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 Drama

搜索文档
爱奇艺VS红果,短剧演员该抱哪条“大腿”?
36氪· 2025-09-17 08:06
与红果自制官宣推出"演员合作计划"仅一周之隔,爱奇艺在平台全新升级的微剧激励政策中也新增了一条面向短剧演员的"招贤令"——"演员星路计划", 而且同样开出了十分具有诱惑力的条件,即为优秀微剧演员搭建从微短剧舞台到长视频内容(电视剧/电影/综艺)的成长通道。 这显然不是什么巧合。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红果的月活不仅继续以179%的同比高增速领跑,更成功将优酷甩在身后,实现了短剧APP对传统长视 频平台的首次用户体量超越,为行业"长短"之争标注下了关键转折点。 与此同时,据DataEye最新数据,2025上半年全国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网民渗透率直逼七成。这意味着,短剧的流量红利期基本迈进了收尾阶段, 行业竞争主线将从"规模战争"全面切换至精细化运营驱动的"价值战争",内部效率的提升与核心资源的聚焦成为关键抓手。 爱奇艺与红果围绕演员储备展开的这场布局竞赛,既折射出了行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与机遇,也或将成为短剧行业"成人礼"的标志性起点 。 问题是,谁是那条最安心、最粗壮的"大腿"? 赌爆款不如养演员? 实际上,笼络短剧演员这件事,短剧公司以及传统影视公司下手更早。 今年 ...
揭秘:爆款短剧都是怎么拍出来的?
虎嗅· 2025-09-11 20:00
短剧吻戏有多疯狂?演员拉丝亲到嘴皮都磨破,夫妻档更是亲得瓷实。短剧圈人情世故通吃,直播连麦 选角、九块九咖啡宴请全组,人人都能冲击一线...... ...
短剧导演自曝:拍爆款的秘诀,是“多谈几次恋爱”
虎嗅· 2025-09-10 16:35
长剧导演在影视寒冬下转战短剧,无奈又自救,拍摄风格横跨爱情、悬疑、谍战,还能把"流氓"演得出 神入化。今天这期视频就在合法的且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当一次"流氓",来扒一扒短剧行业。 ...
短剧平台首拒“过度整容脸”,行业在告别 “颜值焦虑”?
36氪· 2025-08-20 19:27
近日,某短剧平台对外发布《演员招募计划》,其中明确了多项招募要求:年龄需在18-30周岁(条件 优异者可适当放宽);外形方面要求形象佳、气质出众、三观人品端正,且热爱表演、身材匀称;身高 标准为男性175cm-188cm,女性155cm-172cm。 值得关注的是,该招募计划特别提及 "不要过度整容",该平台也由此成为业内首家明确对 "过度整容 脸" 说不的短剧公司。 这是否意味着,短剧行业已开始拒绝 "整容脸"? 一、短剧行业"整容脸"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在娱乐圈,明星进行整容或微调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成为一种潜规则。但过度整容的负面影响不容 忽视:不仅会让演员失去自身独特的辨识度,还可能导致面部僵硬、表情不自然,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与支持。 近日,一部热播短剧引发网友热议,焦点集中在女主角的面部状态上。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指出, 女主角的脸部存在明显浮肿感,说话时的神态略显僵硬,面部肌肉运动极不自然,相关讨论一度成为剧 集话题的热点之一。 在小红书平台搜索 "短剧整容" 相关关键词,能看到大量网友对短剧演员整容问题的吐槽。 来源:小红书 有网友直言:"短剧里太多整容脸了,整感特别特别强,真的没必要整, ...
短剧、团播质量飞跃式提升,横店红利开始发力了?
36氪· 2025-08-14 08:06
互联网大厂布局短剧行业 - 腾讯上线微信小程序"短剧"提供免费口碑好剧观看 [1] - 京东以百万年薪招募短剧运营人才 [1] - 小米旗下Redmi推出首部精品短剧《时空合伙人》并由品牌总经理参与出演 [1] - 百度推出免费短剧APP"好看免费短剧"并取消插播广告 [3] - 小红书联合FIRST发起"红镜短剧计划"挖掘短剧人才 [3] 传统影视行业表现低迷 - 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7% [5] - 《酱园弄》上映25天票房仅3.74亿元 [4] - 暑期档仅《长安的荔枝》票房有望突破10亿元 [4] - 电视剧行业转向短集数模式 优酷自制剧删减至12集以内 [6] - 2025Q1季播综艺上新60部 其中47档为综N代 新综艺仅占全网网络综艺有效播放TOP20中的2部 [6] 新兴文娱业态特征与优势 - 团播公会单场成本10-100万元 仅为传统综艺十分之一 [8] - 头部团播工会单场创收超1200万元 [8] - 短剧《念念有词》成为红果站内首部双破亿作品 观看量破10亿 热度值破1亿 [9] - 短剧《重返八零共白首》热力值达1195.32w [9] - 短剧单集时长1-3分钟 适配碎片化观看习惯 [10] 传统文娱人才向新业态迁移 - 2025年一季度横店影视城接待超600个竖屏剧组 达去年同期两倍 [11] - 传统影视编剧/美术/灯光师转向短剧行业 [11] - 七维动力/日月星光传媒/鱼子酱文化等传统综艺制作公司布局团播 [11] - 传统导演王亚凭借十余年影视经验打造《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爆款短剧 [14] - 短剧制作采用动态光效/粒子特效等专业技术提升视觉冲击 [14] 行业制作模式对比 - 传统剧集制作周期约14个月 S+大制作耗时更久 [7] - 电影《酱园弄》制作周期长达七年 投资规模超3亿元 [7] - 团播公会从策划到落地周期不超过两周 [8] - 团播服装造型根据直播间反馈实时更新 [8] - 短剧拍摄从混乱进度转向专业化团队运作 [14]
1年生死存亡时限,打造下一个横店?
投中网· 2025-08-12 15:03
行业概况 - 直播带货行业增速放缓,90%直播基地不盈利,行业从遍地开花到一地鸡毛[4] - 短剧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634.3亿元,引发全国短剧基地兴建潮[5] - 短剧基地商业模式包括二房东模式、联合拍剧、文旅融合等,部分基地已实现盈利[11][12][18] 区域竞争格局 - 横店日均6个微短剧组,但西安后来居上,全国100部微短剧中约60部诞生于西安,5个基地日均接待10+剧组[7] - 郑州短剧产量占全国40%-60%,头部企业月产能180+部,利用烂尾楼改造基地降低成本[8] - 东北地区通过"以戏养景"策略切入,沈阳基地投入2万平米场地,侧重文旅剧等差异化题材[14][16][17] 商业模式与运营数据 - 场景租赁费从2023年5000-6000元/天降至2024年3000-4000元/天,部分基地通过15%-30%跟投分账[12] - 典型基地投入规模:郑州战旗基地投入100-200万元,聚美空港基地投入3000万元[9] - 头部短剧公司单月产值可达5000万元(按100部×50万/部计算),剧本公司年营收达3000-4000万元[18] 产业链延伸 - 短剧基地向C端延伸,规划沉浸式体验空间和综艺Live秀等业态[12] - 文旅融合效应显著:横店影视城2024年游客1800万人次,文旅收入占比超40%,带动周边服务业增长18%[18]
抢滩下一个短剧风口,低成本漫剧火了?
36氪· 2025-08-05 07:46
短剧的风向变了,除了真人短剧之外,业内大多数玩家都在有意识地加码动漫短剧。 动漫短剧成为行业新趋势,包括"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抖音、快手、B站、多多视频在内的平台都在发力。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 第四季度,动漫短剧的观看人次突破 20 亿,付费规模达到 2600 万,且第 4 季度相比第 3 季度"看播"环比提升 123.91%,收入增长率高达 204.11%。 快手数据显示,今年端午期间平台上漫剧日耗达到200万,头部剧集ROI(投资回报率)可以打正,在1以上。B站动漫短剧每个月流水1400万元左右。 所谓动漫短剧,业内尚没有统一定义,主要包括传统动态漫画、游戏CG动画、素材动画、沙雕漫剧,还有AIGC短剧在内的多种类型漫剧。 漫剧成了短剧行业另一个待爆的"小程序短剧",只要出现一部类似于《无双》那样充值过亿的标杆短剧,便能彻底引爆全行业。 漫剧成新风口 短剧从业者们正在开辟新的内容战场。 各个短剧群里,都能看到漫剧相关的信息发布:或找动态漫承制方,或收动态漫剧本,以及引入动态漫画的。还有从业者公开收购漫剧账号,账号按照粉 丝量计算,一个粉丝一毛五分钱。 现在的漫剧,一如两年前的小程序 ...
“低俗”短剧,让多少90后身价过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8-02 20:33
行业概况 - 2023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突破370亿元,用户规模超5亿,单部爆款分账收入可达数千万元 [12] - 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5年将达634-686亿元 [13] - 短剧上线5天播放量破10亿,2周破20亿,单片分账收益预测8000万-1亿元 [7] - 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已超过电影市场,并可能于2024年超过电视剧市场 [9][10] 商业模式 - 短剧制作成本约50万元,头部作品ROI可达10倍以上,远高于长剧的1.6-2倍 [27][28] - 国际案例《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成本20万美元,3个月票房2500万美元,ROI超100倍 [20][23] - 短剧采用会员免费制替代按集收费模式,盈利转向广告植入和会员费 [75][76] - 平台级短剧如《原罪》预算1200万元,《执笔》预算2400万元,效果超预期 [77] 生产特点 - 短剧年产量达4万部(7500小时),平均成本不足100万元,为长剧千分之一 [37] - 拍摄周期极短,例如6周完成拍摄剪辑,主演日均睡眠仅3小时 [23][61] - 采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5秒一个小高潮,节奏密集依赖剪辑特效 [69][80] - 传统影视从业者转型后效率显著提升,例如导演4个月完成20多部短剧 [37] 人才市场 - 一线短剧演员日薪2万-3万元,整剧打包价20万-30万元 [16] - 演员为适应角色需快速改变形象,如2个月减重55斤 [62] - 传统明星如李若彤、刘晓庆、万茜等纷纷试水短剧 [47][48][51] - 群演日薪150元起,高校学生参与兼职龙套 [16][64] 竞争格局 - 暑期档电影票房45亿元(同比下滑33%),长剧《淬火年代》收视率跌破底盘 [4][5] - 短剧以低投入高回报优势挤压传统影视,头部公司单项目盈利数千万 [8][13] - 长剧平台如爱奇艺、腾讯入局短剧,但盈利逻辑与原生短剧存在差异 [77][79] - 行业规范化政策出台后暴富神话减少,但市场总量持续扩大 [73][74] 用户需求 - 短剧契合碎片化时间场景,如通勤、厕所等场景的即时娱乐需求 [85][86] - 用户偏好重复套路框架,追求无需思考的情绪价值 [87][88] - 传统长剧因沉浸时间需求与当代生活节奏脱节 [84][86]
红果观看破10亿的短剧,都是谁在做?
36氪· 2025-07-19 15:03
红果短剧市场表现 - 红果短剧平台出现两部爆款新剧:《念念有词》累计观看量突破20亿,成为站内首部"双破亿短剧"(观看量破10亿+热度值破亿)[1] - 《南音再许》开播后空降红果三榜Top1,播出第4天累计观看量破10亿[1] - 红果平台已有17部观看量破10亿的短剧,其中听花岛独占4部(《家里家外》《十八岁太奶奶驾到》《念念有词》《南音再许》),另有3部未公布战报的剧集播放量也超10亿[3] 短剧制作公司格局 - 听花岛坚持精品内容路线,爆款率居高不下,其背靠十月初五影视的影视基因助力品质把控[16] - 于今无量核心团队来自字节跳动广告部门,专注女频市场,其《好一个乖乖女》分账破千万,投资回报率达2000%[5][6][7] - 重庆四月联盟采用走量模式,年产量115部,但爆款率较高(红果10亿俱乐部占3部,2024热剧榜15部上榜),依托MCN基因和4000平影视基地控本增效[10][14] - 海鱼星空精品化策略见效,爆款率超50%,合作刘晓庆首部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18] 行业发展趋势 - 女频内容主导市场,红果10亿短剧中除《老千》外均为女频作品[7] - 下沉市场走量模式仍为主流,木叶短剧APP三四线城市用户占比超60%[15] - 精品化趋势加速,德玉影视《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通过棚拍+特效20天精制实现10亿播放[18] - 行业分化明显:头部公司通过精品化(听花岛)或规模化(重庆四月联盟)建立竞争优势[3][14][16]
片酬暴涨十倍,“短剧造星”造福了谁?
创业邦· 2025-07-07 11:21
短剧造星现象 - 短剧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短剧造星"趋势 平台如腾讯 爱奇艺通过综艺推动短剧演员曝光 制作公司听花岛已签约赵佳 王道铁等多位爆款演员 [3][4][7] - 短剧演员明星化表现明显 如柯淳因《好一个乖乖女》播放量破20亿 粉丝暴涨至500万 单条视频获20万点赞 杂志封面两小时销量超50万 [17][21] - 演员粉丝呈现饭圈化特征 包括控评 数据维护 线下应援等活动 如王格格粉丝投放巨幅海报 申浩男粉丝租用应援大巴 [22][23] 行业资源布局 - 制作公司与经纪公司加速签约短剧演员 听花岛 麦芽等短剧公司通过签约保障制作资源 欢娱 飞宝等传统影视公司则寻求长剧转型机会 [28][31][32] - 演员签约动机分化 短剧公司提供稳定工作机会 如听花岛剧集自带流量 影视公司则提供长剧发展路径 如滕泽文参演《墨雨云间》 [32][33] - 平台差异化策略显现 爱奇艺通过"荧光之夜"盛典和旗下公司超级向上签约演员 腾讯 优酷则侧重综艺曝光 [36][39][42] 演员发展挑战 - 短剧演员面临人设固化问题 因短剧需要快速建立角色认知 导致演员被标签化为单一类型 如霸道总裁 恶毒女二等 [49] - 演技转型存在障碍 李沐宸在综艺中短剧式表演遭质疑 柯淳被评"技术性流泪" 显示与长剧表演标准存在差距 [50][52] - 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需平衡 接地气的直播互动增强粉丝黏性但削弱明星光环 进军长剧又面临竞争压力 [4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