思哲睿和恒润达生 [6] 科技企业支持政策 - 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帮助国内投资者分享科技企业成长红利 [2][8] -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重组,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度 [7] - 支持私募股权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优化"反向挂钩"政策,推动S基金发展和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转常规 [3][8] 并购重组与融资成效 - "并购六条"发布后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1400余单(同比增40%),重大资产重组170余单(同比增220%) [10]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支持科技创新中作用突出,注册制改革后90%科创板/北交所公司、超50%创业板公司曾获其投资,目前在投项目超10万个,在投本金超4万亿元 [11] - 交易所债券市场成为科技企业重要融资渠道,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同比增64%),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AI、新能源等领域 [12] 上市公司科技含量 - 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40% [9]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9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已形成上市公司集群 [9]
SCHMID Group Update on Order Situation and Market Development in 2025
Globenewswire· 2025-05-22 05:05
文章核心观点 - 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施密德集团在2024年经历挑战后现迎来转机,订单处于预期范围,市场趋势向好,公司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 [1][10] 公司现状 - 公司目前订单处于预期范围,延续2024年底开始的积极市场趋势 [1][10] - 公司正评估战略和财务合作机会,以加强关键地区市场地位并推动增长 [3] 行业趋势 - AI服务器领域动态增长,市场兴趣和需求增加推动业务量显著上升,该趋势将在2025年剩余时间及2026年持续并加强 [2] 公司目标 - 公司目标是确保长期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增长,将及时对合作计划做出决策 [4] 公司简介 - 施密德集团是高科技行业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业务涵盖电子、光伏、玻璃和能源系统等领域 [5] - 公司成立于1864年,全球员工超800人,在德国和中国等地设有技术中心和生产设施,还有多个全球销售和服务点 [5] - 公司专注为多行业开发定制设备和工艺解决方案,其生产解决方案具备先进技术、高产、低成本、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等特点 [5]
让更多高科技走向大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5-04 06:00
文章核心观点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成果亮眼,折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潜力,但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供需错位、中试环节和融资体系等堵点,需重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驱动高质量发展 [1][3] 科交会成果 -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超千亿元对接金额刷新前两届签约金额纪录 [1] - 全国科技大市场联盟揭牌,“政产学研金服用”平台上线,发布安徽科技大市场城市合伙人招募计划及两个大模型 [1] 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 供需错位的“双盲困境”是最大堵点,科研机构与企业存在沟通壁垒,高校院所成果缺乏商业适配性,企业难精准获取技术 [1] - 中试环节的“死亡谷”是最陡断层,中试是科技成果迈向工程化与产业化关键一跃,其高风险、长周期致市场资本观望 [2] - 融资体系的“断裂带”是最强刚需,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资金需求与现实融资情况不匹配,大量早期技术成“融资孤儿” [3] 解决措施 - 建立“双向翻译”平台、推行“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模式,构建常态化平台,试点“悬赏制”科研 [2] - 建设专业化中试平台、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建设跨区域中试基地,设立中试保险产品 [2] - 丰富科技金融工具箱,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推广“投贷联动”模式,试点知识产权证券化,构建全周期资本支持链条 [3] 发展目标 - 打破制度藩篱、贯通要素流动、重塑价值链条,重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让高科技走向大市场驱动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