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材料

搜索文档
新材料赛道受青睐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证券日报· 2025-08-05 23:41
行业趋势 - 新材料领域成为上市公司战略布局核心赛道 涉及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 [1] -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基础 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各国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1] - 行业呈现"哑铃型"竞争结构 百亿元级平台企业与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并存 中间层二线厂商或成并购标的 [4] 企业动态 - 锦富技术拟投资10 14亿元建设新材料生产基地 聚焦消费电子与新能源领域热管理材料 推动战略转型 [2] - 中化国际拟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整合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全产业链 实现强链延链补链 [2] - 珂玛材料以1 02亿元收购铠欣半导体73%股权 完善碳化硅材料布局 增强半导体客户服务能力 [2] - 新凤鸣 东睦 普利特等企业积极布局生物基材料 软磁材料 塑料改性材料等细分方向 [3] 技术驱动因素 - 新一代通信技术 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等领域爆发式增长催生高附加值新材料需求 [5] - 政策层面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 多地出台专项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5] - 未来投资呈现"技术锚定 场景深耕"趋势 重点关注电池阻燃材料 轻量化复合材料 耐磨材料等细分领域 [5]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和产业链协同加速突破 但面临利润空间压缩压力 [4] - 细分领域竞争分化 新能源材料需扩大规模降本 电子化学品需突破国外专利 生物医用材料依赖临床转化能力 [4] -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将获更多政策与资本倾斜 产业资本主导的协同并购加速技术产业化 [5]
电子行业2025年中期展望:AI浪潮推动电子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大核心领域增长动能值得关注
东兴证券· 2025-06-12 11:00
报告核心观点 硬件创新周期叠加 AI 浪潮推动电子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大核心领域(晶圆代工、SoC、热管理材料)增长动能明确 [4][33] 各部分总结 年初至 2025 年 6 月 4 日 A 股电子板块表现及基金持仓情况 - 年初至 2025 年 6 月 4 日,电子行业指数(中信)跑赢创业板指数,电子板块指数涨幅在全行业指数(中信)中居前,2025 年初至 2025 年 6 月 3 日,电子行业指数(中信)上涨 0.87%,沪深 300 指数上涨 1.27%,创业板指数下跌 1.72% [4][14] - 2025 年 Q1 基金持有电子行业总市值为 5705.58 亿元,占流通 A 股市值比重下降至 4.78%,电子板块基金持仓市值前十的公司中半导体领域的标的占比高达 90%,电子板块基金持仓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 [4][20][23] 晶圆代工 - 晶圆代工是半导体产业重要环节,代工厂负责晶圆制造全流程,能为芯片设计公司节省成本和资源 [34] - 芯片需求上升带动全球半导体晶圆厂产能持续增长,2024 年及 2025 年增长率分别为 6%和 7%,2025 年全球晶圆月需求量预计达 11.2 百万片,到 2030 年增至 15.1 百万片 [4][41][47] - 受益于 AI 发展,服务器、数据中心与存储成增长最快细分市场,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到 2030 年总额将超 1 万亿美元,预计 2025 - 203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 [44] - 受 AI 需求推动,全球晶圆代工行业有望持续增长,消费电子等非 AI 半导体应用需求预计逐步复苏,受益标的有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 [52] SoC - SoC 是将系统所需全部组件集成于同一芯片的集成电路解决方案,集成度高、功耗低、性能全面,是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主流方向 [53] - AI 技术成为 SoC 架构重要组成部分,为边缘设备提供强大智能处理能力,AI 应用向多领域渗透,推动 SoC 在各细分领域需求高涨 [5][55] - 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5 年将突破 8000 亿元,设备对核心芯片算力要求攀升;智能座舱 SoC 国产化进程加速,面向 AI 的座舱 SoC 将成未来 2 - 3 年主流;“SoC + 智能穿戴”推动端侧 SoC 向先进制程迭代,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61][62][71] - 预计到 2029 年全球 SoC 市场规模有望达 2059.7 亿美元,2024 - 2029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8.3%,受益标的有瑞芯微、恒玄科技等 [5][80] 热管理材料 - 热管理材料导热、散热性能影响消费电子产品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是消费电子终端散热效能的核心基石 [86][88] - 自 2024 年以来,AI 终端器件算力增长,消费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发热量及散热需求提升,AI 手机和 AIPC 市场发展迅速 [96]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约 159.8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264.3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0.5%,热管理材料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受益标的有思泉新材、领益制造等 [5][107] 投资建议 - 晶圆代工受益标的为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 [52][114] - SoC 方向受益标的为瑞芯微、恒玄科技、全志科技、乐鑫科技、芯原股份等 [5][85][114] - 热管理材料方向受益标的为思泉新材、领益制造、苏州天脉、飞荣达、中石科技等 [5][111][114]
思泉新材(301489):公司动态研究报告:业绩增长开始提速,多业务布局具备看点
华鑫证券· 2025-05-18 19: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思泉新材营收大增但净利润下滑,2025Q1业绩开始提速,未来业绩受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长、多维布局协同效应、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和技术研发升级驱动 [4] - AI驱动消费电子复苏,对散热方案提出更高要求,思泉新材有望受益获取更多订单 [5] - 思泉新材深耕散热行业,具备多种功能性材料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布局多项新业务,多个领域新增业绩看点 [6] - 预测思泉新材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8、1.52、2.02亿元,EPS分别为1.87、2.64、3.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28、21倍 [8] 各部分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6.56亿元,同比增长51.1%,归母净利润5245.59万元,同比减少3.88%,原因包括新纳入子公司费用增多、销售和研发费用增加、计提减值准备 [4] - 2025Q1实现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93.59%,归母净利润1772.20万元,同比增长79.57% [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97亿台,同比增长0.5%,中国市场出货量6870万台,同比增长9% [5] - Canalys预计AI手机在2023至2028年间以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AIPC在2024年至2028年间以4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5] 公司业务布局 - 思泉新材是具备多种功能性材料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供商,可一站式解决电子电气产品多功能性需求 [6] - 布局散热风扇、液态硅胶等多项新业务,汽车领域产品应用细分领域2024年大幅增长,智能家居等客户开发有突破,积极推进AI服务器等领域重要客户认证,关注机器人领域机会 [6][7] 盈利预测及财务指标 - 预测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8、1.52、2.02亿元,EPS分别为1.87、2.64、3.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28、21倍 [8] - 2025 - 2027年主营收入预计分别为9.47、13.04、16.5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4.3%、37.8%、26.5%;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05.3%、41.3%、32.7% [9] - 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4.8%、26.5%、26.7%、26.6%,净利率分别为7.4%、11.4%、11.7%、12.2%,ROE分别为5.0%、9.7%、12.5%、14.8% [10]
思泉新材:5月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06 19:09
公司业务拓展计划 - 在AI技术融合趋势下,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机遇增加,对散热方案需求提升,公司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并优化产品结构 [2] - 公司计划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优势,同时开发新能源汽车、储能、服务器、智能家居等市场 [2] - 深化与北美大客户、小米、vivo等重要客户的战略合作,打造多业务板块协同增长 [2] 越南工厂建设 - 公司计划投资6500万美元在越南建设高性能导热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已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和土地取得手续 [3] - 越南工厂建成后将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能布局,提升产品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3] 研发投入与新品开发 - 2024年研发团队显著壮大,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72.97%,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6.42% [4] - 2024年新获得15项发明专利(含1项美国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4] - 持续提升石墨膜、散热模组、半导体芯片散热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51.10%;净利润5245.59万元,同比下滑3.88%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93.59%;净利润1772.20万元,同比增长79.57% [5]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 [6] 产品应用领域 - 导热垫片等热管理产品及纳米防护材料可应用于AI芯片 [7] - 现有导热散热产品已应用于智能家居机器人领域,暂未涉及人形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 [8][9]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量较大 [10] - 多维布局,积极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拓展汽车、智能家居、无人机、储能等领域 [10] - 募投项目产能释放,技术研发升级 [10] 行业表现与前景 - 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以AI大模型、云计算、5G等技术为驱动力,呈现较强增长态势 [12] -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产品在汽车领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2] - AI技术与产业融合将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12] 主营业务与一季度业绩 - 主营业务为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 [13]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83亿元,同比上升93.59%;归母净利润1772.2万元,同比上升79.57% [13] 机构预测 - 中银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700万元,2026年1.17亿元,2027年1.50亿元 [16] - 山西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7400万元 [16] - 中邮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00亿元,2026年1.50亿元 [16] - 华鑫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08亿元,2026年1.52亿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