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杀》
搜索文档
 国庆档“所有新电影输给老电影”,观众都去哪儿了?
 虎嗅· 2025-10-15 07:37
 电影市场年度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新片票房表现不及老片,麦特影业主投项目《毕证明的证明》票房失利,为国庆档真人电影中最差 [1][5] - 2025年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达到400亿,开年由《误杀3》《小小的我》带动,春节档《唐探1900》票房36亿,《哪吒2》在单一市场票房超过20亿美元,市场在后半段凭借高口碑强势反弹 [5] - 展望后续档期,《疯狂动物城2》与《阿凡达3》定档贺岁档,加上元旦档电影,全年500亿票房目标有望达成 [6]   公司项目案例分析 - 麦特影业2024年主控项目《好东西》成为冷档期黑马,以中小成本投资斩获7亿以上票房,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0,一年后评分维持在8.9 [2] - 电影《好东西》豆瓣评分结构为:3星占比8.5%,2星占比1.4%,1星占比0.9% [4]   口碑与票房关系分析 - 核心观点认为“高口碑≠高票房”是伪命题,观众依旧为好电影买单,但好电影的标准已提高,类型片需达到豆瓣8分以上才可能实现圈层突破 [12][15][19] - 2025年暑期档票房前三名《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豆瓣评分均在8分以上,最低为8.2分,其他破圈电影如《F1:狂飙飞车》《罗小黑战记2》评分也超8分 [20] - 国庆档豆瓣评分最高的两部电影《毕证明的证明》和《震耳欲聋》均为7.4分,但未能有效撬动票房,同期案例《长安的荔枝》评分7.6,票房6.91亿,商业上仅能保本 [16][17][18]   市场竞争与观众行为 - 其他娱乐活动如演出市场分流观众,2025年上半年话剧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脱口秀成为第二大剧场演出品类 [24][25] - 2025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增加1081.89亿元,出游人群与一二线城市观影主力高度重合 [26][27] - 资深影迷年观影量可达38部,相当于20-40位仅在春节档观影的观众,其对电影评分标准已提高至豆瓣7.8分以上才会“无脑冲”,并对认可的电影进行多次观影贡献票房 [9][10][12][13]   影院经营策略 - 影院在市场低迷期间通过特色排片和主题活动吸引观众,例如排映《坪石先生》并与主创对谈,上座率与反馈良好 [30] - 建议电影公司在大档期应举办业内看片活动,让影院充分了解影片内容以优化前期排片,实现票房最大化 [31] - 影院排片策略需结合当下市场和自身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而非直接照搬院线参考 [30]
 中金:国庆档电影票房疲软 关注年末重点进口影片表现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4:49
 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2025年国庆档前7天总票房17.3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7.8% [1] - 观影人次4712万人次,同比下降9.6% [1] - 平均票价36.7元,同比下降9.1% [1] - 档期首日票房3.2亿元,同比亦有下滑 [1] - 预计全档期8天票房或低于此前预期的中性情形下的28亿元 [1]   档期内容端表现 - 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累计票房超4亿元,位列第一,票房占比24.8% [1][2] - 《731》和《刺杀小说家2》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票房占比分别为19.2%和16.2% [2] - 今年档期单部影片票房均未超5亿元,且1至3亿元影片数量居多,头部影片欠缺 [1][2]   行业渠道端格局 - 影投前十名合计市场份额为33.1%,同比略有下降 [2] - 当前影院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2]   后续行业展望 - 优质内容供给仍是提振观影需求的关键要素 [3] - 已定档国产影片包括《即兴谋杀》(10/31)、《无名之辈:意义非凡》(12/31)、《匿杀》(12/31)等 [3] - 进口影片包括《创:战神》(10/17)、《疯狂动物城2》(11/26)等,确认引进《阿凡达:火与烬》 [3] - 建议持续关注后续上映影片票房表现,尤其是年末重点进口影片弹性 [1][3]   相关公司标的 - 建议关注线下娱乐平台大麦娱乐(01060)、猫眼娱乐(01896) [4] - 建议关注内容IP公司上海电影(601595.SH) [4]
 猫眼娱乐(01896.HK)2025年中报点评:符合预期 电影大盘边际改善 关注下半年演出&电影单片释放
 格隆汇· 2025-09-05 11:30
 收入表现 - 25H1实现收入24.72亿元 同比增长13.9% 其中娱乐内容服务收入12.09亿元 同比增长18% 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11.8亿元 同比增长12.8% 广告服务及其他收入0.83亿元 同比下降17.3% [1] - 电影票务业务受益于行业大盘出票量同比增长17% 市占率保持稳定 [1] - 现场演出业务表现亮眼 本地演出部分品类GMV同比增长超80% 境外演出GMV同比增长超300% [1]   利润表现 - 25H1实现净利润1.79亿元 同比下降37%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下降33% [1] - 毛利率为37.9% 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主要受内容成本增加和演出投入加大影响 [2] - 销售费用绝对值同比下降12.2% 管理费用绝对值同比下降20.2% 显示降本提效持续推进 [2]   业务发展 - 电影内容投资方面 25H1主控宣发影片数量创历史新高 但部分单片表现一般对利润率产生拖累 [1] - 现场演出业务积极加大境内外票务和内容制作投入 下半年演出管线包括五月天、张艺兴、周深等艺人项目 [1] - 公司储备有《刺杀小说家2》《熊猫计划2》《浪浪人生》《匿杀》《飞驰人生3》等多部影片待上映 [2]   行业展望 - 电影行业自7月起出现明显边际改善 有望进入新一轮产品周期 [2] - 现场演出行业保持增长态势 公司正积极攫取市场份额 [2] - 预测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98亿元、53.71亿元、60.68亿元 同比增长13%、17%、13% [3] - 预计25-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亿元、6.71亿元、8.19亿元 同比增长52%、42%、22% [3]