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mal Management Materials

搜索文档
散热行业迎来黄金十年!AI+5G驱动石墨/VC/热管全面爆发
材料汇· 2025-08-19 22:57
热管理材料概述 - 热管理材料是提高热传导效率的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 [4] - 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降低50% [4] - 电子设备失效原因中55%是由于温度过高导致 [4][6] 散热方式分类 - 热传导:通过粒子直接接触传递能量,是固体中主要传热方式 [7] - 热对流:通过气体或液体循环均匀化温度,如风扇、水冷等方式 [7] - 热辐射:以电磁波形式直接发散热能,可在真空中进行 [7] 热管理材料分类 - 主动式散热:采用热对流原理,如风扇、液冷等 [9][10] - 风扇: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噪音大需维护 [10] - 液冷:散热效率高但系统庞大成本高 [10] - 被动式散热:采用热传导或热辐射原理 [9][10] -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系数高可塑性强 [10] - 热管:内部含液体介质,热扩散系数高 [10] - 均热板:内壁有毛细结构,热阻极低 [10] 主流散热产品 - 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2011年起大规模应用于智能手机 [19] - 热管:利用工作流体蒸发冷凝传递热量 [14][15] - 均热板:通过蒸汽扩散和液体回流形成双相循环系统 [15] 产业链分析 - 人工合成石墨产业链:上游PI膜供应商包括达迈科技等,中游有碳元科技等,下游应用至智能手机等领域 [20] - 热管和均热板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铜复合材料等,中游厂商有苏州天脉等,下游应用于智能手机等领域 [2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73亿美元增至2028年261亿美元,CAGR8.5% [26][27] - 全球热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29.72亿美元增至2025年37.76亿美元,CAGR6.17% [26][29] - 全球均热板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7.04亿美元增至2025年11.97亿美元,CAGR14.2% [26][29] - 中国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13.5亿元增至2026年23.1亿元,CAGR11.34% [32][37] AI驱动的散热需求 - AI手机出货量预计2024年达1.7亿部,占智能手机出货量15% [41] - AI PC出货量预计2024年达4300万台,同比增长99.8% [51] - AI算力提升导致手机能耗增加,推动散热方案升级为"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热管/均温板"组合 [43] 技术创新趋势 - 超薄均热板技术:实现0.22mm厚度量产 [58] - 3D VC技术:将二维传热升级为三维立体传热,散热能力大幅提升 [59] - 多层石墨散热片:2层及以上产品占比从2020年41.1%提升至2022年68.85% [71] 主要厂商分析 - 苏州天脉:2023年均温板全球市场份额约8.92%,客户包括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品牌中的7家 [68] - 飞荣达:2020-2022年导热散热产品收入CAGR18.26% [80] - 领益智造:超薄VC均热板已在中高端手机机型量产出货 [85]
思泉新材:5月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06 19:09
公司业务拓展计划 - 在AI技术融合趋势下,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机遇增加,对散热方案需求提升,公司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并优化产品结构 [2] - 公司计划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优势,同时开发新能源汽车、储能、服务器、智能家居等市场 [2] - 深化与北美大客户、小米、vivo等重要客户的战略合作,打造多业务板块协同增长 [2] 越南工厂建设 - 公司计划投资6500万美元在越南建设高性能导热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已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和土地取得手续 [3] - 越南工厂建成后将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能布局,提升产品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3] 研发投入与新品开发 - 2024年研发团队显著壮大,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72.97%,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6.42% [4] - 2024年新获得15项发明专利(含1项美国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4] - 持续提升石墨膜、散热模组、半导体芯片散热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51.10%;净利润5245.59万元,同比下滑3.88%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93.59%;净利润1772.20万元,同比增长79.57% [5]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 [6] 产品应用领域 - 导热垫片等热管理产品及纳米防护材料可应用于AI芯片 [7] - 现有导热散热产品已应用于智能家居机器人领域,暂未涉及人形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 [8][9]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量较大 [10] - 多维布局,积极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拓展汽车、智能家居、无人机、储能等领域 [10] - 募投项目产能释放,技术研发升级 [10] 行业表现与前景 - 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以AI大模型、云计算、5G等技术为驱动力,呈现较强增长态势 [12] -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产品在汽车领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2] - AI技术与产业融合将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12] 主营业务与一季度业绩 - 主营业务为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 [13]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83亿元,同比上升93.59%;归母净利润1772.2万元,同比上升79.57% [13] 机构预测 - 中银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700万元,2026年1.17亿元,2027年1.50亿元 [16] - 山西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7400万元 [16] - 中邮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00亿元,2026年1.50亿元 [16] - 华鑫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08亿元,2026年1.52亿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